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年世界禽蛋生产增幅将低于1%(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1](2020)在《历经疫情洗礼 食品行业涅盘重生——食品行业2020年战“疫”回忆录》文中指出转眼又到年末,我们好像从没像今年一样,如此热切地期盼日子快点过去。始于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工厂停工、企业停产、市场停摆、经济停滞……各行各业都因为疫情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食品行业,由于我国实行"封城"、禁行、停产等措施,在餐饮行业,大到连锁餐饮集团小到"三小"餐饮均受到严重影响,直呼"快要活不下去了";酒业也不例外,由于白酒消费高峰期间正赶上疫情最严重之时,各地白酒市场基本处于"冷冻"状态。但在这其中,也有个别产业因祸得福,比如人们被困家中之时,方便面、自热火锅、半成品菜等产品热销;
戴建兵[2](2015)在《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6月,民政部选取江苏昆山、浙江海宁、河南洛宁、广东深圳4地作为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第一批试点地区。2014年4月,民政部进一步选取北京市房山区等46个市(县、区)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工作的开展,拉开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序幕。试点过程中,试点地区高度重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工作,努力加强制度创建,取得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在理论上厘清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需要根据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蓝图。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制度分析理论、福利经济学、公平理论、需要理论等为理论分析框架,以软系统方法论(SSM)为方法上的指导,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计量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国际上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本文沿着三个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问题逐次展开,分别是:(1)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由来和现状;(2)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3)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探索。论文分析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由来和现状,考察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相关理论,构建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提出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三阶段”模式,并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从福利覆盖范围、福利内容体系、财政资金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管理运行、绩效评价等方面探索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方案。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变迁而来,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我国正处于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初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面有待扩大,福利项目有待增加,福利水平有待提高,专门立法有待制定,管理运行有待完善,绩效评价有待规范。影响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状况。第三,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精神为宗旨,以我国现实国情为蓝本,以国际经验为参照,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察儿童权利优先序列,科学合理构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适度、统一”的原则。第四,根据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进程,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2010-2020年)、中级阶段(2021-2030年)和高级阶段(2031-2050年)。初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从孤儿逐步扩大到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最终实现特殊儿童全覆盖;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以生存性福利为主,兼顾发展性福利,福利项目逐步增多;儿童社会福利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提高。中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从特殊儿童扩大到部分普通儿童;儿童社会福利内容实现生存性福利和发展性福利并重,城乡福利项目和内容多样化;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实现较高的福利给付。高级阶段,儿童社会覆盖范围从全体特殊儿童扩大到全体普通儿童;儿童社会福利内容广泛,为全体儿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福利项目;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高,实现高水平的福利供给。第五,我国应逐步增加儿童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规模,2020年时儿童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应达到0.50%,2030年时逐步提高到0.95%-1.03%,2050年时达到2.38%-2.66%。2050年时儿童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应接近OECD国家2009年的平均水平(2.61%)。第六,我国应加快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儿童福利法》为母法,包含儿童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司法保护等专项福利法律法规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第七,我国应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行政管理职能,在国家层面建立儿童福利局或“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第八,我国应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起以符合儿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有如下特色和创新:第一,深化和发展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第二,比较系统地提出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第三,相对完整地构建起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三阶段”模式。第四,将软系统方法论(SSM)引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创新性。第五,较早地将绩效评价引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在评价手段上具有创新性。最后,本文分析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赵辛[3](2013)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关于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的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实际,基于整体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视角,系统地充实和完善了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概念框架。在该概念框架的统领下,以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经验为标准,对比分析了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问题的特征,并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了缺少供应链核心环节和缺乏有效供应链制度安排是价格风险问题形成的根源。