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探讨

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探讨

一、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常建忠[1](2021)在《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山西治水新篇章——在2021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省政府同意,今天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全面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全省水利工作,明确"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

王雪松[2](2020)在《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是维持地球几十亿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乎着综合国力的进步,农田水利建设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防洪安保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生命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打赢脱贫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飞速进步,人民群众对用水需求量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由于受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基层水利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主观条件或者其他一些客观条件影响,导致我国现存许多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渠道跑水、漏水,泵站、水库等无法发挥效益,造成了水资源的损失浪费,部分甚至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阻碍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阻碍了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以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为调研对象,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总结得出目前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不高、工程年久失修问题严重、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基层水利管理技术服务能力薄弱、工程产权主体不明、农田水利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不到位等主要问题,并对以上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加强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管理,依据规划确定项目;二是加强建后管护,落实管理责任,确立管护模式;三是完善农田水利规划,深化设计内容,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资金保障;五是加强质量保障,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严把原材料关,加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六是强化运行机制,制定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加强基层水利技术能力建设;七是明晰工程产权;八是大力推广农田水利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

张高超[3](2020)在《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文中指出代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东邻繁峙县,西接原平市,南界五台,北倚山阴。全县南北长60km,东西宽39km。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沿滹沱河谷形成条带状盆地。滹沱河为纵贯全县的最大河流,它的支流包括发源于五台山南部的中解河、峨河、峪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河道中常年有清水,发源于北部恒山山区的河流,均为季节河流,虽有一点清水,多不能出山,地面水、地下水资源贫乏。滹沱河上游有一座中型水库和一座小(一)型水库,均位于繁峙县境内。代县的灌区原属于1973年修建的下茹越水库范围,1994年峨河调水工程竣工后,代县灌区与峨河灌区在1998年10月合并成立为代县最大的自流灌区。近年来代县灌区年久失修,设备闸门等设施因为老化,不能有效的达到灌溉效果,急需升级改造。本文设计拟通过现场走访调查真实数据,再查阅往年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对代县峨河灌区进行升级,再依据国家政策,对其进行节水配套改造,由于本文的设计是针对属于符合当地情况的而进行的设计,所选用的设备等未考虑资金情况,首先对灌区现状水量供需进行分析,其次分析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最后对项目区水质分析从而得出水质分析;根据水质的分析对改造工程进行设计,然后还需要进行自动化设计,选择相对合理的闸门及启闭机,完成电气设计,再对整个设计工程进行环保评价和节能评价,计算资金成本,得出结论。本次设计从设计理念、设备选型、工程布置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选用了符合国家政策的节能设备。在工程运行管理中,考虑优化首部枢纽运行管理方式和渠道输水运行方案,整体工程设计符合我国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设计要求。工程实施后,可恢复峨河灌区灌溉,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能改变局部生态环境,发展农田林网,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既增加了土壤水分,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农、水、田、林等的完善配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走上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

刘正鑫[4](2020)在《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灌区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传统的灌区用水调度管理模式和体系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灌区只有采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道路,与时俱进,才能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作物生产量、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的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灌区的管理思路就由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向现代方式转化,2002年,水利部在全国部分大型灌区设置了信息化建设试点区,灌区管理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并通过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等方式,对灌区管理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测,为灌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前甸灌区实现信息化以后,不仅降低了灌区的管理成本,也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效率,从而使灌区管理达到高效。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前甸灌区的实际情况,对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本设计主要分为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系统包括水情采集系统设计、闸门监控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通信网络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包括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GIS系统、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灌区防汛预警系统、灌区配水调度管理系统、灌区水费计收系统。通过对前甸灌区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完善灌区信息化管理,从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灌区增加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系统后,灌区的水调度管理模式趋于科学化,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增加,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生产力都得到了提高,进而改善了这一地区农民生活条件,增加了经济收入。(2)先进的量水设施精确计量实用水量,灌区水费收益得到了增加,用水方与灌区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不仅进一步加强了灌区的稳定供水,而且灌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3)水情测报自动化控制系统建成后,灌区水情信息、水文信息等资料可以快速查到,为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方便的通道。

