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作用论文-肖薇薇,张纪刚,张君博,王鹏刚,金祖权

碳化作用论文-肖薇薇,张纪刚,张君博,王鹏刚,金祖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

碳化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肖薇薇,张纪刚,张君博,王鹏刚,金祖权[1](2019)在《碳化与氯盐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劣化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作用与高浓度氯离子侵蚀双重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更容易发生耐久性问题。通过分析碳化作用与氯离子侵蚀对混凝土的破坏机理,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下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下的相互影响及原因,并指出了未来试验研究方向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2期)

谷凯丽,徐伟,朱珍华[2](2019)在《掺粉煤灰建筑混凝土在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复杂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对掺0、10%、20%以及30%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基准碳化、冻融-碳化、干湿-碳化和冻融-干湿-碳化耦合损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弹性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相同环境和循环次数下,20%粉煤灰掺量时的动弹性模量最大;干湿循环对粉煤灰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大于冻融循环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减弱,掺量越大,碳化深度越大;粉煤灰掺量和龄期一定时,冻融-干湿-碳化深度>冻融-碳化深度>干湿-碳化深度>基准碳化深度,冻融损伤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大于干湿作用;基于研究成果,建立起考虑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粉煤灰的碳化深度,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5期)

郑小翠,闫杰,顾燕然,何威,杨帆[3](2019)在《石墨相碳化氮的制备及其与槲皮素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聚氰胺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制备石墨相碳化氮(g-C_3N_4)量子点。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MF)、紫外分析仪(UA)等仪器对量子点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考察与表征。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溶液状态下槲皮素与碳化氮量子点的相互作用。进行热力学实验,并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测试紫外吸收光谱,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K_q值在10~6L/mol·s数量级。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其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该猝灭作用非自发进行,且疏水相互作用力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0期)

柴丽娟,郭丽萍,陈波,汤永健,费香鹏[4](2019)在《冻融-碳化交互作用和碳化作用下生态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生态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o-HDCC)在桥面连接板结构设计中所需的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冻融碳化交互作用与单一碳化作用对Eco-HDCC拉伸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热重方法确定Eco-HDCC经历不同交互作用次数和单一碳化作用后的碳化前沿.结果表明:与单一碳化作用相比,经历冻融-碳化交互作用后Eco-HDCC的碳化前沿较大;与未经历交互作用的试块相比,经历1~5次交互作用后Eco-HDCC的极限拉伸强度呈增加趋势,经历10~15次交互作用后Eco-HDCC的极限拉伸强度降低,但在单一碳化作用下Eco-HDCC的极限拉伸强度随碳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交互作用和单一碳化作用下,Eco-HDCC的极限拉伸应变和拉伸应变能均随交互次数或碳化次数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但交互作用下Eco-HDCC的极限拉伸应变和应变能降低程度较明显.在桥面连接板设计中,考虑一定的安全裕度,可采用经历15次冻融碳化交互作用后Eco-HDCC的拉伸性能关系曲线进行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9年03期)

Janine,Nebel,Stefan,Schmidt,Qiushi,Pan,Katrin,Lotz,Stefan,Kaluza[5](2019)在《水滑石基钴铜催化剂中钴的碳化在高碳醇合成中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Co-Cu基催化剂广泛用于合成气制高碳醇反应(HAS)中.尽管很难从本质上完全理解催化剂的活性位,但是在HAS条件下生成的Co_2C对反应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开发了CO预处理工艺,系统地研究了钴的碳化对催化剂结构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在HAS反应之前将催化剂暴露在含CO的气氛中,催化剂表面发生Co的富集,然后形成碳化物.这种表面改性减少了烃类的形成,促进了C2+OH的形成.催化剂经20 bar下CO预处理后,乙醇选择性最高,烃类选择性最低.(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李刚,王鹏刚,康悦,金祖权,叶守杰[6](2019)在《碳化作用对清水混凝土表面色泽一致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水混凝土结构表面色差通常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而变大.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引入图像灰度标准差,用以表征碳化前后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变化情况,探究碳化对清水混凝土表面色泽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图像灰度标准差来定量描述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通过提高清水混凝土强度可以提高其抗碳化性能.碳化导致清水混凝土色差加大,图象灰度标准差随碳化龄期增长而增大,对其表面色泽一致性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凯,章定文,曹智国[7](2019)在《碳化作用对水泥固化/稳定化铅污染土渗透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配制铅污染土的方法制备不同水泥掺量和不同铅浓度的土样,开展碳化前后水泥固化/稳定化铅污染土的渗透试验,并分析试样的宏观渗透系数和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增加会降低试样的渗透系数;水泥掺量为7.5%时,碳化作用下渗透系数提高;水泥掺量为15%时,碳化作用下渗透系数降低。铅浓度越高,试样的渗透系数越高,而碳化作用又会增大试样的渗透系数。水泥掺量增加会显着降低试样的孔隙率;碳化作用使得试样中孔径小于0.1μm的孔隙增多,大于0.1μm的孔隙减少。(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袁敬,赵伯鑫[8](2019)在《冻融耦合碳化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材料作为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基准之一,其质量特性直接决定着整体建筑质量。基于此,文章对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试验,并从混凝土材料的弹性量、碳化度、质损比叁方面进行结果分析。(本文来源于《地产》期刊2019年13期)

