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平衡热力学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WRS状态方程,饱和蒸汽压,Excel,热力学性质
相平衡热力学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陈漓,莫小梅[1](2016)在《基于Excel运用BWRS方程计算汽液平衡热力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纯流体饱和蒸汽压的计算,由于所联解的BWRS状态方程为高次非线性方程,计算流程涉及多次迭代求根等形式,计算较为繁琐的。而利用Excel便捷的计算功能,通过简单的设计,把流体基本物性数据输入表格中,即可方便求出纯流体汽液平衡相关的热力学性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9期)
张皓[2](2013)在《Mg-TM-Gd(TM=Cu,Ni)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然而镁合金屈服强度低,延展性以及高温蠕变性能差,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因此镁合金的强化一直是镁合金研究的主题,其中析出强化备受青睐。镁合金中的长周期有序(LPO)相是潜在的理想强化相,为了实现LPO镁合金的量化设计,建立LPO相的热力学描述是十分必要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Mg-Cu-Gd和Mg-Ni-Gd体系中都存在着LPO相。本文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ALPHAD方法,对Mg-Cu-Gd和Mg-Ni-Gd两个叁元系富Mg区域相平衡进行热力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实验数据研究基础上,采用叁亚点阵模型(Mg)0.86(Cu)0.07(Gd)0.07和(Mg)0.89(Ni)0.05(Gd)0.06描述LPO相,确定LPO相在Mg-Cu-Gd和Mg-Ni-Gd两个叁元系中的相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2)对Mg-Cu-Gd叁元系相平衡进行热力学研究,建立了Mg-Cu-Gd叁元系热力学参数,所计算的Mg-Cu-Gd叁元系425和440℃相图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特别是热力学确定了436℃时富Mg角存在一个叁元包共晶反应L+(αMg)→X+Mg2Cu,451℃存在一个叁元包晶反应L+(aMg)+Mg5Gd→X;(3)对Mg-Ni-Gd叁元系相平衡进行热力学研究,建立了Mg-Ni-Gd叁元系热力学参数,所计算的Mg-Ni-Gd叁元系450和500℃相图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确定了富Mg角的两个四相反应,即483℃时发生叁元共晶反应L→X+(aMg)+Mg2Ni,529℃时发生叁元共晶反应L→X+Mg5Gd+(aMg).(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3-06-01)
张帅,蒋敏,李洪晓,郝士明[3](2012)在《Mg-Cu-Y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ALPHAD方法热力学研究了Mg-Cu-Y叁元系,计算了300、400和450℃富Mg区域相平衡。采用叁亚点阵模型(Mg)_(0.88)(Cu)_(0.05)(Y)_(0.07)描述Mg-Cu-Y体系中的叁元长周期有序(LPO)相,确定LPO相在Mg-Cu-Y叁元系中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特别是热力学再现了443℃时富Mg区域存在的叁元包共晶反应L+(Mg)→X+Mg_2Cu。(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9)
杨舒宇,蒋敏,李洪晓,王磊[4](2011)在《Co-Cr-W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CALPHAD方法评估了Co-Cr-W叁元系,计算了1000,1200和1350℃的相平衡。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了液相,fcc相,bcc相和hcp相。σ相,μ相,R相分别用模型(Co,W)8(Cr,W)4(Co,Cr,W)18,(Co,Cr,W)7W2(Co,Cr,W)4和(Co,W)27(Cr,W)14(Co,Cr,W)12来表示;得到了自洽的热力学相互作用参数。计算的1000,1200和1350℃的相图与实验数据吻合。(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1年10期)