针对问题的根源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以建设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基础、以创新鲜活农产品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为手段、以缔造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为保障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价格风险管理机制。最后,以促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论文的主要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从结构上可分为理论研究、问题分析、风险生成机理研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和政策建议五大部分。(1)理论研究。在综合应用价格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供应链金融理论和决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本论文研究问题进行概念化的概念框架设计。(2)问题分析。通过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以及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管理历程回顾,并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征和表现。(3)风险生成机理研究。实证分析了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和传导效应,揭示了其价格风险的生成机理。(4)管理机制研究。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了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价格风险管理模式,设计了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协同价格风险管理机制。(5)政策建议。根据本文研究的结论和以促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为目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2.论文的基本结论(1)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较大,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问题突出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方差仅为8.10144,而生猪格波动方差为27.95795,价格波动剧烈程度是粮食的3.5倍。总体来看,大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消费最多的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剧烈程度都是粮食价格波动剧烈程度的2倍左右。同时,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大,这也暴露出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批发市场未发挥应有功能、订单契约形同虚设、价格剧烈波动难以调控、流通费用居高不下、供应链利益分配严重扭曲五个最为突出的问题。(2)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大的主要生成因素是交易成本实证分析表明,交易成本对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都较高,除开肉禽和禽蛋的交易成本影响在20%左右外,蔬菜、水果、水产品、鲜奶等的交易成本影响都超过了40%。交易成本对大部分鲜活农产品的影响都是对粮食影响的2倍左右,这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大部分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剧烈程度是粮食价格波动程度的2倍左右。(3)生产和零售价格指数波动相互传导效应的三区制阀值协整分析表明,缺少供应链核心环节和缺乏有效供应链制度安排导致的双重边际效应和牛鞭效应是产生高额交易成本的根源蔬菜、禽蛋、肉禽、水产品、水果、鲜奶六大类鲜活农产品综合生产价格指数波动和综合零售价格指数波动的三区制阀值协整分析表明,蔬菜的中区间样本比率为66.7%、水产品为62.9%、水果为54.3%、鲜奶为30.6%、禽蛋为25.7%和肉禽为16.7%。由于中间区制里的两个样本时间序列之间不是协整关系而是随机关系,这就说明我国大多数种类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正常的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效应较小,而缺少供应链核心环节和缺乏有效供应链制度安排导致的双重边际效应和牛鞭效应等人为因素产生的高额交易成本形成了较大的阀值区间,导致生产和零售价格指数有较大比率的样本位于阀值区间之内。(4)构建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作为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既能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又能解决我国鲜活农产品总体供需均衡而局部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风险我国疆域辽阔而且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复杂,人口众多又分布零散导致消费极为分散,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生产非常分散,使得传统以批发市场、零售商等作为核心节点的供应链结构并不适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因此,本文提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第三方专业物流和现有实体批发市场来建设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并以此作为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这不但能减少投入、增加信息对称程度、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流通耗损,而且还能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的跨区域流动,有效解决鲜活农产品总体供需均衡而区域局部失衡的问题。(5)以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依托的鲜活农产品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既能取代目前多种订单契约,又能更有效地分散和规避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以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依托,通过对该市场上交易的中远期现货合约嵌入期权而形成鲜活农产品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契约,并对该期权价格采用时间弹性期权费用定价机制,使得该嵌入式期权合约既具有中远期现货合约的特点又具有期权合约的特点。购买者的嵌入式期权合约虽然不能转让,但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风险偏好选择合适时机退出并重新优化配置自己的资源。另外,嵌入式期权合约还在解决合约卖出者的生产或购买资金压力、订单融资、引导鲜活农产品按标准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以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作为组织者和协同管理者构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能有效增加供应链的协同风险管理能力和进一步凸显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不但是供应链的核心环节,而且是信息流、资金和物流的流转中枢,因此有能力通过引入社会资金而构建以电子批发市场为组织者和协调管理者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因资金不足导致的季节性价格风险、陷入蛛网模型困境的周期性价格风险和因机会主义与投机心理造成的各种人为价格风险。这对于拓展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融资渠道、加深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协同程度、增强整个供应链的价格风险管理能力、保障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减少鲜活农产品最终零售价格波动、稳定宏观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3.论文的创新点(1)充实和完善了基于整个供应链视角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形成与风险管理分析框架本论文以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动态不确定性出发点,基于整个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以非市场风险因素形成的交易成本为主要逻辑线索,充实和完善了系统分析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形成机理和风险管理机制的概念框架。相对于前人仅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某个具体环节分析其价格风险而言,更能准确把握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形成机理和设计出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而且这种分析方式更具普适性,能应用于其他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之中。