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挥发论文_禄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气挥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气,烤烟,氮素,南极,粪堆,页岩,肉鸡。

氨气挥发论文文献综述

禄瑶[1](2019)在《奶牛粪尿的氨气挥发规律及其排放量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粪尿NH_3挥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和粪尿理化性质等,但在受控环境下对NH_3挥发的研究较少。奶牛粪尿中NH_3排放主要来源于尿素的分解及其挥发,尿素在肝脏合成后被释放进入血液,成为血浆尿素氮(PUN),血浆中的尿素可以经过肾脏过滤,进入到尿液当中形成尿中尿素氮(UUN),泌乳时通过乳腺上皮细胞,扩散进入到乳中成为乳中尿素氮(MUN)。因此,PUN、MUN和UUN存在一定相关性,它们与粪尿NH_3的挥发存在一定关系。但是对于不同生产水平下奶牛的PUN、MUN和UUN是否可以预测粪尿NH_3的挥发量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在探究不同温度和生产水平下奶牛粪尿NH_3挥发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生产水平奶牛PUN、MUN和UUN与粪尿NH_3挥发量进行回归分析。试验一奶牛粪尿NH_3挥发规律研究分别将20头奶牛的粪和尿按不同生产水平充分混和,进行p H、总氮、总氨氮、尿素氮和干物质的测定,然后分别在20、30和40℃下进行72 h的NH_3挥发测定。结果发现,高产奶牛的尿中总氮和尿素氮显着高于低产奶牛(P<0.05);30℃和40℃环境下高产和低产奶牛组NH_3最大挥发速率均出现在12小时左右,而20℃环境下,NH_3最大挥发速率会延迟。低产奶牛在前48 h随着温度的增加,挥发速率也增加,从48 h时速率趋于一致直到试验结束,高产奶牛组在从开始到24 h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挥发速率增加。除高产30℃组在24 h后,同一温度和时间点下,高产组NH_3挥发速率高于低产组。除了高产奶牛30℃组,对于其他各组,累计排放以及累计排放占总氮和总尿素氮比例随着温度和生产水平提高而增加。所有组在72 h的NH_3累计挥发量占底物中尿素氮的比例都超过100%。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生产水平提高,总体上奶牛粪尿NH_3挥发速率、累计总量以及累计总量占总氮总尿素氮的比例均会上升。粪尿中其他含氮物质也是NH_3挥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试验二奶牛血、乳、尿中的尿素氮预测粪尿NH_3挥发量的研究通过尿素氮试剂盒和乳成份分析仪分别测定不同生产水平奶牛血浆、尿液以及牛奶中尿素氮浓度。运用NH_3挥发测定装置测定每头牛粪尿24 h内NH_3的挥发速率并计算总排放量。结果发现,高产奶牛血液、尿液和乳中的尿素氮浓度显着高于低产奶牛(P<0.05);PUN、UUN和MUN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80、r=0.88、r=0.89;PUN、UUN和MUN都与NH_3排放具有线性正相关性(P<0.01),其中MUN与NH_3挥发的回归方程为NH_3(mg·m~(-2))=0.67×MUN(mg/d L)-9.24(R~2=0.605),PUN和UUN与NH_3挥发的回归方程分别为NH_3(mg·m~(-2))=0.77×PUN(mg/d L)+0.373(R~2=0.591),NH_3(mg·m~(-2))=0.12×UUN(mg/d L)+4.35(R~2=0.426)。以上结果说明PUN、UUN和MUN叁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都与粪尿中NH_3挥发呈线性关系。综上所述,总体上随着温度和生产水平的增加,奶牛粪尿NH_3挥发速率和累计总量也会增加。粪尿中其他含氮物质也是NH_3挥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PUN、UUN、MUN与粪尿中NH_3挥发呈线性关系,MUN最合适作为NH_3挥发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赵明德,杨冲,刘攀,杨涵,王文颖[2](2018)在《牲畜粪便氨气挥发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在堆放后易产生大量氨气,大气中氨气浓度增加导致空气中N含量超过极限浓度,引发酸雨的形成,对农作物和建筑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并进一步促进高浓度大气颗粒物——PM2.5的形成,引发人体呼吸道炎症等疾病,故对各大型养殖基地牲畜粪便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据此文章对牲畜粪便的污染来源及污染现状做了详细阐述,并针对牲畜粪便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影响生产生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就减少牲畜粪便中氨挥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且针对氨挥发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采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日粮调控等降低牲畜粪便氨排放的措施。在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ZnSO_4处理法和微生态制剂EM处理法效果最佳,同时文章进一步探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寻求适用于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综合性方法。