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炮口测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炮口,测速,弹丸,线圈,多普勒,光纤,传感器。
炮口测速论文文献综述
李士彦,蔡德咏[1](2019)在《基于电磁感应的炮口测速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测定高炮弹丸的炮口初速,采用双测速线圈区截测时法,基于电磁感应技术、数据采集、自动控制与信号处理等技术,研制了炮口初速测试装置。通过试验证明该装置能对弹丸出炮口初速实时测量,测量误差<0. 63%。(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何耀军[2](2016)在《炮口线圈与激光测速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圈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炮口测量弹丸初速的区截装置。随着晶体振荡技术的提高,各类电子测时仪具有很高的精度,其可以保证线圈靶的测时精度。因此线圈靶靶距的测量精度是影响线圈靶测速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论文从线圈靶靶距方向展开研究。通常,将两个线圈靶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作为靶距。实际上,依据线圈测速原理,线圈靶距应是两个线圈靶的电磁中心之间的距离。一般地,靶线圈的电磁中心不会与其几何中心重合。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种,如在制作线圈靶时,受加工工艺限制而使线圈缠绕不规则。在炮口测速时,受炮口恶劣环境影响致炮管拉伸变形。这使得靶距的测量值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保证高精度的靶距测量,本文对检测线圈靶电磁中心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论文在对线圈测速的相关理论与模型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阐明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关键技术,即对线圈靶的电磁中心进行检测。介绍了一种电磁中心静态检测的方法,在完成靶线圈、测试线圈、激励电路等设计后进行了电磁中心检测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线圈靶的电磁中心位于其几何中心附近的一段位移内,但对于直接确定靶线圈电磁中心的具体位置,此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电磁中心动态检测的方法,也可称是标定线圈靶靶距的方法。即利用高精度、高响应、较强抗干扰能力的激光测速系统标定线圈靶靶距。线圈靶靶距标定系统是线圈测时系统与激光测速系统的复合系统。本文介绍了线圈测时系统的测时电路与测时仪设计,并完成了测时实验。同时,本文对激光测速系统的测速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处理等部分进行设计,且完成了测速实验。并对激光靶距测量误差进行分析,证实本文设计的激光测速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线圈靶距标定系统。搭建平台并完成了电磁中心动态检测实验。本文研究的关键技术是改善线圈靶测速性能的一种途径。本文提出的电磁中心检测方法,有待在工程实践中检验。文中的实验数据可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6-05-26)
杨国欢,张晓明[3](2015)在《基于磁传感器的弹丸炮口测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外测法测量弹丸炮口初速的方法无法在光线不足等恶劣的天气环境情况下精确测量,并且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不便、无法为后续弹道制导提供初始参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内测法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磁阻传感器与线圈靶相结合方法来实时测量弹丸炮口初速。首先介绍了系统的测速原理,然后构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搭建了硬件电路和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炮口测速系统测量是可靠的,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0.2%。(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5年02期)
张国平,王茂林,于斌[4](2014)在《炮口测速装置测速误差合格判别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炮口测速装置要在弹道炮和战斗炮上进行初速标定和测速误差检测,两个平台上初速标定系数的一致性问题、测速误差合格判断问题、合理的检测样本大小问题,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及方法、语言去解释和处理。从炮口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测速误差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初速标定系数一致性判别准则和测速误差合格判别准则,在给定置信水平条件下,确定合理的检测样本大小,分析方法和思路对火炮其他试验(如初速检测、立靶密集度试验、弹药运输前后弹道一致性试验等)数据处理、指标合格判定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魏鹏,赵河明,张志[5](2013)在《一种基于FPGA的全隔离炮口测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弹丸炮口测速方法数据隔离和采集系统,以FPGA为逻辑控制单元,搭载ADS8508为数据转换模块;系统完成12位精度数据转换,实现了炮口测速。介绍了该控制FPGA由顶至下模块化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案.并给出其核心模块的状态跃迁图及时序仿真波形。(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3年05期)
何志斌[6](2012)在《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炮口测速系统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工程实际应用,使得电子线路设计规模和集成度不断地提高,同时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不断革新,进而带动了信息与信息处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其中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正处于革命性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前沿。本课题开展了对FPGA芯片的实际工程运用设计,以其为平台,完成了炮口测速雷达处理系统的相应功能。对于接收机而言,数字化是提高性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要求,所以本论文采用了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数字接收机结构,能有效地完成接收机的数字化要求,并且为提高系统与环境的交互性及实时性,成功搭建了基于FPGA的片上系统,灵活、高效和低成本地完成了测速雷达系统的设计。本篇论文介绍了炮口测速系统处理原理,提出了对多普勒信号进行数字处理的具体方案,实现了对中频信号的数字下变频、FFT处理及通过搭建的片上系统计算和传输所提取的频谱信息,根据多普勒原理从频谱信息得到速度值,最终在上位机显示出膛初速。完成了硬件电路设计,经过对系统的反复调试和不断改进,所得结果与理论吻合,表明本系统能够完成测量出膛初速的任务。(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02-01)
