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集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集体,碳酸盐,岩溶,油藏,成因,环境,角砾岩。
储集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星,许凯,唐金良[1](2019)在《岩溶缝洞储集体地震聚焦成像与充填速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反射进行偏移归位处理,虽经多轮次的偏移速度调整,但依然不能保证每一个"串珠"反射都能达到最佳的收敛与归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连续速度替换的地震聚焦成像技术,利用缝洞绕射归位对偏移速度的高敏感性,通过不同速度偏移归位时能量聚焦强度与绕射形态平直性,实现每一个缝洞储集体"串珠"反射部位最优偏移速度的准确检测。利用新的带有地层与每个缝洞建模的偏移速度模型,经偏移后每个缝洞体都取得最佳的收敛归位效果,同时获得缝洞等效偏移速度,模型与实际资料均展示其与钻探井的缝洞充填速度呈线性正相关。实际资料缝洞体的聚焦偏移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在整个叁维数据体的每一个缝洞体"串珠"状反射上,不论是单个型"串珠"反射,还是组合型"串珠"反射,"串珠"能量明显增强、边界更加清晰、聚焦性更为突出,偏移速度相对低的"串珠"与钻探井钻遇的放空漏失、油气高产的有利缝洞储集体有极高吻合率,展示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9年06期)
金强,毛艺阳,刘小琦,程付启,杜玉山[2](2019)在《潜山内幕一种新型储集体的形成与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潜山油气藏是中国东部储量丰富的勘探开发对象,但受构造活动、岩性变化和流体溶蚀等影响,其内幕储集空间非常复杂。通过对胜利油区埕岛潜山的岩心观察,发现断层活动导致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形成裂缝段(裂缝密度小于10条/m)、碎裂岩(裂缝密度大于10条/m)和角砾岩(砾径为2~8 cm),其中角砾岩和碎裂岩的溶蚀现象明显、砾间空隙含油性好,而裂缝段及一般碳酸盐岩的含油性较差。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提出了断层与裂缝段、碎裂岩、角砾岩的5种组合,查明潜山内幕以断层破碎带(碎裂岩-角砾岩)为主体的新型储集体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岩矿鉴定和地化分析,阐明了地表水和热液流体对断层附近碎裂岩、角砾岩的溶蚀情况,认为油气成藏期地表水对断层破碎带形成储集体起到了控制作用。这种新型储集体的预测和评价,有助于查明潜山内幕储集空间及油气分布特征,也有利于复杂潜山内幕油藏的高效开发。(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余智超,王志章,魏荷花,肖凤英,李永强[3](2019)在《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不同成因岩溶储集体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4×108t,目前该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藏整体存在含水率较高、注采关系矛盾、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采收率明显偏低的问题,急需建立精细的油藏地质模型。按岩溶成因将缝洞储集体分为风化壳型、断控型和地下河型3类,通过分析沙74、沙65和塔7-615这3种典型缝洞单元不同成因储集体发育特征,最终以3种岩溶储集体均发育的沙65缝洞单元为例,分别建立其离散分布模型,并与孔洞、裂缝融合成完整的油藏模型。对于属性参数模型的建立,以大量成像测井上观察到的储集体类型为依据,结合单井储集体波阻抗与测井解释孔隙度,总结出不同类型缝洞储集体波阻抗与孔隙度定量关系,并直接由波阻抗体反演得到孔隙度体,储量计算最终结果与油藏动态预测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杨景斌,侯吉瑞[4](2019)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集体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在水驱过程中容易形成阁楼油和绕流油,采用气驱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剩余油的采出程度。为观察缝洞型油藏中注入气体的驱油动态,根据塔河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注采特征,依据相似性原则,设计制作二维缝洞型油藏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缝洞型油藏岩溶储集体模型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注气速度分别为20和5 mL/min进行驱替,宏观油水界面特征基本相似,在氮气驱替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气水同锥现象和气水协同效应;注气速度为20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0.5%,注气速度为5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8.9%,注气速度高易发生气窜,低注气速度可以延长注氮气时间,防止气体过早发生气窜,但是由于速度低,驱动能量低,氮气只能进入阻力相对较小的溶洞和裂缝中。因此,合理控制注气速度能够充分发挥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潜能。