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剂量农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药,重金属,赤眼蜂,溶酶体,核蛋白,鳞翅目,效应。
低剂量农药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岚[1](2018)在《低剂量典型农药—铅复合污染对热带爪蟾胚胎致畸效应及分子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农药在水稻田里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南方农业地区水污染的来源之一,其中毒死蜱和乙草胺分别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杀虫剂和除草剂之一。铅(Pb)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重金属,也随着各种工业的发展进程,成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本论文选用毒死蜱和乙草胺两种农药,以及重金属Pb作为复合污染源,采用低剂量农药-重金属Pb对热带爪蟾胚胎进行单一及复合污染暴露,分别从普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比较研究低剂量农药-重金属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并探讨其致畸机制。从形态学采用急性毒性及胚胎致畸试验(FETAX)研究单剂及混剂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乙草胺和Pb的单剂及混剂均对对热带爪蟾胚胎产生致畸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死亡率和致畸率均显着升高(P<0.05)。首先,典型的致畸表型为(1)头部畸形:头部变小,眼睛变大或变小,黏液腺转移;(2)腹部畸形:腹部水肿,躯干扩大或拉长;(3)泄殖腔畸形:泄殖腔水肿或拉长;(4)尾部以及体轴畸形:尾巴短小、弯曲以及体轴弯曲。其次,毒死蜱-乙草胺-Pb复合污染处理组的存活率显着低于单剂和二元复合污染处理组;致畸率为毒死蜱-乙草胺处理组>毒死蜱-乙草胺-Pb处理组,乙草胺处理组>乙草胺-Pb处理组;毒死蜱、乙草胺以及Pb单剂处理组的致畸分数分别高于其复合污染组;而典型表型头小畸形的畸形率为毒死蜱处理组高于其复合污染处理组,心脏水肿的畸形率为乙草胺处理组中高于其复合污染处理组。由此得出,毒死蜱,乙草胺和Pb的二元以及叁元复合污染处理组降低了单剂处理组的毒性。从分子水平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单剂及混剂对骨形成蛋白(Bmp2,Bmp4)基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Bmp2与Bmp4基因的表达量在大部分处理组被显着抑制,且在0.8 mg/L毒死蜱处理组Bmp2基因表达量低于其等浓度混剂处理组,Pb处理组的Bmp2基因表达量低于其等浓度混剂处理组;0.8 mg/L毒死蜱处理组的Bmp4基因表达量低于其等浓度混剂处理组,乙草胺单剂处理组的Bmp4基因表达量低于其混剂处理组。(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3-05)
王彩云,田俊策,杨亚军,徐红星,吕仲贤[2](2016)在《低剂量水稻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对赤眼蜂成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水稻害虫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多种农药一起混合使用可能会对鳞翅目害虫天敌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药膜法测定了4种水稻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和多杀菌素)的不同低剂量水平(稻纵卷叶螟LC_(50)、LC_(25)和LC_(10))对3种稻田主要赤眼蜂(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虫的毒力。结果显示,毒死蜱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0.63%~49.25%,螟黄赤眼蜂为0.39%~44.78%,松毛虫赤眼蜂为0%~16.14%;氯虫苯甲酰胺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45.00%~66.69%,螟黄赤眼蜂为8.61%~27.48%,松毛虫赤眼蜂仅为0~16.14%;甲维盐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46.78%~52.59%,螟黄赤眼蜂为29.45%~40.61%,松毛虫赤眼蜂为30.46%~36.76%;多杀菌素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36.07%~55.48%,螟黄赤眼蜂为8.51%~24.53%,松毛虫赤眼蜂为15.81%~47.37%。结果表明,同一种农药对不同赤眼蜂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且不同药剂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化学防治鳞翅目害虫时应考虑不同药剂对赤眼蜂的影响,以保护天敌数量和自然控制能力。(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0)
余月书,王斌,薛晚烟,徐玮,徐聘[3](2015)在《低剂量农药对禾谷缢管蚜生殖力的Hormesis效应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剂量吡虫啉、百菌清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的生殖刺激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生殖力随百菌清浓度上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呈现出Hormesis效应的典型特征;吡虫啉0.01 mg/kg处理能显着刺激禾谷缢管蚜生殖。百菌清8 mg/kg处理显着增加了小麦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增加102.64%。吡虫啉0.1 mg/kg、0.2 mg/kg、0.4 mg/kg处理显着增加了小麦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83%、30.39%、30.39%。随吡虫啉浓度变化,禾谷缢管蚜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同小麦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邓媛英,何微,田静,戴红梅,赵玲玲[4](2015)在《人体慢性低剂量农药暴露生物学监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慢性低剂量农药暴露的生物学监测对于评估农药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生物学监测的标本来源除了目前使用广泛的尿液及血液标本,唾液、汗水、头发等也被用作农药暴露的生物学监测。监测的指标可以直接检测各种生物标本中的农药本身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还可以通过间接指标如酶学、神经递质、DNA、蛋白质进行检测。选择合适的生物学监测方法可以为正确评估人体农药暴露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对目前人体慢性低剂量农药暴露的生物学监测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5年07期)