李建杰[5](2020)在《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顶管穿越施工属于非开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面应用广泛,以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西圪台支线泵站-23#蓄水池管线穿越榆古线道路顶管施工为例,进行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合理设置顶管顶进参数,工程施工及运行结果表明,顶管顶进压力分析及顶管穿越施工效率的提升对于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刘盈[6](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壤改碱工作与地方社会 ——以文水谢家寨和平遥北营为中心》文中认为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更是着力推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服务。在此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山西粮棉生产基地的汾河灌区却因盐碱问题造成农业产量不增反降,尤其是麦、棉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作物种植面积缩小,这一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将推广普及农业技术作为实现农业增产的手段,这一手段具体应用到汾河灌区则主要表现为盐碱地的改良。综上,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1955)汾河灌区的土壤改良工作是一次农业技术的革新过程,同时因改碱工作涉及范围广因此也是一项需要广大群众参与的社会运动。文水县谢家寨和平遥北营村作为汾河灌区较为典型的碱化村庄,1953年被选为改碱基点村成为改碱工作的主要基地。从自然环境来看,二者均有优良的水热条件适合农业种植,但有不同程度的碱化现象,在具体成因上有所不同。从社会环境来看,两地均耕地多劳动力少,历史上耕作粗放没且缺乏良好的引退水渠道,到1953年两村的互助合作运动有了一定发展。综合考虑下组成了土壤改良工作队,并成立了改碱试验工作站专门负责改碱工作。改碱工作人员巧妙地将科学实验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通过开座谈会、树立典型、开办学习班等方法向当地干部和群众介绍先进的改碱思想和改碱技术,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改碱成效;同时在应对改碱试验的理想化与现实不确定性间的矛盾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博弈与调整。影响了地方社会的农业耕作、“地方”建设以及管理制度,并随着改碱经验的普及推动了汾河灌区整体的现代化发展。由此,借文水谢家寨和平遥北营两村的改碱工作为切入点来还原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1955)汾河灌区改碱工作,并试图窥探地方社会在农业技术等外界因素的介入下而产生的变化,从而将学术视角聚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技术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该次改碱试验工作的研究探讨能够丰富山西地方社会史的研究,也期盼能为日后的农业技术推广和乡村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李欢[7](2018)在《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省汾河灌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有干支渠全部为土质渠道,渗漏损失严重,不利于节水灌溉,并且在高水头、大流量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过50多年的使用,汾河灌区渠道及附属配套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甚至有渠道及附属配套建筑物带病运行,导致渠道输水损失增加、输水效率下降、渠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等问题,因此汾河灌区渠道防渗及续建配套建筑物的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势在必行。自1999年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开始实施,截止2016年底灌区骨干工程包括干支渠防渗及其量水设施改造配套已全部完成,灌区骨干系统调配水和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防渗渠道输水损耗降低、输水效率提高,渠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相应提高。本文旨在定量分析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在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方面的程度。在2 016年和2 017年春浇期间,我采用动水法对汾河灌区典型干支渠进行测水,获得灌区典型干支渠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再将实测数据与查阅资料获得的2014年测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在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方面的显着效果。其中,典型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防渗前的0.7890提高到防渗后的0.9398,提高幅度达19.1%;典型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防渗前的0.8172提高到防渗后的0.9001,提高幅度达10.14%。本文采用动水法的原因是在试验实施过程中渠道水流可正常流动,不影响灌区正常灌溉用水的情况下,选择满足试验要求的典型渠段,测量该渠段上下游两个测流断面间的流量差进而计算渠道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本文进一步进行了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研究、生态效益研究以及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得出了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对灌区可持续发展及地区生态系统改善的积极作用,为汾河灌区在新时代新阶段的供水生产及和谐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全国范围内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李俊[8](2011)在《汾河灌区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提出节水是水利工作的主线,发展节水灌区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汾河灌区节水灌溉和节水改造工程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发展和改革的措施。

李海燕[9](2008)在《汾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从规划、批复、实施、资金到位、工程质量等方面入手,对汾河灌区近几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针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今后项目发展布局,对汾河灌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潘军峰[10](2008)在《打好打胜实施兴水战略攻坚战 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水利保障》文中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工作,分析当前全省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交流经验,明确重点,安排部署2008年各项工作,动员和组织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打好打胜兴水战略攻坚战,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水利保障。

二、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山西治水新篇章——在2021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水利工作成效显着,“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任务圆满完成
二、准确把握新阶段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三、明确“十四五”时期山西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四、全面落实“1351”工作部署,扎实做好2021年水利工作
    (一)充分发挥“五水综改”牵引作用
    (二)突出抓好水网建设、生态修复和民生水利三个主攻方向
    (三)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投融资改革、河湖长履职、强化行业监管、科技兴水“五大举措”
五、夯实六项基础工作,推动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提质增效

