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充分发展湍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湍流,标度,矩形,边界层,广义,方型,函数。
充分发展湍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杨立,范春利[1](2019)在《充分发展湍流管道内壁边界的红外定量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导热的管道内壁边界识别已发展成熟,但更贴合实际的湍流管道内壁边界的定量识别尚未见报道。通过关联COMSOL和MATLAB,利用有限元方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二维轴对称充分发展的湍流管道内壁边界形状的稳态识别进行研究。数值实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含内壁缺陷的湍流管道中,外壁最大温差和由缺陷引起的绝对温差并不是同步增加的;在进行内壁边界反问题识别时,由于绝对温差中负增长的出现,绝对温差越大,识别结果未必越好;识别精度在不规则内壁终点处略微变差。(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弘一,曹博超[2](2016)在《关于一般直管道充分发展湍流近壁平均流向速度规律讨论:对冯.卡门平壁律的再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一般直管道(方、矩形环管)内充分发展湍流直接数值模拟数据库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近壁湍流平均流场的相关速度尺度量和湍流统计量,对徐、郭【7】中初步给出的充分发展湍流近壁规律进行了仔细剖析,指出一般湍流边界层应根据其壁面切应力的分布特征分为叁类,而其中的类-2边界层应采用时-空间平均摩擦速度而非局部摩擦速度作为速度尺度对边界层进行度量。借鉴适用于类-1边界层von Kannan平壁律的分析手段,得到了适用于类-2湍流边界层的内层流向速度解析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适用于一般管道充分发展湍流的控制方程进行近壁积分,在直接数值模拟所获得的湍流统计量数据的支持下,直接定量地验证了所得到的类-2边界层内层速度解析关系及其描述流体近壁渐进规律的可靠性和误差范围。本研究涉及了与类-l边界层相比更加复杂几何流动构型的一般湍流边界层规律,其中涵盖了凸、凹角域以及各种壁面切应力是垂直于流动方向坐标函数的湍流边界层。研究中发现并引人了两个新型湍流内层关键控制参数,即速度梯度△参数和边界层内层特征厚度D参数,深入探讨了该两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类-2边界层内层速度剖面的控制作用,以及与适用于类-1边界层的传统平壁律之间的联系,由此清楚地认知了类-2边界层近壁湍流速度剖面向壁面或角域渐进过程中所遵循的流体物理规律。(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付强,李晨溪,史汉生,王玮[3](2014)在《充分发展湍流标度律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湍流小尺度结构的特征,以及湍流雷诺应力模型的建立,开展了充分发展湍流的标度律研究。提出了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湍流标度律的方法,可以方便地提取湍流的标度指数。结果表明:该理论不再需要"惯性区的存在"或"大雷诺数"的假设,不再依赖于标度区间的确定,标度指数完全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下来,新模型确定的标度指数与ESS的标度指数几乎完全一致,误差在1%以内,且物理意义更明确。(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徐弘一,郭加宏[4](2013)在《方型和矩型环管湍流直接数值模拟分析:I.平均流场,对直管道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槽道,方型环管及矩型环管内一系列充分发展湍流的系统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建立直管内充分发展湍流数据库,其中包括详细的湍流统计数据:(1)湍流平均流场,即平均流向速度与湍流驱动平均二次流(史称Prandtl第二类二次流);(2)湍流雷诺应力场;(3)湍流能量谱.在此基础上,作为系统研究的第一部分,本文对这些流动构型的湍流平均流场,包括平均流向速度,由湍流驱动的平均二次流结构以及平壁-角域剪切应力等,进行仔细剖析,进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重要物理内涵.建立了直管内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的广义壁面律,其中涵盖了von Karman平壁律和Xu90°凸,凹角域律.通过构造广义抑制函数和广义加强函数来定量描述和揭示这些规律之间的数学物理联系.首次提出在广义湍流边界层的框架下,泛型直管道边界层内层底部无量纲壁面切应力可以在一个较为宽广的范围内存在,即w0Ud3.23.5.而传统意义上由von Karman平壁律所支配的单位无量纲切应力,即层流底层关系wUy1,则仅为广义壁面律中的中性情形之特例.广义湍流边界层概念的提出和直管内充分发展湍流广义壁面律的建立,对传统意义上的湍流边界层及其密切相关的平壁律物理机制和相应数学表述进行了重新认识和重要拓展,由此达到对泛型直管内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再认知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3年05期)
林建忠,刘淞,陈达良[5](2012)在《考虑颗粒凝并情况下充分发展圆管湍流场中的纳米颗粒的迁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nanoparticle migration in a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pipe flow are performed.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total particle mass,polydispersity,particle diameter and 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a moment method to approximate the particle general dynamic equation.The effects of Schmidt number and Damkhler number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article parameter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particles move to the pipe center.