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网格,结构,空间,多点,桁架,损伤,多维。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骁宇[1](2016)在《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繁荣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国内若干城市进行了机场航站楼的建造和扩建,这些新建航站楼的屋盖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跨度也越来越大。如何评价地震中大跨屋盖结构的地震响应,如何提高大跨屋盖结构的抗震性能,这是目前航站楼大跨屋盖设计中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兰州中川机场新航站楼为背景工程,以研究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和抗震性能提升手段为研究目标,从大跨屋盖结构的静力分析、叁维时程分析、结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摩擦摆支座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中的实现、添加摩擦摆支座的结构响应时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工作。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研究。本文开展了中川机场新航站楼结构静力分析及8度多遇地震、8度罕遇地震、9度罕遇地震等多个烈度下的结构叁维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屋盖剪力、屈服杆件数、屋盖杆件应力和节点位移、薄弱杆件应力和薄弱节点位移等参数,开展了该类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以上参数能有效地评价该类大跨结构的抗震性能。随着地震烈度的提高,结构屈服杆件数增多,杆件应力水平、节点位移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构损伤随着地震烈度增大而增大。此外,研究表明,采用高强材料并不能直接提高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2)摩擦摆支座单元的MSC.Marc二次开发研究。在MSC.Marc程序中通过编写用户子程序开发了MSC.Marc的摩擦摆支座单元,该单元水平刚度采用双线性模型,水平刚度可随支座竖向压力变化而变化。并针对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的结构特点,对现有摩擦摆支座进行改进,提出了适合该类结构的改进型摩擦摆支座,分析了该类摩擦摆支座的失效准则,建立了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设置改进型摩擦摆支座的隔震层设计方法。(3)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研究。本文提出了针对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设置改进型摩擦摆支座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设置改进型摩擦摆支座前后该结构在8度罕遇、9度罕遇等多条地震波下的屋盖剪力、屈服杆件数、屋盖杆件应力和节点位移、薄弱杆件应力和薄弱节点位移等结构地震响应,并且采用能量法评估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摩擦摆支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可有效保护结构在大震中的安全;所提出的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具有计算较为便捷的特点,可满足计算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24)
王永,王浩[2](2015)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文化建设需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网架生产的工艺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尚有一定距离。同时,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检测理论和检测水平与现实应用也有较大差距。(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期刊2015-02-19)
李鹏宇[3](2014)在《800m跨空间交叉立体桁架网格结构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大跨度空间结构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之一,随着人们对空间结构的要求逐渐提高,结构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跨度也随之变的越来越大,必然对大型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选取和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结构体系可以使得力的传递路径更合理,结构重量更轻。先进的施工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而且可以大大的缩短施工工期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本文在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大跨度钢结构主要传统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对800m跨巨型空间钢结构进行了结构体系选取,并进行了施工方法可行性研究,选取了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改进型攀达穹顶体系施工方法进行全过程施工仿真模拟。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和研究成果,随之提出了巨型网格结构研究的必要性。针对大跨度钢结构介绍了国内外现阶段主要的几种传统施工方法,并且简单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对每种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有效的施工方法应该针对于特定的场地特性、结构形式、施工设备要求以及施工周期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取,尽量达到经济安全的施工。在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利用Midas自带施工模块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性整体建模,首先对800m跨空间交叉立体网格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研究结构选形的可行性。随后,针对该结构体系进行了几种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最终选取改进型攀达穹顶体系施工方法。通过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验证了改进型攀达穹顶体系施工方法在800m跨空间交叉立体网格结构施工上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胡意涛[4](2014)在《强震作用下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损伤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跨空间结构正成为最能满足大型交通、文化、体育、会展等行业发展的建筑结构。在体育场馆、展览馆、游乐中心、博物馆、机场航站楼、火车站房中大跨空间结构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大跨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强震灾害频发的严峻现实。