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表征论文_刘华,张硕成,鲁洁,牛泽林,冯志焱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滤,表征,荧光,腐殖质,表面,光度,甲烷。

污染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张硕成,鲁洁,牛泽林,冯志焱[1](2019)在《酸碱污染对Q_3黄土湿陷表征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黄土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酸碱溶液对土体的污染问题以及大气环境演变导致的雨水pH值发生的改变对土壤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黄土的湿陷性及相应的湿陷敏感性是其特有的水敏特征,对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颗粒间的胶结及组构特征对Q_3黄土的应力状态和工程性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酸、碱溶液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及重组了微观结构.为研究孔隙水酸碱度对Q_3黄土的湿陷性及湿陷敏感性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重塑和原状两种土样污染前后的湿陷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污染液与碱性污染液都会增加黄土的湿陷系数,增大湿陷稳定时间及速率,改变黄土的湿陷敏感性,不同浓度的酸碱污染液对土体的影响随浓度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不同种类的酸溶液对土体的湿陷性及实现敏感性的影响也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对酸碱污染土样进行湿陷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黄土受酸碱污染后湿陷性改变所带来的额外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雪泉,曾焱,郑诗琳,邓嘉伟,杨锡芳[2](2019)在《非甲烷烃类化合物(NMHCs)在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及其浓度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呈现频繁化的趋势,大气氧化性不断增加,能见度大幅下降,城市雾霾污染加剧。为防止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急需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导致大气污染的前体物质进行实时监控。非甲烷烃类化合物化合物(NMH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大气复合型污染中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质,因此对NMHCs进行污染源排放控制及实时监测显得格外重要。本文论述了NMHCs在大气环境中的光化学反应行为、排放特征及其与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的关系,对环境空气中NMHCs的浓度表征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科研和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余华荣,杜晨宇,刘柯[3](2019)在《前表面叁维荧光表征超滤膜污染的方法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滤膜污染的表征是膜污染控制的关键基础,前表面叁维荧光技术能够直接针对膜表面的污染物进行定量表征。对前表面叁维荧光表征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对比了湿润样品直接检测、烘干样品检测和浸没样品检测3种样品预处理及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湿润样品直接检测,荧光会受到样品湿度的影响;烘干样品检测,荧光会受到膜老化的影响;对浸没样品检测,前表面叁维荧光技术能够稳定、准确地定量膜表面的污染物。将该方法进一步应用于超滤BSA污染试验的结果证明:优化后的前表面叁维荧光表征方法能够准确定量膜污染物质含量并有效指示膜污染情况,从而为膜污染机理解析和膜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熊雪君,徐慧,吴晓晖,贺昶,章北平[4](2019)在《二沉池出水有机物表征及膜污染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树脂分级将二沉池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根据官能团分类,采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排阻色谱等多种表征方式对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EfOM及其分级组成的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了二沉池出水主要的膜污染组分以及膜污染模型机理。结果表明,憎水性有机物组分(hydrophobic, HPO)主要为芳香烃类有机酸,胶体有机物组分(organic colloidal, OC)主要为蛋白质类有机物,过渡亲水性有机物组分(transphilic,TPI)主要是有机酸和多糖。膜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OC>EfOM>HPO>TPI,在过滤初期,OC和EfOM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会快速堵塞膜孔并引起膜通量的剧烈下降。另外,OC和TPI组分会与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偏高。对于实际水体EfOM及其各分级组分,滤饼层过滤是超滤后期主要膜污染机理,超滤实验初期的膜污染可能是多种膜污染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识别了EfOM的主要污染成分和主要膜污染机理,为超滤工艺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金定,张章,靳心伟,李景玲,李金洋[5](2019)在《L油田储层污染与表皮系数的精细表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L油田属于复杂河流相特大型油田,目前处于中高含水期,大部分生产井不仅产油量递减速度快,产液能力也没有随着含水率的上升而提高,反而出现大幅度下降现象,注水井的吸水指数也快速递减,呈现出油水井表皮系数逐步增大特征。本文结合岩心速敏实验和矿场生产资料,发现中高含水期产液量下降主要受储层微粒运移影响,其影响程度与井眼直径有关。笔者基于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不同井眼尺寸下油井表皮系数与含水率的关系,水井表皮系数与累计注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这类储层中,单井表皮系数与油井含水率或水井累计注入量呈指数关系。通过变表皮系数模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实现定量表征储层污染,分层控制污染程度。应用表明,该模型使L油田中高含水期的单井产水和产液拟合精度得到明显提升,更加准确的预测新投产井产量变化规律,对调整井申报和新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3-27)

