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动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惯量,混合动力,参数,转矩,刚度,阻尼,量子。
传动系论文文献综述
黄森,王淼,刘金榕[1](2019)在《某型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共振会造成传动系剧烈振动,引起的动态应力往往要超出正常工作应力许多,从而大幅降低相关零件的疲劳寿命,造成变速器啮合异响,严重影响到整车的行驶舒适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某车型动力传动系统发生变速器异响,为了查找异响原因,文章建立了该车型行驶状态扭转振动分析模型,通过分析表明由于该车动力传动系统存在扭转共振导致变速器异响,最终提出优化传动系参数等措施,彻底解决了该异响,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温敏,任平[2](2019)在《NEDC工况下的某车型传动系内阻优化方案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汽车理论与变速箱理论原理,浅析整车传动系统效率研究对象,确定传动系阻力损失主要来源于变速箱、驱动轴、轮毂轴承和制动器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四个方面的阻力产生机理,基于某款成熟车型,针对其变速箱阻力损失、驱动轴阻力损失、轮毂轴承阻力损失以及制动拖滞力损失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将该车型优化前后的NEDC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进行对比验证,最终传动系内阻优化方案可实现NEDC工况下节油2.06%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代洪,白相萍,杨文霞[3](2019)在《轮式拖拉机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介绍了轮式拖拉机传动系异响的产生及判断故障方法 ,从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和半轴逐一分析判断。(本文来源于《农村牧区机械化》期刊2019年02期)
李玖详[4](2019)在《基于GT-DRIVE的某SUV传动系仿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T-DRIVE建立了某越野车6档手动变速传动系仿真模型,并根据力学原理对该仿真模型建立了发动机、传动系及整车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动力性与经济性方面与实验值基本相符,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优化设计传动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沛,严骏,涂群章,潘明,薛金红[5](2019)在《基于IQGA的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协同改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以并联式混合动力救援车辆为研究对象,对其传动系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ADVISOR分析并搭建了车辆仿真模型;以车辆最高速度、最大爬坡度、规定速度区间内加速时间、等效燃油消耗量和排放量为控制目标,以车辆动力要求、变速器设计原则、蓄电池荷电状态平衡为主要约束条件,采用系数转换法建立了传动系参数优化模型;针对传统优化算法容易早熟收敛的缺点,提出了融合动态量子旋转门和灾变操作的改进量子遗传优化算法;在MATLAB平台通过调用ADVISOR后台函数实现了车辆传动系参数的联合仿真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明显改善车辆的整体性能,且相比于遗传算法和量子遗传算法,可取得更好的优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海瑞[6](2019)在《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扭振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动力客车是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各类新能源商用车中,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的市场份额逐渐提升,由于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具有优异的燃油经济性,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随着行星混动客车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全新的系统构型逐渐暴露出新型扭振问题,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和乘车体验。此外,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是一种多动力源耦合系统,行星齿轮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与电机快速响应特性均可能恶化传动系统的扭振状况,这种状况会进一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与整车驾驶性。可见,行星混动客车传动系的扭振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传动系的扭振特性,探究降低传动系扭振的优化方法与规律,将为行星混动客车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基于对当前传动系动力学建模与扭振响应特性的深入调研分析,本文进行了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扭振动力学建模,通过固有特性与受迫振动仿真来分析传动系扭振特性,并以避振与减振为目标提出传动系扭振优化方案。主要的研究包括:首先,基于行星混联式构型特征,结合零部件尺寸与结构的设计标准完成齿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传动系扭振动力学模型,为固有特性分析与受迫振动仿真提供准确的模型基础。第二,基于达朗贝尔原理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各分总成的动力学模型,求解传动系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通过固有频率与模态振型分析扭振的固有特性,以及在固有频率下各部件扭转振动的相对程度;通过对发动机临界转速的求解,确定发动机转矩的主谐量阶数与共振频率的关系。第叁,基于交互式建模方法,建立传动系叁维模型与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受迫振动仿真,分析不同激励下各部件的振动程度和振动规律,确定各部件自由度的共振频率;分析传动系各部件的模态参与因子,探究各阶模态频率对传动系受迫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后,以避振与减振为目标,研究基于响应的参数灵敏度;利用避振法探究结构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减振法分析传动系受迫振动下各部件的扭振幅值变化,并得出被动减振的参数优化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文睿[7](2019)在《汽车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模型研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消费的不断升级,人们对汽车文化理解的不断深入,多用途汽车凭借其优点备受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振动与噪声一直以来也都是生产厂商和工程师们关注的问题。多用途汽车由于更容易引起振动噪声问题而受到了生产厂商和工程师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该类型车的动力传动系建立模型进行扭转振动控制研究。本文针对某前置后驱汽车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引起的车内轰鸣声问题,对模型简化过程展开研究,建立系统集中质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再简化,最终提出基于再简化模型的扭转振动优化措施并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对象车型车内轰鸣声问题,对该车动力传动系进行扭转振动测试,然后根据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当量系统简化原则,对动力传动系各部件进行简化和建模,最终建立动力传动系19自由度集中质量模型。