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来石堇青石论文_杜毅帆,艾超前,张瑶瑶,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莫来石堇青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青石,疏水,淀粉,酸处理,匣钵,煤灰,陶瓷。

莫来石堇青石论文文献综述

杜毅帆,艾超前,张瑶瑶,王伟[1](2019)在《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的制备及准超疏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铝混合凝胶粉体,再通过熔盐反应在堇青石陶瓷基体上生长莫来石晶须,制得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紧密生长在堇青石基体上,晶须直径为100~300 nm,长度可达几个微米.莫来石晶须表面含有大量Si—OH和Al—OH极性亲水基团,采用十二烷基叁甲氧基硅烷与活性基团间的偶联反应将非极性基团引入莫来石晶须表面,获得了静态润湿角为146°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动态润湿研究表明,合成的莫来石晶须增大了堇青石陶瓷的表面粗糙度,使亲水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更加亲水,而硅烷偶联剂修饰的堇青石/莫来石晶须表面则成为准超疏水表面.(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洋,邓承继,丁军,余超,祝洪喜[2](2019)在《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具有热膨胀系数低、容重轻、吸热少、体积稳定性好和抗热震性好等特性。以堇青石、莫来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电熔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和硅微粉等微粉为辅助原料,制备了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研究了颗粒级配和烧成温度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热震性和侵蚀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在1300~1400℃,对热震后的叁组试样进行性能检测,发现配方一试样具有好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其残余抗折强度在3. 0~4. 5 MPa之间,残余耐压强度在17. 5~24. 5 MPa之间。(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袁艳婷,田蒙奎,刘彤,颜婷圭,程敏[3](2019)在《莫来石纤维增强堇青石质陶瓷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堇青石粉为原料,碳粉为造孔剂,甲基纤维素(MC)为粘结剂,甘油、乙醇为润滑剂,通过挤压成型和固态粒子烧成法制备具有高开孔率,高强度的陶瓷。通过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的正交实验确定堇青石基体材料的烧结制度。通过考察烧结温度和莫来石纤维(PMF)添加量对纤维陶瓷性能的影响,确定使纤维与基体材料结合程度最佳的烧结制度和莫来石添加量。采用SEM、XRD表征样品的断面形貌和晶相种类,以分析基体材料和莫来石纤维的相互作用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300℃下保温2 h的堇青石陶瓷综合性能较佳;含纤维陶瓷的烧结温度越高,莫来石纤维与堇青石基体的结合越紧密,莫来石纤维的增强作用越明显,但高于1300℃时,复合陶瓷的抗压强度会由于堇青石基体材料强度下降而下降;莫来石纤维添加量为20%时,陶瓷开孔率为49. 25%,抗压强度为15. 69 MPa,比无纤维的陶瓷增加了153%。(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胡朋朋,张建波,李少鹏,李占兵,李会泉[4](2018)在《基于高铝粉煤灰的堇青石-莫来石复合材料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高铝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以高铝粉煤灰为单一铝硅原料,依次对其进行酸、碱预处理,将处理后的高铝粉煤灰与滑石粉混合,通过一步原位烧成制备堇青石-莫来石复合材料,进一步考察原料配比和烧成条件对烧成样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 370℃、烧成时间为2 h、堇青石和莫来石理论质量比为50∶50时,可制备出体积密度为1.96 g/cm~3、显气孔率为30.47%、常温抗折强度为66.44 MPa的堇青石-莫来石复合材料,其主要指标均达到YB/T 4549—2016《堇青石-莫来石窑具》的要求,该方法实现了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灵活制备具有不同堇青石和莫来石配比的复合材料,为高铝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陈宁,丁颖颖,张伟奇,李素平[5](2017)在《堇青石加入方式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的需要,以堇青石、莫来石、高岭土和氧化铝为原料制备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研究了堇青石颗粒和细粉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的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影响。并用XRD和SEM分析了试样烧后的物相变化与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堇青石颗粒或细粉加入量从0到30%(质量分数),试样的线变化率、显气孔率、高温抗折强度增大,体积密度下降;而对常温抗折强度的影响不大,试样的耐压强度分别呈现下降或提高的趋势,试样的抗热震性先增加后降低,当堇青石颗粒含量为20%,细粉含量为20%时,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7年12期)