(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唐浩,杨志强,杨莎,杨海林,谢从波[3](2015)在《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气是城市污水污泥产生的恶臭气体之一,控制或抑制其产生是资源化利用甚至处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通过改进氨气测量方法定量分析外掺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实验研究了页岩掺量、陈放形式以及环境温度对污泥氨气挥发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掺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温度升高、陈放时间延长抑制效果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明显作用;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的抑制作用主要为对氨气的吸附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刘志云[4](2015)在《氨氮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制鸡粪氨气挥发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畜禽粪便氨气排放是养殖业污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表明,环境中的氨气直接危害到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例如诱发呼吸道疾病、促进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形成,并且氨气也可与大气中与一些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铵盐气溶胶,导致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和酸化。本研究以减少鸡粪中的氨氮含量为切入点,筛选具有高效氨氮降解能力的硝化微生物,并对其抑制鸡粪氨气挥发的效果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制生物除臭饲料添加剂提供研究基础。试验一以鸡粪为分离材料,用富含氨氮的液体培养液对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5株能够利用氨氮的菌株。通过对其氨氮降解效率的研究,进一步筛选得到3株具有高效氨氮降解能力的酵母菌和一株丝状真菌,分别命名为LSA、NGH、YSA和HL,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物化学法鉴定,初步认定四株菌为鲁假丝酵母LSA(Candida kruse),粉状毕赤酵母NGH(Pichia farinos),皱落假丝酵母YSA(Candida rugosa)和拟宛氏青霉菌HL(Paecilomyces variotii)。试验二研究了温度、pH、碳源、碳氮比和初始氨氮浓度对上述4个菌株氨氮降解能力的影响,其中温度设定为20℃、25℃、30℃、35℃和40℃;pH设定为3、4、5、6、7、8和9;碳源分别为淀粉、甘露醇、柠檬酸钠、葡萄糖、乙酸钠和碳酸氢钠;碳氮比设定为5、10、20、40;初始氨氮浓度为100、300、600和1200mg/L。结果表明,菌株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耐受性。菌株LSA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 3-7,葡萄糖为碳源,C/N 20;YSA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 3-7,乙酸钠为碳源,C/N 20;NGH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0-35℃,pH 3-7,葡萄糖为碳源,C/N 10;HL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 4-7,葡萄糖为碳源,C/N 40。四株菌都能利用浓度范围为100-1200mg/L的氨氮进行生长代谢,氨氮的快速降解阶段发生在菌株的生长对数期。在初始氨氮浓度为300mg/L时,菌株LSA,YSA,NGH和HL的氨氮降解率分别为71.83%,31.89%,43.01%,80.53%;初始氨氮浓度为1200mg/L时,氨氮降解率分别为57.44%,18.05%,35.46%,39.80%。试验叁将四株菌的菌悬液分别与肉鸡粪便混合后在密闭的烧杯中发酵,收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气,测定其含量,并收集发酵后的粪便样品,测定粪便样品中的氨氮和总氮的含量,计算氨氮在总氮中的比重。同时测定叁株酵母菌混合菌液对粪便氨气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菌株YSA以外,其他叁株菌对粪便氨气散发量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酵母菌株(LSA、NGH和混合酵母菌)的在接种后的24-48小时间对氨气的抑制效果最为显着,酵母菌混合菌液的抑制效果要好于单株酵母菌的作用效果。丝状真菌HL在接种72-96小时间,对粪便氨气的抑制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菌株LSA、NGH、HL以及酵母菌混合菌株能够显着减少鸡粪中氨氮的含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鸡粪中分离得到的Candida kruse LSA,Pichia farinos NGH,Candida rugosa YSA和Paecilomyces variotii HL,能够利用氨氮进行生长代谢,降低环境中的氨氮含量。除菌株YSA外,其他叁株菌菌能够降低鸡粪中的氨气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4-01)

