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条件剔除论文-王瑶莉,张梦杰,Wolfgang,Schwarz,蔡蕾,匡颖

基因条件剔除论文-王瑶莉,张梦杰,Wolfgang,Schwarz,蔡蕾,匡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条件剔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RPV2,条件性基因敲除,表型分析,发育

基因条件剔除论文文献综述

王瑶莉,张梦杰,Wolfgang,Schwarz,蔡蕾,匡颖[1](2013)在《TRPV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的建立及其基本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RPV2是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蛋白亚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感受伤害性热痛刺激和机械刺激的有髓Aδ神经和少部分C神经纤维中,在机体的热痛感觉、机械刺激感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该基因在脑和多种非神经组织中也有表达,参与维持体内Ca2+、Mg2+的离子平衡,暗示了其功能的多样性[1]。该研究建立了TRPV2基因条件性剔除小鼠模型,并研究了TRPV2基因全身性剔除小鼠在出生率、体重、血压、学习记忆、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表型变化,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纯合突变小鼠的出生率明显偏低,但成年雄鼠在上述指标方面并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高翔[2](2010)在《小鼠基因功能研究及疾病模型系列专题(叁)——条件型基因剔除小鼠表型鉴定的基本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基因剔除小鼠前,虽然我们可以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来预测特定基因的功能,但实际得到基因剔除小鼠的表型常常和预测的差距非常大,特别是可能得到胚胎致死的表型。因此,在欧盟的小鼠基因剔除计划中,提出了所有的小鼠基因剔除都应该采用条件型基因剔除的方法,以保证表型分析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吴瑜[3](2008)在《为建立高效肝特异性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所设计的转录和酶活性水平上对Cre重组酶的严谨双重调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以诠释活体内基因功能的研究已经大规模地启动,特别是那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的研究更受重视。建立组织特异性基因打靶的小鼠品系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基于同源重组原理,运用Cre/Iox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系统的基因打靶技术,通过建立转基因小鼠家系,既可以通过定点切除基因以进行基因功能失去方面研究又可特异性地在多种组织以及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引入预定的突变,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因而是建立功能基因组模型以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主要途经。肝癌是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而我国的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但迄今为止对于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知之甚少,缺乏早期诊断及特异性治疗的手段。目前,虽然可诱导组织特异性Cre/IoxP系统被逐渐完善并且越来越多的特定组织肿瘤基因剔除小鼠模型被建立,然而该系统仍然存在靶基因的渗漏表达及在生殖细胞中敲除发育相关基因造成胚胎致死等缺点,造成目前仍没有肝特异性的肿瘤小鼠模型被建立,从而阻碍了对肝癌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研究的深入。为了能建立肝癌小鼠模型且更深入地探讨肝癌的发病机制,本课题将构建一个转录和翻译后双重水平调控肝特异性表达的Cre重组酶系统:第一,运用肝特异性启动子Promoter of C/EBPβ调控Tet-off诱导系统中四环素激活蛋白的表达,从而在转录水平上调控Cre重组酶的表达;第二,应用Tamoxifen激活系统以蛋白间相互作用方式在翻译后水平上对Cre重组酶活性进行调控。并且在细胞水平上检测了该系统中Cre重组酶的肝特异性表达及其活性受调控情况。该系统的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将为进一步的肝特异性基因剔除小鼠的建立,以及肝癌小鼠模型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溶瘤病毒)以及以抑癌基因为基础的基因治疗是颇具潜力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然而却很少有在临床上成功应用的例子,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高表达,高特异性且高安全性的载体。肿瘤抑制蛋白p53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转录因子,它既能上调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p53还能通过与转录机制中基础元件的相互作用来抑制某些基因的转录。基于肿瘤细胞中p53功能缺失的特点,我们构建了一个基因治疗载体,能够实现治疗基因,手艮告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特异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表达水平极低。首先,将肿瘤细胞中特异高活性且可被p53抑制的肿瘤特异性人造启动子置于治疗基因/报告基因上游,用于控制其表达,因此治疗基因能够在肿瘤细胞中有高水平的表达;同时,在治疗基因/报告基因的下游反向插入一个可被p53激活的启动子,以启动反向转录从而反义链可与正义链互补配对形成双链RNA(dsRNA)阻碍正义链的翻译,用于进一步降低治疗基因/报告基因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我们在细胞水平上运用瞬时转染报告基因系统验证了双向启动子对蛋白表达的调控,同时也运用该系统改造腺病毒载体,调控腺病毒复制增殖所必需的E1A蛋白的表达,以期构建一个在肿瘤细胞中高活性且高特异性的溶瘤腺病毒。(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01)

