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新生儿,引物,细胞,传染性。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论文文献综述
石彬,马嘉欣,涂文静,吴皓明,陈先恋[1](2019)在《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五类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特征.方法:收集IMGT/LIGM-DB数据库中人类五类Ig重链可变区的基因序列,利用IMGT/HighV-QUEST分析其基因取用、V区AA变化、CDR3氨基酸长度和构成以及连接多样性.结果:IgM、IgG和IgE均较多地取用IGHJ4、IGHV1-69和IGHV5-51,且在IgM、IgG、IgA与IgE中可观察到几个相似的优势V-J配对.IgD具有较高的V区突变,主要体现在FR3区的高突变(AA变化值为7.2±2.4),而IgM的每个结构域的突变均明显低于其他类Ig.此外,IgD具有较高P插入发生率和插入核苷酸数明显多于其他四类Ig.结论:本研究从基因特征上描绘了人类五类Ig相互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这些结果可为抗体工程领域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杜丽娟[2](2016)在《山羊胚系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座结构及多样性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球蛋白是动物获得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所有的有颌动物中。目前关于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表达机制的认识大多是以人或者小鼠为模型获得的,对这些机制在家养动物中的认识还比较少。山羊是重要家畜之一,以其作为试验模型研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表达特点,一方面可以了解其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深入理解其抗病机理、开展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西农萨能奶山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布的山羊基因组数据库,通过体外克隆免疫球蛋白重链重组的可变区序列并与胚系基因比对,探究其基因座结构和多样性机制,获得如下结果:以已克隆的山羊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序列(NCBI登录号:EU344746-EU344750)作为种子序列在山羊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重链可变区VH基因分布在5个基因组Scaffold片段上,共8个基因序列,根据核苷酸相似性分成两个家族,其中第一家族包括3个潜在功能基因、1个开放阅读框片段和2个假基因片段,与绵羊第一基因家族和小鼠第二家族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第二家族包含2个假基因片段。3个DH片段和6个JH片段位于基因组Scaffold1847上。DH基因呈5’-DH1-DH2-DH3-3’结构排列,全部为功能基因。JH基因以5’-ψJH1-ψJH2-ψJH3-JH1-ψJH4-JH2-3’结构排列,其中JH1和JH2为功能基因,ψJH1、ψJH2、ψJH3和ψJH4是假基因。从山羊脾脏中克隆重链重组的可变区,共得到238个不同的cDNA片段。分析显示:山羊重链对可变区3种基因片段的使用均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在所有克隆中,IGHV1-2片段表达偏好性最强;JH1的使用频率高于JH2。在225个克隆中鉴定出重排的DH片段,偏好使用第叁个开放阅读框;3个DH片段中DH1的表达偏好性最强,其次是DH3片段。在28个克隆中可能存在两个不同DH片段共同连接的情况。CDR3的长度在5~27个(平均长度为11.33)氨基酸残基。所有cDNA序列同3个潜在功能VH片段比对,分析体细胞高突变过程中碱基的替换突变和插入/缺失情况,结果显示:碱基发生转换突变的频率均高于颠换,其中以A→G的突变数目最多,其次为G→A;总体嘌呤发生替换的比例是嘧啶的2倍左右;不同区段的替换数表现为CDR2区高于CDR1,FR3区高于FR1和FR2。碱基的插入/缺失主要在CDRs区,数目多为3或者3的倍数。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山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的基因座结构,并阐述了VDJ重组多样性和体细胞高突变机制对于多样化重链可变区表达谱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包英夫,宋德光,贺文琦,张希牧,李吉达[3](2014)在《抗ORFV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的RT-PCR扩增及其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方法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绵羊脾脏总RNA中扩增获得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重链可变区cDNA克隆,随机挑选5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49条完整的不重复序列。序列比对结果显示,49条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3%(H7与H38)~100%(H5与H6)不等;绵羊IgH可变区V片段氨基酸聚类结果显示,克隆H1~H49的VH区段自动聚类为2个相对独立的单位。通过BLAST-N程序在GenBank数据库在线搜索,并结合其他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数据显示,D片段从9到46个碱基长度不等,无论是在核苷酸还是氨基酸序列上,其同源性均存在高度的变异性;结合其亲水性分布图可知,可变区的亲水性氨基酸主要分布在VH区域和D高变区,对照抗原指数图和表面可能性图,亲水性强的VH区域和D高变区易形成抗原决定簇。(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姜晶,孙颖,刘红艳,牟玲,罗恩杰[4](2012)在《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引物设计方法的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抗体胚系基因数据库的数据不断更新和完善,为获得人全部免疫球蛋白(Ig)重链可变区基因,改进引物设计方法,自主设计针对可变区基因高度保守的框架区1(FR1)和框架区4(FR4)的引物,提取未经免疫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扩增重链可变区基因。其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和IMGT/V-QUEST软件比对,序列分析符合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基本框架结构,为胚系基因重排产生的序列。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对比分析显示了良好的多样性。