袁小明[5](2011)在《C-Ni-Si以及Ni-Si-Ti体系有序/无序相变及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技术作为计算材料学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多组元材料体系的相图热力学性质计算以及相变模拟。CALPHAD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用合理的模型以及准确的热力学数据库。本工作选取具有重大工业应用价值的Ni合金体系进行相图热力学研究。所选取的研究体系包括:Ni-Si, C-Ni-Si以及Ni-Si-Ti。具体研究内容可概括如下:1.分析双亚点阵模型以及四亚点阵模型在描述fcc有序/无序转变上的关联性,并推导两模型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将现有基于双亚点阵模型的数据库转变为四亚点阵模型描述的数据库。通过对Al-Ni以及Ni-Si体系的研究揭示现有方法在描述fcc有序/无序转变时的缺陷。并通过第一原理方法计算Al-Ni以及Ni-Si体系fcc及fcc有序相生成焓数据来验证此结论。还提出一种通过第一原理计算fcc亚稳相图与CALPHAD计算相结合来描述fcc有序/无序转变的方法。2.对Ni-Si体系进行了文献评估,揭示了前评估的缺陷。采用新的热力学模型描述Ni2Si L,NiSi以及NiSi2相以提高这些相热力学性质描述的准确性。利用新提出的方法以及CALPHAD计算精确构筑了Ni-Si体系的相图热力学数据库,得到一套能够合理描述Ni-Si体系相图热力学的自洽热力学参数。3.在完成Ni-Si体系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对C-Ni-Si以及Ni-Si-Ti叁元系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研究四亚点阵模型在描述叁元系fcc有序/无序转变中的应用。外推发现Ni3Si-L12有序相在加入Ti时可直接由液相生成。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表明边界二元系对于叁元系热力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细致的文献评估,澄清了文献中关于Ni3Si-L12在叁元系中的熔融行为。利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Ni-Si-Ti叁元化合物以及边际组元在0K时的生成焓以辅助CALPHAD计算,得出用CALPHAD计算获得的化合物热力学性质与第一原理计算结果相一致,并预测了其它叁元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一系列计算相图也与实验相图一致。此外,还预测了富Ni3Si-L12角相图以及化合物τ7热力学稳定温度区间。(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06-30)
任玉平,李长发,秦高梧,裴文利,李洪晓[6](2011)在《无镍含氮18Cr奥氏体不锈钢中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hermoCalc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不同Mn含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及添加少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Mo和C时,Fe-18Cr-Mn-Mo-C-N合金系在压力为100 kPa条件下随N含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变化的垂直截面相图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当不添加Mo和C时,Mn含量从0增加到12%时,γ/(α+γ)相边界向左侧移动;随着Mn含量的继续增加,γ/(α+γ)相边界又向右侧移动.γ/(Cr2N+γ)、γ/(σ+γ)和γ/(N2+γ)相边界一直向右侧移动.γ/(Cr2N+γ+gas)相平衡时的γ相中氮含量随着Mn的添加也逐渐增加,即由0%Mn时的0.85%N变为22%Mn时的1.69%N,N在γ相中的固溶度提高近一倍.在18%Mn的合金中含有0.02%C时,奥氏体区的范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存在M23C6化合物;当继续添加2%Mo时,γ/(α+γ)相边界向右侧移动,而且不但存在M23C6化合物还有M6C化合物.Fe-18Cr-18Mn-0.5N钢的奥氏体化温度及Cr2N相析出温度与此合金系的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些计算结果对Fe-18Cr-Mn-Mo-C-N合金系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杨舒宇,蒋敏[7](2010)在《Co-Cr-W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ALPHAD方法研究了Co-Cr-W叁元系相平衡,计算了1000、1200和1350℃的相平衡。其中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了叁元fcc和bcc相;采用亚点阵模型(Co,W)_8(Cr,W)_4(Co,Cr,W)_(18),(Co,Cr,W)_7(Cr,W)_2(Co,Cr,W)_4和(Co,W)_(27)(Cr,W)_(14)(Co,Cr,W)_(12)描述σ相,μ相和R相。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2)
