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沉降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量,大气,气溶胶,北部湾,数据,溶解度,芳烃。
干沉降通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忠,黄威,潘月鹏,顾梦娜,吕雪梅[1](2019)在《河北典型农田大气重金属干沉降通量及来源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是影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沉降是农田重金属的来源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观测资料缺乏,对于我国农业区大气重金属的沉降量和来源认识一直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河北典型农田连续1年的外场观测,测试分析了大气气溶胶9个粒径段中2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合干沉降阻抗模型估算了这些金属的干沉降量,并利用PMF模型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区域25种金属元素在细粒子(DP≤2.1μm, DP为空气动力学直径,下同)、粗粒子(2.1<DP≤9μm)和巨粒子(DP>9μm)中的质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异。重金属(如:Zn、Cd和Pb等)主要富集在细粒子,而地壳源的金属(如:Al、Fe和Th等)主要富集在粗粒子。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浓度呈现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的变化特征。Cr是细粒子和粗粒子中质量浓度最高的重金属,其次为As、Zn、Pb、V和Sb。重金属中, Cr的大气干沉降量最高,达350.7 mg·m?2·a?1,其次是As、Sb和V,分别为153.4 mg·m?2·a?1、103.1 mg·m?2·a?1和102.3 mg·m?2·a?1。研究区域大气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为道路扬尘、工业、矿尘、燃煤和机动车排放。巨粒子中的金属主要来自矿尘源(62.0%),细粒子中的金属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源(67.7%)。颗粒物的粒径越小,人为排放源的贡献越大,重金属的污染风险(富集因子)也越高。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需要充分考虑大气沉降的输入及来源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赵雄飞,王体健,黄满堂,杨帆,杨丹丹[2](2019)在《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度和通量的计算方法比较——以南京仙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不同方法对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度和通量的估计存在差异,开展比较研究。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基于75 m观测塔,对大气中常见的六种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氮(CO)、二氧化氮(NO_2)、臭氧(O_3)、一氧化碳(CO)、细颗粒物(PM_(2.5))的浓度和气象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利用叁层阻力模型计算大气污染物的干沉降速度,利用浓度法和梯度法计算干沉降通量,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SO_2、NO、NO_2、O_3、CO、PM_(2.5)的平均干沉降速度分别是0.270、0.019、0.089、0.449、0.038、0.147 cm/s。干沉降速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一般情况下,白天大于夜间,在午后出现最大值。整个观测期间,采用浓度法计算得到的SO_2、NO、NO_2、O_3、CO、PM_(2.5)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034、0.008、0.037、0.263、0.354、0.049μg/(m~2·s),采用梯度法得到的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04、0.00193、0.035、0.278、0.192、0.063μg/(m~2·s)。结论对于NO、O_3、PM_(2.5),浓度法和梯度法计算的干沉降通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梯度法估计干沉降通量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梯度测量的准确性,浓度法估计干沉降通量则更多依赖于干沉降速度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代鹏博,张良波,祝慧娜,张宝忠[3](2019)在《郑州市城区PM_(10)和PM_(2.5)的大气干沉降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州作为中西部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大气污染一直是近年郑州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尤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在较为系统的汇编2016年郑州PM_(10)和PM_(2.5)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了PM_(10)和PM_(2.5)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郑州各城区PM_(10)和PM_(2.5)的大气干沉降值估算分别在0.93×10~6~2.68×10~6 kg和1.77×10~5~4.36×10~5 kg,整个城区1.21×10~7 kg和2.11×10~6 kg。(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宋世杰,黄韬,赵留元,毛潇萱,穆熙[4](2019)在《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干沉降通量及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大气被动采样器(PAS-PUF)和干沉降被动采样器(PAS-DD),分别于2016年采暖期和2017年非采暖期对新疆博斯腾湖流域及周边地区15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大气浓度和干沉降进行了观测,并对其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博斯腾湖流域PAHs大气浓度范围分别为6. 38~245. 43 ng·m~(-3)和2. 33~74. 76ng·m~(-3);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均呈现出居民区>湖泊周边>塔中的空间分布.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AHs大气干沉降通量范围分别为0. 45~18. 10μg·(m~2·d)-1和0. 25~8. 