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祭祀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礼乐制度,清代,祭祀乐
祭祀乐论文文献综述
山雪薇[1](2018)在《清代宫廷祭祀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祭祀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祭祀的雏形,祖先们在岩石上刻出野兽、太阳、星星和月亮这种臆想中的偶像神灵的模样或者是用竹子木头以及泥土捏制成它们脑海中神灵的样子,他们把这些“神灵”当作所祭拜的对象,祭祀时先在“神灵”的面前摆放一些食物和工具等,然后经由祭祀的主持者祷告之后,人们就环绕着“神灵”的四周一边唱歌,一边开始舞蹈。一直到了清代——这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经过封建王朝的洗礼,祭祀更为严格,其分类也更加的细致,作为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祭祀音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代的祭祀音乐是在明代的祭祀音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是在研究清史以及中国古代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是关于研究清代宫廷祭祀乐的论文,将全部的焦点集中在清代,以宫廷礼乐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探讨清代宫廷祭祀乐的内容,特性和功能等等。笔者将本文划为分四个部分来进行阐述。首先第一部分是绪论,从研究现状也就是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相当于音乐会中的“引子”,使读者对本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便进入正文的主体内容。第二部分也就是本文的第一章节简单介绍了清代宫廷祭祀乐的基本情况,首先介绍了清代宫廷音乐的历史背景其次阐述了前朝及满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入关前的清代音乐与入关后的清代音乐。第叁部分清代宫廷祭祀乐的内容是本文重点内容,笔者将从其等级、种类、乐律、用乐、乐器类型及乐器配置和祭祀乐舞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还在与之对应的位置附上了满洲祭祀用器图和祭祀所用的舞蹈图,使文章更加生动并具有说服力。第四部分主要是论述清代宫廷祭祀乐的文化特性和其主要功能,首先从清代宫廷祭祀乐继承汉族音乐传统的特性和清代宫廷祭祀乐融入满族音乐元素的特性这两个方面来剖析清代宫廷祭祀乐的特性。而后又从祭祀乐反应社会的政治功能、祭祀乐象征的社会文化功能和祭祀乐维系的社会等级功能这叁个方面来论述清代宫廷祭祀音乐对清朝的政治统治和社会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的结语是笔者从整体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阐述了清代宫廷祭祀乐对后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周虹池,陈恕[2](2017)在《黑龙江少数民族萨满祭祀乐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源于黑龙江流域的满、鄂伦春、赫哲、达斡尔、蒙古以及鄂温克、锡伯等游牧渔猎民族在历史上都曾信奉过萨满。在这些民族的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的风、雨、打雷和闪电等现象无法解释,就想象出一个能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的主宰者,萨满是神界派到人间的"使者",因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萨满信仰属于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在我国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早期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中都有过一定影响。在萨满的各项祭祀活动形式自我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始终是将萨满音乐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7年06期)
张晓梦[3](2017)在《《周官》天神祭祀乐仪及其图腾文化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周时期,周公为克服“殷商祖先祭祀系统危机”,以制礼作乐为起点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将始祖擢升为天神、时王成为天子,以天神认同取代血缘认同,并藉天神祭祀统领国家制度体系。固此,考察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崇拜活动以及这种图腾文化在西周的演变,成为礼乐文明研究的关键一环。其中,《周官》作为对西周国家制度的重要追记文献,对其中的有关原始宗教性质的思想观念及其存在形态进行考察,既关系到西周礼乐制度的认识,也对今天我们准确认识上古音乐存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从当今学者提出的“乐图腾”理论主场出发,进一步考掘《周官》天神祭祀问题,不仅可以印证“乐图腾”观念在殷商文化中的表现形式,而且能够正面揭示“乐图腾”观念在西周国家制度下的继承与发展。《周官》中的天神祭祀乐仪,包含了丰富仪式音乐信息。笔者通过对《周官》天神祭祀乐仪的考察,发现该乐仪主要由金奏、正乐、乐成告备叁个环节组成,其中正乐环节又可分为升歌、下管、间歌、合乐兴舞四个仪式程序。通过进一步对天神祭祀中所涉及的乐仪过程与用乐情况的考察,笔者发现其中的乐舞、五声及祭祀器皿等,都蕴含了的丰富的图腾文化信息。如乐舞《云门》为祭祀云图腾所创舞蹈、乐舞《大韶》为祭祀凤鸟图腾所创舞蹈;五声起源于牛、羊、鸟、猪、马五个氏族图腾等。在《周官》中还存在对图腾崇拜、畏惧以及祈求图腾赐福的观念,经考证,它们实际是对殷商及其以前图腾传统的变革、继承与发展。周初,周王室通过制礼作乐安定民心、稳固政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西周礼乐制度对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文化实际造成了重要继承与变革:首先,由于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观念经历西周礼乐制度建设,以往具有原始宗教性质的图腾崇拜及相关仪式活动被整编和清洗,天神崇拜观念及相关祭祀仪式活动成为国家制度,这导致殷商原始宗教的发展之路被彻底隔断。其次,周公制礼作乐,使国家祭祀之“礼”从商代图腾之“乐”中独立出来,国家性的祭祀之礼,确立了完整的仪式系统。与“礼”相须为用的音声舞容之“乐”,其艺术性也开始显现,“乐”不仅用于祭祀场合,也渐渐在宴飨、后宫等场合使用,并开始独立发展。复次,西周礼乐之“乐”,体现着庄严、肃穆的国家范式,以德配天地之“和”为至尚理想。礼乐之“乐”,在这个时期变成维护礼制的工具,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再次,以现代人所谓“音乐”的立场来看,由于天神与祖先被合为一神,天神祭祀占据着整个国家祭祀体系最重要地位,相关仪式用乐逐渐单一化,且具有排他性。这种天神祭祀仪式用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音乐的礼制化,对音乐的自由、多样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或阻碍。最后,周公“制礼作乐”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主要是确立了我国上古时期国家政教理念和规范。“礼”在客观上是人道文明应有的制度和规范,在主观上则用血缘亲情和道德伦理教化人,要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纳入这种制度和规范,从而使整个社会系统都文明化。而“乐”与“礼”相须为用,起到了“移风易俗”、“导民入善”的作用。“礼”与“乐”,约束及教化着众人,形成了一种伦理政教。后世儒家学者发扬了这种伦理政教,产生了“审阅知政”、“淫乐乱政”等儒家礼乐思想。(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7-05-17)