张惠红[8](2009)在《Fe-Co-(Nb,Zr)相平衡的实验测定与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Fe-Co基合金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及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理相容性,广泛用于制造软磁材料、高温合金,在化学化工、能源、航空、医疗等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图计算在金属材料成分设计中有重大应用,因此,有必要掌握相图和热力学信息。本论文通过实验测定和热力学计算两种途径研究了Co-Zr二元系、Fe-Co-Zr和Fe-Co-Nb叁元系在不同温度时全成分范围内的相平衡,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实验测定了Co-Zr二元系在500℃到1350℃之间全成分范围内的相平衡,对已报道的Co-Zr二元系的实验信息进行了修正和补充。(2)首次实验测定了Fe-Co-Zr叁元系在1300℃、1200℃和1100℃时全成分范围内的等温截面相图,并对已报道的Fe-Co-Zr叁元系在1000℃时的等温截面相图进行了修正和补充。(3)首次实验测定了Fe-Co-Nb叁元系在1300℃、1200℃、1100℃、800℃和700℃时全成分范围内的等温截面相图,并对已报道的Fe-Co-Nb叁元系在1000℃和900℃时的等温截面相图进行了修正和补充。(4)结合本研究的实验结果,系统地收集、整理和评估现有的热力学和相图数据,采用合理的热力学模型,利用CALPHAD技术对Co-Zr二元系、Fe-Co-Zr和Fe-Co-Nb叁元系的相平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与计算。(5)本研究结合相平衡的计算结果设计Ni_(57.4)Nb_(26.97-x)Ti_(15.63)Zr、Co_yNi_(57.4-y)Nb_(23.97)Ti_(15.63)Zr_3、Fe_xNi_(57.4-x)Nb_(23.97)Ti_(15.63)Zr_3、Fe_zCo_zNi_(57.4-2z)Nb_(23.97)Ti_(15.63)Zr_3多个体系的非晶合金成分,初步探索了相图计算在铁基非晶态材料成分设计中的应用。本研究获得的相平衡实验结果以及优化获得的热力学参数,将作为高性能Fe基非晶态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研究结果将为高温合金及Fe基非晶态合金的成分设计及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5-01)
蒋智鹏[9](2008)在《Cu-(Co,Cr)基叁元合金相平衡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性能铜合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Cu-Co基和Cu-Cr基合金具有高强度高导电率,是潜在的高性能铜合金。为了更有效地改进合金性能和优化合金成分,有必要掌握Cu-Co基和Cu-Cr基合金相图等基础理论信息。本论文通过实验测定和热力学计算两种途径研究了Cu-Co-X(X:Cr,Mo,Nb,Si,V,W)和Cu-Cr-X(X:Nb,Si,Ta,V)各叁元系的相平衡。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实验测定了Cu-Co-X(X:Cr,Mo,Nb,Si,V,W)叁元系Cu-Co侧在800℃、900℃、1000℃、1100℃时的相平衡。(2)实验测定了Cu-Cr-X(X:Nb,Si,Ta,V)叁元系Cu-Cr侧在800℃、900℃、1000℃、1100℃时的相平衡,以及Cu-Cr-Nb叁元系在1100℃、1200℃、1300℃全成分范围内的相平衡。(3)利用实验测定的结果和文献报道的实验信息,结合文献已报道的Cu-Co、Cu-Cr、Co-Cr、Cu-Nb和Cr-Nb五个二元系相图的优化结果,对Cu-Co-Cr和Cu-Cr-Nb两个叁元系的相平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与计算。(4)研究合金元素对Cu-Co基和Cu-Cr基合金中液相两相分离及凝固组织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对其机理进行解释。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多元铜基合金的热力学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为高性能铜基合金的材料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12-01)
郑爱钦[10](2008)在《部分钴钒基合金相平衡的实验测定与热力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Co-V基合金由于具有较好的磁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是新型的磁性材料之一。为了更有效的改进合金性能、优化合金成分与工艺选择,有必要掌握Co-V基合金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信息。本论文通过实验测定和热力学计算两种途径研究了Co-X(V,Er)各二元系、V-X(Er,Ge,Pt)各二元系和Co-V-X(Pt,Ta,B,Er)各叁元系的相平衡。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实验测定了Co-V二元系和Co-V-Pt叁元系富Co侧的相平衡。(2)实验测定了Co-V-Ta叁元系在1300℃、1200℃和1100℃时的相平衡。