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硅藻,渤海,核素,多点,沉积物,硅藻土。
生物硅论文文献综述
张准,杨仁仙[1](2019)在《水稻施用生物硅肥试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水稻上施用生物硅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施用生物硅肥可以提高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试验还表明幼穗分化期施用生物硅肥,在大量元素化肥降低30%情况下,水稻产量不会降低,效益分析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施用生物硅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孔宪明,沈正东,王胜君,孔宪明[2](2019)在《生物硅光子晶体阵列应用于TLC-SERS分离检测食品及环境中违禁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灵敏、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及药品检测中。现实中的样品多为混合物,在SERS检测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薄层析色谱(TLC)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离方法[1]。TLC-SER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及环境检测。目前TLC-SERS技术中所使用的色谱板大都为商品化的硅胶板及氧化铝板。为了提高TLC-SERS的检测灵敏度,硅藻土被用作固定相制备薄层析色谱板。硅藻土作为硅藻的化石结构其表面的周期性孔道具有部分光子晶体效应,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与光子晶体效应耦合后可以提高SERS灵敏度。将所制备的硅藻土色谱板应用于食品中苏丹红的分离检测,检测限可以达到1ppm[2]。流体在色谱板表面展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横向扩散,为了限制流体的横向扩散,提高色谱板表面待测分子浓度。将硅藻土固定相图案化,如图1所示,窄带阵列可以有效的限制流体的横向扩散,极大的提升检测灵敏度。该芯片应用于TLC-SERS分离检测血浆中的可卡因,其检测限可以达到10ppb[3].(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郝峰,秦勇,虞宁晓,汪福顺[3](2019)在《沉积物中生物硅快速测定的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测定方法面临耗时长、步骤繁琐、工作量大,及缺乏国际统一的标准样品的问题。本文采用碱式连续提取法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库表层沉积物的生物硅含量,并采用硅铝截距法证实了Demaster斜率截距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01、05、1 mol/L Na_2CO_3溶液提取分析得到的生物硅含量是一致的,其中01 mol/L的Na_2CO_3更适合喀斯特地区水库沉积物生物硅的提取和含量测定。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多点法和单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在提取时间为15~30 min以内时,采用单点法分析生物硅含量比传统的5 h提取测定生物硅含量更加精确,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分析时间。(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刘亦洪,钱锟,赵静仁[4](2019)在《生物硅多孔微球成牙本质分化能力的体内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物硅多孔微球(PLGA/β-TCP/Silica-Silicatein)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新型材料,有研究表明该材料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再生的作用。鉴于成骨和成牙本质的过程相似,成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是紧密相关的细胞谱系,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生物硅多孔微球与人牙髓细胞共培养,可以为细胞的增殖粘附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促进人牙髓细胞成骨成牙本质分化的能力。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动物试验研究,探究生物硅多孔微球作为支架材料促进原位及异位牙本质再生的潜能,以加深对该材料多重生物功能的认识。材料与方法:研究一原位牙本质再生能力评估:比格犬前磨牙上制造穿髓孔,用生物硅多孔微球材料(PLGA/β-TCP/Silica-Silicatein)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β-磷酸叁钙的复合物(PLGA/β-TCP)两种支架材料作为盖髓剂封闭穿髓孔,分别于4周和8周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及成牙本质潜能。研究二异位牙本质再生能力评估:将hDPCs粘附的两种支架材料移植入裸小鼠皮下,6周后通过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评价材料诱导组织再生的能力。结果:两项体内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材料相比,生物硅多孔微球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更好,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利于血管和胶原纤维形成,无明显炎症反应,并能进一步分化为牙本质样组织。