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床论文_卢俊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斑岩铜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斑岩,铜矿,成矿,地球化学,岩浆,云南,锆石。

斑岩铜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卢俊浩[1](2019)在《浅谈斑岩铜矿床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铜矿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本文总结了斑岩铜矿的提出过程、时空分布规律、岩浆起源和成矿元素来源、搬运、沉淀。(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3期)

马振东,方俊杰,刘小权[2](2019)在《中国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场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制约——以斑岩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成矿带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分区、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阐明矿床成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特有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场为依据,示踪了中国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①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母岩继承了所属陆块的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特征;②两类矿床的含矿岩体和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十分一致,示踪两者同源;壳熔花岗岩和围岩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迥异;③位于各陆块的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除继承了各陆块上地幔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外,还示踪了壳幔层圈间耦合性的"块体效应",同时,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可能还具"延迟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贺治伟[3](2019)在《单斜辉石分配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斑岩铜矿床的铁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固体地球化学领域两个最基础的研究分支。近年来,随着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分析精度的不断提高,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天体化学、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矿床成因、现代大洋营养元素循环以及古环境重建等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围绕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相关科学问题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即单斜辉石与高硅熔体间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斑岩铜矿床的铁同位素研究。微量元素在矿物和熔体间的分配系数(mimeral/meltD)是理解壳幔分异和岩浆演化过程的重要参数。大量研究工作显示mimeral/meltD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氧逸度、矿物晶体成分和熔体成分等。富钙单斜辉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岩矿物,对壳幔岩浆分异过程中微量元素行为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目前,大部分单斜辉石与熔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实验工作集中在基性岩浆体系,但缺乏高硅岩浆体系单斜辉石与熔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实验工作,导致我们对高硅岩浆体系单斜辉石与熔体间微量元素分配行为的理解不够全面。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首先建立了一套无助熔剂熔融法联合LA-ICP-MS快速、准确测量硅酸盐玻璃的主微量元素含量。该工作有助于我们利用LA-ICP-MS对单斜辉石分配系数实验中的实验产物单斜辉石和淬火熔体进行高精度的主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进而获得高质量的cpx/meltD。通过对USGS标样进行一系列条件实验,我们发现在1450 ℃条件下熔融10分钟可获得成分均一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和辉绿岩玻璃。花岗闪长岩则需要更高的温度(1550-1600 ℃)和更长的时间(25-35 min)制成成分均一的玻璃。我们利用LA-ICP-MS对这些玻璃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含量测量。结果显示,大部分主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小于5-10%,测量精度小于5-10%RSD。在上述LA-ICP-MS分析方法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在1070-1100 ℃和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开展了单斜辉石分配系数实验。我们获得了一系列与高硅(67-69 wt%Si02)、高铝(14.1-15.5 wt%Al2O3)和高碱(8.8-9.7wt%Na2O+K2O)熔体平衡的透辉石质单斜辉石。我们报道了 Co、Mn、Ni、Cu、Zn、Fe、Sc、Cr、Ti、Zr、Hf、Nb、Ta、V、Sr和REE等微量元素的cpx/meltD,并重点讨论了硅酸盐熔体成分对单斜辉石和高硅熔体间第一行过渡族元素(FRTE)和高场强元素(HFSE)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前人在玄武质和安山质熔体体系中测量的cpx/meltD,本论文实验测量的大部分+2价(如Mn、Co和Ni)和+3价(Sc和Cr)第一行过渡族元素的cpx/meltD显着升高,而+4价和+5价高场强元素(Ti、Zr、Hf、Nb和Ta)的cpx/meltD没有显着升高。我们进一步发现Co、Mn和Ni的cpx/meltD随着熔体NBO/T的降低而显着升高,并与熔体Mg#或者Mg2+/(M++M2+)呈负相关关系,指示熔体成分对cpx/meltDCo,Mn,Ni具有显着影响。另外,我们也观察到cpx/meltDSc与熔体的Mg#或者Mg2+/(M++M2+)呈负相关关系,而cpx/meltDCr则与熔体的Al203/(Na2O+K2O+CaO)摩尔比值(ASI)呈正相关关系。我们首次观察到Ti、Zr、Hf、Nb和Ta的cpx/meltD与熔体的碱含量(Na2O+K2O)呈负相关关系。然而,cpx/meltDCu和cpx/meltDZn对熔体和单斜辉石成分变化不敏感,可能受过渡族金属晶体场效应的影响。另外,cpx/meltDFe和cpx/meltDv对熔体成分的变化也不敏感,说明熔体成分不是控制cpx/meltDFe和cpx/meltDv的主要因素。此外,本论文采用上述实验获得的单斜辉石分配系数和文献中报道的其他矿物的分配系数模拟了下地壳部分熔融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分配行为,用来约束C型埃达克质岩的成岩条件。结果显示,单斜辉石分配系数的选择对下地壳部分熔融模型结果有显着影响。相对于前人的模型结果,采用来自我们实验的单斜辉石分配系数将使下地壳部分熔融熔体更加亏损REE、HFSE、Sr和Y,导致更低的(La/Yb)N和Sr/Y比值,以及更高的Zr/Sm和Nb/La比值。同时,我们发现模拟熔体的第一行过渡族元素含量和元素比值(如Mn/Zn、Co/Ni和Cr/Sc)对下地壳部分熔融程度和残留矿物相成分不敏感,这说明传统的(La/Yb)N和Sr/Y比值更适合用于鉴别C型埃达克质岩的源区特征。另外,近二十年来,随着MC-ICP-MS的出现以及同位素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如Fe、Cu、Zn、Mg、Ba和V等同位素)被应用于各种地质过程研究中。斑岩铜矿床是世界上铜、钼和金等金属资源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理解斑岩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目前,铁同位素被越来越来多的应用到斑岩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研究中。例如,铁同位素被用来示踪铁的源区、岩浆氧化还原状态以及成矿过程等。尽管如此,铁同位素在斑岩铜矿床中的应用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乏对成矿流体铁同位素组成的有效制约。为了进一步研究热液成矿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分馏行为以及利用铁同位素示踪斑岩铜矿床成因,本论文对中国东部铜山口斑岩-矽卡岩Cu-Mo矿床全岩和矿物的铁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测量。我们发现热液蚀变斑岩具有微小的铁同位素变化范围(0.04‰~0.17‰),与全球花岗岩δ56Fe范围一致,反映热液蚀变过程对斑岩全岩铁同位素组成影响很小。斑岩铜矿床中的含铁硫化物具有较大的δ56Fe范围(-0.60‰~0.61‰)。浸染状黄铁矿的δ56Fe整体偏重(0.14‰~0.40‰),记录了开放体系热液蚀变过程中黄铁矿与流体间的铁同位素交换。相反,硫化物石英脉体中共生黄铁矿和黄铜矿的δ56Fe呈镜像关系,指示硫化物铁同位素组成受控于局部封闭体系铁同位素的储库效应。根据脉体中共生黄铁矿和黄铜矿δ56Fe的加权平均值,我们估算成矿流体铁同位素组成为-0.19 ± 0.20‰(2SD,n = 11)。该δ56Fe值相对于花岗岩铁同位素组成明显偏低,暗示斑岩成矿过程中早期磁铁矿结晶优先富集了流体中的重铁同位素。因此,成矿流体的铁同位素组成支持斑岩铜矿床形成于高氧逸度条件。此外,铜山口矿床矽卡岩全岩和蚀变矿物显示更大的δ56Fe变化范围(-1.68‰~1.12‰),并且来自矽卡岩蚀变带的硫化物的δ56Fe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带特征。矽卡岩矿物这种显着的铁同位素分馏可以归因于矽卡岩复杂的热液蚀变和成矿过程。综上所述,铁同位素可以为斑岩铜矿床的源区性质(如氧化还原状态)和成矿过程提供有效的制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2-01)