李克用[6](2018)在《利用UV-vis方法表征Ca~(2+)和天然有机物作用形成膜污染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水体或处理废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直接健康风险尚不清楚,这些物质通常被认为是有害消毒副产物(DBPs)的前体物。因此,为了尽量减少NOM的不利影响,例如混凝、絮凝处理,活性炭过滤,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工艺,预氧化处理和膜过滤等技术都已经开展和应用。由于超滤膜用于过滤胶体物质和悬浮颗粒效果显着,故目前超滤(UF)是从水中去除NOM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NOM在水中的存在可能导致严重的膜污染,因此分析NOM在水中对超滤膜的污染机理变得十分重要。由于NOM由许多脂肪族和芳香族族烃结构组成,现有的各种表征方法可用来初步了解NOM的污染行为。例如,尺寸排阻色谱(SEC)和具有在线有机碳检测(LC-OCD)的液相色谱法有望用于分析特定NOM样品的分子量分布。核磁共振(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学能够表征NOM的功能和结构特征。然而,通过上述技术对NOM的分析是耗时的或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相比之下,紫外和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的分光光度分析能够以较简单或无样品制备来监测NOM。此外,分光光度分析能够实现NOM的量和污染趋势的原位测量。但是荧光光谱法的分光光度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此,紫外和可见(UV-vis)吸收光谱法对于NOM的检测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在不同化学溶液(即Ca~(2+)和pH)下由腐殖酸(HA)引起的潜在膜污染。在Ca~(2+)存在下,包括DSlope_(325-375)(325-375 nm的对数转换吸收光谱的斜率),S_(275-295)(吸收系数在257-295 nm以上的斜率)和各种HA溶液的S_R(S_(275-295)与S_(350-400)的比例)与分子聚集和膜污染趋势相关。然而,相对于较低pH环境(即pH=6.50),在碱性条件(即pH=8.25)时,观察到增加的DSlope_(325-375)和降低的S_(275-295)和S_R的HA与Ca~(2+)相互作用,表明光谱参数能够在不同的pH条件下预测HA与Ca~(2+)的相互作用。从超滤实验获得的光谱参数和统一膜污染指数(UMFI)之间的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光谱参数能够预测膜污染势。此外,还发现光谱参数很好地揭示了HA在添加了不同钙浓度的膜污染程度,这意味着光谱分析也可用于指示实际的NOM污染。此外,渗透液溶液中S_(275-295)和S_R的测量表明,UF过程中滤出液中小分子HA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项研究不仅扩大了我们对NOM-Ca~(2+)络合物的了解以及它们在膜污染行为中的作用,而且还为膜性能的原位表征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刘健[7](2018)在《叁维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和水污染处理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兴材料体系,叁维多孔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结构丰富、传质迅速、密度低等性质,在生物医学、吸附渗透、环境修复、光电器件、储能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研究空间和应用前景。零维、一维和二维等低维纳米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团聚,导致活性位点减少和比表面积降低,性能减弱。因此,基于低维纳米结构单元构建的叁维多孔纳米材料不但能最大限度保留结构单元各组分的活性位点,而且在组装过程中创造了更丰富的多级孔结构。结构稳定性是保证叁维多孔纳米材料多级孔结构的前提,直接影响材料实际应用。因此,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采用共价键生成和二维材料支撑的方法,有效构建了结构稳定的叁维多孔纳米材料,并着眼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和水体修复等应用。本论文共分六章,简述如下:第一章:综述了基于氧化石墨烯、氮化碳和二硫化钼等典型二维结构单元构建的叁维多孔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应用。此外,本章简介了Tsuji-Trost反应和杂环化合物芳基化反应的进展。第二章:钯-还原氧化石墨烯叁维框架材料的构建及其选择性催化水体系Tsuji-Trost反应。我们发展了一种共价及配位共同介导制备新型多级孔结构的叁维石墨烯框架材料的方法。借助TETA链的胺基将GO-COOH共价链接形成叁维GOF,残留的N原子作为螯合剂配位原位生长的Pd NPs,得到了介孔/大孔共存的多级孔结构3D Pd-r GOF催化剂。TETA链保证了共价链接石墨烯后形成的叁维GOF的稳定性,同时形成的大量相互连通多级孔结构作为“纳米反应器”,促进反应底物和Pd NPs表面催化活性位点充分接触,显着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Pd NPs被包覆在rGOF中,减少了Pd NPs暴露在结构表面,保证Pd NPs的结构和表面稳定性。此外,TETA链上N原子配位稳定Pd NPs,既防止Pd NPs的流失,又能阻止Pd NPs的团聚。该催化剂对空气和水体系中的Tsuji-Trost反应具有优越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催化循环性能。基于材料固有的多级孔结构和TETA对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强螯合能力,这种叁维GOF模板能用于组装其他贵金属纳米颗粒,可能为其他有机小分子催化提供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第叁章:钯-二硫化钼/聚吡咯叁维框架结构的构建及其协同光催化Tsuji-Trost反应。我们通过超声法,氧化还原吡咯单体和钯(II)盐,生成的聚吡咯和MoS_2络合,构建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叁维Pd@MoS_2-共轭聚吡咯框架结构Pd@MoS_2CPFs。MoS_2纳米片首先用硫辛酸修饰,裸露羧基保证MoS_2纳米片分散性。在超声情况下,生成的聚吡咯链上N原子和Pd NPs配位,或和MoS_2纳米片暴露的Mo原子配位,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叁维多孔框架结构。原位生成的Pd NPs均匀分散在MoS_2CPFs中,和两种半导体材料形成有效的Mott-Schottky结。材料对Uv-vis-NIR整个光波段有增强性吸收,而且Pd NPs促进电子转移,有效实现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此外,多级孔结构为有效传质提供结构基础。这种叁维孔结构材料具有限域生长的Pd NPs,高比表面积和增强光吸收性,对室温下烯丙醇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Tsuji-Trost反应表现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多次催化循环也证明材料结构稳定性良好。