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芬(尉氏县第一职业高中,河南开封452100)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亦不能例外。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步使他们开启思维运用知识,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形成新颖、富有创造性的良好思维品质。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浅些看法。
一、利用语文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演讲、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
二、利用语文教材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
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以丰富学生的表象。联想是构成想象思维的唯一方式。舍弃联想,就无法开展形象思维活动;联想方式越多,形象思维越丰富多彩。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个要素,或形象思维过程的一个阶段,而绝不能把想象等同于形象思维。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汇集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语文课本理所当然地成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教材。例如,在讲授《守财奴》时,笔者向学生提问“概括葛朗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头脑中就会勾画出一个嗜财如命、贪婪吝啬、专横冷酷、虚伪狡诈的守财奴的形象。然后提问:“由此,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形象?”学生马上联想到: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懦弱胆小,勤俭本分的土财主;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贪婪吝啬,腐朽没落,等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除了要准确捕捉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外,还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注意分析优秀课文千变万化的夸张、映衬、反复、重迭、象征等文学表现方法,还要加强绘声绘色的朗读训练和传神之笔的锤字炼句训练。
三、利用作文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知识和实践的厚积薄发,是对生活的深层理解,这种理解正是对生活感悟的结果。感悟,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某些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思维即内部语言,写出来的文字即外部语言。只有内部语言的丰富多彩,才有外部语言的绘声绘色。学生只有首先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才能避免写作时的直线思维。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看到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笔;或者写出来的作文大都是开头、正文、结尾三段落的模式,从内容、结构到立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因为他们的着笔点往往停留在一个问题上,看问题只会从一个面来看,而忽视了其他的视点和角度,所以写来写去无非就是老掉牙的观点和大而空的语言。另外,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前提,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到实处。
四、利用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培养多角度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这就需要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勇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新型教学氛围,以利于师生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成果分享。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好的教案框架里面,让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状态中,使学生不断地处在热情、活跃、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善于捕捉新的或突发信息,及时判断其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良机。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给全体学生表现的机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自己制定方案计划,自行探索和研讨问题,使学生真正处在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和积极交流与合作中。同时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什么问题,在关键时刻不断地提出具有争论价值的问题,以维持学生学习的适当难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并努力引导到更高水平。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心理氛围中进行的,开展创新教育,就要形成促进创新的心理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真正的创新教育。
以上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呈螺旋形上升势态。学生在学习中凭借原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分叉点与联接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探索意识、探索思维和探索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方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