因此应当在设计阶段就加强对空间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以确保结构在真实地震中有足够的抵抗能力。针对空间结构尤其是网壳结构,许多学者提出了运用结构特征响应(杆件塑性比例、结构最大节点位移、结构最大变形能等)来评估结构的准则,但特征响应往往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因此需要更加宏观的指标来评估结构在强震下的健康状况即损伤情况。如果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损伤模型将结构整体健康状况数值化,这就可以为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损伤研究中是模态损伤是发展较快的方向。研究表明,结构在遭受到地震后会发生刚度软化的现象。而刚度的软化会直接反映到各阶模态的整体信息(周期、频率、振型等)上,因此通过模态信息的变化来研究结构的损伤可以成为研究损伤的一种思路。本文从模态信息变化的角度研究适用于网壳结构的整体损伤模型。作为典型的大跨空间结构,网壳结构在模态的分布往往非常密集,而且有学者已经发现网壳结构在损伤发生后会出现模态的跃迁现象。而现有基于模态变化的损伤模型由于未考虑到网壳结构的模态特性,且仅考虑结构的基本模态,而不能直接适用于网壳结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网壳结构提出了一种整体损伤模型,并用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强震下网壳结构的模态演化分析与网壳结构多模态损伤模型建立与验证。首先通过使用由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开发的OpenSee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典型单层球面网壳进行建模与加载,并对不同工况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提取绘制各阶模态振型以及运用模态置信准则法可以分析得到网壳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模态演化现象。其次本文在已有最终软化指标的基础上考虑网壳结构的模态跃迁、多阶模态对损伤的影响和新的模态损伤组合方式提出了新的网壳结构整体损伤模型。在模态演化分析完成的基础上运用提出的整体损伤模型,对结构损伤进行计算。经算例验证表明,该模型与网壳的响应指标相对应,能够较好地表现出网壳结构的损伤情况。根据结构的损伤指数曲线以及特征响应可以将结构的损伤分为五种状态。(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马静远[5](2014)在《300米跨空间球面巨型网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增加,扬沙和发生在我国中东部一带的雾霾天气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文基于一种新型的城市穹顶理念,考虑将部分建筑物或是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区笼罩在超大跨度穹顶结构之下,依靠穹顶结构来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通过结构内部各种配套设施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形成内部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城市生态穹顶应该是超大跨度的封闭结构。本文在已有超大跨度空间结构形体及施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跨度为300米的球面立体桁架巨型网格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结构选型、静力性能与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模拟等方面进行研究。巨型网格结构包括主结构和子结构两部分。径向和环向立体桁架构成的主结构是主要受力部分,子结构平板网架为次要受力结构。本文在结构静力分析时,采用主结构单独承载和主结构、子结构两者协同承载两种方法,对比了两种计算方法下结构自振特性、支座反力、节点最大位移和杆件内力差别。同时,本文在总结现有空间结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文中模型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分步顶升施工法。这种方法是在攀达穹顶施工法和逆做安装法的基础上,将结构的整体顶升技术和拼装技术结合起来,先对中心结构和周围环形结构地面原形拼装,将中心结构顶升后,高空补齐中心结构与环形结构之间的杆件,逐次将中心结构从内向外进行施工。与攀达穹顶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不需要在结构中设置单轴铰,在施工中不会形成机构,但是保留了攀达穹顶法可以在地面完成大部分构件拼装的优点。在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时,经判断给出了每次顶升时千斤顶的顶升位置和数目,考虑结构在夏季温度最高时和冬里温度最低施工时由温度变化带给结构施工过程的影响,记录每个施工阶段结构变形和构件的最大应力,判断分步顶升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和结构的最优施工时段,给出当无法避开最恶劣的季节施工时可以采取的适当方法来保证结构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此外,还对结构的坐标预调值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给出了千斤顶顶升支架拼装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主结构单独承载的计算方法基本上能反映整体结构的静力性能,但是需要对网架与桁架连接处的网架局部上弦杆件进行加强。分步顶升施工法适用于本文模型;温升作用对结构施工过程有较大影响,应避开夏季最高温季节施工,无法避开时选择夏季每天最低温时段施工。超大跨度结构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坐标预调。(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潘郁[6](2014)在《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大跨空间网格结构传感器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高速发展,出于现代工业的需要以及人类未来的需求,空间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向着巨大化和复杂化发展。大跨空间结构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已被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地标性公共建筑和民用设施中。基于大跨空间结构的重要性,对其建造及服役期间进行健康监测、损伤预测、识别以及预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传感器是健康监测中获得监测数据的感知层,合理的传感器布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于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研究现状。目前已有的传感器布置的研究大都基于结构振动性能,然而大跨空间结构的结构效应以静态应力和变形为主,所以传统的传感器布置方法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并不一定理想。本文结合空间网格结构自身的特点,从敏感性分析角度出发,对结构进行分析。首先提出了荷载敏感性的概念和评价公式;然后介绍了分析自身敏感性常用的两种方法:蒙特卡罗法和正交试验法。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其次,从荷载敏感性分析角度,以一个双层柱面壳为例,详细介绍了荷载敏感性的分析过程和传感器布置过程。并对几个典型的空间网格结构进行了基于荷载敏感性分析的传感器布置,证明了该布置方法在空间网格结构中的适用性。此外,还通过改变结构参数,对不同空间网格结构的传感器布置方案进行总结,得到了一定的规律。