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不热肠毒素论文_苏菲,薛银,李军星,徐丽华,余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肠杆菌不热肠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肠杆菌,毒素,热肠,肠道,耐热,佐剂,不耐。

大肠杆菌不热肠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苏菲,薛银,李军星,徐丽华,余斌[1](2019)在《人参皂苷Rg1联合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作为滴鼻免疫佐剂在小鼠体内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人参皂苷Rg1和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联合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果,本研究以卵清白蛋白(OVA)为模式抗原,分别将生理盐水、OVA、OVA+Rg1、OVA+rLTB、OVA+Rg1-rLTB滴鼻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胆汁、肺泡支气管和阴道黏液中IgA和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OVA单独免疫组相比,Rg1-rLTB能够明显促进小鼠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数量的增加(p<0.05),显着上调Th1、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p<0.05),明显提高血清和局部黏膜中的OVA特异性IgA和IgG抗体水平(p<0.05),并且Rg1-rLTB的复合佐剂效果比单独Rg1或rLTB更具优势。因此,Rg-rLTB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滴鼻免疫佐剂,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文鑫,袁超文,张力国,冯瑜菲[2](2019)在《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新型、快速的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的检测方法,试验采用LT-Ⅱ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反应温度、Bst聚合酶浓度和扩增时间进行优化,进一步对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研究,最后用这两种方法检测156份犊牛大肠杆菌临床腹泻样本,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和CPA方法对LT-Ⅱ基因具有很好的特异性,LAMP和CPA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 7×102cfu/m L和6. 7×101cfu/m L,CP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156份犊牛大肠杆菌临床腹泻样本的检出率为7. 7%(12/156),CPA、LAM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叁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100%。说明建立的CPA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靶基因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7期)

刘文鑫,袁超文,张力国,冯瑜菲[3](2019)在《交叉引物扩增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可引起严重食源性疾病,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ETEC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特异性引物,同时对反应温度、脱氧核糖核苷叁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dNTPs)浓度、Bst-DNA聚合酶大片段浓度、Mg~(2+)浓度、甜菜碱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选取6株大肠杆菌和其他8株近源菌对CPA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将纯培养后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稀释后随机污染46份不含LT肠毒素的生猪肉样品以评价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CPA的最优反应温度为62℃、dNTPs浓度为0.3 mol/L、Bst聚合酶浓度为8 U/管、Mg~(2+)浓度为2.0 mmol/L、甜菜碱浓度为0.8 mol/L、反应时间为45 min;CPA方法检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的最低检出量为40 cfu/mL,为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的2倍,且特异性较高;46份人工污染生猪肉样品中共检测出阳性样品7份,CPA扩增结果与LAMP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一致,检出率均为15.2%。(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李雪妮,史宇涛,杜林晓,吕阳,马志鹏[4](2019)在《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诱发仔猪小肠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诱发7日龄仔猪小肠炎症反应。选取24头7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人工乳)、STa组(人工乳+2×10~9 CFU重组菌LMG194-pBAD-STa)、LMG194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和K88组(人工乳+2×10~9 CFU大肠杆菌K88),每组6头。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第7天屠宰取样,观察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空肠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与K88组仔猪空肠绒毛明显萎缩变短,有明显损伤甚至脱落;STa、LMG194及K88组血清中IL-10、IL-8和IL-6浓度均显着升高(P<0.05),LMG194和K88组血液和肠道iFABP浓度均显着降低(P<0.05),STa和K88组血清中TNF-α浓度显著降低、NF-κB浓度显着升高,LMG194组NF-κB浓度显着降低、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5);STa和LMG194组CCL2和CXCL9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VNN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STa和LMG194组IFN-γ组基因水平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P<0.05);K88组CXCL9和IFN-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VNN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CCL2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几乎具有与K88一样的毒性,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黏膜受损,诱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仔猪腹泻,可作为仔猪腹泻模型的候选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4期)