(2)实证研究发现了导致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大的主要成因是缺少供应链核心环节和缺乏有效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制度安排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过高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成因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广为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发现了导致其价格风险大的根源是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缺少供应链核心环节和缺乏有效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制度安排。这为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成因争议形成共识、为我国政府制定鲜活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提供了较为可信的理论基础。(3)构建了以建设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基础、以创新鲜活农产品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为手段、以缔造供应链金融体系为保障的协同价格风险管理机制本文设计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机制是以建设作为供应链核心环节的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基础,以创新鲜活农产品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为手段、以缔造供应链金融体系为保障进行协同价格风险管理。本文设计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相对于前人提出的机制或对策有两点优势,第一就是更注重从供应链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即更注重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是更注重从供应链的全局视角进行协同价格风险管理,即从整体上进行价格风险管理而不是只考虑某个供应链环节,这就增加了该创新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的适应性和实用性。4.论文的政策建议(1)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①建立保障鲜活农产品高效流通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流通相关配套设施的财政扶持政策。包括财政扶持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政策和财政拨款建设与电子批发市场合作的实体批发市场保鲜库房与物流设施政策;②建立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补贴、税收、金融与保险制度。包括完善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的补贴政策和消费者高价格消费的补贴政策,生产与流通的免税或减税政策,以及建立强制鲜活农产品保险制度等;③完善鲜活农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我国的批发市场法,并完善生产与流通中的相关法规以增强法规的可操作度。(2)中观层面的政策建议①建立健全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鲜活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安全标准体系、市场准入机制等;②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行情监测预警制度。重点完善信息监测统计、市场信息服务、市场分析预警、市场运行调控和生产者经营能力培育等五项基础制度。(3)微观层面的政策建议①尽快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首先要有关于农民的社会与经济政策顶层设计;其次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体系;第三,要有向农民倾斜的社会经济地位保障制度;最后,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对待;②继续大力完善和推进农民合作社组织。在我国进一步建设农民专业化合作社组织的过程中,要从政策上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完全融入供应链之中,这主要表现为鲜活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利用供应链金融进行融资或获取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市场化引导。
刁文瑛[4](2012)在《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度量类抽象名词搭配研究》文中指出词语搭配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对词语搭配形式的掌握程度、对搭配词掌握的数量,反映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汉语名词数量众多,搭配多样,度量类抽象名词自身的“看不见摸不着”及“一定空间性”的特点,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这类词语时存在一定难度。学术界对于度量类抽象名词的研究尚未深入,尤其是度量类抽象名词的搭配研究。本文基于汉语大型语料库,从度量类抽象名词着手,对现代汉语中的147个度量类抽象名词的搭配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探寻度量类抽象名词的类联接特点,观察其搭配词的语义分类,最后形成有利于对外汉语有参考价值的词表,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便捷性。首先,结合前人的研究,指出选题缘由,以及相关的搭配理论及方案设想。通过频次过滤、语法过滤、人工干预三个步骤处理147个度量类抽象名词的原始数据,然后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即对度量类抽象名词的左右类联接分别研究,探寻度量类抽象名词的左右类联接特点与规律;选取典型代表词—“~度”、“~价”、“~量”三组词展开分析,重点其名形、名动、名名三大类搭配词的语义分类。一个直观、例子翔实的词表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对度量类抽象名词的类联接与语义分类充分的讨论基础上,形成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表。本次对现代汉语抽象名词的研究,对抽象名词研究的深入开展、汉语教学、词典编撰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世伟[5](2011)在《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 ——基于浙江镇海乡村社区的实证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村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基础。现存的农民与集体、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每一次土地分配及产权归属的重大变化,最终都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及组织管理制度的变化。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乡村社区为对象,考察土地流转与村社治理的关联,认为土地流转对农村社区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农村社会由相对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村庄的地域边界、人口边界、经济边界、组织边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建立在土地集体产权和户籍身份基础上的村民自治运行环境逐步瓦解,居民对村委会等传统组织的认同感下降,关系纽带日益松弛,所有这些都对村社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推动村社治理从“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型。第一章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不断扩大、强化和稳定农民的土地产权,土地政策主要围绕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允许土地流转展开。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以后,进一步强调保障并扩大土地流转,农地流转更加迅速和普遍。本章首先梳理了我国土地流转的政策演变和实践历程,概括并评析几种土地流转的代表性模式,然后重点考察不同时期镇海的土地流转情况,最后对几个重点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第二章考察土地流转与社区经济结构变迁。重点考察土地流转对社区技术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的影响,认为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提升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这个过程中,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第三章对土地流转与社区社会结构转型进行考察。土地流转和人员流动使传统相对封闭的城乡二元社会走向城乡一体化。