此外,本文从结构自身敏感性角度出发,以一个肋环型单层网壳为例,通过蒙特卡罗法和正交试验法进行结构自身敏感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感器布置。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计算效率上考虑,正交试验法更适合杆件众多的空间网格结构。根据结构自身敏感性的分析,得到杆件敏感性的排序,同时根据杆件对评价指标影响的显着性,将结构杆件进行了分级。通过对几个典型空间网格结构的分析,证明了基于结构自身敏感性分析的传感器布置方法在空间网格结构中的适用性。此外,还通过改变结构参数,对不同空间网格结构的传感器布置方案进行总结,得到了一定的规律。最后,在前文对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基于敏感性分析进行传感器布置的基础上对以荷载敏感性分析和自身敏感性分析为核心的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传感器布置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架构、功能设定与初步的设计开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1-01)
张会,喻云龙,常银生[7](2013)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连续性倒塌研究及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可采用变换荷载路径法,首先对结构进行重要构件的判断,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敏感性分析。采用ANSYS的APDL语言编写了大跨空间结构的简化敏感性分析程序。结合某网球馆钢结构工程,对该结构角柱失效模式进行了连续倒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角柱失效的影响区域有限,除部分腹杆达到屈服状态以外,相邻的主要构件无论是变形还是应力均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故角柱失效结构不会发生连续性倒塌。(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周臻,吴京,孟少平,于琦[8](2012)在《大跨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施工全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深圳大运会体育场大跨屋盖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新型"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的受力特点;基于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矩阵力学模型,考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几何时变、约束时变、荷载时变等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时变效应的施工状态非线性求解分析方法及其步骤,并利用ANSYS的APDL语言编制了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分析程序。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位移、最大应力均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支撑内力在卸载过程中均有较大波动,其波动幅度最大接近于初始值的2倍;施工完成时结构中的应力与设计状态存在差异,位移分布也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分析结果可为临时支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的控制提供指导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柯世堂,张令心,赵林[9](2010)在《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多点输入下的结构计算模型和方法,以某大跨空间网格结构为例,对其进行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分析,并与单点输入下的动力时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给出了不同视波速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多点输入与单点输入结构上的差异、视波速对这种差异的影响及节点位移时程的差异,归纳出多点输入下结构的反应特点,提炼出行波效应对结构的影响规律,总结出结构的跨度对多点输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白学丽,叶继红[10](2008)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在多维多点输入下的简化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多维输入和一维输入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维多点输入下计算杆件内力的简化公式,通过计算多维一致输入、一维一致输入和一维多点输入下的杆件内力,可由简化方法得到多维多点输入下的杆件内力,将模拟地震波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分析表明,采用简化公式使计算过程简单易行,节省计算时间,并可获得满意的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08年02期)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文化建设需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网架生产的工艺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尚有一定距离。同时,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检测理论和检测水平与现实应用也有较大差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骁宇.大跨主桁架—曲面空间网格结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D].东南大学.2016
[2].王永,王浩.大跨空间网格结构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N].建筑时报.2015
[3].李鹏宇.800m跨空间交叉立体桁架网格结构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
[4].胡意涛.强震作用下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损伤演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4
[5].马静远.300米跨空间球面巨型网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6].潘郁.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大跨空间网格结构传感器布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4
[7].张会,喻云龙,常银生.大跨空间网格结构连续性倒塌研究及实例分析[J].施工技术.2013
[8].周臻,吴京,孟少平,于琦.大跨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施工全过程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
[9].柯世堂,张令心,赵林.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白学丽,叶继红.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在多维多点输入下的简化计算方法[J].空间结构.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