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加强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0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是当代土建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工民建工程的重要施工技术,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物的安全,同时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严谨科学的施工规范,提高混凝土整体质量。本文就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明确混凝土施工要点,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工民建工程整体质量。
1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艺产生的问题
1.1技术标准可能缺乏的适用性
有些施工企业为少投入,采用一些缺乏市场论证的工艺技术做为标准,这些做法虽然一样可以达到规范控制的结果和评定的要求,起到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建筑物本身却留下了安全的隐患,虽然减少、避免了普通垫块在振捣过程中的易位,但由于PVC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和混凝土、钢材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对于裂缝控制要求较严的构件来说,大量使用PVC塑料不仅会影响钢材、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原理,同样会使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过早的形成裂缝,影响因件本身的耐久性。企业为防止振捣过程中现浇板的负筋下沉,采用焊接工艺,这种通过加大刚度达到振捣要求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构件受荷后的工作情况。而设计预先采用的弹、塑性设计方法,此时就不能够达到设计原理的假设要求,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出现了核算需要。
1.2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工法产生的问题
建筑规范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有具体的检验部位及要求,其具体由建设方,施工方等根据其部件本身的轻重缓急一起选定。从现在的市场情况看,建筑监理,监督工作,尽管对这种要求的最初想法是将因地制宜且灵活性留给了参建各方,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同时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弹性空间。对于具体检验的部位的确定,最终取决于参与建筑各个方面的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般情况下,每种建筑物根据其结构类型的不同,所以每个混凝土构件的相对重要性也因此而不同。例如对于结构主体的上部而言,在砖混结构中,阳台挑梁的重要性就要比构造圈梁的重要性大;对于框架结构,柱的地位相对重于梁的地位;在剪力墙中,剪力墙以及暗梁,暗柱的地位就要强于板,对于基础部分,条形的基础底板,独立柱的基础底板就要优于地圈梁,联系梁等的构件。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例如筏板的基础、框架,预制构件、剪力墙、筒体的结构、异形板等这些结构类型中,如果单纯地把哪一类构件划分到重要的位置,那就失去了建筑的意义。
2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术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需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士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士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问。
2.2施工缝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3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士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3加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3.1注意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结构物的影响。水泥水化热在放热过程中,其放热的速度和放热最高峰时放出的热量,对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水化过程过快时,造成温度变化大,对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构成直接威胁。由于温度变化大,忽冷忽热,极易出现裂缝,对工程结构物的性能大大降低,导致工程结构物的经久耐用性不强。
3.2注意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因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质量差、施工不规范、缺乏相关制度保障,混凝土配料比与实际设计方案不同等方面,导致混凝土质量强度不高。
3.3注意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浇灌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紧密相贴,钢筋、预留孔洞、支架等构件是否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因此必须在混凝土浇灌时应多加注意,否则将会给整体工程进度带来不小的影响。
4、结语
总的来讲,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一项相当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土建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也影响了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