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农村社区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就业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等子结构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第四章对土地流转与社区组织体系进行分析。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的需要,镇海把构建具有农村社区化特色的组织网络作为重点和切入点,在传统的“三驾马车”之外建立了新兴的融合性社会组织。新兴组织的出现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主政给村社治理增添了新的变量,改变了社区的权力结构。第五章对土地流转与社区服务体系进行考察。镇海推行的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在社区这个平台,国家公共服务与社区自服务、国家管理与农民自我管理实现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通过合理划定社区规模、搭建服务平台、建设社工队伍、构建服务机制,建立了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和自愿者服务、市场商业化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了农村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在实践运作中,镇海创造性的形成了“81890”服务模式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社区运作、社会参与、需求导向的基层合作治理社会公共服务的新模式。第六章考察土地流转对社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利益冲突加剧,引发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对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究其因,主要是因为土地规则是不确定的,或者说规则是被不断“选择性执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各种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保持足够的警惕。第七章对土地流转与村社治理变迁的机制机理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解释土地制度、产权流动与村治变迁的机制机理;二是认为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使村庄的地域边界、人口边界、产权边界、组织边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边界开放与社会边界封闭存在冲突与共生的关系;三是从共产党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和调整来考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揭示乡村土地政治的本质。最后是结论和展望,认为随着人地流动的加剧,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和户籍身份基础上的村民自治无法满足居民的民主诉求和民生需要,为此,需要建构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村社治理模式。作为未来可能的新型乡村治理形式,农村社区“居民自治”是新时期村民自治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政权整合乡村社会的平台和载体。要推动村社治理从“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顺利转型,就要在尊重居民自身需求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着力在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村民委员会与村经济合作社分离上下功夫。
贾大明,李红梅[6](2011)在《当前我国农垦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文中提出2010年,全国农垦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与挑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大力提升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一年来,农垦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现代农业
姜璘[7](2009)在《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形成,促进了国际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交往日益频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着提高,使得世界各国对掌握汉语尤其是商务汉语的人才需求量迅猛增加,商务汉语教学、商务汉语教材编写以及商务汉语语料库建立等工作日渐提上日程。应用语言学界有必要对商业领域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以探究该领域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语言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本课题从与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研究入手,采取实际语料样本和词频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语言特征进行观察与探究,揭示了其在词语、句子方面的使用情况和语篇呈现的特征,从而为商务语言研究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商务汉语教学、商务汉语教材编写、商务汉语词典编撰、商务汉语教学及学习软件开发、商务语言语料库建立等提供参考与借鉴。与此同时,从理论意义上讲,该研究也丰富了商务语言学和领域语言学的理论研究。
赵亮[8](2006)在《我国饲料产业研究》文中指出饲料产业是以饲料生产企业为核心,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及畜产品加工、仓储、零售业,形成一个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产业链组织。该产业发展特征是广大农民将积极参与进来,其最终产品将面向国内外市场。研究我国饲料市场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本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饲料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我国饲料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联系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消费等的综合性产业,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饲料产业,不仅能够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可以促进食品加工、转化与增值,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通过发展饲料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在饲料产业链中,饲料工业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上游是种植业,下游是养殖业。原料来自种植业,产品服务养殖业。它与农业唇齿相依,紧密相联,是真正的农用工业。2003年饲料原料价格总体平均上涨10%左右,对饲料工业乃至养殖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04年我国饲料工业在2003年大冲击的影响下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饲料产量、品质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尽管上半年饲料生产惯性下滑,但全年仍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了9300万吨,比上年增长6.8%。饲料企业效益也出现同步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3%左右。饲料工业的不断成熟加速了饲料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一批大中型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加快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2004年我国全年肉、奶、蛋、饲料的总产量分别为7250万吨、2300万吨、2700万吨、9300万吨,以13亿人口计,每千万人口的占有量分别为557.7万吨、176.9万吨、207.7万吨,715.4万吨,城镇消费量高于农村。以此推算,即使2005年只有1000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也将有效的拉动整个饲料产业的全面发展。从2004年召开的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峰会上获悉:我国肉类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27%,其中,猪肉、羊肉、禽蛋分别占世界47%、26%和45%,皆居世界第一位;禽肉占世界17%,居第二位;牛肉占世界9.1%,居第三位。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的比重有了很大的变化。牛肉生产和羊肉生产长足发展;猪肉产量和禽蛋产量在世界的比重相当可观,达到40%以上,在我国仍是主导畜产品。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却拥有世界40%多的猪肉产量和禽蛋产量,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