其次,基于扭转振动特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在AMESim软件中建立自由扭转振动和强迫扭转振动仿真模型,并分析其扭转振动特性,最后对比分析各仿真和实验结果以验证并完善模型。再次,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模态分析和扭转振动响应分析,重新简化原模型合并为包含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车轮和车身的6自由度自由扭转振动仿真模型和13自由度强迫扭转振动仿真模型,将再简化模型的仿真结果分别与实际实验结果、原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简化的自由扭转振动模型和强迫扭转振动模型是有效的。最后,在再简化模型的基础上,以离合器刚度影响规律分析为例,分别对动力传动系中的参数进行影响规律分析,找出对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幅值影响较大的参数。然后根据企业提供的传动系统变量范围表,提出对这些参数按最大变化幅度的单参数和多参数调整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装弹性联轴器和加装扭转减振器的扭转振动优化方案,优化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巧斌,史文库,陈志勇,高承明,孙攀[8](2019)在《汽车传动系激励转矩波动估计与扭振性能调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发动机激励转矩波动系数在汽车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传动系主要参数对系统扭振响应的影响程度,本文中首先建立传动系简化的集中质量模型和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其次对实测扭振数据进行阶次分析,以确定传动系的主要转矩激励阶次;然后以各挡WOT工况实测和仿真加速时间平方误差最小化为目标,引入两种智能算法对各挡下的激励转矩波动系数进行估计,并对比了两种方法参数估计过程的收敛曲线;最后以时域平均转速波动量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扭振的调校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测试转速内,随着转速和负荷增大,发动机激励转矩波动系数减小,说明发动机运行越趋平稳;适当减小离合器刚度、增大离合器阻尼、增大半轴刚度与阻尼和增大飞轮转动惯量都有利于减小传动系统的扭振,从而提高整车的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9](2019)在《在电气化和混合动力技术领域不断开拓——访德纳股份有限公司轻型车传动系集团全球销售副总裁DAVE ROSQUIN及德纳股份有限公司动力技术集团全球销售高级总监STEVE GREGG》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德纳发布多款新产品和技术组合,致力于成为改善动力车辆和机械效率、性能和可持续性的先进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电动化和混合动力的先行者。AD&S:本次展会的主题是"共创·美好未来",德纳通过哪些产品或技术体现这一主题?(本文来源于《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期刊2019年05期)
何刘鹏[10](2019)在《双质量飞轮动力学参数研究与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费者与国家法规对汽车经济性和NVH性能日趋严格要求的背景下,双质量飞轮(DMF)作为优化动力总成的解决方案之一,展现了充足的应用优势。但DMF与整车传动系的匹配仍然存在许多技术壁垒,学术研究也多是基于离合器减振器(CTD)的思路展开。为此,本文以某轻型客车的DMF传动系为对象,进行了起动、怠速和行驶工况的扭转振动仿真与试验研究,并对DMF动力学参数与传动系扭转振动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相关现有研究、CTD设计方法和课题合作企业的DMF设计经验,为轻客初步设计了DMF的转动惯量分配、扭转刚度和迟滞扭矩。(2)在DMF动力传动系各部件的当量转化和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起动怠速工况和WOT工况的整车传动系扭振分析模型;以怠速工况为例,使用Matlab计算分析了系统固有特性,结果表明DMF可有效降低传动系的二阶固有频率,避免了怠速共振;但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传动系必将产生共振抖动现象。(3)使用SimulationX建立了起动机和发动机的激励控制模型,基于分析模型建立了起动怠速工况和WOT工况的DMF传动系扭振仿真模型,完成了各工况的强迫响应仿真;设计并进行了各研究工况的整车传动系扭转振动试验;基于仿真和试验结果,分析了DMF在起动、怠速和行驶工况的响应特点与减振效果;各工况的仿真和试验相对误差均小于7.5%,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4)基于起动怠速工况和WOT工况的DMF传动系强迫响应仿真模型,展开了DMF转动惯量比、扭转刚度和迟滞特性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并提出各工况下DMF减振效果的评价指标;基于各研究工况的传动系扭振减振效果提出了DMF的参数匹配与设计要求。本文区分建立了DMF传动系起动与行驶工况的输入激励,提出了各工况下DMF减振效果的评价指标,可应用于传动系扭振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分析;首次揭示了起动工况下DMF的工作特性与设计要求,完善了DMF的匹配准则,可用于指导DMF的产品开发。(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传动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汽车理论与变速箱理论原理,浅析整车传动系统效率研究对象,确定传动系阻力损失主要来源于变速箱、驱动轴、轮毂轴承和制动器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四个方面的阻力产生机理,基于某款成熟车型,针对其变速箱阻力损失、驱动轴阻力损失、轮毂轴承阻力损失以及制动拖滞力损失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将该车型优化前后的NEDC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进行对比验证,最终传动系内阻优化方案可实现NEDC工况下节油2.06%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动系论文参考文献
[1].黄森,王淼,刘金榕.某型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温敏,任平.NEDC工况下的某车型传动系内阻优化方案浅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3].代洪,白相萍,杨文霞.轮式拖拉机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9
[4].李玖详.基于GT-DRIVE的某SUV传动系仿真与实验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5].李沛,严骏,涂群章,潘明,薛金红.基于IQGA的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参数优化[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6].黄海瑞.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扭振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李文睿.汽车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模型研究及优化[D].江苏大学.2019
[8].刘巧斌,史文库,陈志勇,高承明,孙攀.汽车传动系激励转矩波动估计与扭振性能调校[J].汽车工程.2019
[9]..在电气化和混合动力技术领域不断开拓——访德纳股份有限公司轻型车传动系集团全球销售副总裁DAVEROSQUIN及德纳股份有限公司动力技术集团全球销售高级总监STEVEGREGG[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9
[10].何刘鹏.双质量飞轮动力学参数研究与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D].江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