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解偶联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质,高分子,蛋白,氨基酸,干扰素,药物,聚合物。
解偶联蛋白质论文文献综述
许杨[1](2018)在《发展蛋白质修饰新方法用于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赋予新功能的蛋白质在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中均具有重要用途。如携带有同位素或者成像标签的蛋白质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另外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酶的固定化以及高聚物化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发展简单高效的修饰反应以得到更多具有新型实用功能的蛋白质成为了一个多领域交叉的重大的研究方向。最近基于亚胺键形成的腙连接修饰策略以及二氨基二酸修饰策略在赋予蛋白质新功能上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腙连接策略而言,其在生理条件下较低的反应效率以及催化剂毒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虽然发展出的许多种快速反应试剂可以用来实现无催化剂的腙连接反应,但是这些对于快速反应试剂的研究探索均停留在模型反应层面,并没有实现对于真实蛋白质底物的修饰。另外对于二氨基二酸策略来说,其关键是设计与合成胱氨酸的衍生物二氨基二酸。然而目前该类衍生物的种类少,使用条件苛刻,且易引入毒性重金属物质,这些缺点均不利于其在蛋白质修饰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提高这两种策略在蛋白质修饰中的易用性与实用性,本文开展了两个大方面的课题工作。在第一部分工作中,作者探索了无催化剂的亚胺键形成反应,发展了基于卤素苯甲醛的无催化剂腙连接生物正交反应。首次实现了对蛋白质底物的无催化剂腙连接修饰,对泛素蛋白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进行了成像标签的标记。但在这个最初版本的无催化剂腙连接反应中,作者仅实现了荧光标签的引入,没有实现蛋白质与更复杂的修饰物之间的反应,因此存在着修饰物拓展性不佳的问题。显然,复杂修饰物(如高分子聚合物、药物)与蛋白质的连接更具实用性。因此作者针对修饰物拓展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用的邻卤素苯甲醛试剂。这种试剂能够在反应活性保持的前提下进行复杂的修饰物拓展。作者借助这种试剂完成了对蛋白质底物的多种复杂分子引入(如成像标签、药物分子及高分子聚合物)。这一研究可为将来的纤维素酶的高分子聚合物修饰提供基础。在第二部分工作中,作者对二氨基二酸策略中存在的胱氨酸衍生物种类少、反应条件苛刻问题进行了探索。作者设计了不同链结构以及带有新型保护基的胱氨基酸衍生二氨基二酸。与此前报道的二氨基二酸相比,这些新化合物的链结构丰富,使用时的脱保护条件温和并且与固相多肽合成条件相互兼容。此外作者还使用新二氨基二酸成功合成了催产素衍生物,表明其适用于多肽/蛋白质修饰,拓展了二氨基二酸策略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4-15)
张冲,吕华[2](2018)在《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高效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是重要的临床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来替代传统的聚乙二醇和发展高效、位点特异性的偶联方法是该领域目前所面临的2个重要挑战.聚氨基酸是一类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含有丰富侧链官能团的仿生功能高分子,在蛋白质修饰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有较大潜力的聚乙二醇替代物.本专论主要从新型α-氨基酸-N-羧基酸酐(Ncarboxyanhydrides,NCA)可控开环聚合方法、聚氨基酸原位官能化制备位点特异性蛋白质偶联物、扩展功能聚氨基酸分子库调控蛋白质功能等3个方面详细介绍蛋白质-聚氨基酸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这类新型偶联物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和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高卫平[3](2017)在《定点原位生长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兼具蛋白质特性(如结构与功能精准可控、生物活性等)与高分子特性(如可调控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偶联物,可广泛用于药物/生物大分子递送、分子影像/诊断等生物医药领域。通常,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是由高分子链的一端以共价键的形式无规地连接到蛋白质表面的赖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的反应性侧基上而形成的,其中聚乙二醇(PEG)是最为广泛使用的高分子,且已有12个PEG化蛋白药物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但是PEG化技术存在偶联位点非特异性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制约了PEG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些关键共性科学问题,近年来我们将化学生物学与高分子化学有机结合,研发了定点原位生长(SIG)技术,高效制备出位点特异性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并将其用于蛋白递送与分子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B:生物大分子》期刊2017-10-10)
吕华[4](2017)在《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合成与生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是潜在的长循环蛋白质药物。传统的用于蛋白偶联的高分子如PEG虽然取得了可观的临床成功,但是因其不可降解以及缺乏可修饰官能团等性质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聚氨基酸(也称聚多肽,PAA)具备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含有丰富的侧链官能团等特点,成为一类潜在的PEG替代物用于蛋白药物的修饰。我们开发了一种方法能够在聚氨基酸链增长的过程中原位引入可修饰活性基团,得到两端分别含有不同生物正交官能团的异遥爪聚合物(heterotelechelic polymer),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后续的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步骤,得到了一批位点特异、且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绿色荧光蛋白-聚氨基酸偶联物,包括头-尾相接的环形偶联物。不同拓扑结构的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简洁制备在发展制备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的化学方法的同时,也显示了其在长循环蛋白药物方面的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B:生物大分子》期刊2017-10-10)
