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合治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体会

内外合治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体会

董立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R24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404-01

病例1常××,女,36岁,初诊:2009年4月2日。

病史:患者鼻塞流涕4年,平素易患感冒,感冒则症状加重,流脓浊涕,伴头痛,曾在长春多家医院多方诊治,诊为“慢性鼻窦炎”。初期用鼻炎净或麻黄素滴鼻,症状能缓解,但以后症状逐渐加重。2年前在某医院X线片示“窦腔模糊、混浊、密度增高,可见液平面,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经局部冲洗、注射及口服抗生素等,未能彻底好转,今来求治。

检查:鼻腔内可见黄白色分泌物,秽臭,中鼻甲肥大;前额及眉心处压痛明显,舌红微紫,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肺胃郁热,鼻窍不通。

治法:清热泻火,解凝通络,宣肺通窍。

处方:自拟鼻渊汤:蒲公英18克,野菊花15克,露蜂房18克,崩大碗30克,生石膏24克,板蓝根18g,川足3条,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外治用鼻炎贴(本院自制),外敷迎香穴,每日1次。

复诊:2009年4月10日。经服上药7剂和外治疗后鼻塞减轻,流涕渐少,前额胀痛亦减轻。

上方加赤芍15克、川芎12克,继服7剂,并继续以鼻炎贴外敷。

前后共服药42剂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再复发。

病例2于×,男,45岁,初诊:2010年9月21日。

病史:患者2年来经常鼻塞、流涕,甚则头痛;左鼻孔流黄脓浊涕,时有鼻衄,味腥臭。经长春某医院五官科检查确诊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用中西药(具体不详)治疗,病情反复,未能彻底好转,今来诊治。

检查:鼻腔内可见多量脓性分泌物、味腥臭,中鼻甲肥大,嗅觉减弱,前额压痛,舌质红、苔黄,脉弦。

辨证:肺胃郁热,鼻窍不通。

治法:清肺泻火,宣肺通窍,解凝通络。

处方:自拟鼻渊汤加味:蒲公英18克,野菊花15克,露蜂房18克,崩大碗30克,生石膏24克,板蓝根18克,川足3条,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山栀15克,白茅根30克,鱼腥草18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

外治:用鼻炎贴,同病例1。

复诊:2010年9月29日。服药7剂和外治后,头痛、鼻塞明显减轻,仍流浊涕。继用上方10剂,外治法同前。

三诊:2010年10月12日。症状已基本好转。

为巩固疗效,上方去野菊花、蒲公英、鱼腥草,加生地30克,继服7剂,并以鼻炎贴外敷,每天1~2次,并嘱患者忌煎炒、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共服药35剂,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常继发于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不彻底而致。西医学疗效不甚理想,治疗方法往往令患者难以坚持,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经治20余例,效果较为满意。

本病属中医学鼻渊范畴。《医学入门》云:“鼻渊者,鼻流浊涕,热甚。”《明医杂著》云:“鼻塞不时举发者,世人皆以为肺塞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有火,邪火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遥感便发也。”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加之肺胃素有伏火,使肺气失宣,肺燥阴伤,邪热循经上扰,皆可导致本病发生。因此在治疗上当从清热泄火、宣肺通窍着眼。笔者自拟鼻渊汤中的蒲公英、野菊花、露蜂房、崩大碗性味甘苦寒,入肺胃经以清热解毒为主;配板蓝根、生石膏加强清热作用;内清肺胃之火,适当加以辛苦温之苍耳子、辛夷花、川足以宣肺通窍;因病久入络,故以赤芍、川芎以治血消肿。在内服药同时,配以解毒清热的鼻炎贴外敷,内外合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更加强疗效。因用药恰当,临床往往收到满意效果。

标签:;  ;  ;  

内外合治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