方法:生物硅多孔微球具备作为载生长因子的支架材料用于牙本质再生的潜能。(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陈健芬,王一非,孙东方,施裔磊,邓维[5](2019)在《一种添加生物硅藻成因的全天然硅藻土成分的牙膏功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创新运用研究的体外实验评价功效的方法,与现有体外实验评价手段相结合,研究牙膏配方中只添加一种由生物硅藻成因的全天然硅藻土功效成分牙膏的多重功效。特别对其在抑制口腔异味的常见代表性化合物、磨擦性能、清洁率、除渍等诸多方面,对该添加硅藻土功效成分牙膏的多重功效作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结论:1.在对口腔异味的体外实验评价方法研究中,从对口腔异味吸附作用的定性与定量两个研究层面,将气味指纹分析仪(电子鼻)与紫外分光光度仪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配方中仅添加一种硅藻土功效成分的牙膏,对引起口腔异味(吲哚、二甲基硫醚)主要代表性物质的吸附作用。两种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添加不同粒径硅藻土的牙膏均能有效地吸附吲哚、二甲基硫醚等的异味物质,且含800目硅藻土的牙膏对吲哚和二甲基硫醚的吸附异味能力最为显着。2.利用体外除渍实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牙膏磨擦值检测方法"~([1])、"放射性示踪法"~([2])及"体外除渍实验方法"~([3]),评价牙膏的磨擦性能、安全性能及对外源性色素(茶渍、咖啡渍、烟渍)去除的有效性。体外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了牙膏配方中只添加一种全天然功效成分硅藻土的牙膏,其磨擦性能及对外源性色素的去除清洁性能,即磨擦与清洁性能等均要好于常见配方中使用多种化学除渍成分组合的同类功效的牙膏,同时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口感与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口腔护理用品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周鹏,李冬梅,李海涛,赵力,赵峰[6](2019)在《大亚湾西部海域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 0 mol/dm~3Na_2CO_3溶液5h单点化学提取-硅钼蓝连续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大亚湾西部海域13个表层沉积物和1个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含量.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含量占比分别为0. 69%~2. 02%和1. 24%~2. 05%,平均值分别为1. 42%和1. 60%.结果证实西大亚湾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水平与我国南海近岸海域基本一致.在210Pbex测年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有机物、无机碳等多指标,揭示近百年来大亚湾周边环境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证实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大亚湾周边农业、海水养殖业和工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加剧了该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尤其90年代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生态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高慧慧,邓小龙,黄金昭,张守伟,李家星[7](2019)在《生物硅源制备花状硅酸镁及其对放射性核素U(Ⅵ)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核素U(Ⅵ)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核能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硅酸镁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采用废弃生物硅源来代替传统硅源,制备高性能硅酸镁吸附剂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两步法制备了高性能花状硅酸镁吸附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溶液的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硅酸镁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镁对U(Ⅵ)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吸附和pH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最大吸附量高达~663.7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俞小勇,徐杰,龙爱民,钟宛宣[8](2018)在《夏季珠江口及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生物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6月在珠江口及近岸海域61个站位采集了悬浮颗粒物生物硅(BSi,biogenic silica)和叶绿素a(Chl a)。