田蕾[4](2007)在《Adam10基因条件剔除小鼠的培育及ADAM10在胸腺细胞发育中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otch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胸腺细胞发育过程的多个阶段发挥关键作用。该通路的失调将导致T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跨膜蛋白Notch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经过受严格调控的多步蛋白裂解,释放出胞内转录活性片段(IntracellularNotch,ICN),并进入细胞核,引发Notch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在果蝇中的研究表明,kuzbanian(kuz)基因编码一个能裂解激活Notch受体的蛋白酶。因此推测在哺乳动物中KUZ的同源蛋白ADAM10对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Notch通路的激活也起重要作用。为验证这一推测,我们利用基因打靶技术,成功培育了Adam10基因条件剔除小鼠,并在小鼠胸腺细胞中特异性地剔除Adam10基因。我们发现Adam10基因失活导致小鼠胸腺明显变小、胸腺细胞总数和双阳性(D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这些都与以前在相同条件下剔除Notch1基因的小鼠表型相似。进一步研究显示,缺乏Adam10的胸腺细胞中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的活化受到抑制。我们的研究表明,ADAM10在胸腺细胞发育中能通过调节Notch的裂解活化过程来调控胸腺细胞的分化与成熟。作为一种定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水解酶,ADAM10也是一个潜在的治疗Notch信号失调相关疾病的药物靶点。(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7-10-22)