获得的重链序列为研制基因工程抗体及构建噬菌体抗体库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扩增其他物种Ig可变区基因的引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毛晓健,肖昕,熊爱华,钱新华[5](2007)在《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重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Ig)重链可变区(VH)基因重排情况。方法排除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其中胎龄27周4例,28~32周9例、33~36周12例、37~42周13例,提取其外周血RNA、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其IgVH基因、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显色。结果各个胎龄VH1~VH7各家族均有多个重排条带表达,同一个VH家族重排基因的平均中分子量在各个胎龄组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27~42周新生儿IgVH基因VH1~VH7家族重排均具有多样性;对同一个VH家族来说,28~42周各胎龄组IgVH基因重排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刘红柏,王荻[6](2006)在《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序列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组织结构和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从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脾脏总RNA中获得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cDNA克隆,随机挑取31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序列相同率高于75%,前导肽相同率高于90%,应属于同1个VH家族。其变异主要存在于互补性决定区,特别是CDR3区。在D片段序列中发现大量保守的基因序列(motif)。并发现多个VH基因片段可以共用一个J片段的现象。在基因组DNA重排过程中,VH片段可以与任意的D和J片段结合。此外,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的VH,D和J片段的随机重排外,外切核酸酶作用,以及在重排位点大量N,P片段的插入现象,都大大增加了鲟鱼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张盈涛,耿宜萍,来宝长,司履生,王一理[7](2005)在《人大肠癌细胞蛋白质组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和B7-1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大肠癌LS174T及SW 480细胞株的蛋白质表达谱。方法通过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人大肠癌LS174T及SW 480细胞总蛋白质,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MS)获得肽质量指纹图(PMFs),通过M ascot软件查询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的初步鉴定。结果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人大肠癌LS174T及SW 480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初步鉴定了一批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和共刺激分子B7-1,并通过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ESI-MS/MS)分析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在人大肠癌LS174T和SW 480细胞中存在IgVH和B7-1的表达,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杂志》期刊2005年11期)
郭晓玲,朱平,刘英,刘静,朱霞[8](2005)在《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上框架区来源的抗原九肽获得的细胞毒T细胞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在B淋巴细胞肿瘤表面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的框架区(FR)上是否存在可以激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抗原表位,这些来源于FR的抗原肽是否能够激发家族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探讨按照B淋巴细胞肿瘤的IgHV基因分型进行家族性的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系统预测了40例B淋巴细胞肿瘤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序列的抗原表位,人工合成不同基因家族的抗原九肽,利用T2细胞结合实验检测预测的抗原肽和HLA分子的亲合力。利用体外CTL刺激扩增体系,诱导特异性的CTL细胞增殖,用肽/HLA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TL的数目,应用LDH释放实验检测CTL的细胞毒活性并验证其家族特异性。结果在B淋巴细胞肿瘤的7个IgHV基因家族中找到了12个高亲和力的抗原九肽,其中10个(83%)位于FR,以HLA-A*0201正常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负荷该九肽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去刺激自身PBMNC,经过4轮刺激,CD8和肽/HLA四聚体双阳性细胞从0.38%上升到49.38%。LDH释放实验证明对HLA-A*0201(+)、IgHV1(+)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被IgHV1肽刺激出的CTL不能识别负荷IgHV3肽的靶细胞。结论IgHV基因FR抗原九肽可以刺激产生具有HLA限制性的并且肽特异性的CTL,同时这样的杀伤作用具有家族特异性,以此为靶位有望对B淋巴细胞肿瘤进行家族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血液学杂志》期刊2005年08期)
