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胎生蜥蜴作为古北界蜥蜴的代表,具有卵胎生繁殖模式。在中国的分布仅局限于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3个省区。由于人为干扰对其生境的破坏,导致胎生蜥蜴已处于渐危状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是免疫系统中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功能基因之一,且由于识别多种病原体和适应环境的需要,使其抗原结合区存在较高的变异性。本研究首次对大小兴安岭山区共4个地区的胎生蜥蜴的74个个体的MHC Ⅰ类基因多态性和母胎免疫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4个结果:1.从19个个体中克隆出570条序列,其中α2的核苷酸长度为201223 bp,α3的核苷酸长度为181184 bp,α2和α3的氨基酸长度为111178 aa。实验中共得到47个等位基因,推测至少有36个MHC Ⅰ类基因座,符合基因“出生-死亡”进化模式,说明其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基因复制或丢失。2.通过对核苷酸序列变异位点的计算得出4个种群核苷酸多态性π在0.3050.659之间,表明胎生蜥蜴核苷酸多态性水平较高,其中牙克石种群核苷酸多态性最高,嫩江种群最低。3.综合平均氨基酸距离小于平均核苷酸距离、非同义突变率大于同义突变率(ω>1),MEME和MEGA方式预测的37个选择位点有26个在抗原结合位点附近等结果可以推测位于抗原结合位点的序列经历过正选择作用,与平衡选择有关,且未检测到的重组作用。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发现有跨种多态性的存在。4.通过MHC Ⅰ基因对母胎免疫影响的研究发现,胎生蜥蜴除了受到免疫系统季节性影响外,还与成功妊娠有关;同时,不同组织面临的抗原威胁和组织自身功能的协同作用导致MHC Ⅰ基因相对表达量发生变化。综上所述,胎生蜥蜴MHC Ⅰ基因在进化中经历了基因复制,具有高度多态性,且由平衡选择维持。在母胎免疫调控中表现出降低MHC 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现象,与胎生动物的相关研究类似。本研究为胎生蜥蜴的物种保护和母胎免疫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婉丽
导师: 赵文阁,刘玉芬
关键词: 胎生蜥蜴,类基因,多态性,平衡选择,母胎免疫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079),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6035)
分类号: Q953
总页数: 73
文件大小: 3881K
下载量: 42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兴安岭产胎生蜥蜴的染色体组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2)
- [2].基于微卫星标记的胎生蜥蜴母本与子代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04)
- [3].断尾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1(09)
- [4].胎生蜥蜴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区序列多态性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4)
- [5].胎生蜥蜴雌性腹部交配痕的初步观察[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03)
- [6].怀孕对胎生蜥蜴体温调节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3)
- [7].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的交配行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动物学杂志 2011(05)
- [8].胎生蜥蜴消化道4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3)
- [9].新疆产胎生蜥蜴染色体的研究[J]. 四川动物 2014(04)
- [10].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J]. 生态学杂志 2008(12)
- [11].饥饿对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05)
- [12].南滑蜥繁殖行为和繁殖策略的研究[J]. 四川动物 2012(03)
- [13].人工饲养条件下胎生蜥蜴蜕皮行为的观察[J]. 动物学杂志 2015(03)
- [14].四种蜥蜴血细胞的比较研究[J]. 野生动物学报 2015(01)
- [15].内蒙古产胎生蜥蜴染色体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03)
- [16].小兴安岭北部胎生蜥蜴春季的栖息生境[J]. 动物学杂志 2009(01)
- [17].胎生蜥蜴消化道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