杨季云[5](2007)在《Pkhd1基因条件性剔除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也称多囊肾肝病(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PKHD),是一种儿童肾脏及肝脏相关的严重的遗传病,患者均婴幼儿时期起病,故又称小儿多囊肾病(infantil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IPKD),发病率为1:20,000~1:40,000。ARPKD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肾脏集合管囊样扩张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发育不全、胆管扩张以及先天性的肝门静脉纤维化。在胎儿期发病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肾脏肿大和羊水过少,约30%的患者出生后很快就因为肺发育不全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而死亡,但存活过围产期的患者15年生存率可达80%,患者的发病和死亡主要与严重的系统性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汇管区纤维化导致的门脉高压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或肝脏移植,甚至需要做肝肾联合移植。Zerres K等使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16个ARPKD家系进行连锁分析,证实PKHD1基因突变导致ARPKD,并将其定位于染色体6p21上。PKHD1基因最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命名为polyductin/fibrocystin,由407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PKHD1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肾脏中,PKHD1广泛地在集合小管、远曲小管和髓绊(Henle’s loop)升枝粗段表达。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胰腺导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KHD1也呈阳性。电镜和免疫荧光显示,fibrocystin定位于细胞的顶端的纤毛中的基底小体。目前,对该基因功能及其编码的蛋白功能了解不多,PKHD1基因在ARPKD发病中的作用也不清楚。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过构建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剔除打靶载体,为进一步进行ES细胞同源重组,获得Pkhd1基因条件性基因剔除动物模型打下基础。同时,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PKHD1基因表达,研究PKHD1基因对EGF诱导的细胞过度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可能对阐明ARPKD发病机制和PKHD1基因功能有一定作用。其结果如下:1.构建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剔除打靶载体:以正常小鼠(129/SvJ)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小鼠包括第6号外显子的Pkhd1基因部分序列,通过引入LoxP和Neo基因等步骤,建立条件性剔除Pkhd1基因第6号外显子的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构建完成的Pkhd1基因条件性剔除打靶载体的5’同源臂为3.5 kb,3’同源臂为4.7 kb。选择性标记基因Neo基因和Pkhd1基因外显子6位于loxP之间。载体经XhoⅠ酶切呈线性化,大小为15.3kb;PvuI酶切后得到2.1kb,13.2kb两个片段;CpoⅠ酶切后得到5.9kb,9.4kb;XhoⅠ/CpoⅠ双酶切后得到1.6kb、4.3kb、9.4kb 3个片段;与预期的酶切结果相符合。经测序证实,构建的小鼠Pkhd1基因条件性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2.PKHD1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PKHD1-silenced HEK-293T细胞株的建立:将PKHD1 shRNA1、PKHD1 shRNA2和HK-A序列克隆入pGenesil-2质粒构建了相应的sh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与未转染的HEK-293T细胞比较,PKHD1 shRNA1和PKHD1 shRNA2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24、48小时后,PKHD1 mRNA表达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PKHD1 shRNA2质粒转染48小时后,PKHD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程度最大,抑制率达到75.91%。而转染pGenesil-2和HK-A质粒的HEK-293T细胞中PKHD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未转染的HEK-293T细胞相比,无显着改变。使用PKHD1 shRNA2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建立PKHD1 shRNA2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中PKHD1 mRNA的表达水平,PKHD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83.63%,而转染pGenesil-2和HK-A质粒的细胞中PKHD1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3.PKHD1 knockdown可显着增高EGF诱导的ERK1/2信号通路活化,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分别检测了EGF对HEK-293T细胞、稳定转染pGenesil-2的HEK-293T细胞、稳定转染HK-A的HEK-293T细胞,PKHD1-silenced HEK-293T细胞增生率的影响。发现PKHD1-silencedHEK-293T细胞对EGF作用高度敏感,增生率为231.5%,明显高于HEK-293T细胞的152.8%(P<0.01),而稳定转染pGenesil-2或HK-A的HEK-293T细胞增生率分别为163.5%和155.5%,与HEK-293T细胞比较,则无显着区别(P>0.05)。运用ERK1/2磷酸化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上述各组细胞后,细胞对EGF诱导的细胞增生明显降低。通过检测EGF对上述各组细胞的ERK1/2磷酸化的影响,发现PKHD1-silenced HEK-293T细胞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HEK-293T细胞,而稳定转染pGenesil-2或HK-A的HEK-293T细胞则无显着差别。4.PKHD1 knockdown降低了HEK-293T细胞内Ca~(2+)浓度: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EK-293T细胞、稳定转染pGenesil-2的HEK-293T细胞、稳定转染HK-A的HEK-293T细胞,PKHD1-silenced HEK-293T细胞各组细胞的细胞内Ca~(2+)浓度。与HEK-293T细胞比较,PKHD1-silenced HEK-293T细胞的细胞内Ca~(2+)浓度显着降低(p<0.001)。而稳定转染pGenesil-2或HK-A的HEK-293T细胞的细胞内Ca~(2+)浓度无显着变化(p>0.05)。5.细胞内Ca~(2+)异常的降低导致了EGF诱导的ERK1/2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从而引起细胞的过度增生:运用Ca~(2+)通道阻断剂Verapamil可降低细胞内Ca~(2+)浓度。随着Verapamil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呈剂量依赖关系。当细胞运用Verapamil处理4小时后,再加入20ng/ml EGF继续培养24小时后,与未经Verapamil处理的HEK-293T细胞比较,细胞增生率为202.2%,显着增高。如果同时加入ERK1/2磷酸化的抑制剂PD98059(20μM),则细胞增生率显着降低。通过检测EGF对上述各组细胞的ERK1/2磷酸化的影响,发现Verapamil处理的HEK-293T细胞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的HEK-293T细胞。Ca~(2+)通道激活剂Bay K8644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高细胞内Ca~(2+)浓度。Bay K8644增高细胞内Ca~(2+)浓度对细胞增生并无显着影响,但却显着降低了EGF诱导的PKHD1-silenced HEK-293T细胞的增生率(135.5%)。检测EGF对上述各组细胞的ERK1/2磷酸化的影响,发现Bay K8644处理的PKHD1-silenced HEK-293T细胞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未处理的细胞。综上所述,构建的小鼠Pkhd1基因条件性基因剔除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为进一步进行ES细胞同源重组,获得Pkhd1基因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打下基础。同时,RNA干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KED1基因表达降低可显着增高EGF诱导的细胞增生,细胞内Ca~(2+)异常的降低导致了EGF诱导的ERK1/2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从而引起细胞的过度增生。结果提示,在ARPKD患者中,由于PKHD1基因的突变导致fibrocystin表达降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降低。从而导致EGF诱导的ERK1/2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导致ARPKD患者肾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这可能是ARPKD肾囊肿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20)

张琪,鞠躬[6](2005)在《利用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研究Notch信号途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Notch信号途径是调节发育与细胞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作用尚不明确。Notch及其核心分子RBP-J基因剔除小鼠在发育早期即死亡,成为从系统及整体水平研究Notch作用的一个瓶颈。在本课题中,首先从小鼠基因组中获得了具有高转录活性的nestin在CNS中的增强子,并初步分析了该增强子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中的转录调节机制,发现在神经干细胞中3’段具有主要的增强活性,而在星形胶质细胞中5’段具有主要的增强活性。接着利用该增强子序列建立了在其子调控下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通过与报告基因小鼠ROSA26R的交配并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的仔鼠,得到了所建转基因小鼠在CNS中的剔除谱,在脑室周边系统及纹状体、丘脑等处均有明显的剔除,为接下来剔除功能基因的分析奠定了基础。通过与韩骅教授已建立的RBP-J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的交配,已得到CNS发生RBP-J特异性剔除的小鼠,进一步发现该种小鼠在CNS中各种神经细胞成分有所变化,提示在整体水平上Notch途径在CNS 的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5-10-01)

