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器发育论文-单淑玲,庞胜群,郭晓珊,张国儒

花器发育论文-单淑玲,庞胜群,郭晓珊,张国儒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器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工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花器形态

花器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单淑玲,庞胜群,郭晓珊,张国儒[1](2018)在《加工番茄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单倍体育种中,分析加工番茄花器官形态,鉴定小孢子发育时期,为花药离体培养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1、C2和C3)为材料,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形态与细胞学形态。【结果】加工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密切相关,同一品种不同小孢子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不同;C1花蕾长度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大于其它2个杂交组合;相同小孢子发育时期不同杂交组合花器形态基本相同。【结论】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2和C3花蕾长度为5.00~5.99 mm,C1花蕾长度为6.00~6.99 mm时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单核靠边期细胞学特征为细胞呈正圆形,细胞核靠近细胞壁和显现萌发孔。花器形态为花蕾膨大、微微张开、萼片黄绿色,花药颜色为黄绿色易剥离。(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崔旭盛,马召,田清存,高秀强,祁飞[2](2018)在《金银花花器发育时期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金银花花器发育时期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以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金花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银花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累积量及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以及异绿原酸A含量在青蕾期最高,分别高达27.29、0.22、0.84、0.36 mg/g,而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总异绿原酸含量峰值出现在幼蕾期,分别为7.22、1.77、9.30 mg/g。(2)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总异绿原酸累积量均在白蕾期最高,分别为82.19、4.12、5.56、101.67、23.05、130.07μg/朵,仅有木犀草苷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青蕾期(10.39μg/朵)。(3)随着金银花花器发育,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比例先降低后增高,而异绿原酸A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异绿原酸B、C所占比例逐渐降低。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累积量以及比例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最适采收期为白蕾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升华[3](2017)在《SlCycB2调控植物多细胞表皮毛形成和花器发育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表皮毛对抵御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植物细胞命运调控的模式系统。拟南芥单细胞表皮毛形成受到MYB/bHLH/WD蛋白复合体的调控,该复合体通过激活下游表皮毛起始关键基因的表达,导致表皮细胞膨大而异化成表皮毛。番茄、烟草等多细胞表皮毛的调控机制不同于单细胞表皮毛。到目前为止,番茄、烟草等多细胞表皮毛的形成机制尚未被揭示。表皮毛的形成离不开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蛋白在不同细胞周期的转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花器官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目前确定ABCDE模型可以用来揭示花器官形成调控机理。但是,本研究中的新型B型细胞周期蛋白是否参与花器官形成的调控还未可知。本研究主要对SlCycB2基因在番茄、烟草和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在番茄和烟草中进行了功能分析。主要的结果如下:1.利用SlCycB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SGN、TAIR和NCBI等数据库中筛选同源基因。在番茄中确定2个同源基因,命名为SlCycB3和SlCycB4;在烟草中确定3个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NtCycB2、NtCycB3和NtCycB4;在拟南芥中确定2个同源基因,命名为AtCycB2和AtCycB3。一级结构分析发现这类基因均只有一个外显子,编码100多个氨基酸,具有叁个保守区。将该类基因与番茄、烟草和拟南芥中的功能已知的B型细胞周期蛋白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它们是一类新型的B型细胞周期蛋白。2.利用番茄、烟草和拟南芥中SlCycB2的同源基因所编码氨基酸序列在NCBI中进行Protein Blast分析,确定不同物种均含有SlCycB2的同源基因,且功能未知。该结果表明SlCycB2基因以及在不同物种的同源基因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3.SlCycB2和SlCycB3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在番茄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花和叶中的表达最高。亚细胞定位分析确定SlCycB2所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SlCycB2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中有多个光响应元件。对栽培番茄Ailsa Craig进行光照和暗处理,测定SlCycB2和SlCycB3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二者均受到光的诱导,受到暗条件的抑制。