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

(四川科学城医院耳鼻眼科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同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进行诊断,将观察组患者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健康人群的黄斑中心凹度平均为(219.23±8.16)μm,而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则为(312.26±140.15)μ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在诊断合并CME时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相比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能够对患者疾病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22-0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toassessthediagnosticvalueofmaculardegenerationinpatientswithdiabeticretinopathy.Methods40casesofdiabetesmellitusinourhospitalpatientswithmacularlesionasobservationgroup,theotherofthesameperiodof40healthypeopleascontrolgroupcases,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results,aswellas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using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diagnosis,comparethetwogrouppatientsdiagnosis.ResultsThemacularcenterconcavityhealthycrowdtoaverage(219.23±8.16mum,forpatientswithdiabeticmacularlesionis(312.26±140.15)microns,observationgroup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controlgroup(P<0.05).And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combinedwith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methodinthediagnosisofCMEhasgreatdifference.ConclusionComparedwith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using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methodcanmakemoreaccuratediagnosisforthepatientswithdisease.

【Keywords】Diabetic;Retinopathy;Maculardegeneratio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糖尿病属于一种糖代谢紊乱疾病,需要通过长期治疗来控制患者体内血糖的水平,该疾病本身对人体的危害较小,但是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引发包括心脏以及肾脏在内的多种脏器疾病,并且还会对患者眼部和足部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为常见,患者体内血糖的水平不断升高会对其全身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包括视网膜血管,因此容易使患者出现视网膜出血以及水肿等病变,如果病情严重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失明[2]。为了及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病变进行诊断,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文研究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该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均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且其视网膜黄斑病变均由糖尿病引起,同时其眼部没有进行过手术。在这些患者中有2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2.1)岁。40例患者共80眼,其中存在玻璃体积血的为4眼,剩下的76眼中有8眼视力在0.05以下,22眼在0.06~0.2之间,26眼在0.3~0.5之间,剩下的20眼视力在0.6~1.0之间。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体检且结果全部正常的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有27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8±1.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临床资料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都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CT)进行诊断,同时观察组患者还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黄斑水肿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弥漫性水肿以及水肿合并CME,除此之外还有限局性水肿。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种诊断方法以及两组患者疾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不同数据类型选择进行χ2或者t检验,以P<0.05判断组间数据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诊断方法黄斑水肿类型对比

从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诊断76眼之后,存在黄斑水肿的眼睛有45只,10只为重度水肿,12只为中度水肿,剩下的23只为轻度水肿,合并CME的患者有16例。另外,同时使用OCT以及FFA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的患者,OCT检查显示正常,而FFA检查则显示存在荧光素局限性渗漏的情况。使用FFA进行诊断的患者,45只黄斑水肿中有8只为重度水肿,16只为中度水肿,剩下21只为轻度水肿,合并CME的患者有8例。OCT法诊断出的合并CME比例明显高于FFA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度平均为(312.26±140.15)μm,对照组为(219.23±8.16)μm。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度平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组间差异经对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侵害足部、眼部以及其他脏器等,其中眼部疾病最为常见同时也最为严重,轻则使患者视力下降,重则会使患者失明,相关研究显示,因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而导致失明的患者所占比例在10%以上[3],因此对该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极为重要的。目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FFA)是对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进行诊断的主要方法,该方法能够观察患者眼部血管渗透的情况,但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会损害患者眼部,因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即OCT,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提出使用,并于五年后被投放在医疗器械市场,该技术的原理与弱相干光干涉仪相同,因为在生物组织中,其不同的深度层面反射或者是散射的情况有一定的区别,使用相关仪器扫描其信号,就能够将生物组织的图像进行构建和呈现。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对眼部疾病进行诊断时,不会对患者眼部进行接触,同时也不会侵入眼部,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能够对其眼部的多个组织进行检查,包括眼前节以及眼后节,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尤其具有优势[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中,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进行诊断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对其水肿类型进行明确的分类,同时能够检测患者黄斑中心凹度,具有广泛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正娟,田进山,张俊萍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9-20.

[2]冯小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66.

[3]沈炜,柳林,铁军等.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4,37(5):664-667.

[4]陈颖,钟沐睿.伴有黄斑水肿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J].激光杂志,2014(2):74-75.

[5]孙成,孟晓红,张敏芳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拱环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4):351-354.

标签:;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