高军,王斌,施雪梅,余月书[5](2014)在《低剂量农药对绿萝生长的Hormesis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低剂量百菌清、吡蚜酮对绿萝生长的刺激效应。结果表明:0.1mg·kg-1、0.2mg·kg-1吡蚜酮处理后35天,能显着促进绿萝株高增长,同对照相比,绿萝株高分别增加51.91%与82.13%;32mg·kg-1、64mg·kg-1百菌清处理后35天,对绿萝根长增长有显着促进作用,分别增加72.72%、67.54%;吡蚜酮可诱导绿萝茎叶重量增长的Hormesis效应。(本文来源于《扬州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于燕波,张淑静,臧鹏,韩炳星,陈斌[6](2014)在《低剂量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联合暴露对大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剂量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暴露对大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联合作用。方法健康二月龄Wistar雄性大鼠SPF级48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4组,铅+镉+乐果+对硫磷混配低、中、高叁个剂量组,分别为(0.09+0.03+0.05+0.10)、(0.36+0.10+0.20+0.40)、(1.44+0.40+0.80+1.60)mg/kg BW,另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其中铅以乙酸铅的形式给药,镉以氯化镉的形式给药。灌胃量为4 ml/kg,灌胃前称重,灌胃为1次/2天,饲养12周后心脏取血,分离血清,进行IL-2、IL-6、TNF-α、IgG、IgA和IgM的检测。结果IL-2、IL-6、TNF-α、IgG、IgA和IgM随着铅、镉、乐果和对硫磷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且在高剂量下IgM、IgA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高剂量下IL-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镉、乐果和对硫磷的联合暴露导致了大鼠免疫失调,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苏岑[7](2014)在《低剂量百草枯联合不同农药染毒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泛素蛋白酶体及自噬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帕金森病是一种源于黑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缺失所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行动迟缓等运动功能障碍。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和残存神经元胞浆内Lewy小体的形成。散发型帕金森病患者Lewy小体内为大量未被降解的错误折迭或氧化修饰的蛋白,主要为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而目前许多研究着重于毒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途径,而缺乏其降解和代谢途径的相关研究。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的降解代谢有溶酶体内和溶酶体外两个系统,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重要的溶酶体外降解系统,而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途径。从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到清除的过程中,细胞质量控制系统一直在监控蛋白的质量,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对它进行修复或者从细胞内把它清除。异常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是由自噬还是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来降解一方面取决于它的构象和细胞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自噬途径的清除能力。已有资料表明,农药接触、饮用井水和农业耕作等均有可能构成帕金森病的环境危险因子。目前发现,农药化学毒素百草枯、代森锰及毒死蜱均可通过尚不明确的有关机制,选择性地损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农药的低剂量是指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剂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所谓“安全剂量”。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农药的接触大多是低剂量接触,并且是多种农药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此以前的有关动物实验主要集中在对单一农药所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在野生型小鼠C57BL中,长期低剂量的百草枯、代森锰及毒死蜱的单一或联合状态下诱发α-突触核蛋白积聚的致病能力,同时探究其对泛素-蛋白酶体及自噬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6-8w,健康雄性C57/BL褐鼠48只,随机分为4组:Control溶媒对照组,PQ组,PQ+MB组,PQ+CPF组。各组均每周染毒2次,共染毒4周。染毒前及末次染毒24h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表达,Western Blots检测19S S4、20Sα5亚基,Agt12、beclin1诱导因子及LC3II/LC3I自噬通量的表达。结果:百草枯联合代森锰组并没有增加α-突触核蛋白的水平。相比之下,百草枯联合毒死蜱组显着的增加了α-突触核蛋白的累积。因此,百草枯联合毒死蜱组增强了单一百草枯的致病毒性。百草枯联合代森锰或毒死蜱,均表现为抑制了所有可溶性26S蛋白酶体亚基的表达,但未出现统计学意义。百草枯联合毒死蜱组显着增加了自噬抑制靶蛋白雷帕霉素(mTOR)的水平,这表明自噬作用有所减弱,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自噬蛋白,如Beclin1和Atg12。自噬通量也被削弱,因为LC3Ⅱ与LC3Ⅰ的比率在所有被处理的小鼠中均有所削弱,百草枯联合毒死蜱组削弱最多。结论:百草枯联合毒死蜱组比百草枯单独或联合代森锰具有更强的致病毒性,这些毒素可能主要通过损伤自噬溶酶体途径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导致α-Syn的积聚。