许源元[4](2013)在《康乾盛世时期宫廷祭祀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康乾盛世时期宫廷祭祀乐作为有清以来的典范,稽考祭祀乐的创制,梳理祭祀乐的种类,总结祭祀乐的特点。同时,将祭祀乐置于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深入探讨它的政治文化功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刘书惠[5](2011)在《从祭祀乐到雅乐——先秦儒家乐教传统的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初始时期"乐"主要以"祭祀乐"的形态呈现,抒发的是一种宗教情感。随着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乐"更多的以"礼乐一体"的面貌存在。为了保持"乐"的独立性并提升其价值,儒家在"制礼作乐"的基础上将"祭祀乐"转化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雅乐","乐"便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相连,体现出儒家"乐教"理性与神性杂糅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束霞平[6](2011)在《清代皇家仪仗祭祀乐的乐器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皇家仪仗音乐作为清代皇家仪仗的重要部分,是用以体现其皇权威严的重要载体。作为仪仗音乐最为重要、规格最高的祭祀乐也不例外,在清代皇家仪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规格不同的仪仗祭祀乐及其乐器配置。由于清代皇家礼仪有着明确的定制,其仪仗祭祀乐器又因仪仗祭祀乐的不同类型配以数量不同的乐器,其乐器种类多样、内涵丰富,构成了清代皇家仪仗乐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特的清代皇家特色及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来源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张中笑[7](2010)在《侗族民间祭祀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侗族先民的宗教意识里对祖先和鬼神的崇拜最为突出。儒、释、道几乎都在明、清先后进入侗区,并迅速传播开来。侗族的多神崇拜、多种信仰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原始宗教范畴的信仰及其相应的祭祀仪式中,并皆有相伴随的念咒、吟诵、乐、歌与舞等等宗教音乐形式里;还体现在明、清以后对从中原传入并已走向民间的佛、道、儒的尊崇,以及外化出的种种祭祀仪式及相伴随的宗教音乐中。此外,我们将对几种典型的祭祀仪式及仪式音乐一一解读。(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0年04期)
卓娜[8](2009)在《甘珠尔庙敖包祭祀乐》一文中研究指出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热烈又普遍的祭祀活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相结合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甘珠尔庙敖包祭祀仪式中,运用各种藏传佛教乐器和特有的诵经音调,表达了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09年16期)
温显贵[9](2004)在《清代宫廷祭祀乐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宫廷祭祀和历史上的传统祭祀内涵大体相似,分作大祀、中祀和群祀叁个等级,同时保留了统治者自身满民族的祭祀传统——堂子祭。与之相应的祭祀用乐也分为中和韶乐(用于大祀和中祀)、庆神欢乐及祭堂子乐。同是中和韶乐,大祀与中祀的乐器种类完全相同,各类所用乐器的数量则有差别。另外,祭祀对象的级别可以随着统治思想的需要而变化,祭祀乐的内容亦随之调整。这说明:礼乐制度是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服务的。(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祭祀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源于黑龙江流域的满、鄂伦春、赫哲、达斡尔、蒙古以及鄂温克、锡伯等游牧渔猎民族在历史上都曾信奉过萨满。在这些民族的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的风、雨、打雷和闪电等现象无法解释,就想象出一个能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的主宰者,萨满是神界派到人间的"使者",因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萨满信仰属于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在我国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早期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中都有过一定影响。在萨满的各项祭祀活动形式自我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始终是将萨满音乐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祭祀乐论文参考文献
[1].山雪薇.清代宫廷祭祀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2].周虹池,陈恕.黑龙江少数民族萨满祭祀乐论析[J].艺术百家.2017
[3].张晓梦.《周官》天神祭祀乐仪及其图腾文化考辨[D].南京艺术学院.2017
[4].许源元.康乾盛世时期宫廷祭祀乐初探[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
[5].刘书惠.从祭祀乐到雅乐——先秦儒家乐教传统的文化意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祭祀乐的乐器配置[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7].张中笑.侗族民间祭祀乐研究[J].歌海.2010
[8].卓娜.甘珠尔庙敖包祭祀乐[J].黄河之声.2009
[9].温显贵.清代宫廷祭祀乐探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