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单采论文_张进萍,陈冰冰,郑华晖,杨华娟,宋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单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板,血小板,血液,献血者,郑州市,敷料,预见性。

血小板单采论文文献综述

张进萍,陈冰冰,郑华晖,杨华娟,宋霖[1](2019)在《不同储存时间的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中外泌体释放及内容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对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leukocyte-reduced apheresis platelet,LRA-Plt)中外泌体(exosome,EXO)释放及内容物的影响。方法:应用ExoQuick获得不同储存时间对LRA-Plt中的EXO,采用透射电镜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蛋白免疫印迹法、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法分别进行形态、免疫标记、粒径分布检测。应用DLS检测不同储存时间LRA-Plt中EXO的粒径分布变化,通过Nanodrop?ND-2000检测不同储存时间LRA-Plt中EXO的蛋白和RNA含量变化。结果:成功获取类杯状、CD63/TSG101富集、Calnexin阴性、直径分布在30-200 nm的LRA-Plt来源EXO。储存早期(储存d 1、2),LRA-Plt来源EXO的粒径较小,分布多在30-40 nm;蛋白和RNA含量较低;2组间粒径分布、蛋白和RNA含量无显着差异(P> 0.05)。储存中晚期,LRA-Plt来源EXO的粒径较储存早期大,分布多在130-200 nm;蛋白和RNA含量较早期显着上升;与储存早期相比,储存中晚期LRA-Plt中EXO在粒径分布、蛋白和RNA含量上均出现显着上升(P <0.05)。结论:储存中晚期的LRA-Plt中EXO形态与储存早期存在差异,且粒径分布、蛋白和RNA含量显着高于储存早期。EXO携带的大量蛋白和RNA可能参与了血小板输注后多种功能作用的执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方志红,金一鸣,邱香[2](2019)在《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及其与供者组群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与供者组群特点,以提高临床单采血小板的使用效果。方法:以2015-10—2017-02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276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供者组群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进行276次血小板输注,有效输注184次,有效输注率为66.7%。其中恶性肿瘤(C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后出血(PPH)、其他疾病(OTS)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6.9%、76.9%、59.6%、54.2%、62.9%、45.8%、83.3%、69.2%,不同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会下降(P<0.05);但不同组群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对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需有相应的适应证,应尽量减少输注次数。苏州地区针对血小板捐献者的筛查指标非常有效,血小板临床疗效与其供者组群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6期)

霍宝锋,李慧文,向庆林,胡烨,林奕斌[3](2019)在《韶关市初次与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为制定针对不同献血经历人群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韶关市中心血站2015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 004人按照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分类,并对他们所献血液的相应血液标本进行传染病4个项目(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和ALT项目的检测,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初次与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比例、初次与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对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2015.6.1—2016.6.30、2016.7.1—2017.6.30、2017.7.1—2018.6.30分别为0.60%、0.72%和0.42%(χ~2=15.66,P<0.01);2015.6.1—2018.6.30年,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分别为2.60%和0.28%(χ~2=131.36,P<0.01)。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者的比例分别为15.4%、84.6%(χ~2=94.52,P<0.01);2016.7.1—2017.6.30核酸检测不合格率为0.41%(8/1 943),是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以HBsAg、抗-HIV为主,有条件的血站可以在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开展抗-HIV快速检测。多次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以核酸检测和抗-TP为主,主要由于假阳性结果和后续感染等原因造成。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郝彩红,马仕财[4](2019)在《水胶体透明敷料对单采血小板皮下淤血患者淤血消退和疼痛的护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敷料对单采血小板皮下淤血患者淤血消退和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陕西省榆林市中心血站84例自愿捐献血小板时发生皮下淤血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热水袋热敷针眼,研究组给予水胶体透明敷料对针眼进行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和护理后1、3、5、7 d皮下淤青的最大直径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变化。记录皮下淤血消退时间和针眼感染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1、3、5、7 d皮下淤血最大直径较护理前显着缩短(P <0.05),研究组护理后3、5、7 d皮下淤血最大直径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护理后3、5、7 d V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着降低(P <0.05),且研究组显着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皮下淤血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无针眼感染发生,常规组出现2例针眼轻微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能促进单采血小板皮下淤血的吸收和消退,减轻疼痛和避免穿刺针眼感染。(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褚新建,孟慧琴,冯艳红[5](2019)在《机采科人员的合理配置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机采科医务人员的合理配置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62例机采科医务人员,出现单采血小板质量事件26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并于2017年8月开始执行机采科人员培训工作,观察单采血小板事件培训工作前后问题发生率。结果培训工作以后单采血小板事件明显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科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工作以后单采血小板质量事件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效果确切,值得今后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31期)