武云杰,杨铁钊,张小全,李飞,李丽华[5](2013)在《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衰老期氨气挥发及其与氮素代谢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氮效率烤烟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氨气挥发量的差异,揭示烟叶品种间氮素转运规律,以期为耐氮肥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气收集装置测定烟叶的氨气挥发量,同时测定了叶片NH4+浓度,总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质外体相关指标。【结果】烟叶氨气挥发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叶龄60 d达到最大,中烟90、K326和NC89分别达到(16.39±1.08)、(9.92±1.04)和(4.56±0.63)μg·m-2·h-1,分别是叶龄40 d氨气挥发量的3.87、2.41和2.56倍,品种间差异显着。氨气挥发量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极显着负相关,与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质外体NH4+浓度和pH、氨气补偿点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着负相关,与叶片NH4+浓度呈二次曲线关系,且相关性极显着,并受总氮降解的间接调控。【结论】不同氮效率品种的氮素再同化和再转移能力存在差异,与烟叶氮素代谢特性有关。烟叶衰老期氮素利用效率低的品种,氮素吸收和再同化能力弱,转移量和氨气挥发量大。烟叶通过质外体挥发氨气,增加了NH4+的转移,减少了氨害的积累,是植物氮素代谢调节的重要方式,可以作为一个评价品种氮效率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9期)

武云杰,张小全,段旺军,杨铁钊[6](2012)在《烤烟叶片衰老期氨气挥发特征及其生理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利用氨气收集装置测定烟叶的氨气挥发量,并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Glufosinate)处理叶片和质外体提取等方法,研究了叶片氨气挥发及其与氮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叶片的衰老,氨气挥发量在叶龄70d时最大(10.96μg.m-2.h-1),与衰老初期(叶龄40d)相比增加了2.15倍;质外体NH4+浓度和pH、氨气补偿点逐渐上升,GS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和总氮降解,叶片NH4+浓度升高。(2)GS抑制剂处理后,叶片组织NH4+浓度和氨气补偿点升高,氨气挥发量增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3)氨气挥发量与质外体NH4+浓度、质外体pH和氨气补偿点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与GS活性呈显着负相关,与GDH活性呈显着正相关,与叶片组织NH4+浓度等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着。研究认为,烤烟叶片衰老期间氨挥发量大幅上升,挥发量的大小受气孔氨气补偿点、GS和GDH活性的直接调控,以及其他氮素代谢相关指标的间接调控,其中GS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徐雨晴,何吉成,李凌浩,程维信[7](2010)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氨气挥发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情况、历史放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2005和2006年生长季期间,在长达17年放牧处理的样地上测定了5个放牧强度下的氨气挥发量。结果表明:氨气挥发随季节变化波动很大,春季和初秋高,晚秋和夏季低,变化范围为0.88-3.52 gN ha~(-1)d~(-1)。土壤pH值、NH_4~+-N浓度、湿度以及容重对氨气挥发控制作用较强。但是容重的影响与其他3个因子的影响作用相反,而容重的大小直接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虽然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氨气释放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来说并不显着,但是,相对不放牧的情况而言,氨气挥发量在放牧情况下更大。而土壤氮浓度、植物生物量却在放牧的情况下更低。这些都意味着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比不放牧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起来会更慢。这种关于草原生态系统氨气挥发的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有助于加强了解氮素丢失对草原各进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制订适宜的放牧及施肥措施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0年01期)