通过组分MoS_2CPFs和Pd NPs协同催化,Pd@MoS_2CPFs能实现烯丙醇的直接烯丙基化反应。此外,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构建其他贵金属纳米-MoS_2-共轭聚吡咯框架结构,这种负载型催化剂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第四章:带隙可调控的氮化碳-聚吡咯异质结阵列凝胶结构的制备及其可见-近红外光催化杂环化合物直接芳基化反应。我们借助大分子量PVA的导向性,通过定向冷冻干燥方法,把相反电性的PPy和C_3N_4复合,构建阵列型有序多孔叁维凝胶结构CNPVPy。长程有序阵列型结构贯穿整个材料,为催化过程中底物和催化剂充分接触提供结构基础。这种凝胶结构中活性组分PPy和C_3N_4能形成p-n结,有效实现载流子分离。此外,两种光活性组分保证材料光吸收范围覆盖可见-近红外区域。通过改变PPy和C_3N_4的质量比,能够调控CNPVPy的能带结构。此外,CNPVPy的长程有序的多级孔结构可作为“纳米反应器”,利于反应底物接触C_3N_4/PPy催化活性位点。多级孔结构也有助于光在材料中多重散射,提高内部材料对光的利用率,保证CNPVPy催化剂高效催化苯四氟硼酸重氮盐和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反应。高聚合度PVA导向剂保证CNPVPy的结构稳定性,使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本工作不但提出了一种构建3D凝胶结构的方法,而且为非金属催化剂光催化杂环化合物芳基化提供新思路。第五章:高度交联的多孔二硫化钼-环糊精聚合物框架材料的构建及其持久去除水中微量双酚A的应用。胺基化CD修饰MoS_2 NSs制备的MoS_2@CD为MoS_2 NSs提供大量的羟基,以MoS_2@CD为结构单元和游离CD、TFTPN反应,得到高度交联的MoS_2CDPFs叁维框架材料。CD聚合物和MoS_2@CD有效杂化,MoS_2 NSs和CD之间产生的大量介孔,并均匀分布于整体材料。基于MoS_2CDPFs的丰富孔结构和CD本质的“主-客体”识别性质,我们把MoS_2CDPFs作为水中微量BPA的吸附剂。这种吸附剂能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微量BPA(0.1 mM),去除效果远高于单组分材料(如CD)和二元组分材料(如CDP、MoS_2@CD)。本工作是迄今为止首个整合MoS_2 NSs和CD的复合材料,并应用于BPA去除的例子。第六章:总结了四个工作,并针对性展望后续工作该完善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梓坚,余华荣,梁恒[8](2019)在《应用前表面叁维荧光表征有机膜污染物质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膜污染都是膜过滤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型的膜污染表征定量技术的开发有助于对膜污染过程的深入了解,并为膜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本研究开发了采用前表面荧光法对有机膜污染物质进行直接测量的表征方法.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标准污染物进行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的超滤实验,结合使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对超滤过程中膜表面累积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并评估其准确性.实验证实前表面叁维荧光法能够准确地定量黏附在膜表面的BSA污染物,表征结果表明,在膜污染初期BSA的黏附相对较慢,随着过滤进行,膜表面形成滤饼层,黏附作用逐渐加快,造成膜阻力的增大也越来越快.用前表面叁维荧光法定量有机膜污染物质,操作简便且准确直观,有望为膜污染的深入研究及膜污染的在线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运筑[9](2018)在《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表征方法与污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棕色碳(Brown Carbon,BrC)是一类具有吸光能力的有机碳,在波长靠近紫外区域时,BrC的吸光能力急剧增强。鉴于棕色碳在颗粒物中对气候变暖有重要正向贡献,所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研究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表征与污染特征,对于了解颗粒物对气候变暖的贡献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和奉贤校区分别设置了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滤膜)进行棕色碳分析,同时在奉贤校区设置七波段黑碳仪对黑碳进行连续观测,研究了棕色碳的浓度和光学性质测量方法并进行了比较,最终初步探讨了棕色碳的污染特征。尽管HULIS-C和BrC两者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理论上比较相似,但两者在定义和本质上仍有不同之处。当BrC中多环芳烃类物质较少,水溶性物质较多时,用HULIS-C浓度等效表征BrC浓度的方法将会更合理。以光学性质估算BrC浓度的方法较为简单,监测结果连续,在难以直接得到BrC浓度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估算,主要可以关注BrC浓度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并得到BrC的光学性质。通过滤膜采样直接测量光学性质的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至近红外的波长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大,光学衰减度ATN都在减小。结果发现,冬季光学衰减度明显大于其它季节,与冬季碳气溶胶浓度高密不可分。对滤膜提取液光学性质进行测量,发现BrC吸收系数和质量吸收效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nm波长左右;当波长大于200 nm时,随着波长的增大,BrC的吸收系数和质量吸收效率不断减小。在相同波长处,BrC的吸收系数一般冬季最高,而质量吸收效率则是春季最高。BrC的吸收埃斯特朗指数A表明其来源有一致性,且上海地区棕色碳的来源较为复杂,同样也由一次源和二次源共同构成。在研究BrC的光学性质时,对其提取液进行测定与计算要优于直接测定滤膜的光学性质,但今后需考虑逐步提取更完整的BrC类物质。BrC的浓度测量和光学测量共同进行可得到其更完整的性质。HULIS-C、WSOC、OC和BC与BrC的相关性依次减弱。其中HULIS-C与BrC强相关性为用HULIS-C浓度表征BrC浓度的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论文还对春节期间棕色碳污染进行了测定,发现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大AQI、PM2.5和各类碳组分的浓度,其中各类碳组分的浓度增加的幅度更大,这与烟花爆竹中含有碳元素有关。燃放烟花爆竹会使BrC浓度升高,并且增强其对吸光作用中的贡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新规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上海市春节期间包括BrC在内的多项污染物浓度,改善上海市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5)

