保护再利用设计论文_朱晓雅,张昊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护再利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再利用,遗产,工业,运河,街区,景观,鞍山。

保护再利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雅,张昊天[1](2019)在《基于城市设计的鞍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许多时代的街巷空间风貌和建筑空间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使街区在不改变自身风貌特点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不仅可提升街区的商业价值、加强街区活力,还可延续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使街区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城市设计则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来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再利用进行探究。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以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探究目标,总结了保护和再利用的有效策略,进而探索了台町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侯学妹[2](2019)在《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遗产作为世界建筑遗产范畴内的组成部分,研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当前非常有价值的课题之一。目前,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通过梳理国内外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成果、分析国内保护与再利用成功的典型地区的典型成功案例--上海的工业遗产等,对当前国内外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类型、再利用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例如:上海、东北、北京等国内工业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工业地区,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仍存在改造再利用模式单一、再利用成果反响低、工业建筑被不合理的拆建等问题。在文章的第五章设计应用实践部分尝试以设计的方式,结合工业建筑结构空间大、可塑性强的特点,最大化的诠释社会大众对于大工业时代的情怀追忆的精神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本文大致分为四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的构建。即绪论和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历史和成果这两个章节的内容。其中,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历史和成果,梳理了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到区域工业建筑的历史过程。由国际引申到国内再到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成功的典范上海区域。第二部分:发现问题。作为设计学哲学的部分,它结合工业遗产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旨在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和再利用工业建筑遗产。第叁部分: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设计方法。第四章旨在宏观的论述当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模式等,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五章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应用实践--以青岛耐火材料厂为例,作为理论结果的实践检验部分,进一步验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措施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宋扬,卢倩雯[3](2018)在《半岭堂古法造纸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聚居地,承载了丰富的乡风民俗,留存了大量的乡村文化景观,形成乡村特有的人文印迹,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基于对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半岭堂古法造纸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设计为例,分析了半岭堂文化景观现存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景观元素由点及面的改造设计、景观空间以静制动的设计手法,实现半岭堂古法造纸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再利用,使其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佳颖[4](2018)在《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类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工业遗产均无法逃脱被拆除的命运,或已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在此条件下,本文将简要剖析我国现行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找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探寻如何在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过程中实现城市空间一体化,以促进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事业。(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8年08期)

言攀[5](2018)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下的美术馆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高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历史建筑保护与美术馆设计二者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在当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中,诸如“同质化”与“破坏性”设计等问题常有发生,致使历史建筑失去原有特色的同时还随之产生了能源损耗、建筑本体破坏等严峻问题。本论文为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为美术馆设计总结了相应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路径,并以长沙美术馆为例,验证其在实践方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以促进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发展。首先,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出当前历史建筑改造为文化类建筑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条例进行解读,并剖析当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为美术馆的相关案例,为后文设计原则与设计体系的总结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论文着重阐述了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下的美术馆设计需要遵循整体性、可逆性、动态性、可识别性、适应性的基本原则与“寻据-分析-提炼-组织”设计体系。通过对法规条例的解读,确定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规范;结合场地分析与美术馆功能需求限定美术馆形态;提炼场地元素确定场地特征;组织构成元素与新旧空间。以达到美术馆空间的生成与优化,建立美术馆设计体系的目的。最后,以长沙美术馆设计为例,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美术馆的基本原则和设计体系进行实践论证,基于相关法规条例,结合场地特征与美术馆功能需求,详细说明了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美术馆设计路径在美术馆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期望为后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下的美术馆设计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沈敏[6](2018)在《叙事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交通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我国大部分城市不得不面临城市转型问题以谋求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导致了一些传统工业区及其周边物质环境的衰败。留存的一些工业区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评定为工业遗产,成为城市再开发利用的首要目标。本文立足于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交通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文化内涵和场所活力营造的叙事性交通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最终达到工业遗产片区全面复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分析国内工业遗产交通空间再利用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叙事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交通空间再利用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并以湖北黄石华新水泥厂为具体案例,探索叙事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交通空间规划的具体实践。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基础研究部分,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缘起、具体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第二章则是工业遗产再利用交通空间规划概述及现存问题分析。第叁章分析了叙事学理论与工业遗产交通空间再利用规划的相关性,并得出可以借鉴叙事学理论指导工业遗产交通空间规划设计。第四章具体提出了叙事学视角下工业遗产交通空间设计的原则,和具体的叙事性规划设计策略及方法。第五章是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的应用。引入湖北省黄石市华新水泥厂为具体案例,探究了策略及方法如何在实践中落地。(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王佐,沈敏[7](2018)在《叙事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交通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立足于当今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交通空间功能安排、流线组织、空间形态和景观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借鉴文学领域叙事学理论,探讨叙事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交通空间再利用的策略。(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包广龙,杨豪中[8](2018)在《基于运河活态保护的工业景观遗产再利用——以扬州东区运河公园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运河逐渐成为城中河,因此其沿岸的工业遗产改造也迫在眉睫。在呼吁城市个性化的今天,将工业区改造成城市公园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以扬州东区运河公园设计为例,在运河活态的保护原则下,提出"四化"改造原则,围绕"运河——工业遗产"双重城市记忆特质进行场地景观改造,使场地在运河和城市之间寻求平衡再利用的交汇点,从而保留城市记忆和运河精神,为以后的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玄颖[9](2017)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铸造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再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第叁次工业革命后所遗留下来的工业基地成为了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本文以景观规划设计为切入点,对铸造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途径进行了探索。在论述了工业遗产地与其景观形态后,继而分别从历史、社会、科技以及美学角度对景观规划设计中铸造工业遗产地的保护价值进行了阐析,并最后从叁个方面对景观规划设计中铸造工业遗产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措施进行了详细解析。(本文来源于《2017冶金企业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8-07)