王高,田大新,赵辉,李仰军[7](2011)在《基于激光靶的火炮炮口速度测速技术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国内炮弹速度测量常用的线圈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炮弹测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激光测试技术,配合使用原向反射屏来形成大面积有效测试光幕的炮用激光速度测试技术。并分析了该测试方法的光学结构,最后对激光测速系统和线圈靶进行了对比实验,不仅证明了激光测试技术的可靠性,而且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体现出激光测速系统有效靶区面积大,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强,适用于火炮弹丸速度测试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1年05期)
林源和,张海东,朱剑,张洪岩[8](2007)在《基于光纤传输的电磁线圈炮炮口测速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炮口初速是衡量火炮、弹丸的综合性能和火炮威力的主要参量之一。电磁发射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武器系统,他在发射机理、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特点等方面与传统的以火药为能源的火炮系统不同,发射时电磁炮的强电磁环境决定了其对测速系统特殊的要求,传统的测速方法已不能满足。结合电磁线圈炮的测速环境提出了光纤测速系统方案,阐述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给出了相应硬件及软件框图,并对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论证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19期)
于纪言,王晓鸣,李文彬[9](2007)在《基于多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的炮口测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个线阵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组建成测量高速运动目标运动参数及记录运动姿态的系统,通过两两CCD进行组合可以测出多个速度值,并可以通过还原弹型图像的方法进行测时修正。对测试系统和测时仪进行了原理设计,举例进行了测速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邓青,安莹,高芬,孙黎明[10](2006)在《光纤传感在炮口测速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炮口测速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光纤束排列方式选择的实验和选用不同反射面进行探头与反射面探测距离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关系曲线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最佳的测试方法是采用共轴内发射分布排列方式的光纤束,探头与反射面的探测距离为1.2mm时反射光强最大。从而为精确测定炮口速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06年06期)
炮口测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线圈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炮口测量弹丸初速的区截装置。随着晶体振荡技术的提高,各类电子测时仪具有很高的精度,其可以保证线圈靶的测时精度。因此线圈靶靶距的测量精度是影响线圈靶测速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论文从线圈靶靶距方向展开研究。通常,将两个线圈靶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作为靶距。实际上,依据线圈测速原理,线圈靶距应是两个线圈靶的电磁中心之间的距离。一般地,靶线圈的电磁中心不会与其几何中心重合。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种,如在制作线圈靶时,受加工工艺限制而使线圈缠绕不规则。在炮口测速时,受炮口恶劣环境影响致炮管拉伸变形。这使得靶距的测量值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保证高精度的靶距测量,本文对检测线圈靶电磁中心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论文在对线圈测速的相关理论与模型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阐明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关键技术,即对线圈靶的电磁中心进行检测。介绍了一种电磁中心静态检测的方法,在完成靶线圈、测试线圈、激励电路等设计后进行了电磁中心检测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线圈靶的电磁中心位于其几何中心附近的一段位移内,但对于直接确定靶线圈电磁中心的具体位置,此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电磁中心动态检测的方法,也可称是标定线圈靶靶距的方法。即利用高精度、高响应、较强抗干扰能力的激光测速系统标定线圈靶靶距。线圈靶靶距标定系统是线圈测时系统与激光测速系统的复合系统。本文介绍了线圈测时系统的测时电路与测时仪设计,并完成了测时实验。同时,本文对激光测速系统的测速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处理等部分进行设计,且完成了测速实验。并对激光靶距测量误差进行分析,证实本文设计的激光测速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线圈靶距标定系统。搭建平台并完成了电磁中心动态检测实验。本文研究的关键技术是改善线圈靶测速性能的一种途径。本文提出的电磁中心检测方法,有待在工程实践中检验。文中的实验数据可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炮口测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士彦,蔡德咏.基于电磁感应的炮口测速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2].何耀军.炮口线圈与激光测速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
[3].杨国欢,张晓明.基于磁传感器的弹丸炮口测速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
[4].张国平,王茂林,于斌.炮口测速装置测速误差合格判别方法探讨[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4
[5].魏鹏,赵河明,张志.一种基于FPGA的全隔离炮口测速方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
[6].何志斌.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炮口测速系统的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
[7].王高,田大新,赵辉,李仰军.基于激光靶的火炮炮口速度测速技术与试验[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
[8].林源和,张海东,朱剑,张洪岩.基于光纤传输的电磁线圈炮炮口测速装置[J].现代电子技术.2007
[9].于纪言,王晓鸣,李文彬.基于多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的炮口测速系统[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7
[10].邓青,安莹,高芬,孙黎明.光纤传感在炮口测速中的研究[J].光学仪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