利用RAGUENEAU et al(2005)提出的碱提取法测定了悬浮颗粒物生物硅,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BSi浓度以及碱性提取液中岩源硅(LSi,lithogenic silica)的干扰程度。结果显示,Chl a质量浓度范围为0.06~8.64μg·L~(-1),悬浮颗粒物BSi浓度从低于检测限到14.3μmol·L~(-1),LSi浓度范围为0.00~9.56μmol·L~(-1);LSi/(LSi+BSi)比均值为0.38mol·mol~(-1)。提取液中测得的Si/Al比均值为2.42mol·mol~(-1),与RAGUENEAU et al(2005)报道值接近。研究区域内的表层BSi反映了硅藻的生物量,与Chl a存在显着线性相关。LSi对BSi测量的干扰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上近岸BSi和LSi高,LSi/(LSi+BSi)比低;外海BSi和LSi低,LSi/(LSi+BSi)比高;河口内BSi低,LSi高,LSi/(LSi+BSi)比高;上升流区BSi和LSi高,LSi/(LSi+BSi)比高;底层较表层具有更高的LSi和LSi/(LSi+BSi)比。最后,对常用的几种碱提取法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张昭怡[9](2018)在《硅藻生物硅生产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含了室内和现场培养两部分实验的硅藻生物硅生产速率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了近岸优势硅藻种-多尼骨条藻和两种大洋优势种-海链藻和伪菱形藻的生长曲线、生物硅(BSi)生长量和嗜酸性pH荧光探针PDMPO增量,并且根据室内培养实验,得出了 3种藻在不同温度、不同硅酸盐浓度下的BSi:PDMPO的定量关系比。现场培养实验则选择了西太平洋海区中的6个站位,测定了其BSi和PMDPO值等,用以测定大洋表层水体BSi储量以及探究其在硅循环中的意义。通过室内培养实验,不同温度、不同硅酸盐浓度对多尼骨条藻(Skeletonema dohrnii)、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和伪菱形藻(Pseudo-niftzschia sp.)均有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会促进这叁种藻类的生长,而低温会抑制这叁种藻类的生长。在相同温度,不同硅酸盐浓度下叁种藻的生长趋势大体相同,但是在相同温度、不同硅酸养浓度下叁种藻的细胞丰度却不相同,细胞最大丰度会随着硅酸盐浓度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整体而言,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硅酸盐浓度下,3种藻的BSi含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于低温会限制硅藻的生长发育,进而限制硅藻中BSi的生产量。硅酸盐浓度的高低对硅藻的硅质化过程也有影响,当硅酸盐浓度高时会促进硅藻的硅质化过程,其BSi的产量会高于在低浓度时BSi的量。PDMPO作为表征BSi生产速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增长趋势与热碱法测得的BSi增量曲线趋势相似。3种硅藻细胞的BSi增量和PDMPO增量相同,伪菱形藻>海链藻>骨条藻,由近岸优势骨条藻种与大洋优势伪菱形藻和海链藻种的对比发现,我们可以推测大洋水体中生物硅的生产速率高。我们选择了西太平洋海域中的6个站位来进行室外现场培养实验。共鉴定浮游植物物种206种,其中硅藻物种72种;甲藻物种共129种,金藻门2种以及蓝藻门3种。甲藻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占主要部分,而硅藻属于第二大类群;硅藻的细胞丰度明显高于甲藻。本文为方便不同物种类群细胞大小的研究,将硅质化细胞硅藻进行了等效球体的换算,其中2-20 μm的硅质化硅藻有36种;>20μm的硅质化硅藻有36种。在<20μm的硅藻主要以链状藻类为主,比如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subtilis)、极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minima)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等;而>20 μm的硅藻多以单细胞的圆筛藻(Coscinodiscus)为主,比如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具边线形圆筛藻(Coscinodiscusmarginato-lineatus 和短尖圆筛藻(Coscinodiscus apiculatus)等。通过对初始BSi检测发现,<2μm的超微型浮游植物,在BSi储量中占绝对优势,其DCM层的BSi明显高于表层,可能是由于超微型蓝藻硅质化作用造成的。>2 μm的微型浮游植物,其水层的分布与<2μm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相似,表层和底层相对较低,高浓度的BSi主要集中在DCM层,其分布变化主要受到温度、光照和浮游动物摄食等多因素的调控。另外,西太平洋不同站位之间的各类群浮游植物的BSi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可能是受到站位之间不同硅酸盐浓度的影响。通过PDMPO荧光标记法对新生硅检测发现,新生硅在海洋垂直方向上出现不同的浓度变化,这种差异主要受到各粒级浮游植物在不同水层的丰度交替变化的影响。最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细胞粒径的硅藻的BSi的含量确定,海洋中2-20 μm浮游植物新生硅的主要贡献为细弱海链藻,而在>20 μm浮游植物的新生硅的主要贡献藻类为细弱圆筛藻。(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丹[10](2018)在《黄渤海浮游植物与生物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植物是海洋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并经过食物链传递到高层次营养级以及通过浮游植物沉降、浮游动物粪球打包沉降、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凝聚网沉降等途径沉入海底保存,从而减缓大气中C02浓度的快速增长。