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垫面改变论文-魏娜,李高

下垫面改变论文-魏娜,李高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垫面改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站迁移,城市化,气温

下垫面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魏娜,李高[1](2015)在《下垫面改变对陕西省气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近32年来下垫面改变对陕西省气温的影响,利用观测气温与再分析气温的差值(OMR),主要从台站迁移、城市化等方面分析下垫面改变对观测气温的影响,近32年来台站迁移和城市化对观测气温影响较大,台站迁移对OMR序列非常敏感,在台站迁移之前,OMR差值较小,台站迁移之后出现明显的跳跃,变化幅度较大;城市化对OMR序列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城市化逐渐推进,OMR序列值也逐渐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加更为明显;从全省来看,陕北和关中地区因城市发展较快,且迁站较多,OMR序列值变化趋势较大,陕南地区除了个别台站因为迁站而受到明显的影响外,总体影响较弱。(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陶玮,刘峻峰,陶澍[2](2014)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发展,特别是下垫面特征的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外强迫是当前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下垫面特征变化导致不同尺度气象场发生变化,而气象条件又决定着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文章首先从3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1)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2)不同尺度下的城市污染气象学特征;3)定量描述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相关进展。之后进一步综述了利用数值模式方法模拟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变迁对大气环境(包括气象条件及空气质量)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Chem和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扩张对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空间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高处的CO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体积分数下降。(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4年03期)

郑祚芳,高华,刘伟东[3](2014)在《北京地区近地层风能资源的气候变异及下垫面改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近40年北京区域内20个气象站观测风场资料,分析该地区近地层风能资源的气候变异特点,并定量估计人类活动对近地层风能蕴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近地层平均风速在月际尺度上为单峰型结构,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减弱趋势,距中心城区越近的站点,风速减弱趋势越明显;2北京地区风能资源主要以佛爷顶、延庆、昌平等西北部和西部山区蕴藏最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呈现逐渐减少趋势;3自然气候变化是导致北京地区近地层风能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此外,下垫面人为改变对风能资源的减少亦有重要影响,其贡献占总比例约27.1%,这种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表现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罗文兵,王修贵,罗强,张晓春[4](2014)在《四湖流域下垫面改变对排涝模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湖北省四湖流域螺山排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排涝模数,并分析水面率、水旱比、城市化和灌溉方式及其变化对排涝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模数随着水旱比和水面率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着地面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水面率对排涝模数的影响大于水旱比和地面硬化率的影响;同水稻的传统灌溉相比,间歇灌溉下的排涝模数较小。由于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在10年一遇3日暴雨的排涝标准下,该地区排涝模数由1994年的0.38m3/(s·km2)上升到2011年的0.46m3/(s·km2),大约相当于1994年下垫面条件下的19年一遇3日暴雨的排涝标准。(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4年02期)

纪迪,张慧,沈渭寿,王桥,李海东[5](2013)在《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两种NDVI数据集(Pathfinder AVHRR和SPOT VEGETATION)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3S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方法解译出1979、1984、2000和2009年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1956—2007年太湖流域主要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研究了太湖流域下垫面(NDVI和土地利用)变化与各主要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近30 a太湖流域NDVI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空间上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浙江省区域植被覆盖较好,其次为苏锡常镇地区,上海植被较为稀少;②太湖流域耕地面积显着减少,城镇用地显着增加,林地与草地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中上海和苏州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其次是无锡、常州,而杭州、嘉兴、湖州和镇江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③20世纪80年代初期太湖流域出现显着的增温,并在近20 a增温幅度显着增加,平均相对湿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1.25%/10 a,近50 a降水总量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近20 a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达到-37.31 mm/10 a,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56.66 h/10 a;④与太湖流域NDVI变化响应最为显着的气候因子为气温,其次为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降水总量与NDVI的相关性比较弱;⑤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地区相较于城市化缓慢的地区,其增温更快、相对湿度降幅更大、降水量增加更为缓慢,日照时数减少越快。(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单长兵,刘元雪[6](2010)在《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的影响是修建大型水库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研究此问题利于对水库区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警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依据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推导出了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年均降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并把该公式应用于叁峡库区.结果表明:库区蓄水后年均降水量相对于蓄水前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局地年均降水量增加量计算值与库区气象站监测结果较为接近.(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陈葆德,侯依玲,田展,贺千山[7](2009)在《下垫面改变对华东区域气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等下垫面的改变可以引起地表热通量的改变,从而对气温变化产生影响,但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下垫面的变化对地表气温的影响,一般很难从观测数据中分离。本文选用华东区域1961-2007年资料完整的37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资料和同时期NCEP再分析气温资料,利用OMR(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来估算城市化和其它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下垫面状况改变或城市化进程,是造成近年来华东地区局地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就增温幅度而言,下垫面改变导致的局地气温增加远高于全球变暖的作用,其中上海地面增温的叁分之二左右来自于下垫面的改变,而上海2000年代最低气温的升温与1990年代相比几乎全部来自于下垫面的改变即城市化。(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9-11-15)

赵鸣,曾新民[8](2002)在《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气候变化的理论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气柱内辐射,相变,对流间的平衡及地表能量平衡条件研究了由于地表状况改变,即植被退化所造成的局地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地表反射率的加大及地面热通量的变化造成中国北方降水量的减少和温度的增加。粗糙度的减少也能造成降水量减少和温度增加,这些结果与数值模拟一致。考虑平流作用以后,上述特征不变,但降水及温度改变量发生变化。在全球增暖背景下,降水减少和温度增加要更剧烈些。(本文来源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期刊2002年01期)

下垫面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化发展,特别是下垫面特征的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外强迫是当前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下垫面特征变化导致不同尺度气象场发生变化,而气象条件又决定着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文章首先从3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1)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2)不同尺度下的城市污染气象学特征;3)定量描述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相关进展。之后进一步综述了利用数值模式方法模拟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变迁对大气环境(包括气象条件及空气质量)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Chem和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扩张对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空间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高处的CO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体积分数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垫面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1].魏娜,李高.下垫面改变对陕西省气温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陶玮,刘峻峰,陶澍.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J].热带地理.2014

[3].郑祚芳,高华,刘伟东.北京地区近地层风能资源的气候变异及下垫面改变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4

[4].罗文兵,王修贵,罗强,张晓春.四湖流域下垫面改变对排涝模数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4

[5].纪迪,张慧,沈渭寿,王桥,李海东.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J].自然资源学报.2013

[6].单长兵,刘元雪.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陈葆德,侯依玲,田展,贺千山.下垫面改变对华东区域气温的影响[C].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

[8].赵鸣,曾新民.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气候变化的理论分析(英文)[J].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2002

标签:;  ;  ;  

下垫面改变论文-魏娜,李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