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参照论文_刘清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方位参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位,方位词,名词,框架,目标,参照系,时点。

方位参照论文文献综述

刘清平[1](2018)在《里、里边(里面、里头)的方位参照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里"、"里边(里面、里头)"的方位参照可以分为叁类:以容器为参照、以界线为参照、以进(出)口为参照。当以进(出)口为方位参照时,方位词一般用"里边(里面、里头)","里"仅限于充当介词宾语。从方位参照的性质来看,以容器为参照时都是绝对参照,以界线为参照和以进(出)口为参照时则有可能是相对参照。(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董婧[2](2018)在《汉语“前—后”的方位隐喻和时间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空间范畴概念和规则隐喻时间是汉语表达时间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Lakoff的经典时间认知模式在汉语中会面临"朝向"的冲击。汉语认知时间时,既可以面向未来,又可以面向过去。此外,汉语中还存在一种时间与自我运动方向一致、速度不同的时动人动模式。时间运动模式中空间隐喻时间的过程不是通过方位隐喻完成的,而是通过事件轴上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向时轴的投射实现的。这种空间隐喻模式启动了方位词表次序的认知机制,用次序隐喻时间在认知上表现为时间由将来流向过去,在语言中用"前后"表达。自我运动和时动人动模式均是一维的方向隐喻,前为将来,后为过去,"前后"的指称对象与人的身体构造相符,是一种由空间向时间的直接隐喻。(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04期)

宋方,刘振前[3](2014)在《内在参照框架的构建规则研究——以方位概念“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静态环境中,外部内在参照框架中的参照物的外部投影特点与其形状、维度和功能相关;内部内在参照框架中的参照物在定位自身的某个区域时需要首先进行内部前后分区。外部投影和前后分区在静态环境中都以参照物的固有"前"方位特征为前提,而在动态的场景中,物体的移动可以使没有固有"前"方位特征的参照物临时获得"前"的赋值,使其外部投影、内部分区以及对目标物的定位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代迎春[4](2010)在《《骆驼祥子》中水平方位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问题是认知科学是基本研究问题之一,对其进行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借助参照框架,表现在语言中就是对语言参照框架的研究。莱文森在水平方向上区分了叁种语言参照框架: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他指出所有的语言都使用且仅使用这叁种参照框架,有些语言以一种参照框架为主,有些以其中两种为主,而有的则叁种都用。本文对《骆驼祥子》中水平方位词所指示的方位参照框架做了穷尽性分析,旨在揭示莱文森的理论对于汉语是否完全适用,中国北方方位确定是否有自己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莱文森的叁种参照框架在《骆驼祥子》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内在参照框架应用最多,绝对参照框架紧随其后,相对参照框架应用最少。事实上,北京人应用范围参照框架确定方位的习惯在中国北方都较普遍。本文所做出的解释是:首先,内在参照框架只有两个要素,逻辑结构较简单,所以与具有叁个要素的相对参照框架相比更容易被掌握。它接近于语言学的基石,普遍存在。其次,多例绝对参照框架的使用源于老北京城的“回”字型城市布局,这种整洁的城市布局,加上绝对参照框架简单的逻辑结构,为方位的确认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第叁,应用最少的相对方位参照框架有叁个构成要素,逻辑结构非常复杂,因此,在所有语料中仅有出现18例。(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0-06-01)