葛岭虹,刘明众[4](2019)在《安徽省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溪铜矿床是典型的板内斑岩型矿床,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境内.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典型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沙溪矿床是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目前发现斑岩型铜矿床中的储量最大的矿床,前人勘探工作表明该矿床外围和深部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勘查沙溪矿床的野外地质情况,重新编录了相关钻孔,确定了沙溪矿床的蚀变类型以及矿化分布情况,据此建立矿床的矿化带和蚀变带分布模式.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流体包裹体测温工作,对沙溪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厘定,确定了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成矿物质的沉淀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帆,周晓丹,吴静,李峰,姚志华[5](2018)在《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外围斑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为西南"叁江"成矿带中最大的铜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格咱弧东南部,是印支期斑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普朗外围斑岩体中锆石形态和Th-U参数均显示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应用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普朗外围东部石英闪长玢岩形成年龄为221. 3±0. 3 Ma;普朗外围北部石英闪长玢岩结晶年龄为210. 5±0. 3 Ma,石英二长斑岩结晶年龄为210. 0±0. 3 Ma;与普朗I号复式斑岩体的年龄基本一致,都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外围北部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很接近,没有形成持续10 Ma以上的流体活动,成矿规模不及首采区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玲,潘磊,黄丰,许继峰[6](2018)在《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混合作用:熔融包裹体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朗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规模最大的斑岩铜矿床,其探明的Cu金属量达418万吨。普朗含矿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普朗岩体中含有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相比于寄主岩,包体明显富集角闪石和黑云母。在普朗岩体锆石中发现暗色和浅色两类熔融包裹体:暗色熔融包裹体多含黑色和白色两相,浅色熔融包裹体加热均一化后为灰白色。暗色熔融包裹体黑色相为富Fe熔体(SiO2<5.5%、FeO>80%)。加热均一化的浅色熔融包裹体为富Si熔体(SiO2>69%、FeO<2.2%),较全岩组分更酸性。此外,锆石中还含有Fe质与Si质含量相当的熔融包裹体(33.26%SiO2、40.58%FeO)。这些特征指示普朗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镁铁质富Fe熔体和长英质富Si熔体的混合,使后者获取了大量的硫和亲铜元素,还促使Cu、Au和Mo等成矿元素分配进入岩浆–热液流体,形成斑岩铜矿床。(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8年05期)