褚新建,孟慧琴,冯艳红[6](2019)在《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采血小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单采血小板,不仅感染几率会明显降低,而且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输注疗效,同时节约血液资源。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的患者,单采血小板优势更明显。如何建立一支稳定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探讨了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有效管理方法,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30期)

欧阳转弟,何敏静,罗师媛[7](2019)在《预见性护理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73例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站自愿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可以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7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值显着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研究组枸橼酸盐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11%(3/37)均低于对照组27.78%(10/36)(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珺,张玉红,刘玉振[8](2019)在《郑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2013-2017年郑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减少单采血小板报废。方法采用唐山启奥9.0软件统计郑州市近5年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次以及不合格人次。结果单采血小板总报废率0.490%,其中检验报废率0.415%,非检验报废率0.075%。检验与非检验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952,P<0.01)。检验项目HBsAg、抗-TP、ALT、抗-HCV、抗-HIV、NAT以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0.100%、0.091%、0.081%、0.070%、0.034%、0.021%、0.017%。非检验项目脂血、破埙、冲红、色泽异常、不足量、过期以及砂眼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0.028%、0.018%、0.011%、0.007%、0.005%、0.004%、0.003%。结论单采血小板固定队伍的建立、初筛以及复检选择质量好的试剂和仪器是减少检验报废关键点,而加强献血前的咨询以及保存和运输过程的管理,是减少非检验报废的关键环节。(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武彬,李敏玲,林绮敏,韦钟华[9](2019)在《单采血小板间隔期缩短对血小板质量及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Plt)间隔期缩短对Plt质量及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肇庆市中心血站接收的采取单采Plt献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单采Plt间隔期4周以及2周的献血者血常规以及Plt质量的结果。结果:单采Plt前以及单采Plt 2周后献血者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单采Plt间隔4周以及单采Plt间隔2周献血者血常规积Hct、WBC、Hb、RBC、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等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采Plt间隔期从4周缩短为2周对献血者的健康以及对Plt质量等方面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陈乐丹,李建道,苏欣欣[10](2019)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提高机采血小板合格率。方法对2016-2018年,温州地区30 7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做转氨酶(ALT),脂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乙肝梅毒(HBsAg-TP)等8项血液初筛项目调查,同时分析上述检测项目在性别,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和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差异。结果近3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27.67%,20.66%和16.89%,原因依次为ALT(5.71%),WBC(4.04%),脂血(3.13%),HB(2.57%),Plt(2.51%),Hct(1.58%),RBC(1.15%),HBsAg-TP(1.03%),除HB,Hct和RBC外,其它检测项目在男性中的不合格率均高于女性,初次机采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33.77%和18.65%,两者的ALT,WBC,脂血,Plt,HBsAg-TP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WBC,脂血是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主要原因,在今后的招募动员工作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男女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科学献血的指导和宣教,做好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招募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机采血小板者初筛检测的合格率,稳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血小板单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与供者组群特点,以提高临床单采血小板的使用效果。方法:以2015-10—2017-02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276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供者组群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进行276次血小板输注,有效输注184次,有效输注率为66.7%。其中恶性肿瘤(C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后出血(PPH)、其他疾病(OTS)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6.9%、76.9%、59.6%、54.2%、62.9%、45.8%、83.3%、69.2%,不同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会下降(P<0.05);但不同组群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对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需有相应的适应证,应尽量减少输注次数。苏州地区针对血小板捐献者的筛查指标非常有效,血小板临床疗效与其供者组群没有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单采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进萍,陈冰冰,郑华晖,杨华娟,宋霖.不同储存时间的少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中外泌体释放及内容物[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方志红,金一鸣,邱香.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及其与供者组群的相关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3].霍宝锋,李慧文,向庆林,胡烨,林奕斌.韶关市初次与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

[4].郝彩红,马仕财.水胶体透明敷料对单采血小板皮下淤血患者淤血消退和疼痛的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5].褚新建,孟慧琴,冯艳红.机采科人员的合理配置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

[6].褚新建,孟慧琴,冯艳红.浅谈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9

[7].欧阳转弟,何敏静,罗师媛.预见性护理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8].王珺,张玉红,刘玉振.郑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9].黄武彬,李敏玲,林绮敏,韦钟华.单采血小板间隔期缩短对血小板质量及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10].陈乐丹,李建道,苏欣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的初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各组CD62p表达流式细胞图型单采血小板预测曲线政策法规血站基本标准(7)政策法规血站基本标准(2)政策法规血站基本标准(6)政策法规血站基本标准(4)

标签:;  ;  ;  ;  ;  ;  ;  

血小板单采论文_张进萍,陈冰冰,郑华晖,杨华娟,宋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