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留美论文_张楠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幼童留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幼童,洋务运动,水师,北洋,湘军,海防,甲午。

幼童留美论文文献综述

张楠楠[1](2019)在《浅析袁世凯对留美幼童的任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袁世凯,清末民初在政治上的着名人物,他早年和所有的学子一样,以科举为入仕正途,两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每次都铩羽而归,仅混到一个秀才名分,之后便放弃科举正途,转移到"官场"。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与留美幼童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美幼童回国后,被视为异类,政府并没有善用其专长,待遇极差,使学童们感到非常彷徨。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他们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社会遗弃。但是新世纪之初,笼罩在留美幼童的乌云开始逐渐散去。1901年,洋务派领袖(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14期)

经姗姗[2](2019)在《美国排华骚乱与中国早期留美幼童的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美国依然存在着对少数民族与有色人种严重的种族歧视。从1873年前后开始,欧洲发生的经济危机蔓延到美国。美国的少数种族主义者为了转移经济危机的影响,制造了多起迫害旅美华工的暴力事件。这股排华骚乱、反华浪潮最终迫使中国早期留美幼童中断学业,分批回国。(本文来源于《炎黄春秋》期刊2019年07期)

褚若千[3](2019)在《留美幼童与中国铁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治十一年(1872年),30名中国幼童穿着中国传统服装远赴美国求学,他们被称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在其后的3年里,又有90名幼童遵循着他们的足迹来到美国。这120名留美幼童寄居于美国家庭,先学习语言,而后进入美国学校就读,计划于15年后学成归国。然而在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恐幼童们"全失其爱国之心",故"为中国国家谋幸福计""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留美幼童遂匆匆奉召回国,除先期遣返、病逝异乡和私自留美不归者外,其余94名幼童分3批返回祖国,留美时间最长者亦不过10年而已。(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期刊2019年06期)

孙建军[4](2019)在《留美幼童与北洋海军——以寻觅留美幼童回华后进入北洋海军的路向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群体的留美幼童,他们归国后是如何分配的?又进行了哪些专业学习?学习后进入了哪些岗位?有哪些人加入了北洋海军?又有哪些人参加了甲午海战?本文通过爬梳史料,尝试回答上述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家航海》期刊2019年01期)

钟鑫,阿来[5](2019)在《案例:留美幼童》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29日下午2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综合教学楼803教室,132名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经济学四个专业的大一学生正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授课老师是刘芳。这节课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同学们在中学已学习过,如果大学课堂不能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有突破,则起到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本文来源于《大学生》期刊2019年05期)

朱智斌,李婵玉[6](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美教育与船政学堂留欧教育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有两项着名的留学活动,即1872年开始的幼童留美与1877年开始的船政生留欧。两项留学活动在留学生生源、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留学目的、留学生年龄等方面存在诸多异同点。幼童留美教育与船政学堂留欧教育两项留学活动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清廷在用人方面的燃眉之急,为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对中国留学教育有开创性意义,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德文[7](2018)在《大清留美幼童,他们幸运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洋务运动》中一幅"早期赴美留学的幼童"图片说起,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去深刻认识留美幼童的人生经历。以"他们幸运吗"为提问主线,引导学生来认识幼童身处自由之邦与身属封建之国的矛盾中分析个人命运;从计划半途而废与学生实际贡献的矛盾中来感悟家国情怀;从师夷长技之国内趋势与持强凌弱之国际原则的矛盾来探讨时代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期刊2018年24期)

王学斌[8](2018)在《“藉孱躯暮齿,收远大之效”——曾国藩与幼童留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治九年(1870)十二月初二日,再度履任两江总督仅一月余的曾国藩致函李鸿章道:"事务丛集,官场多故……孱躯暮齿,每日见客七八次后,便觉日短事繁,即寻常文牍,草草应付,都不自惬,其大者更未暇一为营度。"与得意门生言事,曾自不必虚与委蛇,应多是肺腑实情。从是非缠绕、危机四伏的"天津教案"中脱身而出,重返福地金陵,曾国藩竟依然心情不佳,所谓"丛集"之事务为何,"多故"(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8年12期)

[9](2018)在《“留美幼童”与“首航学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和清代百名"留美幼童"相比,改革开放后首批52人赴美之时,可以笑称为"留美老童",在本来应该当教授的时候却去当了研究生,他们出国留学时普遍人过中年,失去了最佳学习时段,也不再处于最佳研究年龄段,由此妨碍了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尤其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他们未能取得重大的科学发现、取得举世瞩目的开拓性成果。渐入晚年时,这个群体中彼此熟悉的学者相聚时常常感慨,这个群体中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获取这个奖项,原本是他们青年时代的金色梦想。不过,将"留美幼童"和改革开放后的"首航学者"进行比较是极富意义的。就留学计划而(本文来源于《中华儿女》期刊2018年01期)

高倩云[10](2017)在《留美幼童中途撤回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十年,可谓"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但为何原本计划实行二十年的教育计划进行到一半就被腰斩,留美幼童悉数撤回?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幼童年岁较小,洗染西方文化,致使清政府守旧势力反对。本文在简单综述留美幼童被撤回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幼童留美费用不敷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7年17期)

幼童留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末,美国依然存在着对少数民族与有色人种严重的种族歧视。从1873年前后开始,欧洲发生的经济危机蔓延到美国。美国的少数种族主义者为了转移经济危机的影响,制造了多起迫害旅美华工的暴力事件。这股排华骚乱、反华浪潮最终迫使中国早期留美幼童中断学业,分批回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童留美论文参考文献

[1].张楠楠.浅析袁世凯对留美幼童的任用[J].知识文库.2019

[2].经姗姗.美国排华骚乱与中国早期留美幼童的命运[J].炎黄春秋.2019

[3].褚若千.留美幼童与中国铁路[J].中国档案.2019

[4].孙建军.留美幼童与北洋海军——以寻觅留美幼童回华后进入北洋海军的路向为主[J].国家航海.2019

[5].钟鑫,阿来.案例:留美幼童[J].大学生.2019

[6].朱智斌,李婵玉.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美教育与船政学堂留欧教育之比较[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王德文.大清留美幼童,他们幸运吗?[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

[8].王学斌.“藉孱躯暮齿,收远大之效”——曾国藩与幼童留美[J].书屋.2018

[9]..“留美幼童”与“首航学者”[J].中华儿女.2018

[10].高倩云.留美幼童中途撤回原因探析[J].文存阅刊.2017

论文知识图

、算法、人物、花木等作1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的留美幼童当我面...留学美国与清华学堂的创办-1914年清华学校...留学美国与清华学堂的创办-中国最早的留美...下令禁止记者对画像拍照。一8《在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于文...

标签:;  ;  ;  ;  ;  ;  ;  

幼童留美论文_张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