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硬膜动静脉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静脉,硬膜,脊髓,静脉,动脉,畸形,硬膜外。
硬膜动静脉瘘论文文献综述
曾实,杨东虹,杨华江,陈立朝,徐伦山[1](2019)在《天幕区硬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脉或静脉入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Onyx)胶或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天幕区硬膜动静脉瘘(TDAVF)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回顾相关文献获得更为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介入资料库中11例经动脉或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11例TDAVF患者病史、影像学结果、血流构筑、手术记录和随访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6~65岁,中位年龄35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头痛、头晕3例,进行性神经功能缺失3例;MRI和DSA为主要诊断和随访方式,根据Bo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4例。结果 11例患者中予以动脉入路8例,静脉入路3例;单纯Onyx 18胶栓塞8例,弹簧圈联合Onyx 18胶栓塞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9例,大部分闭塞2例(动脉入路单纯Onyx胶),无死亡病例。11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8例无复发,临床症状较前好转或无加重;2例(动脉入路单纯Onyx 18胶,术后即刻大部分闭塞、完全闭塞各1例)病灶较术后复发,予二次栓塞后完全闭塞;1例(动脉入路单纯Onyx 18胶,术后即刻大部分闭塞)较术后无明显变化,仍有残留显影(逆向皮层静脉引流消失),经外科手术完整扩大切除。结论 TDAVF作为一类进行性血管损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神经功能缺失的急症,必须予以迅速诊断和合理治疗。Onyx 18栓塞剂是血管内治疗的理想材料,通过动脉入路或/和静脉入路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丽[2](2018)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1例出血性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患者,20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1例行硬膜下供血动脉切断术。其中7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配合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外科切除术。结果 1例术后出现患侧上肢无力,肌力Ⅳ级,经康复治疗术后2周症状缓解,肌力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应用抗生素和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感染消失。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不同的手术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Y.S.Hu,C.J.Lin,H.M.Wu,W.Y.Guo,C.B.Luo[3](2018)在《横窦硬膜下动静脉瘘:静脉窦回流受限作为出血相关指标优于皮质静脉逆流》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探究在横窦硬膜下动静脉瘘病人中,皮质与皮质静脉逆流(CVR)相比,静脉窦回流受限(SOR)是否与出血相关更显着。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已获得机构伦理(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孙力泳,李桂林,何川,叶明,李萌[4](2017)在《选择性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24例(26侧)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为静脉高压性脊髓损伤症状,1例为延髓受压症状。术中应用选择性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即暂时夹闭动脉化引流静脉的起始部,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动脉期后开放引流静脉,从而判定动静脉瘘口位置。术后复查DSA,并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26侧的硬膜动静脉瘘均经术中瘘口离断,术中吲哚氰绿荧光显影及术后DSA随访证实瘘口均离断。术后随访时间4~30个月,21例患者mRs评分0~1分,2例Hunt-Hess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mRs评分2分,1例术前脑干受压症状患者mRs评分3分。结论选择性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是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寻找瘘口的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陆军[5](2017)在《比较全麻、硬膜外、腰麻下施行剖宫产对胎儿脐动静脉血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采取全麻和硬膜外以及腰麻在剖宫产中对胎儿脐动静脉血气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身麻醉的产妇作为A组,而行硬膜外腰麻的作为B组,行腰麻的产妇作为C组,每组各30例。结果叁组新生儿娩出时脐动静脉血的p 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叁组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种麻醉方式均能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对胎儿健康影响没有显着差异,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7年21期)
何川,胡鹏,叶明,孙立泳,任健[6](2016)在《出血性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的血管结构分析及手术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CCJDAVF)的血管结构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出血性CCJDAVF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血管造影、手术录像和随访结果(9~45个月)。对20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1例行硬膜下供血动脉切断术。其中7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外科切除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85.7%)瘘口位于枕大孔/颈1节段,3例(14.3%)位于颈2节段;9例(42.9%)瘘口位于左侧,11例(52.4%)位于右侧,1例(4.8%)双侧均有瘘口。13例(61.9%)为单纯硬膜外的神经根动脉供血,8例(38.1%)存在硬膜下软膜供血,供血动脉为来自脊髓前动脉或脊髓侧动脉的软膜血管,其中7例硬膜下供血动脉出现软膜动脉瘤,并且破裂出血。对5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2例动脉瘤显微外科切除治疗。21例患者术后均康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为5分,6个月复查DSA均无复发,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 CCJDAVF可以存在硬膜下的软膜动脉供血,并形成软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根据血管结构选择血管内治疗或手术切断供血动脉,能够有效防治再出血。(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M.Edjlali,P.Roca,C.Rabrait,D.Trystram,C.Rodriguez-Régent[7](2014)在《MR选择性血流示踪成像技术:一种用于完整显示颅脑硬膜动静脉瘘的4D血流MR后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选择性血流示踪成像技术在4D血流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显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实用性进行论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得到机构伦理委员会(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皮鹰,吴国庆,章小稳,钟阳红[8](2012)在《硬膜外麻醉导管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导管处理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3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术中新鲜血栓形成的尿毒症患者,应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静脉处均可触及明显震颤,听诊可及明显血管杂音,3 d内未见血栓形成,1个月后血流量均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结论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时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2年08期)
[9](2012)在《合并髓内引流静脉的硬膜外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脊膜外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少见的脊髓血管畸形。其特点是动静脉直接吻合(吻合处多位于髓周软组织和硬膜外静脉丛),且有可能合并有逆向的髓内静脉引流。由于常位于硬脊膜腹侧,且静脉巢常动脉化,硬脊膜外AVMs的手术切除具有一定的难度。Mayo诊所的研究者们对7例(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D.J.Kim,R.A.Willinsky,T.Krings,R.Agid,K.terBrugge[10](2011)在《颅内硬膜动静脉分流的经动脉凝胶栓堵115例连续病人治疗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颅内硬膜动静脉分流(DAVS)经动脉凝胶栓堵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材料与方法此项回顾性研究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免除病人知情同意。从单一医学中(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硬膜动静脉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1例出血性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患者,20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1例行硬膜下供血动脉切断术。其中7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配合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外科切除术。结果 1例术后出现患侧上肢无力,肌力Ⅳ级,经康复治疗术后2周症状缓解,肌力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应用抗生素和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感染消失。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不同的手术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硬膜动静脉瘘论文参考文献
[1].曾实,杨东虹,杨华江,陈立朝,徐伦山.天幕区硬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2].张丽.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
[3].Y.S.Hu,C.J.Lin,H.M.Wu,W.Y.Guo,C.B.Luo.横窦硬膜下动静脉瘘:静脉窦回流受限作为出血相关指标优于皮质静脉逆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4].孙力泳,李桂林,何川,叶明,李萌.选择性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
[5].陆军.比较全麻、硬膜外、腰麻下施行剖宫产对胎儿脐动静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
[6].何川,胡鹏,叶明,孙立泳,任健.出血性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的血管结构分析及手术方式[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
[7].M.Edjlali,P.Roca,C.Rabrait,D.Trystram,C.Rodriguez-Régent.MR选择性血流示踪成像技术:一种用于完整显示颅脑硬膜动静脉瘘的4D血流MR后处理技术[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
[8].皮鹰,吴国庆,章小稳,钟阳红.硬膜外麻醉导管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
[9]..合并髓内引流静脉的硬膜外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
[10].D.J.Kim,R.A.Willinsky,T.Krings,R.Agid,K.terBrugge.颅内硬膜动静脉分流的经动脉凝胶栓堵115例连续病人治疗经验[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