(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林红梅,刘鹏,王彤达,陈世悦,穆星[5](2019)在《基于母岩类型差异的深层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机制——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母岩类型对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为例,通过岩心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系统分析了储集体的母岩类型、成岩环境及成岩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车镇凹陷在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沉积期受控于母岩区埕子口凸起的差异构造升降和剥蚀作用,砂砾岩储集体的母岩由西向东依次发育碳酸盐岩、混合型和长英质3种类型;在不同母岩类型的砂砾岩储集体中,刚性颗粒和可溶矿物含量的不同决定了储集体自身的抗压实能力及其可溶于酸性流体的差异;在碱性—酸性—碱性成岩环境的交替影响下,刚性颗粒的支撑可有效沟通酸性流体,酸性流体与可溶矿物的水岩作用可形成次生孔隙;受控于刚性颗粒与可溶矿物的发育条件,各类型储集体的成岩演化机制存在差异;碳酸盐岩母岩型储集体、长英质母岩型储集体和母岩混合型储集体的有利储层在纵向上分别位于3 200 m、3 800 m和4 400 m以浅区域,平面上,母岩混合型储集体、长英质母岩型储集体、碳酸盐岩母岩型储集体的有利储层范围依次递减,各类型储集体的勘探方向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昱翔,顾忆,傅强,王斌,万旸璐[6](2019)在《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埋深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储集体特征及其成因,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X衍射、物性测试、阴极发光和Sr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位置典型井碳酸盐岩储集体储集空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储集体岩性以砂屑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洞穴、裂缝和孔洞,充填物类型主要为方解石、沥青和石英。其中:方解石胶结最为常见、分布广泛,存在2~3期胶结;沥青和石英在不同储集空间内差异明显,前者仅在裂缝系统内充填,后者几乎全部充填于溶蚀孔洞内。顺北地区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段储集体类型主要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集体形成主要受断裂-裂缝体系和流体性质、来源及规模影响。断裂-裂缝体系直接控制裂缝型储集体的发育,可提高储集体渗透性并为流体或油气的充注提供通道,是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断裂通道背景下,流体对储集体的溶蚀作用也会影响储集体的发育,其中碱性富钙流体对研究区储集体发育影响最大,酸性富硅和成烃流体总体规模有限,仅在局部对储集体进行改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金水,陆永潮,秦兰芝[7](2019)在《源—汇系统分析方法在大型储集体研究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组合、成像测井及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及其物源区进行源—汇体系分析,研究了中央反转构造带大型储集体的形成过程。花港组沉积时期,中央反转带存在北部虎皮礁、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3个物源区;中央反转带发育轴向大型通道、西部下切谷通道以及东部隆褶带转换带通道等3种类型的砂体汇聚通道;中央反转带南北向存在北、中、南3个不同的大型砂体汇聚区。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北部的虎皮礁隆起物源砂体的长距离搬运以及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的物源点输入为特点的大型储集体形成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钱一雄,田蜜,李慧莉,陈跃,沙旭光[8](2019)在《喜马拉雅中晚期断弯褶皱-大气水岩溶储集体形成——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羊吉坎大湾沟组碳酸盐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疆柯坪羊吉坎中奥陶统大湾沟组碳酸盐岩岩溶特征刻画的基础上,采用了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褶皱脱空分析等综合研究,并结合了古气候分析等溶蚀实验结果,揭示了喜马拉雅中晚期受断弯褶皱抬升及大气水溶蚀控制岩溶作用过程;估算了受构造挤压的层间滑脱以及溶蚀作用所产生孔隙大小。褶皱脱空(VSD模拟计算)可产生0.2%~0.5%孔隙发育带,占目前有效空洞率的1/50~1/100,但前者为"达西流及溶蚀作用"起了重要的作用。羊吉坎岩溶剖面中发育了机械破碎-流水充填物(角砾岩)、钙华及巨晶方解石;与大湾沟组的围岩相比,其δ~(13)C(PDB),δ~(18)O(PDB)偏负明显、两者呈线性关系,缝洞中方解石中发育了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典型的大气水岩溶标志;由下而上连续钙华沉积δ~(13)C(PDB),δ~(18)O(PDB),δ~(34)S(V-CDT)偏负的程度减弱;从钙华、巨粗晶至(长)柱面的偏叁角面体的方解石中,Al_2O_3,Fe_2O_3,MgO,K_2O,Na_2O含量依次降低;反映了半潮湿-潮湿至半潮湿-干旱气候条件及其水动力的变化。进一步推断,在潮湿气候和强水动力条件下,高1.5~2.0 m的溶洞体最短可在5 ka内形成,而相对干旱期需要较长的时间。(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刘鹏[9](2019)在《不同体系域碎屑岩储集体成岩演化差异——以渤南洼陷沙叁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原始沉积组分与水体环境对碎屑岩储集体成岩演化的影响,以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叁段为例,综合运用钻井、测井以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叁段湖侵域沉积期为近源、半咸水沉积环境,碎屑岩储集体富含碳酸盐岩屑,抗压实能力较弱,加之半咸水环境,使其在成岩早期经历了较强压实与胶结成岩作用,原生孔隙递减快,在成岩中期无足够空间容纳有机酸,酸性溶蚀作用较弱,现今储集体物性差;高位域沉积期为远源、淡水沉积环境,碎屑岩储集体以石英颗粒为主,抗压实能力较强,加之淡水环境,使其在成岩早期经历了弱压实与胶结成岩作用,原生孔隙递减慢,成岩中期酸性溶蚀作用较强,现今储集体物性较好。原始沉积组分与水体环境是导致碎屑岩储集体成岩演化差异的本质因素。(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2期)