张丽娟[5](2010)在《“N1+在+N2(的)+方位词”的“参照体-目标”构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N1+在+N2(的)+方位词"格式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其中,"N1"是"目标","N2"是"参照体",学生造句时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二者的位置。此外,在"参照体-目标"构式中,有的是中心成员,有的是边缘成员,其内部是不均质的。(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徐天云,宋晓蓉[6](2007)在《方位结构中参照的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方位结构包括“名词性成分十方位成分”和“方位成分十名词性成分”两种类型。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参照可以出现在结构的前端,也可以出现在后端。在前一种结构类型中,参照由线性结构成分直接表现出来,都属于外参照;在后一种结构类型中,一部分参照属于外参照,另一部分参照则没有用线性结构成分直接表现出来而需要根据知识背景推知,属于内参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周荣刚,张侃[7](2005)在《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个实验证明,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转化与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受拍摄方向和目标位置的影响。二者对主方位判断的作用模式不会随主方位判断任务的改变而改变,拍摄方向效表现为:朝北效应(匹配效应)和主方位效应,体现的是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环境参照对主方位的影响;目标位置效应的认知加工时间模式可表示为:前-后轴<左-右轴<其他位置,体现的是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自我参照对主方位的影响。该文以规范轴和规范方向为框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周荣刚,杨家忠,张侃[8](2003)在《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方位参照是物理空间在认知空间中方位关系的表达和反映,映射到语言空间里,基本标志是以方位词对方位进行判断。根据方位词的性质,可把方位判断分为绝对方位判断和相对方位判断。“东、南、西、北”为绝对方位判断用词, 依据的是环境参照系(environmental reference frame),与语境之外的确定的方向参照点或位置相联系:“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相对方位判断词,依据的是自我参照系(egocentral reference frame),以语境中的人、有朝向或可以拟人化的物为方向参照点,通常以位置参照点或观察点的朝向为方向参照点。本(本文来源于《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04-01)

郭攀[9](2001)在《“时点性参照点+双向复合性方位词”的综合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点性参照点 +双向复合性方位词”是汉语方位短语中富有特色的一类短语形式 ,以该形式在古今汉语中的具体表现为依据 ,本文对其特点从语法功能、语义内容以及形义关系上分别做了概括 ,并对其特点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语言规范问题做了探讨和说明。(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01年05期)

方经民[10](1999)在《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Location reference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narrator chooses a point of view,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or temporal location are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izer and relevant direction and position reference points." The article, through its examination of the spatial location reference in Modern Chinese, explores the basic theory of location re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patial location reference reflects the cognitive process and cognitive method of a language group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location relationship in cognitive space. Location reference is a cognitive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such structural elements as localizer, narrator, point of view, direction reference point, and position reference point. The article discusses each of these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location reference and outline its structural patterns from different aspects.(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1999年04期)

方位参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空间范畴概念和规则隐喻时间是汉语表达时间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Lakoff的经典时间认知模式在汉语中会面临"朝向"的冲击。汉语认知时间时,既可以面向未来,又可以面向过去。此外,汉语中还存在一种时间与自我运动方向一致、速度不同的时动人动模式。时间运动模式中空间隐喻时间的过程不是通过方位隐喻完成的,而是通过事件轴上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向时轴的投射实现的。这种空间隐喻模式启动了方位词表次序的认知机制,用次序隐喻时间在认知上表现为时间由将来流向过去,在语言中用"前后"表达。自我运动和时动人动模式均是一维的方向隐喻,前为将来,后为过去,"前后"的指称对象与人的身体构造相符,是一种由空间向时间的直接隐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位参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清平.里、里边(里面、里头)的方位参照及其性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2].董婧.汉语“前—后”的方位隐喻和时间参照[J].文教资料.2018

[3].宋方,刘振前.内在参照框架的构建规则研究——以方位概念“前”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4

[4].代迎春.《骆驼祥子》中水平方位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解读[D].重庆大学.2010

[5].张丽娟.“N1+在+N2(的)+方位词”的“参照体-目标”构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6].徐天云,宋晓蓉.方位结构中参照的表现形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7].周荣刚,张侃.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J].心理学报.2005

[8].周荣刚,杨家忠,张侃.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C].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2003

[9].郭攀.“时点性参照点+双向复合性方位词”的综合考察[J].汉语学习.2001

[10].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

论文知识图

被试者方位参照下的脸沃德一7住宅成为环境中的方位参V S468型船监测报警系统网络图性别对主方位判断正确性的影响该事故发生于北京路上,周围有多个标...北向IMU安装误差估计曲线

标签:;  ;  ;  ;  ;  ;  ;  

方位参照论文_刘清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