构建SlCycB2基因启动子驱动GUS-YFP融合表达载体,转化番茄并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下胚轴、茎表皮毛、叶表皮毛、花中的柱头和未成熟的果实中都有表达,且在表皮毛的腺体中高表达。4.转基因功能分析确定SlCycB2基因参与调控番茄表皮毛的形成。SlCycB2超量表达载体和RNAi抑制表达载体分别导入到栽培番茄AC获得转基因植株。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lCycB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中显着上调,而在抑制表达转基因植株中显着下调。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中表皮毛密度显着减少,非腺体毛和I型腺体毛几乎消失,VI和VII型腺体毛的密度显着降低。而在SlCycB2-RNAi抑制表达植株上表皮毛密度显着增加,且主要是III型和V型非腺体毛显着增加,而且茎上形成了III type-like超长毛,其他类型的表皮毛没有明显变化。5.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叶片萜类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AC相比,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叶片中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和倍半萜)的含量极显着降低。萜类化合物对生物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因此,分析了转基因材料对斜纹夜蛾的抗性实验,结果表明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更易遭受斜纹夜蛾的啃食。综合这些结果,推测SlCycB2基因可能通过调控VI型表皮毛的形成,影响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其生物防御的效果。6.转基因功能分析还表明SlCycB2基因调控番茄花器官的发育。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表现出花药开裂,花柱变短的表型,坐果率显着降低。SEM观察发现畸形花粉显着增加,花柱细胞变短和柱头乳突细胞畸形。实验结果表明SlCycB2参与调控番茄花柱和花粉的发育。7.RNA-seq分析结果表明,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和对照AC植株之间具有24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SlCycB2-RNAi抑制表达植株和对照AC之间有8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和SlCycB2 RNAi植株之间有834个差异表达基因。对DEGs进行功能聚类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参与萜类代谢、角质蜡质合成和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合成等途径。这暗示了SlCycB2超量表达植物中次生代谢物(如萜类化合物)的减少导致其对食草性昆虫的防御力减弱。8.转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lCycB2在不同物种的同源基因具有相同的多细胞表皮毛调控功能。利用pMV2载体构建了SlCycB3、SlCycB4、Nt CycB2、NtCycB3、NtCycB4、AtCycB2和AtCycB3基因的超量表达载体,利用pHELLSGATE2构建了SlCycB3和SlCycB4的RNAi抑制表达载体,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qRT-PCR和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确定这几个基因在超量表达植株中均上调表达;SlCycB3和SlCycB4在RNAi抑制表达植株中均下调表达。表型分析发现SlCycB3、AtCycB2和NtCycB2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皮毛密度显着减少;SlCycB3-RNAi抑制表达植株的表皮毛密度显着增加,说明这类基因具有相同的多细胞表皮毛调控功能。9.SlCycB2、SlCycB3、NtCycB2和AtCycB2超量表达番茄植株中SlCycB2和SlCycB3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Nt CycB2和AtCycB2超量表达转基因番茄植株中SlCycB2和SlCycB3基因都下调表达;在SlCycB3超量表达番茄植株中SlCycB2基因亦下调表达;同样,在SlCycB2超量表达植株中SlCycB3也下调表达。推测这类基因可能受其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10.构建的SlCycB3、SlCycB4、NtCycB2、NtCycB3、NtCycB4、AtCycB2和AtCycB3超量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表型分析确定SlCycB2、SlCycB3、AtCycB2和Nt CycB2转基因植株的表皮毛密度显着降低,而SlCycB4、AtCycB2、NtCycB3和NtCycB4转基因植株的表型没有变化。SEM观察发现SlCycB2和AtCycB2转基因植株中长柄和短柄腺体毛密度都显着减少。因此推测茄科作物可能具有相似的多细胞表皮毛调控途经。(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金西子,张博,陈爱萍,李陈建[4](2016)在《紫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形态之间相关性,依据花器形态来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小孢子培养诱导单倍体的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品种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观察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及花蕾形态、花药大小、颜色及形态。【结果】紫花苜蓿小孢子的发育的四个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细胞学特征明显;紫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特征密切相关,花蕾纵径、横径和花瓣长增长显着,同一品种四个时期存在极显着差异;亮牧1号花蕾纵径长度在小孢子发育的四个时期大于其它4个品种的相应时期;同一时期参试品种间花器形态差异不显着;品种内四个时期花药大小变化不显着,花药颜色变化明显,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结论】花蕾纵径、横径和花瓣长适合作为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判断指标;紫花苜蓿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纵径长在5.40~6.10 mm,横径长在1.61~1.85 mm,花瓣长在3.98~5.55 mm,此时花瓣露出萼片,花瓣呈紫色,花药为淡黄色。