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教人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员,缅甸,感染率,果敢,艾滋病,特区,劳教所。
劳教人员论文文献综述
刘西进,赵凡[1](2016)在《常德市:调研指导劳教人员档案处置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贯彻落实《湖南省劳教人员档案管理与处置工作规范》精神,常德市档案局、市司法局于5月12日派专人前往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就原劳教所劳教人员档案处置工作开展调研。调研组经现场查勘和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结合劳教档案现状对原市劳教所劳教人员档案处置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全面清理劳教人员档案,摸清一般劳教人员与重要劳教人员的底子;二是初步确定需移交进馆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制定具体的编号规则和整理方案;叁是制定劳教人员(本文来源于《档案时空》期刊2016年08期)
刘文骏,罗志,杨佳,薛浩铭,杨丽华[2](2016)在《缅甸果敢特区使用ATS劳教人员入所前相关高危性行为与HIV感染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缅甸某特区使用ATS劳教人员入所前相关高危性行为与HIV感染情况,为当地HIV疫情监控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间选取缅甸果敢特区两处劳教所为调查点,对所有在押劳教人员整群抽样。问卷形式进行现况调查。回顾收集人口学、入所前ATS使用及高危性行为等,现场HIV快速双试剂检测,阳性者WB确认。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269人,173人曾使用ATS,168名有高危性行为。单一使用ATS劳教人员HIV感染率达8.0%。结论:缅甸某特区ATS使用及相关高危性行为情况普遍,HIV感染率较高,急需相关监测及干预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刘文骏[3](2015)在《缅甸果敢特区劳教人员HIV感染现况及入所前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缅甸果敢特区地处中缅边境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当地早年种植鸦片,吸毒人员数量众多,存在HIV/AIDS传播或感染的高发风险。而对于其境内HIV疫情及相关高危行为鲜有报道。故选取当地劳教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了解该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及影响该人群产生高危行为相关因素,同时获取该人群HIV感染现况。为建立覆盖整个果敢地区的HIV检测体系提供依据,防止艾滋病在中缅边境地区进一步蔓延。方法:研究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定量研究。自2013年11间,选取缅甸果敢特区境内杨龙寨村劳教所、满东坝农场劳教所作为调查地点。与果敢卫生处签订合作协议,并在所有劳教人员知情同意情况下,将全体劳教人员纳入为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目的抽样方式,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入所前存在的高危行为及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入所前接受HIV相关服务情况及HIV相关服务需求等5部分内容。并现场运用雅培及SD两种试剂为调查对象进行HIV快速检测,阳性者血液进行实验室确认。数据以EpiData3.1双平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随机抽取10%进行复核。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第二阶段为定性部分。在第一阶段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于2014年4月期间,在上述相同两处劳教所,访谈5名第一阶段纳入问卷调查的对象、2名从事劳教所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内容包括了解劳教人员入所前所处的生活环境,HIV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HIV阳性者感染原因,以及该人群当前最迫切需要何种HIV防治相关服务等。结果:共调查277名劳教人员,均为男性;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4岁,平均年龄34.73±9.494岁,以31-40年龄段者居多,有102人(36.8%);调查对象在民族分布上,主要以汉族为主,占77.3%,其余为缅族。傣族。佤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文化程度分布上,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总调查人数的82.4%,共有228人;已婚者134人(48.4%);对于其入所前所从事的职业,165人(59.6%)是农民,35人(12.6%)无业或在家待业;共发现HIV阳性者44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5.9%。在277名劳教人员中,109人入所前曾有过注射吸毒现象,占全部调查对象39.4%,其中31人(28.4%)在入所前6个月内出现重复使用针具行为;33人(30.3%)在入所前6个月与其他注射人员与他人共同使用针具,有19人(57.6%)共用针具的同伴仅是缅甸籍,11人(33.3%)共用针具时同伴仅为中国籍,3人(9.1%)共用针具时的同伴既有中国籍又有缅甸籍,按照同伴国籍的不同分布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人(23.4%)入所前6个月存在与他人共用稀释毒品容器。在这些劳教人员中,28(25.7%)人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注射吸毒行为,同时出现叁种不同类型注射吸毒行为者共14(12.8%)人;有注射吸毒行为的调查对象与非注射吸毒人员HIV感染率比较二者,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5人入所前具有性伴,占全部调查人数88.4%;性伴的类型包括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性工作者四类,其中以配偶及固定性伴居多,入所前性伴数为1个的有191人(78.0%),2个及以上存在多性伴者共计54人(22.0%);149人(60.8%)入所前6个月与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行为;其中109人(44.5%)仅有缅甸籍性伴,49人(20.0%)仅有中国籍性伴,26人(10.6%)既有中国籍又有缅甸籍性伴。按照性伴国籍不同进行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所前存在高危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HIV感染者有21人,而其他不存在高危性行为的人员中HIV感染者人数为23名。二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劳教人员入所前6个月是否存在高危行为的类型进行分组,分析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与高危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注射行为、高危性行为特征均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3.782,1.233。调查中针对调查对象涉及叁个与HIV高危行为及感染相关问题,总知晓率65.8%(总答对次数/总题目数);叁个问题均答对者130人(46.9%);叁个问题中回答正确率最高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用针具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71.1%);回答正确率最低为:每次性行为是正确使用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58.1%);其中,只答对1题者有46人(16.7%),答对2题54人(19.5),3个问题均答对者130人(46.9%),还有47人3个问题均没有答对(17.0%)。