吴梦郡,李思源,纪昌正,余魁,董毅[5](2019)在《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STa)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STa组、LMG194组和K88组。整个试验期间均以人工乳饲喂,预饲期4d,试验第5天进行攻毒,STa组、LMG194组及K88组分别在早晚两次口服灌喂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pBAD-STa、LMG194和K88,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7天早上各组灌服D-木糖并采血,屠宰并取空肠、回肠组织样品,测量仔猪血常规指标、血浆D-木糖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力,以及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a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显着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着升高(P<0.05),LMG194组与K88组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率显着降低(P<0.05),淋巴细胞比率显着升高(P<0.05);STa组与K88组仔猪血浆D-木糖含量显着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血浆DAO活力显着升高(P<0.05);STa组与LMG194组空肠AQP8、AQP10、KCNJ13和b0,+AT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K88组空肠AQP8、AQP10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STa组回肠AQP8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AQP10、SGL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LMG194组、K88组AQP8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K88组AQP10、KCNJ13、b0,+AT、SGLT-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STa组、LMG194组及K88组空肠HSP70蛋白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可导致7日龄仔猪小肠产生炎症,吸收与转运能力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2期)

姜玲玲,杨丽娟,伍春红,卢昱希,张涛[6](2018)在《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Ⅱ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快速准确诊断方法,根据Gen Bank收录的ETEC耐热肠毒素(STⅡ)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建立ETEC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并验证该检测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重复性及试剂盒长期保存的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诊断试剂盒的最低灵敏限度达1.0×101拷贝/μL,特异性强,对羊源、牛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基因未检出;用该试剂盒检测猪场分离的149株临床样品,同时与传统的分离培养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检出率高;试剂盒于-20℃保存3~6个月对阳性标准品拷贝数无影响。本研究研制的试剂盒在临床检测大肠杆菌比传统检测方法快且结果表明建立的试剂盒适合于ETEC的检测,为该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10期)

吕阳[7](2018)在《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对仔猪肠道的损伤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仔猪腹泻为生猪养殖业中最严重的威胁之一,造成了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极其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数据统计显示,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感染直接导致了四成以上的仔猪腹泻,且这一比例渐呈逐年上升之势。ETEC主要分泌耐热(ST)与不耐热(LT)两种类型的肠毒素,其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仔猪腹泻均是由I型耐热肠毒素(STa)导致。然而,ETEC往往同时分泌多种肠毒素,在体内试验中很难独立研究单一毒素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利用本课题组前期成功构建的能够稳定表达I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以七日龄仔猪为模式动物,剖析单一肠毒素STa对仔猪肠道的损伤及机理。本研究将24头7日龄仔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STa组(2×10~9 CFU重组大肠杆菌LMG194-STa)、LMG194组(2×10~9 CFU大肠杆菌LMG194)以及K88组(2×10~9 CFU大肠杆菌K88),其中无毒的宿主菌大肠杆菌LMG194为阴性对照组,野生强毒株大肠杆菌K88为阳性对照。试验期7天,仔猪使用人工乳饲喂,各菌株于第5天早晚各一次进行口服接种,第七天屠宰取样。试验结果如下:1)重组大肠杆菌LMG194-STa对仔猪肠道结构与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理与对照组相比,STa组提高了仔猪小肠的隐窝深度,降低了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显着降低了肠黏膜总蛋白/RNA、总蛋白/DNA及RNA/DNA的比值(P<0.05);显着地调节了肠道损伤相关基因villin,i-FABP,VNN1 and MMP3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蛋白occludin、claudin-1的相对表达量(P<0.05)。2)重组大肠杆菌LMG194-STa对仔猪肠道炎症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理与对照组相比,STa组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与淋巴细胞密度显着降低(P<0.05);显着地影响了血浆与肠道中炎性因子浓度(IL6,IL8,IL10,IFN-α,TNF-α)、抗氧化酶(SOD,GPX,CAT,NOS,MPO)与氧化产物(MDA,H_2O_2)的活力与含量(P<0.05);显着地调节了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CCL2,IL1β,IL4,CXCL9,IFNγ,HSHP1,pBD1,NOX2,GSTO2及相关蛋白HSP70的相对表达量(P<0.05)。3)重组大肠杆菌LMG194-STa对仔猪肠道吸收与转运功能的影响及机理与对照组相比,STa组血浆D木糖的含量显着上升(P<0.05);并显着地调节了肠道营养物质吸收、转运及代谢功能相关基因AQP8,AQP10,b~(0,+)AT,SGLT1,KCNJ13,INSR,PCK1,LPL,REG3G及相关蛋白AQP3,AQP4,KCNJ13的相对表达量(P<0.05)。试验结果表明,表达I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LMG194-STa损伤了仔猪肠道黏膜屏障和形态结构,破坏了肠黏膜的生长与修复,使肠道组织产生了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降低了肠道的屏障、免疫、吸收、转运及代谢功能。进一步的分子机理研究显示,这些影响是由重组菌调节仔猪肠道损伤、炎性因子及转运载体及营养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调节而导致的。(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8-06-13)