周雨[5](2017)在《位点特异性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类常见的蛋白质药物,它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由于这类蛋白质药物进入体内后容易被肾脏清除或易被蛋白酶降解,半衰期短,因此需要对这类蛋白质进行修饰。虽然聚乙二醇修饰、包裹蛋白质药物后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但该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包括修饰位点不可控、高免疫原性和以及毒性等,因此寻找更合适的替代性高分子材料与修饰方法迫在眉睫。本文选择了生物相容性好、免疫原性低的聚多肽作为偶联对象,其主链的可降解性、侧链的修饰便利性和端基的选择反应活性使其成为具有位点特异性的完美的用于蛋白质修饰的高分子材料。本论文中我们主要采用自然连接法、转肽酶介导的连接反应合成了不同长度、不同拓扑结构的干扰素-聚多肽偶联物。在通过质谱、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对合成的产物进行鉴定后,我们借助荧光光谱、圆二色谱谱检测了偶联物的稳定性、通过Elisa方法研究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组织分布等信息;此外,还检测了偶联物在体外和体内的毒性、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1)在体外成功合成的线型和环形偶联物的水合粒径明显增大,热稳定性和酶耐受性都有极大提高;(2)偶联物在体外维持了一定水平的抗肿瘤活性及抗病毒活性,且偶联物并未表现出比野生型更强的免疫原性;(3)由于血液循环时间的增加和生物组织分布等各方面原因,偶联物在体内表现出比较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相关结果为后续系统开发干扰素-聚多肽偶联物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陈鹏[6](2016)在《位点特异、拓扑结构明确的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简洁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位点特异且具有明确拓扑结构的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是高分子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在聚合物末端精确引入一个或多个具有特殊反应活性的生物正交官能团是实现"位点特异"生物偶联的关键前提.这一过程通常比较低效、需要多步骤的官能团转化、聚合后修饰以及保护脱保护,费时且繁琐.最近,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原位生成官能团,以一锅-两步的过程得到可直接用于蛋白质偶联的异遥爪聚合物,从而实现了多种不同拓扑结构的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快速构筑.这一简洁的合成路线实现了以前尚未获得的头-尾相接的环状偶联物的制备,使这些偶联物表现出了很强的体外酶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该工作是蛋白质-高分子偶联化学的一次创新的尝试;同时,利用该方法所制备的偶联物在蛋白质药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医学院[7](2016)在《医学院高卫平实验室研发出新型抗癌蛋白质药物干扰素—磷酯类高分子偶联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实验室在药剂学国际顶级期刊《控制释放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端定点原位生长肿瘤治疗功效优于派罗欣的干扰素—磷脂类高分子偶联物》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定点原位生长干扰素—磷脂类高分子偶联物(IFN-PMPC(本文来源于《新清华》期刊2016-08-26)
曹利敏,陈高建,陈红[8](2016)在《利用主客体化学构建结构明确的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结构明确的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以及充分理解它们的性质能够较好的促进治疗性蛋白的发展。在不同环境下维护和控制蛋白质的活性对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应用非常重要。本文中,通过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制备了活性中心对位和邻位含有巯基的蛋白质,然后与修饰有马来酰亚胺基团的环糊精反应,使蛋白表面修饰上一个环糊精分子,最后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通过自由基可控聚合制备的端基具有金刚烷的聚合物结合,制备了结构明确的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高效液相色谱以及体积排阻色谱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制备了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然后我们对制备的具有不同聚合物类型,不同聚合物分子量以及不同结合位点的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活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聚合物分子量以及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蛋白不同位点修饰后对蛋白的活性的保持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将对设计制备性能优异的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发展蛋白类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期刊2016-07-01)
高卫平[9](2015)在《精准设计蛋白质偶联物用于癌症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蛋白质与高分子、生物分子、药物、成像剂及纳米材料等偶联,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偶联物,在生物医药(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这些功能性分子或材料是通过修饰蛋白质上的赖氨酸或半胱氨酸残基无规地连接到蛋白质上,这种位点非特异性修饰经常导致活性显着降低的非均相产物,且这些产物难以分离提纯。这些问题制约了蛋白质偶联物的广泛应用。为此,我们利用化学生物学、蛋白质工程和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精准设计蛋白质偶联物,并将其用于癌症治疗。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精准设计干扰素-高分子偶联物、干扰素-类弹性蛋白偶联物、类弹性蛋白-金纳米颗粒偶联物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 生物大分子》期刊2015-10-17)