通过了解调查对象入所前是否接受过清洁针具发放、入组美沙酮、同伴教育、免费安全套发放、艾滋病咨询、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等六个方面的艾滋病相关服务,发现调查对象入所前六项服务的接受率均低于40%,最高一项为接受免费安全套发放(39.4%),最低为入组美沙酮服药(24.9%);其中,劳教人员入所前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服务有85人(30.7%),接受过1-3种服务的有121人(43.7%),接受过3种以上服务的有71人(25.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劳教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入所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入所前接受相关服务情况中均出现变量对劳教人员入所前的高危行为出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成为该人群HIV检出率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及建议:果敢特区劳教人员进入劳教所前普遍存在重复使用针具、共用注射器、共用稀释毒品容器、不安全性行为等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人群内HIV感染率较高。这些高危行为的产生与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低,接受相关服务情况差等密切相关,成为导致该人群入所前产生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果敢高危人群的健康。同时,果敢高危人群与中缅两国吸毒人员共用针具,与两国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现象明显。对中缅边境地区HIV/AIDS的跨境流行造成潜在影响。针对以上现象,建议加强果敢高危人群的HIV防控宣传培训,提供美沙酮、清洁针具及安全套等综合干预服务及。特别是在受HIV影响较为集中地区及场所,针对性改善高危人群的HIV相关知识,使其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对HIV阳性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服务,通过综合干预降低HIV在果敢高危人群中的蔓延。此外,为减少HIV在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国传播风险,建议中国相关部门加强与果敢特区相互合作,通过输出较为成熟的,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HIV感染率的防控策略、资金、技术及经验,帮助在缅甸果敢境内社区中建立HIV监测哨点,了解不同地点,不同人群的HIV流行特征。通过帮助提供相关服务,保护果敢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同时有效遏制艾滋病在中缅边境地区的传播。以保证国家“一带一路”策略的全面实施。(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赵娅萍,刘文骏,罗志,杨佳,薛皓铭[4](2015)在《缅甸果敢劳教所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缅甸果敢劳教所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因素。[方法]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缅甸果敢地区两处劳教所中所有在押的劳教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同时在现场进行HIV快速双试剂检测,阳性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确认。数据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劳教所劳教人员277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65.8%,叁个问题均答对者130人(46.9%),多因素分析显示:劳教人员的文化程度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OR值为1.479),入所前一年内是否接受HIV干预服务、入所前是否接受过HIV检测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呈负相关关系(OR值分别为0.436和0.316)。[结论]缅甸果敢劳教所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应加强在该地区的HIV综合干预服务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同时由于缅甸果敢地区与中国接壤,中国应加大对缅甸果敢地区的卫生资源输出,帮助果敢当地建立覆盖整个地区的卫生服务网络及HIV监测体系,以提高当地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高危行为和艾滋病的传播。(本文来源于《卫生软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高守芝,陈曦,张晓虎,郑军,贺健梅[5](2014)在《女子戒毒劳教人员干预前后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改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女性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劳教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出入某女子戒毒劳教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和一致性检验直到两个数据库达到完全一致为止。用SPSS11.5软件、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96份,其中,入所基线调查310份,出所评估问卷186份。在几种性病中,干预前梅毒答对率最高,生殖器疱疹答对率最低,干预后答对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预防措施干预前答对率低,干预后答对率有大幅度的升高。对行为干预方面,健康教育前后对STD/AIDS检测个人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情况允许条件下,90%人愿意做STD/AIDS检测并且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生殖器方面的疾病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就诊。结论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目标人群对STD/AIDS知晓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心理的态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有部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不愿意学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也不愿做检测,亟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STD/AIDS预防知识。(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11期)
