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豆磺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黑土,甜菜,性状,土壤污染,霉菌,色谱。
豆磺隆论文文献综述
方玉帆[1](2015)在《豆磺隆与镉污染土壤的酶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豆磺隆与镉对草甸棕壤转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豆磺隆与镉之间对土壤酶活性的交互作用,并就镉对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建立重金属、农药污染土壤酶监测指标体系和土壤污染酶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豆磺隆对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激活作用不显着,作用范围分别为-1.73%~5.67%和3.07%~20.02%;除个别浓度外,豆磺隆对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叁种磷酸酶呈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28%~17.92%、0.72%~1.43%和8.95%~20.60%;除草剂豆磺隆对土壤转化酶、脲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影响较小,且规律性不明显,仅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浓度与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二者之间可用对数方程很好的描述,二者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在镉污染土壤的酶活性影响研究中,几种土壤酶对镉污染的敏感顺序为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镉对转化酶、脲酶和叁种磷酸酶总体上表现为抑制效应,仅在镉浓度为0.5 mg/kg和1 mg/kg处对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有微弱的激活效应,对转化酶、脲酶和叁种磷酸酶(酸性、中性和碱性)活性的抑制范围分别为1.20%~5.20%、12.28%~41.68%、1.04%~7.46%、11.31%~28.64%和4.17%~36.65%;土壤添加镉处理对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酶活性总体上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但对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仅在个别镉添加处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除中性磷酸酶外,镉浓度与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均能用对数方程很好描述,达到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关系。豆磺隆与镉复合污染对土壤转化酶、土壤脲酶和叁种磷酸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除在浓度添加水平为2时对土壤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表现出协同作用外,其余处理均表现为拮抗作用。镉浓度对脲酶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和Vmax/Km值均有负效应,这表明隔的加入降低了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说明镉对土壤脲酶的作用为反竞争抑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5-05-01)
杨春璐,方玉帆,王杰,袁园[2](2014)在《豆磺隆对北方草甸棕壤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方法,以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草甸棕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除草剂豆磺隆对土壤脲酶、转化酶和叁种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豆磺隆对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总体上有激活作用,影响幅度分别为3.07%—20.02%和?1.73%—5.67%;除个别浓度外,豆磺隆对叁种土壤磷酸酶均有抑制作用,豆磺隆浓度为5 mg?kg–1时对酸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17.92%,对中性磷酸酶的抑制率仅在0.77%—1.54%之间,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率为8.95%—20.60%。豆磺隆对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小,且未表现出明显规律性,仅与碱性磷酸酶呈显着(p<0.05)的对数负相关关系,表明碱性磷酸酶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豆磺隆污染土壤的监测指标。(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王守萃[3](2012)在《论土壤中豆磺隆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除草剂的使用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能有效地控制农田杂草的危害,并随着农作物品种改良、灌溉条件的完善、化肥的广泛使用,对作物产量的增加、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重大作用。在农药中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70年代以来,除草剂发展迅速,其产量、销售额和使用面积均居农药之首。国内外报道了豆黄隆及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水及一些植物中残留分析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期刊2012年12期)
迟君道,郑辉,樊川,张欣[4](2011)在《生物有机肥对豆磺隆降解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工牌生物有机肥料是一种含有大量生物菌组合的腐殖酸肥料。其中的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与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组合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效果。通过对喷施豆磺隆的大田地块施用不同浓度的绿工牌生物肥,对其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肥对豆磺隆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且以施120 kg.hm-2绿工牌生物肥料作底肥,可达到最佳降解效果,在大豆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任文杰,周启星,王美娥[5](2010)在《豆磺隆在中国东北两种典型土壤上的吸附解吸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豆磺隆在棕壤和黑土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固液比和pH值对豆磺隆在这两种土壤上吸附的影响,并利用吸附结果对豆磺隆在这两种土壤上的移动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固液比的增大,豆磺隆在棕壤和黑土上的吸附效率上升,而吸附强度下降;豆磺隆在两种土壤上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减小,不同pH值时,豆磺隆在土壤上的吸附机制不同;Freundlich方程能够很好的描述豆磺隆在棕壤和黑土上的吸附解吸等温线,黑土对豆磺隆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棕壤。此外,豆磺隆在两种土壤上的解吸均存在着滞后现象。豆磺隆在棕壤上容易淋溶到地下水中,而在黑土上的淋溶性要弱于在棕壤上,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期刊2010-09-10)