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particle mass are distributed non-uniformly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In an initially monodisperse particle field,the particle clusters with various sizes will be produced because of coagulation.As time progresses,the particle cluster diameter grows from an initial value at different rates depending on the radial position.The largest particle clusters are found in the pipe center.The particle cluster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particle mas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chmidt number in the region near the pipe center,and the particles with lower Schmidt number are of many dif-ferent sizes,i.e.more polydispersity.The particle cluster diameter and 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khler number at the same radial position.The migration properties for nano-sized particles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micro-sized particles.(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2年04期)
徐建军,陈炳德,王小军[6](2011)在《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流动边界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宏观特性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微观结果来探析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边界层分布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看,一些适用于常规通道的经典公式仍然适用于矩形窄缝通道;现有的实验结果基本支持湍流充分发展区矩形窄缝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规律符合常规通道内特点的结论。对多种湍流模型模拟的结果与经典公式的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基准分析,表明用雷诺平均的CFD技术仍然是可信的。最后,根据上面分析情况,并结合CFD获得的微观流动细节以及近壁面经典速度分布公式预测情况,详细讨论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流动边界层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徐建军,陈炳德,王小军[7](2011)在《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流动边界层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宏观特性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CFD微观结果来探析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边界层分布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来说.一些常规通道内的经典公式仍然适用于矩形窄缝通道内,现有的实验结果基本支持湍流充分发展区矩形窄缝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规律符合常规通道内特点的结论。其次,对多种湍流模型模拟的结果与经典公式、实验数据进行了基准分析,目前用雷诺平均的CFD技术仍然是可信的。结合CFD获得的微观流动细节。以及近壁面经典速度分布公式预测情况。详细讨论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流动边界层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09)》期刊2011-01-01)
黄永祥,卢志明,刘宇陆[8](2009)在《充分发展湍流速度增量的自相关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发展湍流中的速度场具有长程相关的特性,表现为能谱或者结构函数的标度特性。Anselmet等人(1984)发现速度增量的自相关函数在靠近尺度的地方取得最小值。本文旨在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发现,因此,基于统计平稳假设,将速度增量的自相关函数与原始变量的能谱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给出自相关函数的解析模型。通过(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黄永祥[9](2009)在《任意阶Hilbert谱分析:定义及其在充分发展湍流和环境数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又被称作Hilbert-Huang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是由黄锷等人(Huang et al.,1998,1999)于十年前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非平稳和非线性数据的时频分析方法。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有超过1000篇文献报道在工程应用及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中使用该方法。本论文首次使用该方法分析湍流数据以及环境观测数据。在对湍流的数据分析中发现EMD类似于一类二分滤波器(dyadic filter bank)。为了能使之刻画所分析信号中的间歇性,我们将经典的Hilbert谱分析(Hilbert Spectral Analysis-HSA)方法推广为任意阶Hilbert谱分析。