(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胡雪丹,张曼,侯茜,徐锦华,刘广[5](2015)在《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判断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通过对葫芦花器外观形态与花药显微结构的观察,并将其与小孢子发育时期进行联系。结果显示:葫芦小孢子经过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二核期后发育成成熟花粉粒;在顶芽生长点肉眼可辨别花芽和叶芽的1 d和2 d时,在6.3~6.7 mm的花蕾中,小孢子多处于单核期,此时葫芦花雄蕊的花粉管干瘪较适合花药、小孢子培养;发育到第3 d、4 d时,花粉管较饱满,此时基本为发育成熟的花粉粒。表明可以根据葫芦花蕾的形态、大小及小孢子的发育时期,确定花药、小孢子培养最佳时期所对应的选蕾标准。(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薇薇,羊杏平,范淑英,刘广,张曼[6](2015)在《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以期能根据花器的外观形态确定小孢子的发育阶段,为花药、小孢子培养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蕾长的饱满雄花花蕾,形态学观察后分别进行DAPI和醋酸洋红染色,观察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特征,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分析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结果】2种染色方法以醋酸洋红染液染色效果较佳;甜瓜小孢子发育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每个时期形态特征明显;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大小、花药颜色密切相关。甜瓜花蕾纵径在2.9~3.5mm、横径在2.7~3.2mm,且花瓣微露,花药呈黄色时,绝大多数的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结论】可以根据甜瓜花蕾的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情况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的选蕾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杨静,张博,陈爱萍,王玉祥[7](2014)在《黄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观察其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的细胞学特征及花蕾和花药形态特征,并研究黄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以期为单倍体培养(DH系)的育种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黄花苜蓿小孢子发育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且各时期有明显的细胞学特征;试验材料的花蕾纵径和花瓣长在小孢子发育4个时期之间均表现极显着差异,其它花器形态指标只是部分时期之间差异显着,因此花蕾纵径和花瓣长适宜作为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判断依据;小孢子发育不同时期花药大小差异不显着,花药颜色变化明显,由淡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和花瓣长度分别在3.61~4.32 mm和2.68~3.61 mm之间,此时可见花瓣微露出萼片。(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鲁美宏,孙万仓,孔德晶,杨宁宁,刘自刚[8](2014)在《白菜型冬油菜不育系LRCMS花器生理生化特性及其雄蕊发育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8号’ב陇油9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不育系LRCMS,以及代表性甘蓝型油菜不育系(J39A、J68A、Pol10A)和它们的保持系为材料,研究LRCMS在盛花期花蕾和花中POD、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变化特征及其雄蕊败育过程。结果显示:(1)所有参试材料花朵中POD活性普遍高于花蕾。(2)不育材料POD活性高于保持材料,甘蓝型不育材料POD活性较保持材料增加幅度大于LRCMS与‘陇油9号’,LRCMS花蕾与花的POD活性分别较保持系材料‘陇油9号’高出15.0%和9.0%;不育材料花的CAT活性高于保持系材料89%~293%,而其花蕾的CAT活性低于保持系材料25%~43%,LRCMS与其它不育材料间无显着差异;不育系材料花SOD活性低于保持系材料15%~25%,LRCMS与其它不育材料无显着差异,其花蕾SOD活性高于保持材料6%~112%,但LRCMS增加幅度低于其它不育材料;保持系材料花蕾与花中蛋白质含量为0.014~0.020mg/g,不育系材料花蕾与花中蛋白质含量为0.012~0.016mg/g,所有不育材料蛋白质含量均低于保持材料。(3)LRCMS的POD同工酶谱在花中较对应的可育系‘陇油9号’和其它甘蓝型雄性不育多1条迁移率(Rf)为0.623的条带。(4)LRCMS雄蕊败育起始于造孢细胞期,造孢细胞粘连,无核仁,绒毡层未发育,为无花粉囊型不育。研究表明,LRCMS与其他类型油菜不育系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是一个新的白菜型冬油菜不育类型。(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静夜,吴卫,郭耀杰,何晓洪,陈郡雯[9](2013)在《白芷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3个白芷品系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和花药形态的相关性,以期直接从花蕾形态和花药形态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采用苯酚品红对白芷小孢子进行染色,对白芷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以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柄长、花蕾大小、花药直径、花蕾和花药颜色的关系进行研究。白芷小孢子发育经过四分体时期、单核前期、单核中晚期、二核期和叁核期共5个时期,各时期特征明显;3个白芷品系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和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其中以CX08-2的花柄长、花蕾直径和花药长度最大,其次为B-2,而B-6为最小;但单核中晚期与其相邻时期的花柄长、花蕾直径和花药长度未达到显着水平,花瓣颜色、花瓣是否开裂和花药颜色可以作为花药培养取材的直观依据。通过花器官形态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可以为白芷花药培养接种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36期)