傅吉青,郏文纲[9](2005)在《2004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和2005年走势预测》文中指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课题组[10](2005)在《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中)》文中认为
二、明年世界禽蛋生产增幅将低于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年世界禽蛋生产增幅将低于1%(论文提纲范文)
(1)历经疫情洗礼 食品行业涅盘重生——食品行业2020年战“疫”回忆录(论文提纲范文)
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全球陷入经济危机 |
政府领导有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食品行业努力自救逐渐走出疫情阴霾 |
餐饮行业受重创餐企多出路谋生存 |
上半年白酒企业日子不好过高端白酒成挽救业绩的救命稻草 |
生猪养殖行业遭受双重压力利好政策下产能扩张猪价下降 |
生鲜电商因祸得福真正的春天还远未到来 |
方便食品热销未来需做到安全和营养 |
(2)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福利、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制度 |
二、儿童和儿童社会福利 |
三、三种形态的儿童社会福利制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制度分析理论 |
二、福利测量与提供理论 |
三、公平理论 |
四、需要理论 |
第四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现状评估 |
第一节 取得成就 |
一、覆盖范围逐步从孤儿扩大到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 |
二、福利内容逐步从单一服务发展到服务与津贴综合提供 |
三、福利水平逐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并实现自然增长 |
四、法律法规逐步增多并建立起儿童社会福利专门的法律 |
五、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并逐步完善儿童社会福利管理机制 |
第二节 存在问题 |
一、儿童社会福利尚未实现全面覆盖 |
二、福利内容中需增加津贴和服务项目 |
三、儿童社会福利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
四、综合性的《儿童福利法》亟需制定 |
五、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职能亟需整合 |
六、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有待完善 |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经济发展较长时间处于不发达水平 |
二、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相对不合理 |
三、儿童社会福利政策相对滞后 |
四、对儿童社会福利认识相对不足 |
五、结论及其启示 |
第五章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 |
一、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比较 |
二、儿童社会福利资金投入比较 |
三、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运行比较 |
四、儿童社会福利法律制度比较 |
第二节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国际经验借鉴 |
一、国际经验 |
二、对我国的启示 |
第六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机理分析 |
第一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必要性分析 |
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
二、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
三、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 |
四、有利于满足儿童需要 |
第二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可行性分析 |
一、具备的经济基础 |
二、具备的政治基础 |
三、具备的思想基础 |
第三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与思路分析 |
一、建设理念 |
二、建设思路 |
第四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
二、逐步扩大,循序渐进原则 |
三、适应经济,适度普惠原则 |
四、统筹兼顾,逐步统一原则 |
第五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
一、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二、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预测 |
三、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三阶段”路径选择 |
第七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探索 |
第一节 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扩大探索 |
一、儿童分类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
二、覆盖范围扩大的三阶段探索 |
第二节 基于SSM的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构建探索 |
一、SSM及其在儿童社会福利中运用的可行性 |
二、感知和表述儿童社会福利问题情境 |
三、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目标活动模型构建 |
四、目标活动模型与现实世界比较 |
五、SSM方法下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三阶段构建 |
第三节 儿童社会福利财政资金保障探索 |
一、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下满足需要的支出分析 |
二、微观视角下满足儿童个体需要福利标准的确定 |
三、宏观视角下儿童社会福利财政支出规模三阶段测算 |
四、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财政支出可能性分析 |
五、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财政支出保障机制 |
第四节 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 |
一、尽快出台《儿童福利法》或《儿童福利条例》 |
二、尽早构建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 |
三、尽力保障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
第五节 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运行建设探索 |
一、整合行政管理职能 |
二、健全行政管理机构 |
三、完善行政管理规章 |
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
五、推进社会化管理 |
第六节 基于AHP方法的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建设探索 |
一、AHP方法及其在儿童社会福利领域运用的可行性 |
二、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三、基于AHP方法的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四、基于AHP方法的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过程管理 |
五、促进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的建议 |
第八章 结语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各类儿童福利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儿童福利需求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访谈提纲 |
附录四:专家咨询表 |
附录五:专家打分表 |
(3)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总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视角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视角 |
1.2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
1.3.1 研究的目标 |
1.3.2 研究的思路 |
1.4 研究的假定与假设 |
1.4.1 研究的假定 |
1.4.2 研究的假设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的内容 |
1.5.2 研究的方法 |
1.6 研究的数据资料 |
1.7 研究的结论与创新 |