(2)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田水利
        2.1.2 农田水利工程
        2.1.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2.2 工程管理理论概述
        2.2.1 工程计划管理
        2.2.2 工程合同管理
        2.2.3 工程质量管理
    2.3 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2.3.1 项目组织管理
        2.3.2 项目成本管理
        2.3.3 项目进度管理
        2.3.4 项目质量管理
        2.3.5 项目风险管理
第三章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3.1 六安市概况
    3.2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总体情况
        3.2.1 灌区总体情况
        3.2.2 水源工程总体情况
        3.2.3 节水灌溉工程总体情况
        3.2.4 农村河沟总体情况
    3.3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及成效分析
        3.3.1 建设情况
        3.3.2 建成效益
    3.4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3.4.1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
        3.4.2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配备
        3.4.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流程
        3.4.4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3.4.5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和手段
第四章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调查分析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样本
        4.1.3 问卷设计
        4.1.4 处理分析
    4.2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4.2.1 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低
        4.2.2 工程年久失修问题严重
        4.2.3 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
        4.2.4 资金投入不足
        4.2.5 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4.2.6 基层水利管理技术服务能力薄弱
        4.2.7 工程产权主体不明
        4.2.8 农田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落后
    4.3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管理部门错综复杂
        4.3.2 重建轻管思想严重
        4.3.3 水利规划设计深度不够
        4.3.4 资金筹集渠道有限
        4.3.5 质量安全监管松懈
        4.3.6 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4.3.7 工程产权界定困难
        4.3.8 缺乏改革创新理念
第五章 加强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5.1 加强组织管理
        5.1.1 成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5.1.2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
        5.1.3 严格建设项目管理依据规划确定项目
    5.2 落实管理责任和管护模式
    5.3 实施规划引领深化设计内容
    5.4 加强资金管理
        5.4.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4.2 多渠道筹集资金
        5.4.3 强化资金保障
    5.5 加强质量保障
        5.5.1 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5.5.2 加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
    5.6 强化运行机制
        5.6.1 加强基层水利技术能力建设
        5.6.2 制定长效管护运行机制
    5.7 明晰工程产权
    5.8 大力推广农田水利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农民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调查问卷
附录3 水利部门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型灌区现状分析
        1.3.2 峨河灌区现状调查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及水质分析
    2.1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
        2.1.1 流域基本情况
        2.1.2 来水量计算
        2.1.3 径流年内分配
        2.1.4 灌溉用水分析
    2.2 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
        2.2.1 地表水源供需分析
        2.2.2 地下水资源分析
    2.3 项目区水质分析
        2.3.1 地表水化学分析
        2.3.2 地表水水质分析
第3章 工程设计及信息化设计
    3.1 主要建设内容
    3.2 灌区工程总体布局
    3.3 渠首引水枢纽工程改造设计
        3.3.1 左岸水闸
        3.3.2 右岸水闸
        3.3.3 滚水坝及连通箱涵
        3.3.4 下游海漫
        3.3.5 过路暗涵
        3.3.6 沉砂池
    3.4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设计
        3.4.1 设计流量计算
        3.4.2 断面设计
        3.4.3 东一干渠
        3.4.4 东二干渠
        3.4.5 西干支渠
        3.4.6 不冲不淤验算
    3.5 渠道管道化改造工程设计
        3.5.1 设计流量计算
        3.5.2 管道化改造设计
        3.5.3 管道清淤设计
    3.6 主要渠系建筑物改造设计
    3.7 用水量测、管理设施及灌区信息化设计
        3.7.1 项目建设任务
        3.7.2 系统总体设计
        3.7.2.1 系统总体架构
        3.7.2.2 系统划分
        3.7.3 分项设计
        3.7.4 信息中心建设
        3.7.5 手机APP介绍
    3.8 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
        3.8.1 闸门及启闭机
        3.8.2 电气设计
第4章 环保评价与节能评价
    4.1 环保评价
    4.2 节能评价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文献综述