王剑[7](2005)在《利用条件基因剔除技术研究Smad4基因在心脏发育与疾病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分子在调节细胞增殖、谱系分化、迁移、黏附和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mad4分子是TGF-β超家族分子信号通路的中心介导者。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TGF-β超家族分子在心脏发生发育和疾病过程中的功能,我们利用Cre-loxP系统研制了心肌细胞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 我们建立了在心脏组织中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α-MHC-Cre)。对Cre重组酶在转基因小鼠中的组织分布及其在体内介导基因重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转基因小鼠只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并在体内成功地介导心肌细胞基因组上LoxP位点间的重组,可作为在心肌细胞进行基因剔除的工具小鼠。 将心肌细胞特异性Cre转基因小鼠与Smad4条件基因打靶小鼠杂交,获得了心肌细胞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Smad4基因剔除小鼠无胚胎致死性,大约70%的基因剔除小鼠在5-12月龄死亡。Smad4基因剔除小鼠在1月龄开始出现心肌肥厚,其心脏与体重(HW/BW)、心脏与胫骨长度(HW/TL)的比值较对照小鼠明显升高,MHCβ,ANF,BNP等心肌肥厚的标志性分子在突变小鼠心肌中的表达水平也显着上调。组织学分析以及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测量结果显示Smad4基因剔除小鼠的心肌细胞尺寸明显增加。Smad4基因剔除小鼠心脏随年龄增长可出现明显纤维化,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线粒体的损伤和心肌纤维Z带排列紊乱等病理改变。利用M型超声和颈动脉插管检测了小鼠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Smad4基因突变导致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受损。为了研究心肌肥厚形成的分子机制,我们还检测了突变小鼠心脏中MAPK和PI3K等心肌肥厚相关信号通路中重要分子的表达,发现MEK1-ERK1/2通路被激活可能是导致Smad4突变小鼠心肌肥厚的原因之一。 我们的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体内的遗传学证据证明Smad4分子在心室重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心肌细胞对TGF-β分子反应性的改变可能是引起心肌肥厚的一种机制。心肌细胞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的成功研制为深入研究相关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药筛选和药效评价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5-05-18)

张继帅[8](2004)在《利用条件基因剔除技术研究Smad4基因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TGF-β超家族分子在调节细胞增殖、谱系分化、迁移、黏附和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mad4分子是TGF-β超家族分子信号通路的中心介导者。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TGF-β超家族分子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功能,我们利用Cre-loxP系统研制了软骨细胞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我们首先利用ROSA26报告基因小鼠研究了软骨细胞特异性Cre转基因小鼠中Cre重组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在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时,便开始表达Cre重组酶;Cre重组酶表达于脊椎骨、肋骨、四肢骨等所有由软骨内成骨形成的骨骼软骨组织部位;胫骨切片可以看到Cre重组酶表达于所有软骨细胞。这些结果表明Cre转基因小鼠能够在软骨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可以作为在软骨细胞进行基因剔除的工具小鼠。通过将软骨细胞特异性Cre转基因小鼠和Smad4条件基因打靶小鼠交配,可以得到在软骨细胞特异性剔除Smad4基因的小鼠。我们使用了我们建立的不同软骨细胞特异性Cre转基因小鼠,发现产生的软骨细胞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的表型不同,分别表现为:胚胎期死亡、新生期死亡和出生后存活。利用剖宫产术观察新生期死亡小鼠的死亡原因,发现死亡的基因剔除小鼠气管软骨环狭窄,肺不张,表明小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Smad4基因剔除后,气管软骨环狭窄,气体不能通过,致使肺泡不能扩张,因为缺氧而死亡。我们主要分析了出生后存活的软骨细胞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的表型,揭示了Smad4分子介导的BMP和TGF-β信号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功能。Smad4基因剔除小鼠体型矮小,骨骼骨化延迟。从出生后第四天开始,基因剔除小鼠的胫骨生长板组织结构紊乱,表现为软骨细胞静止区增宽,增殖区和肥大区缩窄,软骨细胞提前肥大分化。利用Brdu掺入法测量出生后4天小鼠软骨细胞的增殖程度,发现基因剔除小鼠中增殖区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出生16人、22天后基因剔除小鼠胫骨生长板部位的软骨细胞排列极度紊乱,骨髓腔内残留有片状的静止软骨细胞。利用原位杂交检测生长板各区软骨细胞的标志分子,发现在软骨细胞增殖区有一些细胞表达胶原X分子,表明增殖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提前。这些结果表明Smad4摘要分子可以促进静止软骨细胞分化,刺激增殖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细胞肥大分化,并提示Smad4介导的信号可能作为调控生长板软骨细胞极性排列的形态发生素维持生长板软骨的正常组织结构。我们还研究了阻断Smad4介导的BMP、TGF一p信号对其它调控骨骼发育过程的关键信号通路的影响。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mad4基因剔除导致Ihh、Ptc、PTHrP、PPR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提示基因剔除小鼠中Jh川PTHrP信号通路的功能减弱。研究还发现Smad4基因剔除导致了FGF信号的功能相对增强,生长板软骨细胞pZI分子表达水平升高以及STAT一1分子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利用Von一Kossa染色观察小鼠骨骼矿化情况,发现基因剔除小鼠的骨领位置较高,紧邻增殖区软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成骨细胞的标志分子骨桥素和骨钙素,发现它们的表达位置比它们在对照小鼠的表达位置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基因剔除小鼠中软骨膜细胞提前分化为成骨细胞。为了验证Smad4介导的信号是否直接通过调节Ih树PTHrP信号通路控制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我们进行了胚胎期拓骨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Smad4基因剔除的踢骨失去了对BMP和TGF一p信号的反应,但仍能应答Ihh替代分子Shh的作用,对照和基因剔除踌骨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均受到Shh的明显抑制。这些结果表明基因剔除小鼠中th讨PTHrP信号通路的功能正常,Smad4抑制软骨细胞肥大分化的作用不依赖于thll/PTHrP信号通路。我们的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体内的遗传学证据证明Smad4分子是维持生长板软骨正常组织结构所必需的。Smed4介导的信号促进静止软骨细胞分化,刺激增殖软骨细胞增殖,不依赖于Ih可PTHrP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肥大分化。软骨组织特异性Smad4基因剔除小鼠的成功研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mad4介导的TGF一p信号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4-05-17)