李婷婷[8](2017)在《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2型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抗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是对新生幼犊造成侵害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按疾病严重程度分别表现为消化不良、发热、废食、气短、腹泻、自体中毒及心力衰竭。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因子有肠毒素、黏附素和志贺毒素。不耐热肠毒素II型是导致犊牛腹泻的病原之一。国内外对于LT-II的研究并不广泛,探索LT-II点突变后的毒性改变对深入研究LT-II的致病性分子机制和弱毒疫苗研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参考LT-II a和LT-II b编码基因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功能,推测rLT-IIc1B亚基氨基酸第13、14位点为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的关键位点。采用融合PCR的方法将第13、14位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T13I,T14I),将突变后基因片段最终转入感受态细胞表达毒素突变体r LT-IIc1(T13I-T14I),将r LT-IIc1(T13I-T14I)突变蛋白、未突变重组蛋白rLT-IIc1、野生毒素LT-IIc1分别辅以佐剂,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家兔,通过间接ELISA技术测定特异性Ig G水平,使用Y-1细胞检测r LT-IIc1(T13I-T14I)、r LT-IIc1、LT-IIc1对细胞最低致死毒性,通过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效价以及交叉中和效价。实验结果显示,rLT-IIc1(T13I-T14I)获得了高效表达。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免疫组经过相应抗原免疫刺激后所表现的抗体效价有所不同,在35d时抗体水平上升至最高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其中rLT-IIc1效价可达到1:6400、r LT-IIc1(T13I-T14I)效价为1:5000、天然毒素效价为1:6400。细胞毒性试验显示,r LT-IIc1(T13I-T14I)、rLT-IIc1、LT-IIc1都可以使Y-1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r LT-IIc1(T13I-T14I)突变蛋白细胞最小致死量为3.52×10-6mg/m L、rLT-IIc1细胞最小致死量为17.8pg、LT-IIc1为4.87×10-11mg/m L。根据中和实验结果通过Reed-Mouch计算r LT-IIc1免疫血清对rLT-IIc1蛋白的中和效价为1:89,对r LT-IIc1(T13I-T14I)蛋白中和效价为1:62;rLT-IIc1(T13I-T14I)免疫血清对r LT-IIc1蛋白的中和效价为1:45,对r LT-IIc1(T13I-T14I)蛋白中和效价为1:35。研究表明,突变体仍然具有免疫活性,突变后对Y-1细胞最小致死量为3.52×10-6mg/m L,毒性降低,体外中和实验显示两种免疫血清对彼此有中和作用。该研究为探索LT-IIc1编码基因关键氨基酸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秋娟[9](2017)在《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突变型佐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基(LTB)是一种很好的粘膜免疫佐剂,已有研究发现,LTB可以与细胞表面神经节苷脂(GM1)结合[1],进而发挥佐剂效应,除此之外,其他相关信号通路作用机制仍未有明确的报道,一直是推动进一步研究的瓶颈,因此,到目前为止粘膜免疫佐剂仍未被应运到临床中。本研究在野生型LTB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T细胞和B细胞表位突变型,研究比较找出具有佐剂活性的突变型,进而为LTB详细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目的:野生型LTB及其突变型的佐剂活性比较研究,初步评价LTB突变对其粘膜免疫佐剂活性的影响,找出佐剂增效相对较强的突变型,分析野生型LTB及其突变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通过PCR的方法对LTB进行定位突变,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LTB26、p ET32a-LTB34、p ET32a-LTB57和p ET32a-LTB85,通过菌液PCR检测、质粒酶切检测以及测序验证,鉴定突变型的正确性,确定突变型蛋白表达的最适条件,诱导表达蛋白,通过SDS-PAGE检测野生型LTB及4种突变型蛋白大小,采用His标签纯化蛋白,TGE透析复性,PEG8000对蛋白进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LTB、LTB26、LTB34、LTB57和LTB85蛋白,去除蛋白内毒素,分别联合VP8免疫Balb/c雌性小鼠(免疫期间小鼠生命体征正常),收集小鼠的血清和肺洗液,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肺洗液中的Ig G和s Ig A水平。以Anti-NLRP3、Anti-AKT1、Anti-MAP2K3和Anti-MAP2K4为一抗,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小鼠鼻粘膜组织和脾脏组织中NLRP3、AKT1、MAP2K3和MAP2K4受体的表达量。结果:1.成功构建p ET32a-LTB26、p ET32a-LTB34、p ET32a-LTB57和p ET32a-LTB85突变型重组质粒。2.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了带His标签的LTB26、LTB34、LTB57和LTB85融合蛋白。ELISA实验结果证明突变型LTB26和LTB34联合VP8免疫小鼠的血清和肺洗液中的特异性Ig G和s Ig 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LTB联合VP8组,初步筛选出了两种佐剂活性进一步提高的突变型LTB26和LTB34。