秦梦黎,王玺堂,王周福,马妍,刘浩[6](2017)在《陶瓷纤维/莫来石晶须原位增强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蓝晶石、粘土、氧化镁粉为原料,以淀粉为造孔剂和固化剂,引入适量的硅酸铝陶瓷纤维或多晶莫来石纤维和AlF_3,通过莫来石晶须在陶瓷纤维表面的原位形成,制备了具有陶瓷纤维/莫来石晶须互锁结构的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研究了陶瓷纤维在AlF_3的作用下对材料显微结构观察、常温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AlF_3的作用下,莫来石晶须在硅酸铝纤维表面垂直生长,部分穿插在发育良好的堇青石晶粒中;这种具有陶瓷纤维/莫来石晶须互锁结构的的陶瓷材料,其力学性能得以提高并降低了材料的导热系数。(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豪[7](2017)在《莫来石及堇青石/莫来石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来石陶瓷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抗蠕变性能力及抗化学腐蚀性能,故莫来石陶瓷可应用于窑炉内衬、热电偶管、高温保护管和陶瓷喷嘴等。而莫来石多孔陶瓷材料,可应用于热梯度大的高温领域,如高温烟气过滤、高温熔体过滤、催化剂载体等。本论文研究以A1(OH)3、高岭土为原料,Y203为添加剂,利用冷冻干燥法结合淀粉固化制备出莫来石多孔陶瓷。研究发现引入淀粉作为造孔剂,可显着提高气孔的贯通程度。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颗粒吸水膨胀,自由活动的液体含量变少,冰晶的自由生长受到抑制,彼此孤立的微孔逐渐消失,样品内部相互连通的网状孔洞增多,且孔径明显减小,大小趋于均匀,原有的层状结构将不再明显。当淀粉含量增至15.84 Vol.%时,莫来石多孔陶瓷的孔隙率达到65.7%,抗压强度达到9.33MPa。淀粉还可起到粘结剂的作用,减小陶瓷浆料中颗粒间的距离,冷冻干燥后形成较小的孔隙,从而减小烧结收缩率;淀粉的固化作用可减少陶瓷坯体在干燥和烧结过程中的收缩,增加了颗粒间颈部粘接点,从而抑制样品中大孔的形成,平均孔径减小且孔径更为均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抗压强度。论文采用Al(OH)3、SiO2为原料,AlF3、La2O3为添加剂,探讨了加入MgO后,原位生成堇青石与莫来石晶须复合的多孔陶瓷制备工艺,研究了堇青石与莫来石晶须复合陶瓷的生成机理,并对其微观形貌及样品的物相成分进行了分析观察,测试了样品的收缩率、抗弯强度、气孔率、热膨胀系数,研究发现随着堇青石含量的增多材料热膨胀系数随之降低。论文还系统研究了使用高岭土、滑石等矿物原料利用原位反应技术制备莫来石晶须-堇青石多孔复合陶瓷的制备工艺,以制备具有高气孔率、高强度和低热膨胀系数的莫来石多孔陶瓷。探讨了分别以氢氧化铝、氧化铝以及两者混合制备柱状莫来石与堇青石复合多孔陶瓷的工艺,分析了温度和堇青石前驱体含量对材料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显气孔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00℃烧结温度下保温3h后,成功制备出柱状莫来石与堇青石复合的多孔陶瓷。随着堇青石前驱体含量的增多,生成堇青石的量也随之增多,其抗弯强度增强,但孔隙率降低。当加入10 wt.%淀粉时,样品的显气孔率约为30%,抗弯强度达到86 MPa。随着堇青石含量的增多,多孔陶瓷的热膨胀系数随之降低。当堇青石前驱体含量为50 wt.%时,样品的热膨胀系数达到 3.87×10-6/K。(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贺俊[8](2017)在《堇青石—莫来石棚板抗热震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莫来石为骨料,堇青石为基料制作堇青石—莫来石棚板,研究莫来石与堇青石配比、骨料种类、烧成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抗热震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7年02期)