杨晓[9](2003)在《利用条件基因剔除技术研究骨骼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功能基因组学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发育生物学成为生物学中发展最快和最让人激动的领域之一。发育生物学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框架,将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肿瘤研究、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发育生物学尤其是发育遗传学的研究,人类正在开始真正理解动物和人类发育的分子机制。发育遗传学的研究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模式生物的研究。小鼠作为(本文来源于《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八十次活动论文集》期刊2003-11-01)

谈寅飞,王雁玲[10](2003)在《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剔除——条件基因剔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条件基因剔除利用了Cre-loxP为代表的重组酶系统,通过组织特异性增强子或四环素/类固醇激素受体调控系统控制Cre的表达,使loxP化的靶基因被剔除,因而避免了传统基因剔除方法引起的胚胎致死和复杂表型的缺陷,成为后基因组时代在体研究基因精确功能的首选技术。(本文来源于《细胞生物学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基因条件剔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建立基因剔除小鼠前,虽然我们可以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来预测特定基因的功能,但实际得到基因剔除小鼠的表型常常和预测的差距非常大,特别是可能得到胚胎致死的表型。因此,在欧盟的小鼠基因剔除计划中,提出了所有的小鼠基因剔除都应该采用条件型基因剔除的方法,以保证表型分析的完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条件剔除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瑶莉,张梦杰,Wolfgang,Schwarz,蔡蕾,匡颖.TRPV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的建立及其基本表型分析[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

[2].高翔.小鼠基因功能研究及疾病模型系列专题(叁)——条件型基因剔除小鼠表型鉴定的基本方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

[3].吴瑜.为建立高效肝特异性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所设计的转录和酶活性水平上对Cre重组酶的严谨双重调控系统[D].复旦大学.2008

[4].田蕾.Adam10基因条件剔除小鼠的培育及ADAM10在胸腺细胞发育中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

[5].杨季云.Pkhd1基因条件性剔除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

[6].张琪,鞠躬.利用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研究Notch信号途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C].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5

[7].王剑.利用条件基因剔除技术研究Smad4基因在心脏发育与疾病中的功能[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8].张继帅.利用条件基因剔除技术研究Smad4基因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功能[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9].杨晓.利用条件基因剔除技术研究骨骼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C].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八十次活动论文集.2003

[10].谈寅飞,王雁玲.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剔除——条件基因剔除技术[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

标签:;  ;  ;  ;  

基因条件剔除论文-王瑶莉,张梦杰,Wolfgang,Schwarz,蔡蕾,匡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