魏新善,陈娟萍,吕奇奇,赵小会,贾亚妮[10](2019)在《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的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为随机分布的连续谱系,孔隙结构、物理参数复杂多变,表征难度较大。基于铸体薄片、压汞、核磁共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测试技术,结合大量天然气勘探开发实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对比方法,重点讨论了储层质量宏观与微观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是一种金字塔数据结构,常规储层比例一般为15%~20%,是砂岩或白云岩致密储层的"甜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发育,孔、喉连通性较好,分布比较均匀,储层孔、渗关系较好,表现为相对高孔和低渗;白云岩致密储层质量尽管具有孔、喉连通性差和孔、渗关系较差的不利因素,但也具有相对高渗、低束缚水饱和度、低排驱压力及裂缝网络发育等有利因素,天然气渗流能力较好,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我国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应加强致密白云岩气藏成藏条件研究与勘探。(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储集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东部储量丰富的勘探开发对象,但受构造活动、岩性变化和流体溶蚀等影响,其内幕储集空间非常复杂。通过对胜利油区埕岛潜山的岩心观察,发现断层活动导致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形成裂缝段(裂缝密度小于10条/m)、碎裂岩(裂缝密度大于10条/m)和角砾岩(砾径为2~8 cm),其中角砾岩和碎裂岩的溶蚀现象明显、砾间空隙含油性好,而裂缝段及一般碳酸盐岩的含油性较差。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提出了断层与裂缝段、碎裂岩、角砾岩的5种组合,查明潜山内幕以断层破碎带(碎裂岩-角砾岩)为主体的新型储集体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岩矿鉴定和地化分析,阐明了地表水和热液流体对断层附近碎裂岩、角砾岩的溶蚀情况,认为油气成藏期地表水对断层破碎带形成储集体起到了控制作用。这种新型储集体的预测和评价,有助于查明潜山内幕储集空间及油气分布特征,也有利于复杂潜山内幕油藏的高效开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集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世星,许凯,唐金良.岩溶缝洞储集体地震聚焦成像与充填速度检测[J].石油物探.2019
[2].金强,毛艺阳,刘小琦,程付启,杜玉山.潜山内幕一种新型储集体的形成与分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3].余智超,王志章,魏荷花,肖凤英,李永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不同成因岩溶储集体表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4].杨景斌,侯吉瑞.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集体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5].林红梅,刘鹏,王彤达,陈世悦,穆星.基于母岩类型差异的深层砂砾岩储集体成岩演化机制——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叁段下亚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9
[6].王昱翔,顾忆,傅强,王斌,万旸璐.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埋深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及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7].刘金水,陆永潮,秦兰芝.源—汇系统分析方法在大型储集体研究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9
[8].钱一雄,田蜜,李慧莉,陈跃,沙旭光.喜马拉雅中晚期断弯褶皱-大气水岩溶储集体形成——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羊吉坎大湾沟组碳酸盐岩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9].刘鹏.不同体系域碎屑岩储集体成岩演化差异——以渤南洼陷沙叁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10].魏新善,陈娟萍,吕奇奇,赵小会,贾亚妮.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的差异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