李隽,胡建强,郭力,邵嘉慧[10](2018)在《航空制氮污染膜的表征与清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ir Production公司生产的Prism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离子色谱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污染后的膜形貌及污染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上主要的无机阴离子为Cl~-、SO_4~(2-);主要的金属离子有Ca~(2+)、Mg~(2+)、Fe~(3+)等;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为甲苯和十一烷.推测无机物来源于制氮工艺中叁级过滤器,有机物来源于空气压缩机内油雾.使用不同浓度的HCl和NaOH等化学清洗剂与超声清洗联用对膜进行了清洗,发现酸洗对无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碱洗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综合考虑最优的清洗方案为,先用质量分数0.9%的HCl清洗30min,再用质量分数0.9%的NaOH清洗30min,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0min.(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污染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呈现频繁化的趋势,大气氧化性不断增加,能见度大幅下降,城市雾霾污染加剧。为防止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急需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导致大气污染的前体物质进行实时监控。非甲烷烃类化合物化合物(NMH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大气复合型污染中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质,因此对NMHCs进行污染源排放控制及实时监测显得格外重要。本文论述了NMHCs在大气环境中的光化学反应行为、排放特征及其与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的关系,对环境空气中NMHCs的浓度表征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科研和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张硕成,鲁洁,牛泽林,冯志焱.酸碱污染对Q_3黄土湿陷表征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雪泉,曾焱,郑诗琳,邓嘉伟,杨锡芳.非甲烷烃类化合物(NMHCs)在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及其浓度表征[J].广东化工.2019