纪璐[10](2016)在《武汉历史街区保护建筑再利用的研究——鄱阳街江汉村建筑改造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延续,现今,在全球一体化的驱动下,武汉老城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化快速转型的过程,在这个急速发展的过程中,老城与新区之间的城市功能需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才能始终保持城市的整体活力不断加强。汉口作为英租界,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笔者选择鄱阳街江汉村进行调研,对其入口处建筑进行改造设计,在此过程中,创作此文。文章阐述了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将既有的文化资源根据具体条件适当赋予其一定的新功能,将历史街区营造成富有活力的城市文化核心区。(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6期)

保护再利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业遗产作为世界建筑遗产范畴内的组成部分,研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当前非常有价值的课题之一。目前,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通过梳理国内外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成果、分析国内保护与再利用成功的典型地区的典型成功案例--上海的工业遗产等,对当前国内外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类型、再利用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例如:上海、东北、北京等国内工业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工业地区,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仍存在改造再利用模式单一、再利用成果反响低、工业建筑被不合理的拆建等问题。在文章的第五章设计应用实践部分尝试以设计的方式,结合工业建筑结构空间大、可塑性强的特点,最大化的诠释社会大众对于大工业时代的情怀追忆的精神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本文大致分为四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的构建。即绪论和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历史和成果这两个章节的内容。其中,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了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历史和成果,梳理了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到区域工业建筑的历史过程。由国际引申到国内再到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成功的典范上海区域。第二部分:发现问题。作为设计学哲学的部分,它结合工业遗产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旨在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和再利用工业建筑遗产。第叁部分: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设计方法。第四章旨在宏观的论述当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模式等,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五章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应用实践--以青岛耐火材料厂为例,作为理论结果的实践检验部分,进一步验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措施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护再利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晓雅,张昊天.基于城市设计的鞍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9

[2].侯学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

[3].宋扬,卢倩雯.半岭堂古法造纸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李佳颖.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J].工业设计.2018

[5].言攀.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下的美术馆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8

[6].沈敏.叙事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交通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7].王佐,沈敏.叙事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交通空间规划设计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8].包广龙,杨豪中.基于运河活态保护的工业景观遗产再利用——以扬州东区运河公园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18

[9].玄颖.景观规划设计中铸造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再利用[C].2017冶金企业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2017

[10].纪璐.武汉历史街区保护建筑再利用的研究——鄱阳街江汉村建筑改造设计[J].大众文艺.2016

论文知识图

民生码头保护再利用设计外立面共生模式楼梯并置模式武威纺织厂区位分析图美术馆首层流线图日本横滨MM’21

标签:;  ;  ;  ;  ;  ;  ;  

保护再利用设计论文_朱晓雅,张昊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