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LRP3在鼻粘膜LTB+VP8、LTB26+VP8和LTB34+VP8佐剂组中的表达量均低于VP8对照组,相似地,NLRP3在脾脏组织LTB+VP8和LTB26+VP8佐剂组中的表达也表现出了类似的趋势;AKT1在鼻粘膜LTB26+VP8佐剂组中表达高于VP8对照组,其余各组均低于VP8组,而AKT1在脾脏组织LTB+VP8、LTB26+VP8和LTB34+VP8佐剂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VP8组(p<0.05);MAP2K3在鼻粘膜LTB+VP8、LTB26+VP8和LTB34+VP8佐剂组中的表达均低于VP8组和LTB57+VP8组(无统计学差异),而MAP2K3在脾脏组织LTB+VP8、LTB26+VP8和LTB34+VP8佐剂组中的表达量均高于VP8和LTB57+VP8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2K4在鼻粘膜LTB+VP8和LTB26+VP8组的表达均稍高于VP8组,而MAP2K4在脾脏组织LTB+VP8、LTB26+VP8和LTB34+VP8佐剂组中的均明显高于VP8组和LTB57+VP8组。结论:1.成功表达了带His标签的LTB26、LTB34、LTB57和LTB85融合蛋白;2.筛选出了佐剂活性进一步增强的突变型LTB26和LTB34;3.初步推测NLRP3与LTB及LTB26的佐剂增效机制无关;AKT1可能与LTB26突变型的佐剂增效机制呈正相关;MAP2K4与LTB和LTB26佐剂活性呈正相关性;MAP2K3在脾脏组织中与LTB及其突变体的佐剂活性呈负相关性,而在粘膜组织中与LTB及其突变体的佐剂活性呈正相关性,这种在不同免疫组织中的异质性以及不同突变体在同一免疫组织中的差异性为进一步了解LTB及其突变体的佐剂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沙洲[10](2017)在《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在酵母菌表面的展示及其对大鼠肠道菌群和黏膜免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il,ETEC)是导致动物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该病常发生于幼龄动物,严重威胁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ETEC可产生一种或几种肠毒素,其产生的耐热肠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近年来,由于治疗腹泻的药物价格不断提升及主要致病菌中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得通过新型微生态制剂对腹泻进行免疫预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酵母菌是人和动物重要的益生菌,它含有对机体有益的多种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在增强动物生产性能的同时,促进肠道黏膜的发育并加强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且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内的各种细胞器和多种酶能够作用于翻译后的蛋白修饰,基于此建立起来的酵母菌表面展示技术能够将基因的多样性通过正确折迭的蛋白准确表达出来。该技术可展示的蛋白种类多、分子数量大,且在筛选、纯化、活性测定等方面操作简便。目前,酵母菌表面展示技术已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旨在将大肠杆菌的耐热肠毒素(ST)融合蛋白展示在酿酒酵母菌表面,获得ST酵母基因工程菌,并探究其对大鼠肠道菌群、小肠黏膜结构及黏膜免疫的影响。为研发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应用表面展示技术构建ST酵母基因工程菌。利用Overlap PCR方法,将定点突变后的estA基因与estB基因连接,将融合基因片段连接至表面展示质粒pYD1中,构建表面展示质粒pYD1-estA-estB,将其电击转化至EBY100酿酒酵母菌中,筛选获得ST酵母基因工程菌,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证明ST融合蛋白成功展示在酿酒酵母菌表面。2、ST酵母基因工程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4-6周龄的SPF级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对各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107 cfu/mL工程菌菌液、107 cfu/mL酿酒酵母菌菌液2mL/只,每日一次,持续灌服21天,再连续3天对每组大鼠灌服108 cfu/mL的大肠杆菌H10407菌液5mL/只,在灌服的第7、14、21天及攻毒3天后取所需的粪便样本,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研究酵母基因工程菌对肠道菌群OTU(微生物可操作单元)和肠道内5种标志性细菌:类杆菌(Bacteroides)、梭菌(Clostridium)、肠球菌(Enterococc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乳杆菌(Lactobacillus)数量的影响,并测量肠道pH值。结果显示在灌服期间,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的OTU值、各细菌数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空白对照组,pH值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攻毒后,工程菌组的OTU值、类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极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1),工程菌组的pH值与灌服前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ST酵母基因工程菌能丰富肠道菌群多态性,增加肠道内重要细菌数量,降低肠道酸碱度。当攻毒后,工程菌能有效降低ETEC对肠道菌群及重要细菌的影响,维持肠道pH值稳定。3、ST酵母基因工程菌对大鼠小肠绒毛结构的影响。采集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制作切片,测量并统计分析各组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工程菌组及酵母菌组的各段肠绒毛长度及V/C值有明显升高。灌胃大肠杆菌后,与工程菌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酵母菌组的十二指肠与空肠绒毛长度、V/C值均不同程度降低;空肠隐窝深度极显着升高(P<0.01);回肠V/C值极显着下降(P<0.01)。由此表明工程菌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加强肠道黏膜的吸收功能,有效抵御ETEC对小肠绒毛结构的损伤。