孙建军,朱仁斌,刘雅淑,龚志军,孙立广[8](2009)在《南极典型海洋动物粪氨气挥发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极海洋动物粪氨(NH3)的挥发与沉降过程是无冰区苔原生态系统氮素重要来源,对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南极典型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仍然很少有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低温(4℃左右)与冻融条件下南极帝企鹅粪、阿德利企鹅粪和海豹粪土氨气产生与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最大,变化范围为0.765—17.4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6.26mg·kg-1·h-1;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0.652—3.707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1.27mg·kg-1·h-1;而海豹粪土氨气排放通量很小,平均通量约0.141mg·kg-1·h-1。冻融过程对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影响很大,而对阿德利企鹅粪影响较小。另外,帝企鹅粪和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量在通气条件下明显大于封闭条件,表明南极野外大风条件下可能加速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本文模拟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南极生物圈氨的挥发过程及其对南极苔原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李冰,王昌全,江连强,李焕秀,杨娟[9](2008)在《有机辅料对猪粪堆肥中氨气挥发的抑制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稻草、油菜秸秆和食用菌渣作为猪粪堆肥的有机辅料,研究叁种堆肥体系中氨气挥发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65 d的堆腐,稻草-猪粪、油菜秸秆-猪粪和菌渣-猪粪堆肥氨气挥发量分别为5.084、6.483和3.013 g/kg,是对照(纯猪粪)处理(7.836 g/kg)的64.88%、82.74%和38.45%。从氨气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看,菌渣是一种较好的有机辅料。从氨气释放的时间变化特征看,稻草对猪粪堆肥氨气排放高峰期影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氨气前期猛烈释放且持续时间短,是猪粪快速腐熟技术优选的高效有机辅料。堆腐完成后,叁种有机辅料均能减少水溶性NH4+-N的累积,增加水溶性NO3--N的含量,引起pH和EC值下降,提高堆肥全氮含量,促进堆肥有机物和粗纤维的降解,且以稻草和菌渣处理效果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孙瑞锋[10](2008)在《肉鸡舍氨气挥发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分为叁个试验,分别进行了山东不同地区肉鸡料粗蛋白质与鸡粪氮、磷含量及产氨量的检测,以及肉鸡鸡粪氨气产生量预测模型和鸡舍氨气控制方法的研究。试验一,山东不同地区肉鸡料粗蛋白质含量与鸡粪氮、磷含量及产氨量的检测。分别从鲁东(临邑、青岛9份),鲁中(潍坊、淄博35份),鲁西(聊城11份),鲁南(枣庄、滕州2份),鲁北(滨州、德州7份)共采集商品肉鸡中鸡料(21-35日龄)样品64份,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饲料样品粗蛋白质为17%-22%,其中粗蛋白质19%的为42份,多数肉鸡料符合营养需要;用纳氏比色法测定鸡粪的氨气释放量,饲料粗蛋白质与鸡粪氨气释放量的关系为:粗蛋白质19%比21%氨气释放降低28.09%;粗蛋白17%比19%氨气释放量降低14.89%。试验二,肉鸡生长和粪便产生氨气预测模型的研究。本试验主要对肉鸡的排粪量、粪氮含量及氨气产生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单因子拟合分别建立了粪氨气产生量与各因素如日龄、采食量、体重及摄入氮等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GLM过程,进行粪氨气产生量与其他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又经NLIN过程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选用Richards模型为生长曲线,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肉鸡粪便氨气挥发数学模型:(1)肉鸡生长模型wt = 2187(1 + 0.1569 e?0 .1428 t)?1/0.0201(2)以肉鸡日龄(d)、采食量(f)、体重(Wt)为自变量肉鸡粪便释放氨气模型Y[ NH3] = 0.178 + 0.0057 d + 0.0042 f + 0.0136Wt试验叁,鸡舍氨气控制方法的研究,即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菊糖和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对肉鸡氮代谢的影响。选用240只1日龄-42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0.3%菊糖(Ⅱ组)、基础日粮+0.1%枯草芽孢杆菌(Ⅲ组)、基础日粮+0.3%菊糖+0.1%枯草芽孢杆菌(Ⅳ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分别对21和42日龄肉鸡粪便脲酶活性、尿酸、尿素氮含量及粪便氨气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对21日龄肉鸡粪便脲酶活性有抑制;42日龄,Ⅱ组、Ⅲ组、Ⅳ组与对照组相比脲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9.4%、23.5%、23.8%(P<0.05)。(2)Ⅱ组、Ⅲ组及Ⅳ组对21日龄肉鸡粪便中的尿酸浓度分别降低20.58%,17.70%,27.16%(P<0.05);对42日龄肉鸡粪便中的尿酸浓度分别降低23.78%,24.63%,29.81%(P<0.05);(3)Ⅱ组、Ⅲ组,对21日龄肉鸡粪便中的尿素氮含量分别增加24.62%、21.50%(P<0.05)。对42日龄肉鸡粪便中的尿素氮含量分别增加19.68%、20.32%(P<0.05),Ⅳ组增加38.68%(P<0.01)。(4)Ⅱ组、Ⅲ及Ⅳ组组对21日龄肉鸡粪便释放氨气分别降低38.38%、20.35%、62.14%(P<0.01);Ⅱ组和Ⅳ组对42日龄肉鸡粪便释放氨气降低38.51%、46.72%(P<0.01)。(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2)

