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柱喷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脱硫系统,液柱喷射,变频,浆液循环泵
液柱喷射论文文献综述
杨翮,刘芳芳,席琳[1](2019)在《液柱喷射与雾化喷淋协同脱硫节能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脱硫系统喷淋层的节能运行,提出了将喷淋层改造为液柱喷射与雾化喷淋协同脱硫的方案,拆除底部2层喷淋层,在旋汇耦合层上部布置2层液柱喷射层,通过变频浆液循环泵控制浆液喷射流量。改造后不仅降低了烟气阻力,而且实现了浆液循环量的线性调节与自动控制,节能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郑富林[2](2014)在《多级液柱喷射塔的流场特性分析与传质模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吸收设备是湿法脱硫工艺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着脱硫效率和投资成本。多级多尺度液柱喷射脱硫塔是笔者所在课题组提出的旨在强化气液传质、提高脱硫效率及降低设备投资的新技术构思,但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本文以FLUENT软件为工具,建立了多级液柱喷射塔的数值模型,并与单级液柱塔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20t·h-1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项目,对多级液柱塔的关键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另外,还对多级液柱喷射塔的传质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在气相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进气结构对多级液柱喷射塔内气相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与分析,依据模拟结果,设计了结构合理的叁下缺口进气结构。在此基础上,选取Plain-Orifice Atomizer雾化模型引入液相,对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模拟优化,最终建立了在不同高度上具有不同粒径的叁级液滴密集层的数值模型,其基本参数为:(1)底层喷射高度h=1.1m,粒径分布R=exp[-(d/441.6)5.84],索特直径382μtm;(2)中层喷射高度h=2m,粒径分布R=exp[-(d/669.3)4.09],索特直径579μtm;(3)高层喷射高度h=3.1m,粒径分布R=exp[-(d/1364)3.84],索特直径1180μtm。其次,依托沈阳化肥总厂的烟气脱硫项目,对单级液柱塔和多级多尺度液柱塔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设液滴密集层,多级液柱喷射塔填补了单级塔体底部的液滴空隙区,提高了气液接触面积,更利于气液传质。再次,以20t·h-1燃煤锅炉烟气脱硫为对象,选用石灰浆液为脱硫剂,从理论上分析了吸收反应过程,进行了工艺计算,并完成了多级液柱喷射塔的主体结构及关键部件设计,选择了合适的喷嘴型号。从工程角度上对多级液柱喷射塔的可行性进行了设计尝试,以给其实验装置的建立及未来的工业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最后,针对单个微细液滴建立了液滴内部及液滴周围气相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分布方程,在相关假设的前提下,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对空间和时间的差分方法,得到液滴内部和液滴周围二氧化硫浓度分布的差分方程,方程中各参数也通过相关文献中的理论及实验结果给出了具体数值,提出对求解域上各节点值的求解方法,对多级液柱喷射塔中的传质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多液滴的传质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5)
张俊梅,郑富林,董营营,段振亚[3](2013)在《液柱喷射脱硫技术机理研究与设备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柱喷射脱硫设备是一种高效的湿法烟气脱硫设备。详细介绍了液柱喷射脱硫技术的工艺原理与技术特点,对近年来在液柱喷射脱硫技术方面的研发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对液柱喷射脱硫设备的研发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作了介绍。结合所进行的研究,重点对多级多尺度液柱脱硫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液柱喷射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工业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13年03期)
陈莹,陈光辉,李建隆[4](2010)在《多级液柱喷射塔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mm和8mm直径的喷嘴进行了液柱喷射试验,利用膜片采集法对塔内雾化液滴的滴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当5mm喷嘴的测点与喷嘴的垂直距离为1m,径向距离为0.3m,8mm喷嘴的测点与喷嘴的垂直距离为1m,径向距离为0.35m,喷嘴压力均为0.03MPa时,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5mm和8mm机械雾化式直射喷嘴的液滴滴径分布密度函数进行了拟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0年02期)
李建隆,李晓,王伟文,陈光辉,谷新春[5](2009)在《进气方式对液柱喷射试验塔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型液柱塔的实验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通用软件对其内部气体流场进行模拟,气流湍流由k-ε模型描述,预测了不同进气方式下的气相湍流流场分布及沿塔高方向不同截面上的气速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进气口形式对气速分布影响很大,可通过改进进气口结构对塔内气流分布进行优化。模拟得到了最佳进气口形式:开口窄边弦径比d1/D=0.3,宽边弦径比d2/D=1。(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李晓[6](2008)在《多级多尺度液柱喷射烟气脱硫的试验和传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二氧化硫控制技术中,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应用较广泛的。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就是其中先进的一种,其特点是气液交融强烈,运行稳定可靠,烟气脱硫效率高。以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目的,本文对液柱塔喷射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多级液柱喷射脱硫的方法和概念,并对这种湿法脱硫装置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试验工作包括:多级液柱喷射装置的试验台设计,调试和喷嘴雾化特性试验、脱硫性能试验。多级液柱喷射塔内,喷嘴雾化形成液滴的滴径分布,液滴运动状况等因素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形式的喷嘴进行了液柱喷射试验,并分别利用膜片采集法和PIV方法对塔内雾化液滴的滴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液滴滴径分布的数据,并利用Rosin-Rammler经验式和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据进行了拟合。本文对多级液柱喷射塔的阻力特性和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考察了喷液量、塔内风速,等因素对阻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喷液量、塔内风速、吸收液pH值、SO2入口浓度、喷嘴布置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此外,本文以多相流体力学、湍流扩散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对多级液柱喷射的气液传质进行了描述,并基于溶质渗透理论建立了以滴径分布为加权函数的气液相传质速率模型。建立模型时充分考虑了喷淋密度、烟气流速、液滴滴径变化和分布等参数的影响。运用CFD对塔内的流场和液滴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塔入口结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其中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多级液柱喷射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08-06-14)