4、ST酵母基因工程菌对大鼠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利用ELISA、Real-time PCR技术研究肠道黏膜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变化,并对大鼠血清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胆固醇(CHO)、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进行测定。由检测结果得出在前21天灌胃期间,工程菌组与酵母菌组sIgA、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血清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工程菌组血清中IgG效价在第21天达到1:320。在攻毒ETEC后,工程菌组各项数据变化幅度最小,表明ST酵母基因工程菌能提高动物肠道黏膜免疫力,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对动物机体安全、无毒,且能降低ETEC对黏膜免疫力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展示大肠杆菌ST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试验结果证明,该工程菌不仅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提高肠道黏膜免疫力,而且能有效预防及保护由ETEC引起的动物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黏膜结构损伤。(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大肠杆菌不热肠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建立新型、快速的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LT-Ⅱ)的检测方法,试验采用LT-Ⅱ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反应温度、Bst聚合酶浓度和扩增时间进行优化,进一步对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研究,最后用这两种方法检测156份犊牛大肠杆菌临床腹泻样本,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和CPA方法对LT-Ⅱ基因具有很好的特异性,LAMP和CPA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 7×102cfu/m L和6. 7×101cfu/m L,CP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156份犊牛大肠杆菌临床腹泻样本的检出率为7. 7%(12/156),CPA、LAM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叁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100%。说明建立的CPA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靶基因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肠杆菌不热肠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苏菲,薛银,李军星,徐丽华,余斌.人参皂苷Rg1联合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作为滴鼻免疫佐剂在小鼠体内的作用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刘文鑫,袁超文,张力国,冯瑜菲.大肠杆菌Ⅱ型不耐热肠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刘文鑫,袁超文,张力国,冯瑜菲.交叉引物扩增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4].李雪妮,史宇涛,杜林晓,吕阳,马志鹏.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诱发仔猪小肠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

[5].吴梦郡,李思源,纪昌正,余魁,董毅.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对7日龄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9

[6].姜玲玲,杨丽娟,伍春红,卢昱希,张涛.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Ⅱ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畜牧与兽医.2018

[7].吕阳.表达Ⅰ型耐热肠毒素的重组大肠杆菌对仔猪肠道的损伤及机理[D].武汉轻工大学.2018

[8].李婷婷.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2型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抗原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9].王秋娟.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突变型佐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

[10].沙洲.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在酵母菌表面的展示及其对大鼠肠道菌群和黏膜免疫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克隆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基基因...pcDNACD5sp/LTA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AKTA高效液相系统蛋白脱盐一13.注入50林9mTL63的肠段Fig.l一13Rb...pCI-LT(R210G)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的检...pCI-LT(R210G)免疫仔猪后血清抗体的检...

标签:;  ;  ;  ;  ;  ;  ;  

大肠杆菌不热肠毒素论文_苏菲,薛银,李军星,徐丽华,余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