兰婉君[10](2014)在《G蛋白偶联受体和锰离子转运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叁万多个基因中,约30%编码的是膜蛋白质。膜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了很多基础生命活动。它们作为载体帮助营养物质分子完成跨膜转运;作为受体帮助传导各种细胞信号;作为通道精细调控小分子与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等等。因此,对膜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直接关系到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一些基础科学问题。与膜蛋白质的重要性及其在所有蛋白质中所占比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们对于膜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十分有限,这极大地限制了一些生命科学或者医学相关领域的发展。研究已经发现膜蛋白质与许多人类重要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病理机制有直接关系。本论文分别以G蛋白偶联受体(G2accumulation, G2A)以及质子耦合锰离子转运蛋白(H+-coupled manganese transporter, MntH)这两种膜蛋白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化技术和手段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疾病靶向诊疗以及药物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G2A受体属于一类质子敏感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可调控细胞周期、增殖、癌变及免疫反应信号转导等。其中G2A调控的信号转导受胞外pH的调控,但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本论文首次应用Sortase A转肽酶调控的特异性荧光标记法建立了G2A N端标记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实现了对pH依赖的G2A在细胞内的时空动态分布可视化。首先应用免疫荧光印迹、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ACS),定性、定量检测了G2A受体蛋白在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o Kidney293T, HEK293T)内的转染和表达;HEK293T细胞表面表达的G2A融合短肽标签在SrtA调控下被小分子荧光染料标记,标记后的细胞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进行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测。研究结果发现在酸性条件下,G2A受体从细胞膜表面内吞至胞内的过程受到抑制,而在中性条件下这种抑制得到缓解;而G2A的配体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的存在则对G2A受体pH依赖的内吞现象有拮抗作用。当环境的pH由中性变为酸性时,内吞在胞内的G2A受体会重新分布至细胞膜上。作为对照,pH非敏感性突变体G2A-H174F的受体内吞在不同pH条件下无明显差别,LPC非敏感性突变体G2A-R203A也未表现出LPC对受体原发性内吞现象的明显抑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G2A受体在细胞膜表面的数量受胞外pH的调控,胞外低pH抑制G2A的内吞速率,从而导致在酸性条件下G2A在细胞膜表面的积累,由此推测在低pH条件下G2A调控的信号转导增强与其在细胞的内吞有关。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atural Resistance 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 Nramp)家族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类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家族,但是对其转运机理和结构了解甚少。本论文选取Nramp的细菌(E.coli)同源体MntH,通过生物化学技术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研究其活性、结构和转运锰离子的机理。利用MntH同向转运金属锰离子和质子的特性,首先发展了一种基于pH敏感性荧光探针的MntH转运活性的检测方法。利用pH敏感性荧光探针5-(and-6)-carboxyfluorescein (5(6)-FAM)检测转运前后细胞外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MntH转运Mn2+活性,方法简单、高效,优于传统的同位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确定野生型MntH和各种保守残基突变体之间的活性差异。为了探索MntH结构与转运功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单独研究了对MntH转运活性有重要影响,含有重要保守酸性残基的跨膜多肽MntH-TM3。利用圆二色谱(CD)和二维核磁谱(2D-NMR)重点考察了MntH-TM3在叁氟乙醇(TFE)、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脂质体等类膜环境中的空间构象。初步研究发现跨膜多肽MntH-TM3在高浓度TFE、SDS或脂质体中主要采取α-螺旋结构,其结构受锰离子或环境中质子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MntH活性的重要氨基酸残基位点与锰离子作用下的多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推测MntH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这类新型金属转运蛋白质的结构和转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10-18)
解偶联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是重要的临床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来替代传统的聚乙二醇和发展高效、位点特异性的偶联方法是该领域目前所面临的2个重要挑战.聚氨基酸是一类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含有丰富侧链官能团的仿生功能高分子,在蛋白质修饰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有较大潜力的聚乙二醇替代物.本专论主要从新型α-氨基酸-N-羧基酸酐(Ncarboxyanhydrides,NCA)可控开环聚合方法、聚氨基酸原位官能化制备位点特异性蛋白质偶联物、扩展功能聚氨基酸分子库调控蛋白质功能等3个方面详细介绍蛋白质-聚氨基酸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这类新型偶联物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偶联蛋白质论文参考文献
[1].许杨.发展蛋白质修饰新方法用于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2].张冲,吕华.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高效合成与应用[J].高分子学报.2018
[3].高卫平.定点原位生长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B:生物大分子.2017
[4].吕华.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合成与生物应用[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B:生物大分子.2017
[5].周雨.位点特异性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的制备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陈鹏.位点特异、拓扑结构明确的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简洁合成[J].高分子学报.2016
[7].医学院.医学院高卫平实验室研发出新型抗癌蛋白质药物干扰素—磷酯类高分子偶联物[N].新清华.2016
[8].曹利敏,陈高建,陈红.利用主客体化学构建结构明确的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2016
[9].高卫平.精准设计蛋白质偶联物用于癌症治疗[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生物大分子.2015
[10].兰婉君.G蛋白偶联受体和锰离子转运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