1.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1.7.2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2章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
2.1.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4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5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述评 |
2.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价格理论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2.2.3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4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
2.2.5 供应链金融理论 |
2.2.6 决策理论 |
第3章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概念框架 |
3.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
3.1.1 鲜活农产品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界定 |
3.1.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内涵界定 |
3.1.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表现特征 |
3.2 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与供应链价格风险的关系 |
3.2.1 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供应链价格风险的表征 |
3.2.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度量 |
3.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主要生成因素 |
3.3.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市场价格风险生成因素 |
3.3.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非市场价格风险生成因素 |
3.3.3 交易成本是非市场价格风险生成因素的总体表征 |
3.4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的机理 |
3.4.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多重动态不确定性产生价格风险 |
3.4.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经营者的主观适应性预期加剧价格风险 |
3.4.3 鲜活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极度分散放大价格风险 |
3.4.4 政府调控不当增加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 |
3.5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的机理 |
3.5.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的理论内涵 |
3.5.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的基本原理 |
3.5.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的基本特征 |
3.5.4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的基本要素 |
3.5.5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的基本过程 |
3.5.6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的利弊分析 |
3.6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目标与途径 |
3.6.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概念界定 |
3.6.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单方面或单环节价格风险管理的弊端 |
3.6.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价格风险管理的目标 |
3.6.4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价格风险管理的途径 |
第4章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4.1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况 |
4.1.1 美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况 |
4.1.2 荷兰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况 |
4.1.3 日本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况 |
4.1.4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与趋势 |
4.2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概况 |
4.2.1 美国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概况 |
4.2.2 欧盟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概况 |
4.2.3 日本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概况 |
4.2.4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特征与趋势 |
4.3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启示 |
4.3.1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充分利用核心环节进行价格风险管理 |
4.3.2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以减少交易成本为目标 |
第5章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历程与问题 |
5.1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 |
5.1.1 以城乡农贸市场为核心环节的自由购销时期(1949~1955) |
5.1.2 以国家相关部门为核心环节的统购包销时期(1956~1977) |
5.1.3 以国营部门和市场为双核心环节的共存时期(1978~1984) |
5.1.4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环节的市场自由流通时期(1985~今天) |
5.2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的波动趋势与统计特征 |
5.2.1 鲜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趋势 |
5.2.2 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统计特征 |
5.3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5.3.1 批发市场未发挥应有功能 |
5.3.2 鲜活农产品交易的订单契约形同虚设 |
5.3.3 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调控抑制措施难见实效 |
5.3.4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费用居高不下 |
5.3.5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利益分配扭曲 |
第6章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甄别 |
6.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主要因素的具体来源分析 |
6.1.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交易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6.1.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交易价格波动的主要形成因素 |
6.1.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最终消费者价格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 |
6.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主要因素的实证模型 |
6.2.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主要因素的实证模型构建 |
6.2.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主要因素的实证数据选择 |
6.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
6.3.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主要因素的实证过程 |
6.3.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成本 |
第7章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的定量分析 |
