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烛离体快繁关键技术及再分化有关机理探讨

花烛离体快繁关键技术及再分化有关机理探讨

赵云鹏[1]2002年在《花烛离体快繁关键技术及再分化有关机理探讨》文中提出本研究以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品种‘Jolanba’、A_1、B_1为材料,研究了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无菌苗的复壮与培养体系的更新、试管苗的炼苗移栽,建立了‘Jolanba’离体培养体系。以‘Jolanba’再分化差异显着的叁种愈伤组织为材料,从内源激素的协同调节等方面探讨了花烛再分化的有关生理生化机理。以‘Jolanba’8种不同培养时期或不同激素处理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了花烛离体形态发生途径和8种愈伤组织离体形态差异的解剖学特点。应用RAPD技术探讨了花烛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品种离体再生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不同花烛品种间离体形态发生能力差异极显着,依次为:‘Jolanba’>A_3>A_1、A_9>B_1、B_2。‘Jolanba’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红棕色的初展叶或刚转绿的成熟叶,部位以叶片基部为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成分组合为1/2macro+BA 1.0mg/L+2,4-D 0.1mg/L+3%蔗糖;接种方式以叶片正面朝上为宜。适宜的芽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 BA+NAA 0.1mg/L。 外源激素浓度应随花烛继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步降低至0;活性炭对再生芽的复壮有较显着效果。无菌苗的茎尖最适宜作为‘Jolanba’培养体系更新中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1/2macro+BA 1.0mg/L+2,4-D 0.1mg/L;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01mg/L。 移栽苗采用高约3cm、带2~3条长0.5~1cm的根、最大叶宽0.8cm以上的健壮试管苗;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或泥炭土+珍珠岩(2:1)。 再生芽的分化需要较高水平的可溶性蛋白质,而再生芽的生长则需要较高水平的可溶性糖。POD和SOD活性与分化的芽数呈正相关。GA_((1+3))/ABA、ZRs/ABA的高比例与再生芽的高度呈显着的正相关;IAA/ABA与花烛离体根发生成较好的正相关。 花烛‘Jolanba’的离体形态发生途径以不定芽途径为主,同时也有低频率的体细胞胚发生。8种愈伤组织在结节的类型、分生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花烛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品种离体再生能力有较好的相关性。 本文中花烛离体培养体系的更新及TDZ对该过程中芽分化的作用,从生理生化和解剖学水平探讨花烛再分化机理和特点,以及应用RAPD技术探讨花烛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品种离体再生能力的相关性等创新性研究,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徐彬[2]2005年在《几个花烛品种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和离体叶色变异株系性状研究》文中认为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红掌、安祖花,为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植物,是世界着名的热带花卉。目前,大多数花烛品种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但是,花烛品种间基因型差异大,很多商品价值较高的品种没有建立离体再生体系;另外,目前使用的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容易引起花烛离体系的生活力衰退和变异。因此,系统研究花烛离体再生中的各种影响因子,探讨几种离体再生途径和增殖方式是解决花烛离体快繁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根本方法。 本研究首先以叶片为外植体,对几个花烛品种的无菌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水中切割外植体能够有效避免外植体褐化现象的发生;外植体从母株取材后,在高浓度的6-BA和2,4-D溶液中浸泡20min能够有效促进外植体进行脱分化;愈伤组织的发生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诱导;各个品种之间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能力不同,对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组合反应也不相同,诱导各花烛品种脱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N200+0.5~lmg/L6-BA和0.1~0.8mg/L2,4-D;不定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N200+0.25~0.5mg/L6-BA+0.15mg/L KT+0.2mg/L TFIBA+6g/L琼脂。 部分花烛品种(‘B’和‘B6’)能够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1/2MS+0.25mg/L 6-BA+0.14mg/L KT+0.2mg/L IAA+0.6%Agar+3%Sucrose,pH 5.5),诱导不定芽和体细胞胚的直接发生。品种‘C3’的愈伤组织在培养基(1/2MS+0.25mg/L 6-BA+0.2mg/LTFIBA+0.2%活性炭)中,有体细胞胚胎的间接发生途径存在。通过组织解剖观察发现,体细胞胚内存在呈极性分布含有丰富淀粉粒结构的细胞;由愈伤组织发育来的不定芽有两种起源方式,由愈伤组织表层分化芽原基的外起源和愈伤组织深层部位分化芽原基的内起源;薄壁细胞和分生原基中普遍存在具有结晶体的分泌细胞;愈伤组织深层的结节组织能够特化为成熟的螺纹式导管。 以花烛品种‘B’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蔗糖浓度、光照、培养方式等对腋芽增殖的影响,并比较了‘AO’、‘B’、‘B6’等叁个品种间的腋芽增殖能力。结果表明:在液体振荡培养下,以Nitsch+1.0mg/L KT+0.5mg/L 6-BA+30g/L蔗糖为培养基,在黑暗下振荡培养25d后转置光下进行液体静置培养,对花烛增殖效果较好;品种间腋芽增殖能力存在差异,但都可以在该体系下快速增殖。腋芽增殖后,将无菌苗转接入固体继代培养基中生根壮苗,45d后切分腋芽能够有效节省切分腋芽中的劳动力。与通过愈伤组织获得的无菌苗相比,通过腋芽增殖获得的无菌苗腋芽发