杨博智,周书栋,张祖姣,戴雄泽[10](2013)在《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蜡切片法对4个不同类型辣椒品种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辣椒小孢子发育共分为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和成熟花粉粒3个时期。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特征密切相关,同一辣椒品种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的花蕾和花药大小差异显着,不同辣椒品种小孢子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花蕾和花药大小也存在差异,可通过花蕾和花药形态特征来确定小孢子发育时期。(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花器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金银花花器发育时期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以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金花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银花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累积量及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以及异绿原酸A含量在青蕾期最高,分别高达27.29、0.22、0.84、0.36 mg/g,而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总异绿原酸含量峰值出现在幼蕾期,分别为7.22、1.77、9.30 mg/g。(2)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总异绿原酸累积量均在白蕾期最高,分别为82.19、4.12、5.56、101.67、23.05、130.07μg/朵,仅有木犀草苷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青蕾期(10.39μg/朵)。(3)随着金银花花器发育,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比例先降低后增高,而异绿原酸A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异绿原酸B、C所占比例逐渐降低。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累积量以及比例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最适采收期为白蕾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器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单淑玲,庞胜群,郭晓珊,张国儒.加工番茄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8

[2].崔旭盛,马召,田清存,高秀强,祁飞.金银花花器发育时期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8

[3].高升华.SlCycB2调控植物多细胞表皮毛形成和花器发育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4].金西子,张博,陈爱萍,李陈建.紫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6

[5].胡雪丹,张曼,侯茜,徐锦华,刘广.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5

[6].王薇薇,羊杏平,范淑英,刘广,张曼.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关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杨静,张博,陈爱萍,王玉祥.黄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4

[8].鲁美宏,孙万仓,孔德晶,杨宁宁,刘自刚.白菜型冬油菜不育系LRCMS花器生理生化特性及其雄蕊发育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4

[9].李静夜,吴卫,郭耀杰,何晓洪,陈郡雯.白芷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

[10].杨博智,周书栋,张祖姣,戴雄泽.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3

标签:;  ;  ;  ;  

花器发育论文-单淑玲,庞胜群,郭晓珊,张国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