金彩霞,周启星,陈秋颖,刘军[6](2008)在《镉、豆磺隆联合胁迫下黑土质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土Cd单一污染和Cd-豆磺隆复合污染胁迫与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关系,同时分为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叁个时期研究了在有或无污染物作用下这2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或无豆磺隆胁迫下,随着Cd污染浓度的增加,脲酶活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相对于脲酶比较稳定。通过拟合方程可知,2种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d或Cd-豆磺隆的污染状况。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内,当Cd污染浓度为5、10、30 mg.kg-1时,2种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高浓度(50、100mg.kg-1)Cd作用下,2种酶活性始终呈现升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杨春璐,孙铁珩,和文祥[7](2008)在《汞、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重金属汞(Hg)和除草剂豆磺隆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对草甸棕壤和黑土4个土样脲酶活性和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汞对脲酶活性、Km、Vmax、Vmax/Km均有负效应,其影响幅度分别为39%~98%、46%~74%、90%~98%、20%~68%;HgCl2浓度与脲酶活性之间符合对数方程,与3动力学参数之间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线性负相关;豆磺隆对脲酶有激活作用,除2号土样脲酶活性对不同浓度豆磺隆影响差异不明显外,其余3土样最大增幅分别为17%、18%和15%,原因可能是豆磺隆的加入提高了脲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汞、豆磺隆复合污染对脲酶活性和3特征参数均产生负效应,其影响幅度与汞单一污染情况相似,但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豆磺隆的加入使汞与脲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趋于复杂。(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任红波,张晓波,金海涛[8](2008)在《豆磺隆在大豆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豆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样品经0.2 mol.L-1NaHCO3溶液:甲醇(体积比为1∶1)提取,二氯甲烷净化,调整pH后经盐酸水解再由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表明,回收率、精密度和检出限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吴岩,杨长志,刘永,程阳[9](2008)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豆中的豆磺隆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磺酰脲类除草剂豆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利用豆磺隆的热不稳定性,对其水解产物4-氯-6-甲氧基嘧啶胺进行选择离子测定,定性、定量准确,排除了大豆中复杂基质的干扰,方法的线性、回收率、精密度和检出限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08年03期)
丁伟,程茁,马凤鸣,陶波[10](2008)在《豆磺隆对耐性甜菜生物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已经筛选的耐豆磺隆甜菜品系,研究豆磺隆土壤和茎叶处理对甜菜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豆磺隆施用量为0.5 ga.i..hm-2时对耐性甜菜品系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当土壤中豆磺隆施用量为0.5和1.0ga.i..hm-2时,耐性甜菜品系根系活力降幅较小,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用7.5 ga.i..hm-2豆磺隆茎叶处理3 d后,耐性甜菜品系叶绿素含量开始增加,并且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叶片鲜重虽然受到一定抑制,但6 d后开始恢复生长,根系则保持持续增重。(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豆磺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室内模拟方法,以北方具有代表性的草甸棕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除草剂豆磺隆对土壤脲酶、转化酶和叁种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豆磺隆对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总体上有激活作用,影响幅度分别为3.07%—20.02%和?1.73%—5.67%;除个别浓度外,豆磺隆对叁种土壤磷酸酶均有抑制作用,豆磺隆浓度为5 mg?kg–1时对酸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17.92%,对中性磷酸酶的抑制率仅在0.77%—1.54%之间,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率为8.95%—20.60%。豆磺隆对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小,且未表现出明显规律性,仅与碱性磷酸酶呈显着(p<0.05)的对数负相关关系,表明碱性磷酸酶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豆磺隆污染土壤的监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豆磺隆论文参考文献
[1].方玉帆.豆磺隆与镉污染土壤的酶特征研究[D].辽宁大学.2015
[2].杨春璐,方玉帆,王杰,袁园.豆磺隆对北方草甸棕壤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4
[3].王守萃.论土壤中豆磺隆残留量的测定方法[J].职业技术.2012
[4].迟君道,郑辉,樊川,张欣.生物有机肥对豆磺隆降解作用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
[5].任文杰,周启星,王美娥.豆磺隆在中国东北两种典型土壤上的吸附解吸行为[C].Proceedingsof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PublicHealth.2010
[6].金彩霞,周启星,陈秋颖,刘军.镉、豆磺隆联合胁迫下黑土质量的变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杨春璐,孙铁珩,和文祥.汞、豆磺隆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
[8].任红波,张晓波,金海涛.豆磺隆在大豆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
[9].吴岩,杨长志,刘永,程阳.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豆中的豆磺隆的残留量[J].分析试验室.2008
[10].丁伟,程茁,马凤鸣,陶波.豆磺隆对耐性甜菜生物性状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