陈宁,李素平,丁颖颖,马成良,葛铁柱[9](2017)在《烧成工艺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堇青石、莫来石、高岭土和氧化铝微粉为原料制备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的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影响。并通过XRD分析了试样烧成后的物相变化,通过SEM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烧成温度从1340℃提高到1400℃,试样的线膨胀率增加,显气孔率增加,常温抗折、常温耐压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增大,但1370℃烧成后的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对1370℃烧成的试样,随保温时间从3 h延长到5 h,试样的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及抗热震性都有所降低。综合分析,在1370℃下保温3 h烧成的试样性能较为优良。(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7年01期)

徐晓虹,张银凤,吴建锋,胡成,陆成龙[10](2016)在《烧结助剂对堇青石-莫来石复相陶瓷的致密化和烧结特性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岭土、滑石、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加入不同含量的B_2O_3、Nd_2O_3、Y_2O_3烧结助剂,通过原位反应烧结法合成了堇青石-莫来石复相陶瓷,研究了烧结助剂对其致密度和烧结特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表征试样的晶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利用FactSage 6.0软件对系统的相组成和液含率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_2O_3具有最好的助烧结性。添加2.0%B_2O_3的复相陶瓷样品的烧结温度降低,致密度和机械强度提高,其经1 420℃烧成后吸水率和抗折强度分别为0.03%和116.70 MPa。经XRD分析和FactSage模拟证实,由于B_2O_3的液相烧结作用,物质间的固相扩散转变为液相扩散,促进了样品中四方堇青石的生成(未添加B_2O_3样品相组成为六方堇青石)。SEM和EDS结果表明,2.0%B_2O_3促进了晶体的生长与发育,四方柱状或块状堇青石与针棒状莫来石相互交织穿插排列,赋予样品较高的致密度和强度。(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莫来石堇青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具有热膨胀系数低、容重轻、吸热少、体积稳定性好和抗热震性好等特性。以堇青石、莫来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电熔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和硅微粉等微粉为辅助原料,制备了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研究了颗粒级配和烧成温度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热震性和侵蚀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在1300~1400℃,对热震后的叁组试样进行性能检测,发现配方一试样具有好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其残余抗折强度在3. 0~4. 5 MPa之间,残余耐压强度在17. 5~24. 5 MPa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莫来石堇青石论文参考文献

[1].杜毅帆,艾超前,张瑶瑶,王伟.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的制备及准超疏水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陈洋,邓承继,丁军,余超,祝洪喜.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3].袁艳婷,田蒙奎,刘彤,颜婷圭,程敏.莫来石纤维增强堇青石质陶瓷材料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9

[4].胡朋朋,张建波,李少鹏,李占兵,李会泉.基于高铝粉煤灰的堇青石-莫来石复合材料制备[J].洁净煤技术.2018

[5].陈宁,丁颖颖,张伟奇,李素平.堇青石加入方式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7

[6].秦梦黎,王玺堂,王周福,马妍,刘浩.陶瓷纤维/莫来石晶须原位增强堇青石-莫来石轻质隔热材料[J].人工晶体学报.2017

[7].李豪.莫来石及堇青石/莫来石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D].海南大学.2017

[8].贺俊.堇青石—莫来石棚板抗热震性能的研究[J].江苏陶瓷.2017

[9].陈宁,李素平,丁颖颖,马成良,葛铁柱.烧成工艺对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7

[10].徐晓虹,张银凤,吴建锋,胡成,陆成龙.烧结助剂对堇青石-莫来石复相陶瓷的致密化和烧结特性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莫来石-堇青石组合砖的XRD图谱合成温度与试样中堇青石和莫来石生成量...5 60vol%莫来石 / 堇青石复合体的显微结...莫来石-堇青石质材料x-ray物相分析结...含量对Al2O3/莫来石/堇青石复相陶...保温时间对Al2O3/莫来石/堇青石复相陶...

标签:;  ;  ;  ;  ;  ;  ;  

莫来石堇青石论文_杜毅帆,艾超前,张瑶瑶,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