氨气挥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在堆放后易产生大量氨气,大气中氨气浓度增加导致空气中N含量超过极限浓度,引发酸雨的形成,对农作物和建筑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并进一步促进高浓度大气颗粒物——PM2.5的形成,引发人体呼吸道炎症等疾病,故对各大型养殖基地牲畜粪便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据此文章对牲畜粪便的污染来源及污染现状做了详细阐述,并针对牲畜粪便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影响生产生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就减少牲畜粪便中氨挥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且针对氨挥发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采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日粮调控等降低牲畜粪便氨排放的措施。在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ZnSO_4处理法和微生态制剂EM处理法效果最佳,同时文章进一步探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寻求适用于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综合性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气挥发论文参考文献

[1].禄瑶.奶牛粪尿的氨气挥发规律及其排放量预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赵明德,杨冲,刘攀,杨涵,王文颖.牲畜粪便氨气挥发相关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8

[3].唐浩,杨志强,杨莎,杨海林,谢从波.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的抑制作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5

[4].刘志云.氨氮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制鸡粪氨气挥发效果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5].武云杰,杨铁钊,张小全,李飞,李丽华.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衰老期氨气挥发及其与氮素代谢的相关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3

[6].武云杰,张小全,段旺军,杨铁钊.烤烟叶片衰老期氨气挥发特征及其生理调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2

[7].徐雨晴,何吉成,李凌浩,程维信.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氨气挥发研究(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0

[8].孙建军,朱仁斌,刘雅淑,龚志军,孙立广.南极典型海洋动物粪氨气挥发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J].极地研究.2009

[9].李冰,王昌全,江连强,李焕秀,杨娟.有机辅料对猪粪堆肥中氨气挥发的抑制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

[10].孙瑞锋.肉鸡舍氨气挥发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正常种植/花生间作/秸秆覆盖处理#~正常种植/花生间作处理氨气挥发年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生育期...堆肥过程中氨气挥发(稀硫酸吸收...不同处理氨气挥发累积曲线施肥后氨气挥发累积量变化

标签:;  ;  ;  ;  ;  ;  ;  

氨气挥发论文_禄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