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清潮(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晋江362200)
【摘要】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变革,基于新课程理念“一堂好课”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新评价标准已成为语文教育的研究焦点。本文拟就初中语文“一堂好课”的教学评价提出评价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建构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深入,对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的探索愈发热烈:思考更好落实新课程理念,探索更具实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更高的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课堂实践和课堂观察析“一堂好课”的建构。
一、新课标教学评价“一堂好课”的理论文献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考查和价值判断。“一堂好课”必须在课标的指导下,依据教育文献理论来建构课堂评价机制。
(一)建构主义思想对教学评价的理论支持
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应使师与生,生与生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间的互动,还应包括生与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空上的保障。旨在便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且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学习的反思,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后现代主义对教学评价的理论支持
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学习的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与判断。
二、新课标初中语文“一堂好课”的评价建构策略
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授课质量、学习情况与智能、品质方法等领域。在新课标下评价一节课,应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可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来设计、组织教学。
(一)“一堂好课”应是快乐情趣的课堂。创设快乐课堂,让每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积极,求知强烈,以学为乐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情趣为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课堂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就应把激发兴趣、盈满情趣置于首位;激励为主。激励性语言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教师应遵循:“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民主平等原则,多商量沟通;尊重学生人格原则,呵护学生自尊。提倡激励性课堂用语;赏识为线。赏识能引人入境、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赏识应贯穿课堂主线,相信、尊重、理解、善待学生并捕捉闪光点。
(二)“一堂好课”应是对话倾听的课堂。对话教学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生本对话,充分感悟。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将学生阅读文本视为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师生对话,沟通引领。作为语文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不仅是课堂的师生问答,还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欣赏与评价;生生对话,互动交往。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
(三)“一堂好课”应是拓展开放的课堂。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师心态的拓展等方面。拓展教学时空。课堂的时空向课前拓展。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先通过查找资料、信息来预习新课,以便课上与教师、同伴、文本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
课堂的时空向课后拓展。拓展式教学提倡将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拓展教学课型。教师要构建起拓展的教学课型。如质疑式: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尝试讨论→小组交流→解疑存疑;讨论式: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材料→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交流;辩论式:学习新材料→确定讨论题目→分组做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小结;等等,各具特色,开放多变。拓展教学内容。开发学习新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教材只是教学的一媒介、一载体,师生周围有无穷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一是用好有字之书,包括教科书、课外书。二是关注无字之书,回归生活大语文。三是开发自己的书如校本课程。
(四)“一堂好课”应是感悟探究的课堂。“感悟”一词所揭示的心理特征更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增强学生创造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创造性、探究性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是课改的焦点。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综合的、自主生成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初中语文“一堂好课”教学评价建构要突显本质,去芜存菁,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价值在于教师乐上,学生爱学并真正成为“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有丰厚文化底蕴,有语文运用能力,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