(4)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灌区信息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
        1.2.2 国外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
        1.2.3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
    2.3 水文地质
    2.4 社会经济情况
    2.5 水利工程现状
    2.6 灌区发展情况
第三章 信息化建设内容
    3.1 建设任务
    3.2 建设内容
    3.3 规划的技术路线
第四章 灌区硬件系统设计
    4.1 信息中心建设
        4.1.1 通信机房设计
        4.1.2 大会议室设计
        4.1.3 小会议室设计
        4.1.4 整体办公设备设计
        4.1.5 服务器的设计
    4.2 水情采集系统设计
        4.2.1 方案比选
        4.2.2 测站设计及信息流向
        4.2.3 通信设计
    4.3 闸门监控系统设计
        4.3.1 方案比选
        4.3.2 现场站点设计
        4.3.3 控制软件设计
        4.3.4 通信设计
        4.3.5 设备安装设计
    4.4 视频监视系统设计
        4.4.1 方案比选
        4.4.2 推荐技术方案设计
        4.4.3 通信设计
    4.5 通信网络设计
        4.5.1 方案比选
        4.5.2 整体链路设计
第五章 灌区信息化平台设计
    5.1 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GIS系统设计
        5.1.1 设计原则
        5.1.2 系统构架
        5.1.3 权限设计
        5.1.4 功能设计
    5.2 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设计
        5.2.1 系统架构
        5.2.2 操作设计
    5.3 灌区防汛预警系统建设
        5.3.1 系统架构
        5.3.2 操作设计
    5.4 灌区配水调度系统设计
        5.4.1 系统架构
        5.4.2 权限设计
        5.4.3 业务流程
        5.4.4 功能设计
    5.5 灌区水费计收系统建设
        5.5.1 系统架构
        5.5.2 业务流程
        5.5.3 权限设计
        5.5.4 功能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要点
    2.1 测量放线
        2.1.1 施工前测量
        2.1.2 顶管工程测量误差校正
    2.2 作业坑开挖、靠背混凝土浇筑
    2.3 顶管设备的安装
    2.4 管材顶进
    2.5 注浆减阻
3 结论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壤改碱工作与地方社会 ——以文水谢家寨和平遥北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区域环境与土壤改良工作队
    一、汾河灌区
    二、改碱基点村的确定
    三、改碱试验工作队
第二章 土壤改良工作队的改碱工作
    一、谢家寨洗碱试验
        (一)洗碱准备工作
        (二)洗碱工作的开展
        (三)洗碱工作的巩固
    二、北营抗碱经验调查
        (一)耕作调查
        1、秋耕调查
        2、春耕调查
        3、其他
        (二)作物栽培调查
        1、小麦
        2、棉花
第三章 土壤改良与农村社会
    一、土壤改良与农业耕作
        (一)灌溉方式的转变
        (二)种植方法的改变
        (三)种植结构的调整
    二、土壤改良与“地方”建设
        (一)土壤改良与灌区景观
        (二)土壤改良与人民群众
        (三)土壤改良与干部群体
    三、土壤改良与生产管理
        (一)生产管理组织化
        (二)生产管理标准化
        (三)生产管理科学化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实施方案
        2.3.1 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2.3.2 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3 渠道输水损失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
    3.1 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监测
        3.1.1 渠道选择
        3.1.2 测算方法
    3.2 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监测
        3.2.1 渠道选择
        3.2.2 测算方法
4 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与计算
    4.1 干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2 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2.1 汾西灌区西六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2.2 汾西灌区新五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2.3 三坝灌区西九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2.4 汾西灌区西三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2.5 三坝灌区西八支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5 渠道防渗效果及效益分析
    5.1 干支渠防渗效果分析
        5.1.1 干渠防渗效果分析
        5.1.2 支渠防渗效果分析
    5.2 经济效益分析
    5.3 生态效益分析
6 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6.1 汾河灌区运行管理模式
    6.2 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6.2.1 汾河灌区存在的问题
        6.2.2 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举措
7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7.2.1 渠道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结果的影响因素
        7.2.2 树立农业节水意识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展望
        7.2.3 山西省及全国灌区节水改造的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8)汾河灌区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节水改造工程现状
    2.1 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2.2 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存在问题
3 思考与建议
    3.1 强化节水意识
    3.2 科学规划节水工程
    3.3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4 结语

(9)汾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灌区概况
2 具体做法
    2.1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项”管理制度
        2.1.1 建立项目法人管理机构
        2.1.2 实行招投标制度
        2.1.3 实行建设监理制
        2.1.4 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
    2.2 实施投资控制和财务管理
    2.3 检查、评估情况
3 项目效益情况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四、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山西治水新篇章——在2021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常建忠. 山西水利, 2021(02)
  • [2]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雪松.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代县峨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设计[D]. 张高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D]. 刘正鑫.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5]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顶管穿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 李建杰. 陕西水利, 2020(05)
  •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壤改碱工作与地方社会 ——以文水谢家寨和平遥北营为中心[D]. 刘盈. 山西大学, 2019(02)
  • [7]汾河灌区节水改造渠道防渗效果研究[D]. 李欢. 山西农业大学, 2018(06)
  • [8]汾河灌区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J]. 李俊. 山西水利, 2011(04)
  • [9]汾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发展综述[J]. 李海燕. 山西水利, 2008(01)
  • [10]打好打胜实施兴水战略攻坚战 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水利保障[J]. 潘军峰. 山西水利, 2008(01)

标签:;  ;  ;  ;  ;  

汾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