15μg·(m~2·d)-1;采暖期居民区PAHs干沉降通量比湖泊周边和塔中采样点高,但在非采暖期塔中采样点高于其它采样点.整体而言,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及干沉降中PAHs在采暖期显着高于非采暖期,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均以菲(Phe)、芴(Flu)、荧蒽(Flua)和芘(Pyr)等3~4环PAHs为主.比值法源解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和干沉降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 HYSPLIT前向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表明,非采暖期居民区较高PAHs排放通过大气传输到达博斯腾湖区,经大气干沉降进入水体,可能会对博斯腾湖水生环境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曾孔莲,周玉科,唐斌[5](2018)在《基于OMI数据的北部湾NO_2干沉降通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层观测仪(OMI)是较新的大气成分探测仪器,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为监测、估算痕量气体污染物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数据来源。本文以OMI数据的叁级日产品NO_2d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和基于已有估算大气干沉降通量的模型,对NO_2干沉降通量进行估算以及分析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部湾的NO_2干沉降年通量空间分布规律较明显,其规律为从沿海地区往内陆逐渐增加,且干沉降通量主要集中在南宁市和钦州市的北部、东北部;NO_2干沉降年通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除了2007年相对突出之外,其他年份之间的干沉降年通量变化很小,基本处于持平状态。(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8年07期)
曹嘉晨[6](2018)在《南京地区农田臭氧干沉降通量的观测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是近地层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经由作物的气孔进入作物体内,从而影响到作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改变作物的形态,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对作物的产量造成损伤。本文通过涡度相关系统对冬小麦的气孔臭氧通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WRF-Chem模式对长叁角地区冬小麦的臭氧浓度、臭氧沉降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通臭氧量进行了模拟。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观测期间,臭氧浓度、臭氧干沉降通量和的臭氧干沉降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7.40nL·L-1、-5.58nmol·m-2·s-1(负号代表沉降方向向下)和0.29cm·s-1。空气动力学阻力Ra、粘性副层阻力Rb和冠层阻力Rc的平均值分别为69.25s·m-1、254.64s·m-1和262.59 s·m-1。(2)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在中午12:00-14:00之间达到最大值。冬小麦气孔对于臭氧的吸收会明显受到气象因子(如温度、太阳辐射和水汽压等)的影响。此外冬小麦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还会存在着“午睡”现象。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孔导度呈现单峰型的变化模式,最大值出现在扬花期。观测期间,气孔导度的平均值为2.5cm·s-1。(3)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的沉降主要是以非气孔沉降为主。平均气孔臭氧沉降通道和非气孔臭氧沉降通道分别占总臭氧沉降量的比例为29%和71%。气孔臭氧沉降通量在上午12:00时左右达到一个高值(35.68%),然后在下午14:00时左右达到另一个高值(35.16%)。气孔臭氧沉降通量占总臭氧沉降通量的百分比在扬花期达到最大值(33.86%)。(4)本文WRF-Chem模式模拟了叁月到五月臭氧浓度、臭氧沉降速率和臭氧沉降通量,平均值分别为22.84nL·L-1、0.38cm·s-1和-8.41nmol·m-2·s-1。除了臭氧浓度外,臭氧沉降速率和臭氧沉降通量的模拟值都要比观测值略高。此外,长江叁角洲地区叁月到五月的气孔导度模拟结果显示,叁月份气孔导度要小于四月份和五月份。模拟结果显示四月份的气孔导度最大,最大值为0.49cm·s-1。五月份,由于冬小麦逐渐从成熟到衰老,气孔导度会逐渐降低。冬小麦的气孔臭氧通量是由气孔导度和臭氧浓度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计算结果显示四月份冬小麦的气孔通量最大。五月份虽然臭氧浓度比较高,但由于冬小麦逐渐衰老导致气孔导度变小,所以五月份气孔通量比四月份小。(5)WRF-Chem模式模拟的臭氧浓度要比实测值低,从而导致了模拟的冬小麦的气孔通量比实测值略低,进而可能会低估由于臭氧污染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降低。从整个观测期来看,臭氧沉降仍然以非气孔沉降为主,平均气孔臭氧沉降通道和非气孔臭氧沉降通道占总臭氧沉降量的比例分别为24%和76%。(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孙榛,孟灵,高会旺,王健稳[7](2018)在《利用卫星数据反演中国近海气溶胶浓度及干沉降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qua卫星MODIS光谱成像仪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结合CALIPSO卫星给出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和相对湿度垂直剖面数据,反演了中国近海低层大气气溶胶浓度,并依据水面干沉降模型估算中国近海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提出了一种订正AOD的方法;使用中国沿海城市气溶胶浓度监测值,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4个海区拟合得到了4组AOD与PM10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反演了2014年3月—2015年2月中国近海气溶胶浓度。结果显示,中国近海气溶胶浓度全年均值为38.15μg/m3,渤海比南海高约149%,沿岸海域高出远海约30%,冬春月份高于夏秋月份约3.7%;气溶胶干沉降通量年均值为0.028g·m-2·d-1,同样表现出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的分布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鹏志,李茜,石金辉,高会旺,姚小红[8](2018)在《夏季青岛大气粗细粒子中微量元素的浓度、溶解度及干沉降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6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PM_(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其中12种微量元素总态和溶解态浓度,讨论了微量元素在粗、细粒子中的浓度及溶解度的分布特征,并估算了微量元素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青岛气溶胶中地壳元素Al、Fe、Sr、Mn、Ba总态浓度的55%~60%集中在粗粒子中,人为元素Cr、Ni、V、Zn、Pb、As、Cd的65%~85%集中在细粒子中.