我们的研究为洞察这些毒素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李玲,王秀琴,董桂清,李美莉,马文涛[8](2012)在《低剂量西维因和氰戊菊酯农药联合染毒对大鼠子宫及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剂量西维因和氰戊菊酯联合染毒对雌性大鼠子宫系统和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按2×2析因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玉米油)组、西维因单独染毒组(1/50LD50,11.2 mg/kg)、氰戊菊酯单独染毒组(1/50 LD50,9.02 mg/kg)和西维因(11.2 mg/kg)+氰戊菊酯(9.02 mg/kg)联合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6 d,连续染毒8周。末次染毒24 h后,测量大鼠体重和子宫重量,并计算子宫系数;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子宫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结果西维因和氰戊菊酯联合染毒对雌性大鼠体重、血清中GST水平均无交互作用(P>0.05);对大鼠子宫系数、血清中MDA含量均存在拮抗作用(P<0.05);对血清中SOD活力、GSH含量及子宫NOS活力存在协同作用(P<0.05,P<0.01)。结论西维因和氰戊菊酯联合染毒对大鼠子宫系统存在联合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和影响子宫组织中NOS的活力等导致子宫功能的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王杰[9](2011)在《农药低剂量导致其抗性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调控和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较低剂量农药的应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这也致使农药新型抗性的发展。数十年之前,害虫对某种农药的抗药性大多数是由主效基因突变产生是单基因抗药性,属于主效基因编码的靶标位点抗性,而该位点处的受体酶将发生变异,不再与药剂进行特异性结合。早期主要使用较高的推荐剂量的农药防治抗性(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1年04期)
闫长会,檀德宏,彭双清[10](2011)在《有机磷农药长期低剂量暴露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农药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其残留农药势必对环境造成持续污染,这种长期、低剂量的有机磷暴露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有机磷致神经毒性主要与胆碱酯酶抑制有关,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环境有机磷暴露人群胆碱酯酶没有明显抑制,但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不仅受到突触可塑性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影响,也与学习记忆相关信号系统的激活,神经细胞骨架的降解以及神经发生等密切相关,随着非胆碱作用机制在有机磷致神经毒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有长期低剂量机磷农药暴露致认知功能损伤的表现及其可能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概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低剂量农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水稻害虫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多种农药一起混合使用可能会对鳞翅目害虫天敌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药膜法测定了4种水稻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和多杀菌素)的不同低剂量水平(稻纵卷叶螟LC_(50)、LC_(25)和LC_(10))对3种稻田主要赤眼蜂(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虫的毒力。结果显示,毒死蜱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0.63%~49.25%,螟黄赤眼蜂为0.39%~44.78%,松毛虫赤眼蜂为0%~16.14%;氯虫苯甲酰胺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45.00%~66.69%,螟黄赤眼蜂为8.61%~27.48%,松毛虫赤眼蜂仅为0~16.14%;甲维盐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46.78%~52.59%,螟黄赤眼蜂为29.45%~40.61%,松毛虫赤眼蜂为30.46%~36.76%;多杀菌素3个剂量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存活率为36.07%~55.48%,螟黄赤眼蜂为8.51%~24.53%,松毛虫赤眼蜂为15.81%~47.37%。结果表明,同一种农药对不同赤眼蜂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且不同药剂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化学防治鳞翅目害虫时应考虑不同药剂对赤眼蜂的影响,以保护天敌数量和自然控制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剂量农药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岚.低剂量典型农药—铅复合污染对热带爪蟾胚胎致畸效应及分子机制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8
[2].王彩云,田俊策,杨亚军,徐红星,吕仲贤.低剂量水稻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对赤眼蜂成虫的影响[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3].余月书,王斌,薛晚烟,徐玮,徐聘.低剂量农药对禾谷缢管蚜生殖力的Hormesis效应及机理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
[4].邓媛英,何微,田静,戴红梅,赵玲玲.人体慢性低剂量农药暴露生物学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5
[5].高军,王斌,施雪梅,余月书.低剂量农药对绿萝生长的Hormesis效应[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4
[6].于燕波,张淑静,臧鹏,韩炳星,陈斌.低剂量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联合暴露对大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4
[7].苏岑.低剂量百草枯联合不同农药染毒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泛素蛋白酶体及自噬系统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4
[8].李玲,王秀琴,董桂清,李美莉,马文涛.低剂量西维因和氰戊菊酯农药联合染毒对大鼠子宫及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
[9].王杰.农药低剂量导致其抗性发展[J].世界农药.2011
[10].闫长会,檀德宏,彭双清.有机磷农药长期低剂量暴露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