硅藻作为浮游植物主要的类群和初级生产者,贡献了约20%的全球初级生产量和约40%的海洋初级生产量,相当于地球上所有雨林产生的有机碳量。硅作为硅藻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必须的营养物质,被硅藻吸收利用形成硅藻细胞壁,成为海洋生物硅(BSi)的主要来源。通过主要来源的陆源输入,少量大气干湿沉降、海底热液等途径输入的硅,进入海洋内部被硅藻反复吸收利用后,最终以死亡的硅藻细胞壁保存于海底,成为巨大的硅质矿藏。硅藻在沉积硅元素的同时也积累了碳,从而形成主要的海洋碳汇。因此,生物碳泵在海洋中也经常称为“生物硅泵”。所以,研究海洋中BSi的时空分布对于认识硅质生物泵作用的机理、效率以及有机碳向深海垂直输送过程等全球海洋碳循环和硅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可为国家C02减排和海洋渔业资源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是以中国黄渤海为研究对象,通过镜检和两步提取法-双浸法分别对2014年春季、2015年夏季、2014年秋季和2016年冬季黄渤海浮游植物样品以及生物硅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系统分析黄渤海浮游植物丰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硅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平面分布与垂直分布的特征、季节变化特征);结合黄渤海地区受到的黄海冷水团等水流的影响,并通过与温度、盐度、营养盐,叶绿素以及相同航次的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控制生物硅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温盐调查分析发现夏季在调查海域的122°E-124°E,34°N-39°N范围内的30-50m水层中,确实存在南北黄海冷水团,其作用使得水体呈现了低温高盐的分布规律。(2)采用Ragueneau等人提出的双浸取法测得生物硅的含量,得出2014-2016年生物硅含量平面分布的特点:黄渤海生物硅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垂直方向生物硅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为渤海海域含量高,近岸高于外海。(3)硅藻细胞丰度主要与黄渤海海域的水文特征及海流分布有关,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生物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灵敏、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及药品检测中。现实中的样品多为混合物,在SERS检测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薄层析色谱(TLC)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离方法[1]。TLC-SER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及环境检测。目前TLC-SERS技术中所使用的色谱板大都为商品化的硅胶板及氧化铝板。为了提高TLC-SERS的检测灵敏度,硅藻土被用作固定相制备薄层析色谱板。硅藻土作为硅藻的化石结构其表面的周期性孔道具有部分光子晶体效应,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与光子晶体效应耦合后可以提高SERS灵敏度。将所制备的硅藻土色谱板应用于食品中苏丹红的分离检测,检测限可以达到1ppm[2]。流体在色谱板表面展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横向扩散,为了限制流体的横向扩散,提高色谱板表面待测分子浓度。将硅藻土固定相图案化,如图1所示,窄带阵列可以有效的限制流体的横向扩散,极大的提升检测灵敏度。该芯片应用于TLC-SERS分离检测血浆中的可卡因,其检测限可以达到10ppb[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准,杨仁仙.水稻施用生物硅肥试验总结[J].农家参谋.2019
[2].孔宪明,沈正东,王胜君,孔宪明.生物硅光子晶体阵列应用于TLC-SERS分离检测食品及环境中违禁物[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郝峰,秦勇,虞宁晓,汪福顺.沉积物中生物硅快速测定的优化方法[J].地球与环境.2019
[4].刘亦洪,钱锟,赵静仁.生物硅多孔微球成牙本质分化能力的体内评估[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陈健芬,王一非,孙东方,施裔磊,邓维.一种添加生物硅藻成因的全天然硅藻土成分的牙膏功效研究[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9
[6].周鹏,李冬梅,李海涛,赵力,赵峰.大亚湾西部海域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
[7].高慧慧,邓小龙,黄金昭,张守伟,李家星.生物硅源制备花状硅酸镁及其对放射性核素U(Ⅵ)的去除[J].中国科学:化学.2019
[8].俞小勇,徐杰,龙爱民,钟宛宣.夏季珠江口及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生物硅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8
[9].张昭怡.硅藻生物硅生产速率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
[10].张丹.黄渤海浮游植物与生物硅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