对HSA方法提供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p(ω,A)对幅值A进行边际积分,就为我们提供了在幅值-频率空间中对尺度不变特性刻画的新框架,其中ω是瞬时频率,A为幅值。我们首先对构造的分形布朗运动时间序列以及多分形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和结构函数的结果相对比,我们发现新方法对间歇性参数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预测。通过统计平稳假设,我们提出了速度增量时间序列△u_e(t)自相关函数的解析模型,速度增量定义为△u_e(t)=u(t+e)-u(t)。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解析证明了当原始变量具有标度行为时,其速度增量的自相关函数将在相应的时间分隔e位置取得最小值。同时该模型还表明该最小值存在标度行为,并被分形布朗运动以及湍流实验数据所证明。通过定义自相关的累积函数,在傅立叶谱空间对不同的尺度贡献进行了刻画。我们发现对于自相关函数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大尺度部分。同样的分析过程被应用于二阶结构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二阶结构函数强烈受到大尺度部分影响,这表明结构函数并不适合用来提取标度指数,特别是当所分析的数据中含有大尺度的含能结构的时候。我们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均匀、近似各向同性的湍流实验数据来刻画湍流的间歇性,发现速度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p(ω,A)本身具有标度趋势,相应的标度值很接近Kolmogorov值。我们随后在幅值-频率空间里对结果函数所提供的标度指数进行了重复。我们对局部各向同性假设在幅值-频率空间里进行检验,发现拓展的各向同性比值随着统计阶数q线性减小。我们还使用该方法分析了射流实验中的一段温度数据,该数据有着较强的峭壁结构(ramp-cliff)。对于该数据,传统的结构函数方法不再适用。但是新方法在统计阶数高达8的时候仍然给出了清晰的标度行为,相应的标度指数ξ(q)非常接近充分发展湍流中的流向速度的标度指数。最后,我们用该方法分析了河流数据以及近海海洋湍流数据,在Hilbert框架下刻画了其中的尺度不变特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9-06-01)
刘宇陆,蒋剑波,邱翔,卢志明[10](2005)在《充分发展槽道湍流的小波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计算了高斯子波变换Navier Stokes(N S)方程后得到的积分方程.在利用高斯子波得到的以弯曲度为基本量的无穷域中N S方程的基础上,得到了有界区域内的以弯曲度为基本量的N S方程.将此N S方程看作一个特殊的扩散方程,将压力项与对流项看作是源项,得到一个积分方程.利用特征线法对该方程求解,得到通解.并将所得结果运用于对称槽道湍流和非对称槽道湍流的研究中.将计算与实验所得的平均量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05年03期)
充分发展湍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建立一般直管道(方、矩形环管)内充分发展湍流直接数值模拟数据库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近壁湍流平均流场的相关速度尺度量和湍流统计量,对徐、郭【7】中初步给出的充分发展湍流近壁规律进行了仔细剖析,指出一般湍流边界层应根据其壁面切应力的分布特征分为叁类,而其中的类-2边界层应采用时-空间平均摩擦速度而非局部摩擦速度作为速度尺度对边界层进行度量。借鉴适用于类-1边界层von Kannan平壁律的分析手段,得到了适用于类-2湍流边界层的内层流向速度解析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适用于一般管道充分发展湍流的控制方程进行近壁积分,在直接数值模拟所获得的湍流统计量数据的支持下,直接定量地验证了所得到的类-2边界层内层速度解析关系及其描述流体近壁渐进规律的可靠性和误差范围。本研究涉及了与类-l边界层相比更加复杂几何流动构型的一般湍流边界层规律,其中涵盖了凸、凹角域以及各种壁面切应力是垂直于流动方向坐标函数的湍流边界层。研究中发现并引人了两个新型湍流内层关键控制参数,即速度梯度△参数和边界层内层特征厚度D参数,深入探讨了该两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类-2边界层内层速度剖面的控制作用,以及与适用于类-1边界层的传统平壁律之间的联系,由此清楚地认知了类-2边界层近壁湍流速度剖面向壁面或角域渐进过程中所遵循的流体物理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充分发展湍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林,杨立,范春利.充分发展湍流管道内壁边界的红外定量识别[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徐弘一,曹博超.关于一般直管道充分发展湍流近壁平均流向速度规律讨论:对冯.卡门平壁律的再认知[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3].付强,李晨溪,史汉生,王玮.充分发展湍流标度律的数学模型[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徐弘一,郭加宏.方型和矩型环管湍流直接数值模拟分析:I.平均流场,对直管道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的再认识[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3
[5].林建忠,刘淞,陈达良.考虑颗粒凝并情况下充分发展圆管湍流场中的纳米颗粒的迁移(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2
[6].徐建军,陈炳德,王小军.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流动边界层探析[J].核动力工程.2011
[7].徐建军,陈炳德,王小军.矩形窄缝通道内湍流充分发展区流动边界层的探析[C].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09).2011
[8].黄永祥,卢志明,刘宇陆.充分发展湍流速度增量的自相关函数[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2009
[9].黄永祥.任意阶Hilbert谱分析:定义及其在充分发展湍流和环境数据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09
[10].刘宇陆,蒋剑波,邱翔,卢志明.充分发展槽道湍流的小波数值分析[J].计算物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