张盛圣[3]2016年在《绿萝离体快繁与影响叶色变异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通过对绿叶、花叶绿萝进行组织培养,筛选不同外植体以及灭菌时间,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绿萝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继代增殖、气生根抑制、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并解决在愈伤诱导和继代中的褐化问题,最终建立完整的绿萝组培快繁体系。此外,对绿叶绿萝和花叶绿萝组培中叶色变异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其变异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变异性状的分离与纯正品种的扩繁。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绿萝初代培养中,以茎段作为外植体,采用8min+10min分段式灭菌法效果较好。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TDZ2.0mg/L+2,4-D0.2mg/L。继代培养中,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3mg/L+TDZ0.2mg/L, 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添加0.2 mg/L的PP333可以提高增殖系数,在50ml固体培养基中加入15ml珍珠岩有效地抑制了继代增殖过程中气生根的生长。不定根诱导,以1/2MS+NAA0.2mg/L为培养基生根效果较好。2绿叶绿萝比花叶绿萝褐化率高,且茎段褐化率大于叶柄和叶片。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适当进行暗培养,添加2.0g/L活性炭或8.0g/L柠檬酸可以有效控制愈伤组织诱导阶段褐化。继代增殖阶段,继代次数越多,褐化越严重,在继代1~4次时添加1.0g/L的活性炭,继代4~8次时添加2.0g/L的活性炭,继代8次后添加3.0g/L的活性炭能有效降低继代中褐化的增加。3绿叶绿萝经过愈伤增殖的总变异率显着高于经基部不定芽增殖的总变异率,花叶品种两种增殖方式的总变异率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继代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激素种类和浓度差异对绿萝叶色变异有显着影响,并且影响作用的大小是6-BA>NAA>IBA。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绿叶绿萝叶片变异率增加,花叶绿萝叶片变异率略有降低。随着繁殖次数的增加,变异率呈上升趋势,绿叶绿萝的组培繁殖比扦插繁殖的叶片变异率低。4将发生变异的植株剔除,进行绿叶、花叶绿萝分离提纯,结果表明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绿叶和花叶两个品种的总变异率都呈现下降趋势,且在继代第6代之后,可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较低的变异率。

张燕[4]2012年在《尖尾芋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及试管根状茎诱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又名番芋、台湾姑婆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属(Alocasia)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室内观叶植物。目前,国内外对海芋属植物研究报道较少,尖尾芋的相关报道则更少。本研究以尖尾芋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尖尾芋试管苗液体增殖体系,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尖尾芋离体试管根状茎诱导研究,并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营养液对尖尾芋苗期生长的影响,为尖尾芋种苗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尖尾芋试管苗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比、培养容器体积、培养时间、培养方式等因子对尖尾芋液体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侧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1,液体振荡培养2周后转入固体MS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最佳液体培养容器体积为100mL,每瓶接种5株试管苗;试管苗植株越大则增殖的侧芽数越多,并且侧芽生长状态越好。2、将尖尾芋试管苗茎段四周芽点切除,比较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尖尾芋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1.0mg·L-1+NAA0.5mg·L-1或KT0.5mg-L-1+2,4-D1.0mg·L-1,蔗糖15g·L-1,在黑暗条件下培养4周,最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发生,再生不定芽生长势较好。3、以尖尾芋健壮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蔗糖、SA和PP333,研究蔗糖、SA和PP333对尖尾芋试管根状茎的诱导效果。120g·L-1、90g·L-1和60g·L-1蔗糖处理下的尖尾芋试管苗先后迅速吸收养分、叶片全部枯萎,进入休眠状态,形成试管根状茎。移栽温室30d后,无蔗糖处理存活率仅为6.77%,其他处理均为100%。SA诱导根状茎效果不明显,几个浓度处理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均未诱导出根状茎;PP333对尖尾芋根状茎诱导效果优于SA,尖尾芋随着浓度升高茎增粗显着,8.0mg·L-1诱导效果最佳。SA和PP333处理的尖尾芋试管苗移栽到温室30d后,成活率均为100%。结果表明:60g·L-1蔗糖处理60d对尖尾芋根茎的诱导效果最好,移栽30d后,能够迅速恢复生长,叶片浓绿,根系旺盛,多项形态指标都达到最大值,蔗糖、SA和PP333对尖尾芋根状茎诱导效果顺序为蔗糖>PP333>SA.4、在温室条件下,用五种不同营养液处理尖尾芋试管苗40d,测定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径几项形态指标和叶片干鲜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生理指标,对尖尾芋试管苗温室苗期营养液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处理E(N:P:K为21:2:9)营养液培养的尖尾芋试管苗生长状态最好,除叶绿素外,其他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此外除了处理E以外其他4种营养液处理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着;五种营养液处理40d后与对照之间各项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花烛离体快繁关键技术及再分化有关机理探讨[D]. 赵云鹏. 南京农业大学. 2002

[2]. 几个花烛品种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和离体叶色变异株系性状研究[D]. 徐彬.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3]. 绿萝离体快繁与影响叶色变异因素的研究[D]. 张盛圣. 宁夏大学. 2016

[4]. 尖尾芋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及试管根状茎诱导研究[D]. 张燕.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花烛离体快繁关键技术及再分化有关机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