刘英,朱平,胡亚美[9](2005)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识别表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IgHV)的基因特征 ,确定IgHV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识别表位。方法 PCR扩增 37例儿童B ALL的 7个IgHV基因家族 ,PCR产物直接测序 ,利用生物信息资源 ,分析所得序列的特征并预测B ALL细胞IgHV上与HLA A 0 2 0 1分子结合的九肽。合成预测九肽QLVQSGAEV ,进行T B杂交瘤细胞系 (T2 )结合实验 ,用荷肽抗原呈递细胞 ,反复刺激HLA A 0 2 0 1正常供者外周血中肽特异性CD8+ T细胞的扩增。结果 37例B ALL均检测到IgHV基因 ,经PCR产物测序 ,得到 4 0份IgHV基因序列 ,它们优先利用基因片段VH4 34(12 .5 % )和VH4 5 9(10 .0 % )。B ALL细胞的IgHV基因利用D7 2 7片段的频率 (15 .4 % )和在DJH结合区缺乏非编码核苷酸的频率 (2 0 .0 % ) ,均明显高于正常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gHV基因。 17.5 %的序列含有不到 2 %的替代突变。从 4 0份B ALL细胞的IgHV序列 ,预测出 12条与HLA A 0 2 0 1分子有高亲和力的九肽 ,10条 (83.0 % )位于框架 1和 3区。合成九肽QLVQSGAEV使T2细胞表面HLA A 0 2 0 1分子的表达强度提高 1.6倍。HLA A 0 2 0 1正常供者外周血中的QLVQSGAEV特异性CD8+ T细胞 ,在荷肽抗原呈递细胞的重复刺激下 ,由 2轮刺激后的 1.6 %?(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毛晓健,肖昕,熊爱华,周晓光[10](2004)在《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构建不同胎龄新生儿IgH基因指纹图谱 ,探讨新生儿成熟度对IgH基因谱型多样性的影响 .方法提取 2 7~ 42周新生儿RNA、进行RT -PCR反应、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显色 ,获得不同胎龄新生儿IgH基因指纹图谱 ,用Tiger凝胶图像分析仪进行曲线转化和分析 .结果 各家族指纹图谱转化后的曲线下面积积分值 ,在 2 8~ 3 2周、3 3~ 3 6周和 3 7~ 42周新生儿之间无差异 ;但胎龄 2 7周新生儿曲线下面积小于胎龄 2 8~ 42周新生儿 .结论 2 8周可能是人类IgH基因谱型发育由不完善到趋于完善的一个转折点 ,2 8周到足月的新生儿IgH基因谱型发育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免疫球蛋白是动物获得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所有的有颌动物中。目前关于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表达机制的认识大多是以人或者小鼠为模型获得的,对这些机制在家养动物中的认识还比较少。山羊是重要家畜之一,以其作为试验模型研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表达特点,一方面可以了解其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深入理解其抗病机理、开展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西农萨能奶山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布的山羊基因组数据库,通过体外克隆免疫球蛋白重链重组的可变区序列并与胚系基因比对,探究其基因座结构和多样性机制,获得如下结果:以已克隆的山羊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序列(NCBI登录号:EU344746-EU344750)作为种子序列在山羊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重链可变区VH基因分布在5个基因组Scaffold片段上,共8个基因序列,根据核苷酸相似性分成两个家族,其中第一家族包括3个潜在功能基因、1个开放阅读框片段和2个假基因片段,与绵羊第一基因家族和小鼠第二家族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第二家族包含2个假基因片段。3个DH片段和6个JH片段位于基因组Scaffold1847上。DH基因呈5’-DH1-DH2-DH3-3’结构排列,全部为功能基因。JH基因以5’-ψJH1-ψJH2-ψJH3-JH1-ψJH4-JH2-3’结构排列,其中JH1和JH2为功能基因,ψJH1、ψJH2、ψJH3和ψJH4是假基因。从山羊脾脏中克隆重链重组的可变区,共得到238个不同的cDNA片段。分析显示:山羊重链对可变区3种基因片段的使用均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在所有克隆中,IGHV1-2片段表达偏好性最强;JH1的使用频率高于JH2。在225个克隆中鉴定出重排的DH片段,偏好使用第叁个开放阅读框;3个DH片段中DH1的表达偏好性最强,其次是DH3片段。在28个克隆中可能存在两个不同DH片段共同连接的情况。CDR3的长度在5~27个(平均长度为11.33)氨基酸残基。所有cDNA序列同3个潜在功能VH片段比对,分析体细胞高突变过程中碱基的替换突变和插入/缺失情况,结果显示:碱基发生转换突变的频率均高于颠换,其中以A→G的突变数目最多,其次为G→A;总体嘌呤发生替换的比例是嘧啶的2倍左右;不同区段的替换数表现为CDR2区高于CDR1,FR3区高于FR1和FR2。碱基的插入/缺失主要在CDRs区,数目多为3或者3的倍数。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山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的基因座结构,并阐述了VDJ重组多样性和体细胞高突变机制对于多样化重链可变区表达谱的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论文参考文献
[1].石彬,马嘉欣,涂文静,吴皓明,陈先恋.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特征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杜丽娟.山羊胚系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座结构及多样性机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包英夫,宋德光,贺文琦,张希牧,李吉达.抗ORFV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的RT-PCR扩增及其多样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4
[4].姜晶,孙颖,刘红艳,牟玲,罗恩杰.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引物设计方法的改良[J].微生物学杂志.2012
[5].毛晓健,肖昕,熊爱华,钱新华.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重排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
[6].刘红柏,王荻.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序列及多样性[J].动物学报.2006
[7].张盈涛,耿宜萍,来宝长,司履生,王一理.人大肠癌细胞蛋白质组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和B7-1的表达[J].中华肿瘤杂志.2005
[8].郭晓玲,朱平,刘英,刘静,朱霞.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上框架区来源的抗原九肽获得的细胞毒T细胞功能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
[9].刘英,朱平,胡亚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识别表位[J].中华肿瘤杂志.2005
[10].毛晓健,肖昕,熊爱华,周晓光.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多样性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