[3].余华荣,杜晨宇,刘柯.前表面叁维荧光表征超滤膜污染的方法优化研究[J].供水技术.2019

[4].熊雪君,徐慧,吴晓晖,贺昶,章北平.二沉池出水有机物表征及膜污染机理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9

[5].郑金定,张章,靳心伟,李景玲,李金洋.L油田储层污染与表皮系数的精细表征技术[C].2019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论文集.2019

[6].李克用.利用UV-vis方法表征Ca~(2+)和天然有机物作用形成膜污染机理[D].深圳大学.2018

[7].刘健.叁维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和水污染处理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8

[8].吴梓坚,余华荣,梁恒.应用前表面叁维荧光表征有机膜污染物质的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9].孙运筑.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表征方法与污染特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10].李隽,胡建强,郭力,邵嘉慧.航空制氮污染膜的表征与清洗方法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膜的表面结构图陕北黄土高原粉质壤土不同石油污染浓...陕北风沙滩地区地下水氨氮模型预测图陕北风沙滩地区地下水硝态氮模型预测...污染前膜元件透盐系数BFig.8Salttrans...污染后膜元件透水系数AFig.9Permeabil...

标签:;  ;  ;  ;  ;  ;  ;  

污染表征论文_刘华,张硕成,鲁洁,牛泽林,冯志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