王保忠[9](2019)在《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部荷载是影响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承受不同水平轴向压力及轴向拉力的粉煤灰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碳化特性研究,分析了荷载比、碳化龄期、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碳化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轴拉荷载不利于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试件的碳化深度随轴拉荷载的增加而增大;(2)轴压荷载在20%左右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最好,轴压荷载进一步增加后,试件的碳化深度随之增大;(3)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碳化龄期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试件的轴压荷载较高或承受轴拉荷载时,粉煤灰掺量对碳化过程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6期)

武允超[10](2019)在《复杂环境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粉煤灰混凝土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碳化性能,对0%、10%、20%、30%四种粉煤灰掺量下的混凝土分别进行单一冻融循环、单一干湿循环以及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碳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碳化深度呈幂函数增长;相同环境下,粉煤灰掺量越大,碳化深度也越大;随着碳化龄期的增加,碳化深度呈逐渐增大趋势;相同碳化龄期(7d、14d、21d、28d)和粉煤灰掺量(0%、10%、20%、30%)情况下,冻融-干湿-碳化深度>冻融-碳化深度>干湿-碳化深度;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环境、粉煤灰掺量以及碳化时间下的碳化深度,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江西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碳化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复杂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对掺0、10%、20%以及30%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基准碳化、冻融-碳化、干湿-碳化和冻融-干湿-碳化耦合损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弹性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相同环境和循环次数下,20%粉煤灰掺量时的动弹性模量最大;干湿循环对粉煤灰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大于冻融循环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减弱,掺量越大,碳化深度越大;粉煤灰掺量和龄期一定时,冻融-干湿-碳化深度>冻融-碳化深度>干湿-碳化深度>基准碳化深度,冻融损伤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大于干湿作用;基于研究成果,建立起考虑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粉煤灰的碳化深度,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化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肖薇薇,张纪刚,张君博,王鹏刚,金祖权.碳化与氯盐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劣化的研究综述[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2].谷凯丽,徐伟,朱珍华.掺粉煤灰建筑混凝土在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碳化性能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

[3].郑小翠,闫杰,顾燕然,何威,杨帆.石墨相碳化氮的制备及其与槲皮素相互作用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9

[4].柴丽娟,郭丽萍,陈波,汤永健,费香鹏.冻融-碳化交互作用和碳化作用下生态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9

[5].Janine,Nebel,Stefan,Schmidt,Qiushi,Pan,Katrin,Lotz,Stefan,Kaluza.水滑石基钴铜催化剂中钴的碳化在高碳醇合成中的作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6].李刚,王鹏刚,康悦,金祖权,叶守杰.碳化作用对清水混凝土表面色泽一致性的影响[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

[7].李凯,章定文,曹智国.碳化作用对水泥固化/稳定化铅污染土渗透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袁敬,赵伯鑫.冻融耦合碳化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地产.2019

[9].王保忠.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特性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9

[10].武允超.复杂环境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试验研究[J].江西水利科技.2019

标签:;  ;  ;  ;  

碳化作用论文-肖薇薇,张纪刚,张君博,王鹏刚,金祖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