谢琴红,刘润,何静[6](2014)在《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人格及家庭环境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人格、家庭环境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解成年男性吸毒原因、提高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450名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45份。对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EPQ、FES-CV得分进行分析;并将其FES-CV得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得分的因素;对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典型精神质(P)特质的发生率最高,为41.6%(185/445);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在FES-CV中家庭矛盾性和控制性上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在家庭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上得分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个体文化程度及父母文化程度的被试者在EPQ的P、神经质(N)、掩饰性(L)特质维度和FES-CV量表所有维度上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EPQ的内外向(E)特质维度上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P特质与家庭环境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组织性均呈显着负相关,与家庭环境矛盾性呈显着正相关;E特质与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控制性均呈显着正相关,而与其他家庭环境维度相关不显着;N特质与家庭环境亲密度、娱乐性、组织性均呈显着负相关,与家庭环境矛盾性呈显着正相关;L特质与家庭环境亲密度、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呈显着正相关,与矛盾性呈显着负相关。结论有关部门应根据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以提高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再社会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4年19期)
庞莹[7](2014)在《社区矫正机构将配备民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庞莹)日前,由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制定的《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正式下发实施。《细则》十四章170条,不仅对社区矫正的对象、程序、机构、管理等进行了细化规定,还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相关部门的职责作出(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4-06-13)
刘明江[8](2014)在《劳教人员的未来取向及矫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劳教制度虽然已经废止,但是与之相关的违法人员群体仍然存在,而且他们的社会适应问题也仍然存在。本文以对劳教人员未来取向的研究作为切入,借以阐释科学方法在基层工作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矫治措施,为劳教制度之后的新型矫治制度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方法。首先本研究对未来取向理论及主要相关概念以文献综述的形式进行了梳理。其次,分析了国外未来取向的研究领域和进展,并总结了国内未来取向的研究现状。接着,对未来取向重要的影响因素——自我概念进行了介绍。之后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中数据收集的形式采用了调查问卷法。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成熟测量量表的基础上,对未来取向问卷进行了调整,使之符合劳教人员现实情况。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探讨了劳教人员未来取向的内容,传统矫治中运用的教育方式与未来取向的关系,劳教人员未来取向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违法犯罪次数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1.劳教人员未来取向的内容主要包括未来职业取向和未来家庭(婚姻)取向。2.劳教人员未来取向在年龄、户籍类型等一般因素方面无显着差异。3.劳教人员自我概念与劳教人员未来取向呈显着正相关关系。4.习艺技术、文化知识和心理辅导叁种教育类型符合劳教人员接受矫治期间的需求,被劳教人员认为对其未来取向有益;但形势政策教育类型需要进行符合劳教人员需求的调整。5.学历和会见情况与劳教人员违法犯罪次数呈显着负相关关系。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在最后部分提出了相应的矫治措施,并阐述了本次研究带给未来矫治工作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31)
周寒梅[9](2014)在《劳教所变身强制戒毒所 戒毒民警“下沉”司法所》一文中研究指出“告别”劳教制度已有一百余天,劳教场所如何转型?工作人员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成为各方聚焦话题。记者近日走进上海市女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女所”),近距离采访在此工作和戒毒的人员,亲眼见证本市原劳教部门的转型步伐。 昨日,上海市司法局组织召开“(本文来源于《上海法治报》期刊2014-04-15)
孙权[10](2014)在《劳教制度废除后,劳教人员何去何从?》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基层调研时,与一个镇派出所的民警进行座谈,得知他们管辖的区域很大,但警力配备上却和市中心无法相提并论。他们讲到,劳教制度的废除,让那些构不成犯罪且不能抓捕的劳教人员留在社会,空间太大,提高了对当地警力的要求,也加大了基层民警的工作量。那这些劳教人(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4-03-31)
劳教人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缅甸某特区使用ATS劳教人员入所前相关高危性行为与HIV感染情况,为当地HIV疫情监控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间选取缅甸果敢特区两处劳教所为调查点,对所有在押劳教人员整群抽样。问卷形式进行现况调查。回顾收集人口学、入所前ATS使用及高危性行为等,现场HIV快速双试剂检测,阳性者WB确认。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269人,173人曾使用ATS,168名有高危性行为。单一使用ATS劳教人员HIV感染率达8.0%。结论:缅甸某特区ATS使用及相关高危性行为情况普遍,HIV感染率较高,急需相关监测及干预服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教人员论文参考文献
[1].刘西进,赵凡.常德市:调研指导劳教人员档案处置工作[J].档案时空.2016
[2].刘文骏,罗志,杨佳,薛浩铭,杨丽华.缅甸果敢特区使用ATS劳教人员入所前相关高危性行为与HI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6
[3].刘文骏.缅甸果敢特区劳教人员HIV感染现况及入所前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
[4].赵娅萍,刘文骏,罗志,杨佳,薛皓铭.缅甸果敢劳教所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5
[5].高守芝,陈曦,张晓虎,郑军,贺健梅.女子戒毒劳教人员干预前后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改变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
[6].谢琴红,刘润,何静.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人格及家庭环境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
[7].庞莹.社区矫正机构将配备民警[N].四川日报.2014
[8].刘明江.劳教人员的未来取向及矫治措施[D].中国海洋大学.2014
[9].周寒梅.劳教所变身强制戒毒所戒毒民警“下沉”司法所[N].上海法治报.2014
[10].孙权.劳教制度废除后,劳教人员何去何从?[N].人民政协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