(3)系统地收集、整理和评估现有的热力学和相图数据,采用合理的热力学模型,利用CALPHAD技术对Co-X(V,Er)各二元系的相平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与计算。(4)系统地收集、整理和评估现有的热力学和相图数据,采用合理的热力学模型,利用CALPHAD技术对V-X(Er,Ge,Pt)各二元系的相平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与计算。(5)利用实验测定的结果和上述优化获得的五个二元系的热力学参数,结合文献已报道的Co-Pt、Co-Ta、V-Ta、Co-B和V-B多个二元系相图的优化结果,对Co-V-X(Pt,Ta,B,Er)四个叁元系的相平衡进行了热力学优化与计算。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多元Co-V基合金的热力学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为高性能Co基合金的材料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7-01)
相平衡热力学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然而镁合金屈服强度低,延展性以及高温蠕变性能差,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因此镁合金的强化一直是镁合金研究的主题,其中析出强化备受青睐。镁合金中的长周期有序(LPO)相是潜在的理想强化相,为了实现LPO镁合金的量化设计,建立LPO相的热力学描述是十分必要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Mg-Cu-Gd和Mg-Ni-Gd体系中都存在着LPO相。本文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ALPHAD方法,对Mg-Cu-Gd和Mg-Ni-Gd两个叁元系富Mg区域相平衡进行热力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实验数据研究基础上,采用叁亚点阵模型(Mg)0.86(Cu)0.07(Gd)0.07和(Mg)0.89(Ni)0.05(Gd)0.06描述LPO相,确定LPO相在Mg-Cu-Gd和Mg-Ni-Gd两个叁元系中的相平衡和热力学稳定性;(2)对Mg-Cu-Gd叁元系相平衡进行热力学研究,建立了Mg-Cu-Gd叁元系热力学参数,所计算的Mg-Cu-Gd叁元系425和440℃相图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特别是热力学确定了436℃时富Mg角存在一个叁元包共晶反应L+(αMg)→X+Mg2Cu,451℃存在一个叁元包晶反应L+(aMg)+Mg5Gd→X;(3)对Mg-Ni-Gd叁元系相平衡进行热力学研究,建立了Mg-Ni-Gd叁元系热力学参数,所计算的Mg-Ni-Gd叁元系450和500℃相图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确定了富Mg角的两个四相反应,即483℃时发生叁元共晶反应L→X+(aMg)+Mg2Ni,529℃时发生叁元共晶反应L→X+Mg5Gd+(aM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平衡热力学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1].陈漓,莫小梅.基于Excel运用BWRS方程计算汽液平衡热力学性质[J].广州化工.2016
[2].张皓.Mg-TM-Gd(TM=Cu,Ni)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D].东北大学.2013
[3].张帅,蒋敏,李洪晓,郝士明.Mg-Cu-Y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C].第十六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
[4].杨舒宇,蒋敏,李洪晓,王磊.Co-Cr-W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1
[5].袁小明.C-Ni-Si以及Ni-Si-Ti体系有序/无序相变及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D].中南大学.2011
[6].任玉平,李长发,秦高梧,裴文利,李洪晓.无镍含氮18Cr奥氏体不锈钢中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1
[7].杨舒宇,蒋敏.Co-Cr-W叁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C].第十五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暨相图与材料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0
[8].张惠红.Fe-Co-(Nb,Zr)相平衡的实验测定与热力学计算[D].厦门大学.2009
[9].蒋智鹏.Cu-(Co,Cr)基叁元合金相平衡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计算[D].厦门大学.2008
[10].郑爱钦.部分钴钒基合金相平衡的实验测定与热力学计算[D].厦门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