但无论是地壳元素还是人为元素其溶解态浓度均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Al、Fe、Mn、Ba在细粒子中的占比为50%~80%,Cr、Ni、V、Zn、Pb、As、Cd的为70%~90%.微量元素溶解度在细粒子中的高于粗粒子中的,细粒子中微量元素的溶解态浓度与酸组分呈显着正相关,溶解度与p H呈显着负相关,表明酸化作用可能是影响细粒子中微量元素溶解度的主控因子.不同微量元素的总沉降通量中溶解态部分的贡献不同,Al和Fe溶解态部分的贡献仅为1%~2%,Sr、Ba、Cr、Pb的约为30%~40%,Mn、Ni、V、Zn、As、Cd的约为50%~60%.大气沉降的溶解态Fe可支持(194±150)mg·(m2·d)-1浮游植物碳的生产,对黄海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约为10%.(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王欢博,石光明,田密,乔保清,彭超[9](2018)在《叁峡库区大气活性氮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叁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HNO_3的干沉降速率值最大,年均值为0.39cm/s,约为其它氮素的3~8倍.NO_2和NH_3是大气活性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年均浓度值分别为(11.7±3.9)和(11.0±5.3)μg N/m~3,两者之和约占总无机氮浓度的80%.万州城区总无机氮干沉降总量为8.5kg N/(hm~2·a),其中氧化态氮(NO_2、HNO_3、颗粒态NO_3~-)和还原态氮(NH3、颗粒态NH4+)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5,5.0kg N/(hm~2·a),占干沉降总量的41.4%和58.6%.因此,为有效控制叁峡库区腹地的氮素污染,应重点关注NH_3的减排.(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曾孔莲,唐斌,邵丞[10](2017)在《基于OMI数据的北部湾大气中SO_2干沉降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GIS和RS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SO_2等痕量气体分布的研究。臭氧层观测仪(OMI)是较新的大气成分探测仪器,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提供痕量气体污染物的全球数据。本文基于已有的估算大气干沉降通量的模型,采用OMI数据的叁级日产品SO_2e为数据源,对SO_2的干沉降通量进行估算并进行时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SO_2在不同下垫面的干沉降年通量在空间分布上均无明显分布规律,干沉降年通量的最大值处于中部、东北部、西南部,最小值大部分出现沿海地区;SO_2在不同下垫面的干沉降年通量在时间分布上也无明显变化,年与年之间的干沉降年通量变化较小。(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7年20期)
干沉降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不同方法对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度和通量的估计存在差异,开展比较研究。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基于75 m观测塔,对大气中常见的六种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氮(CO)、二氧化氮(NO_2)、臭氧(O_3)、一氧化碳(CO)、细颗粒物(PM_(2.5))的浓度和气象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利用叁层阻力模型计算大气污染物的干沉降速度,利用浓度法和梯度法计算干沉降通量,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SO_2、NO、NO_2、O_3、CO、PM_(2.5)的平均干沉降速度分别是0.270、0.019、0.089、0.449、0.038、0.147 cm/s。干沉降速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一般情况下,白天大于夜间,在午后出现最大值。整个观测期间,采用浓度法计算得到的SO_2、NO、NO_2、O_3、CO、PM_(2.5)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034、0.008、0.037、0.263、0.354、0.049μg/(m~2·s),采用梯度法得到的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04、0.00193、0.035、0.278、0.192、0.063μg/(m~2·s)。结论对于NO、O_3、PM_(2.5),浓度法和梯度法计算的干沉降通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梯度法估计干沉降通量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梯度测量的准确性,浓度法估计干沉降通量则更多依赖于干沉降速度计算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沉降通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忠,黄威,潘月鹏,顾梦娜,吕雪梅.河北典型农田大气重金属干沉降通量及来源解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2].赵雄飞,王体健,黄满堂,杨帆,杨丹丹.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度和通量的计算方法比较——以南京仙林地区为例[J].装备环境工程.2019
[3].代鹏博,张良波,祝慧娜,张宝忠.郑州市城区PM_(10)和PM_(2.5)的大气干沉降通量[J].广东化工.2019
[4].宋世杰,黄韬,赵留元,毛潇萱,穆熙.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干沉降通量及来源[J].环境科学.2019
[5].曾孔莲,周玉科,唐斌.基于OMI数据的北部湾NO_2干沉降通量估算[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
[6].曹嘉晨.南京地区农田臭氧干沉降通量的观测与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7].孙榛,孟灵,高会旺,王健稳.利用卫星数据反演中国近海气溶胶浓度及干沉降通量[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李鹏志,李茜,石金辉,高会旺,姚小红.夏季青岛大气粗细粒子中微量元素的浓度、溶解度及干沉降通量[J].环境科学.2018
[9].王欢博,石光明,田密,乔保清,彭超.叁峡库区大气活性氮组成及干沉降通量[J].中国环境科学.2018
[10].曾孔莲,唐斌,邵丞.基于OMI数据的北部湾大气中SO_2干沉降通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