李晓,段振亚,陈莹,李建隆[7](2007)在《液柱喷射脱硫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液柱喷射脱硫塔的主要技术特点和研发现状,对现有的几种液柱塔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讨论了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完善液柱塔结构,优化其脱硫性能、降低系统成本等进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6-01)
杨小勇,李彦,项光明,李定凯,陈昌和[8](2006)在《湿法液柱喷射烟气脱硫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法液柱烟气脱硫技术是基于简易湿法石灰-石膏烟气法开发的新型湿法脱硫技术,本套设备在2000-2001年问进行了工业级示范实验运行,得到了湿法液柱脱硫反应的一些基本数据与规律。本文主要探讨了湿法液柱脱硫系统中液气比、吸收塔浆液pH值、烟气温度和烟气中SO2含量等工艺参数对系统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初步的机理分析,为进一步的改进湿法液柱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赵旭东,项光明,姚强,肖海涛,徐杰英[9](2004)在《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叙述了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在典型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04年12期)
黄斌,姚强,项光明,李水清,张贞良[10](2004)在《新型液柱喷射脱硫工艺的性能试验及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南宁冶炼厂液柱喷射脱硫技术的工艺、系统组成 ,给出了设计参数、初投资及运行费用 ,对调试运行中出现的堵塞、腐蚀、脱水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提出了有关建议。该脱硫系统经国家环保局监测鉴定 :入口和出口SO2 浓度分别为 15 0 0 0 μL/L和小于 30 0 μL/L ;在高浓度、大幅度变化下 ,脱硫效率大于 95 % ;脱硫装置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可靠。(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04年01期)
液柱喷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反应吸收设备是湿法脱硫工艺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着脱硫效率和投资成本。多级多尺度液柱喷射脱硫塔是笔者所在课题组提出的旨在强化气液传质、提高脱硫效率及降低设备投资的新技术构思,但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本文以FLUENT软件为工具,建立了多级液柱喷射塔的数值模型,并与单级液柱塔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20t·h-1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项目,对多级液柱塔的关键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另外,还对多级液柱喷射塔的传质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在气相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进气结构对多级液柱喷射塔内气相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与分析,依据模拟结果,设计了结构合理的叁下缺口进气结构。在此基础上,选取Plain-Orifice Atomizer雾化模型引入液相,对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模拟优化,最终建立了在不同高度上具有不同粒径的叁级液滴密集层的数值模型,其基本参数为:(1)底层喷射高度h=1.1m,粒径分布R=exp[-(d/441.6)5.84],索特直径382μtm;(2)中层喷射高度h=2m,粒径分布R=exp[-(d/669.3)4.09],索特直径579μtm;(3)高层喷射高度h=3.1m,粒径分布R=exp[-(d/1364)3.84],索特直径1180μtm。其次,依托沈阳化肥总厂的烟气脱硫项目,对单级液柱塔和多级多尺度液柱塔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设液滴密集层,多级液柱喷射塔填补了单级塔体底部的液滴空隙区,提高了气液接触面积,更利于气液传质。再次,以20t·h-1燃煤锅炉烟气脱硫为对象,选用石灰浆液为脱硫剂,从理论上分析了吸收反应过程,进行了工艺计算,并完成了多级液柱喷射塔的主体结构及关键部件设计,选择了合适的喷嘴型号。从工程角度上对多级液柱喷射塔的可行性进行了设计尝试,以给其实验装置的建立及未来的工业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最后,针对单个微细液滴建立了液滴内部及液滴周围气相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分布方程,在相关假设的前提下,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对空间和时间的差分方法,得到液滴内部和液滴周围二氧化硫浓度分布的差分方程,方程中各参数也通过相关文献中的理论及实验结果给出了具体数值,提出对求解域上各节点值的求解方法,对多级液柱喷射塔中的传质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多液滴的传质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柱喷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杨翮,刘芳芳,席琳.液柱喷射与雾化喷淋协同脱硫节能方案探讨[J].华电技术.2019
[2].郑富林.多级液柱喷射塔的流场特性分析与传质模型探讨[D].青岛科技大学.2014
[3].张俊梅,郑富林,董营营,段振亚.液柱喷射脱硫技术机理研究与设备研发[J].石油化工设备.2013
[4].陈莹,陈光辉,李建隆.多级液柱喷射塔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0
[5].李建隆,李晓,王伟文,陈光辉,谷新春.进气方式对液柱喷射试验塔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李晓.多级多尺度液柱喷射烟气脱硫的试验和传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8
[7].李晓,段振亚,陈莹,李建隆.液柱喷射脱硫塔的研究进展[C].第二届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7
[8].杨小勇,李彦,项光明,李定凯,陈昌和.湿法液柱喷射烟气脱硫反应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
[9].赵旭东,项光明,姚强,肖海涛,徐杰英.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工程[J].中国环保产业.2004
[10].黄斌,姚强,项光明,李水清,张贞良.新型液柱喷射脱硫工艺的性能试验及技术分析[J].热力发电.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