邢凯,舒启海,赵鹤森,徐浩楠[7](2018)在《滇西普朗斑岩铜矿床中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叁江特提斯构造带义敦岛弧南端,是晚叁迭世甘孜-理塘洋壳俯冲背景下的成矿作用产物。本文选取普朗矿床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中蚀变和未蚀变磷灰石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对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相比于未蚀变磷灰石,蚀变磷灰石的Na、S、Mn、Ca、Y及REE等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体而言,普朗矿床中磷灰石均具有高Sr、δEu,低Y的特征,指示了其母岩浆具似埃达克质特点。本次研究表明磷灰石的卤素、Sr和REE可以用来追踪成矿母岩浆成分、氧化状态和结晶演化过程。与叁迭纪不成矿的休瓦促岩体相比,普朗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具高δEu、低Mn和δCe的特点,且δEu和δCe总体呈负相关趋势,表明普朗矿床成矿岩体氧逸度相对较高。此外,磷灰石中(La/Sm)_N、(La/Yb)_N和(Sm/Yb)_N比值降低可能是岩浆中独居石结晶或含Cl热液出溶的结果。与邻区的春都矿床、白垩纪休瓦促成矿岩体对比研究表明,普朗斑岩成矿岩浆具有高Cl/F特征,可能形成于典型的大洋俯冲环境。(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耿杰利[8](2018)在《浅析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铜矿床找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发现了大量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而西段却相对较少,西段找矿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04期)

周晓丹,杨帆,吴静,李峰,坚润堂[9](2018)在《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外围东部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外围岩体的岩石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外围东部斑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岩年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围东部斑岩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缺少二长斑岩;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及Cs、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Y、Hf、Zr等高场强元素。石英闪长玢岩的侵位年龄为(221.3±0.3)Ma,与I号复式岩体中的闪长玢岩年龄一致。通过与首采区I号复式岩体进行对比,认为外围东部石英闪长玢岩体相当于首采区闪长玢岩体的边缘部位,二者属于同一个侵入体,但在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上有一定区别。由于普朗矿区外围东部缺乏主成矿阶段的二长斑岩体,因此不利于斑岩型矿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乔石磊,马星华[10](2018)在《延边农坪富金斑岩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坪金铜矿床位于吉林省珲春市春化境内,是一座中型富金斑岩型矿床。文章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农坪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分析,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95.6±1.6)Ma,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农坪含矿斑岩富碱(5.6%~6.7%),高Mg#(47~55)、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和HREE,高Sr/Y(32~57)、(La/Yb)N(10~21)比值,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点,岩浆的形成可能存在壳幔混合及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同一构造带上其他矿床的形成时代和特征,笔者认为农坪矿床是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俯冲背景下陆缘弧岩浆作用及热液活动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斑岩铜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区域成矿带铅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分区、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阐明矿床成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特有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以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球化学场为依据,示踪了中国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结果显示:①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成矿母岩继承了所属陆块的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特征;②两类矿床的含矿岩体和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十分一致,示踪两者同源;壳熔花岗岩和围岩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迥异;③位于各陆块的斑岩型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除继承了各陆块上地幔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外,还示踪了壳幔层圈间耦合性的"块体效应",同时,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可能还具"延迟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斑岩铜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卢俊浩.浅谈斑岩铜矿床的研究进展[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马振东,方俊杰,刘小权.中国新生代上地幔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场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制约——以斑岩铜矿床及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J].中国地质.2019

[3].贺治伟.单斜辉石分配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斑岩铜矿床的铁同位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葛岭虹,刘明众.安徽省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杨帆,周晓丹,吴静,李峰,姚志华.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外围斑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陈玲,潘磊,黄丰,许继峰.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混合作用:熔融包裹体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8

[7].邢凯,舒启海,赵鹤森,徐浩楠.滇西普朗斑岩铜矿床中磷灰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8

[8].耿杰利.浅析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铜矿床找矿[J].世界有色金属.2018

[9].周晓丹,杨帆,吴静,李峰,坚润堂.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外围东部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8

[10].乔石磊,马星华.延边农坪富金斑岩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8

论文知识图

滇西地区新生代多金属成矿模式简图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火山-岩浆系统的典型...斑岩型矿床成(含)矿岩体的R1-R2构造...索拉吉尔AS143甲1综合异常剖析图江西北武夷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略图(...

标签:;  ;  ;  ;  ;  ;  ;  

斑岩铜矿床论文_卢俊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