7.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定量分析的方法与程序 |
7.1.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定量分析的方法 |
7.1.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定量分析的程序 |
7.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生产与零售价格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7.2.1 分析样本选择与预处理 |
7.2.2 供应链两端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分析 |
7.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两端价格波动传导的三区制阀值协整关系检验 |
7.3.1 供应链市场两端价格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 |
7.3.2 Engle-Granger二步法检验协整关系存在性 |
7.3.3 Sup-LM检验协整关系的类型 |
7.3.4 供应链市场两端价格序列阀值协整参数的TVECM估计分析 |
7.4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的决定因素辨识 |
7.4.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影响效应的定量测度 |
7.4.2 影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程度的因素分析 |
7.5 正反馈机制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大的根本成因 |
7.5.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的作用路径 |
7.5.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效应的正反馈加强影响 |
第8章 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价格风险管理模式构建 |
8.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方法与过程 |
8.1.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目标确定 |
8.1.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基本类型选择 |
8.1.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步骤 |
8.2 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核心环节的供应链结构优化 |
8.2.1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核心环节的确定 |
8.2.2 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的功能定位 |
8.2.3 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建设的SWOT分析 |
8.2.4 全国公益性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的构建原则与标准 |
8.2.5 以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核心环节的供应链结构优化 |
8.3 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对产销订单契约的风险管理改进 |
8.3.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订单契约类型与适应性分析 |
8.3.2 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提高现行的产销订单契约效率 |
8.4 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的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模式构建 |
8.4.1 期权合约与嵌入式期权合约在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适用性分析 |
8.4.2 鲜活农产品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的特点 |
8.4.3 鲜活农产品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与交易过程 |
8.4.4 中远期现货嵌入式期权合约对供应链参与者价格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
第9章 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协同价格风险管理机制设计 |
9.1 构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可行性与途径选择 |
9.1.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
9.1.2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9.1.3 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 |
9.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组成结构与功能设定 |
9.2.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结构 |
9.2.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功能设定 |
9.3 鲜活农产品电子批发市场为组织者的供应链金融协同运作过程 |
9.3.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服务协同过程 |
9.3.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其他金融服务协同过程 |
9.4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的协同价格风险管理制度 |
9.4.1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协同风险管理的订单融资封闭流转制度 |
9.4.2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协同风险管理的强制保险制度 |
9.4.3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体系协同风险管理的不守信惩罚制度 |
第10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10.1 研究结论 |
10.2 政策建议 |
10.2.1 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
10.2.2 中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
10.2.3 微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
10.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度量类抽象名词搭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表格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现代汉语度量类抽象名词搭配研究的理论背景 |
1.3 关于抽象名词的研究综述 |
1.4 本章小结 |
2 研究方案的设计 |
2.1 研究范围及数据来源 |
2.2 本研究的词性标注说明 |
2.3 研究目标 |
2.4 研究方法 |
2.5 研究步骤 |
2.6 本章小结 |
3 现代汉语度量类抽象名词搭配的类联接、语义分类 |
3.1 度量类抽象名词的类联接 |
3.2 搭配词的语义分类标准 |
3.3 “~度”度量类抽象名词的类联接与语义分布 |
3.4 “~价”度量类抽象名词(N2)的类联接与语义分类 |
3.5 “~量”度量类抽象名词(N3)的类联接语义分类 |
3.6 本章小结 |
4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度量类抽象名词搭配研究 |
4.1 度量类抽象名词搭配的教学应用 |
4.2 度量类抽象名词教学常用词表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语、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5)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 ——基于浙江镇海乡村社区的实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一) 研究的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综述 |
(一) 制度和产权的视角 |
(二)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 |
(三) 土地制度的内在矛盾及改革方向 |
(四) 土地制度改革及对乡村社会政治的影响 |
三、研究思路与本文结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本文结构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五、相关概念的简要说明 第一章 土地流转的政策与实践 |
一、土地流转政策的历史演变 |
(一) 1982~1983年底:不允许土地流转 |
(二) 1984~1991年:初步允许土地流转 |
(三) 1993年~至今:土地流转日趋规范化 |
二、土地流转的几种代表性模式 |
(一) 以两田制为特征的山东平度模式 |
(二) 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广东南海模式 |
(三) 以土地换社保为特征的浙江嘉兴模式 |
(四) 以宅基地换房为特征的天津模式 |
(五) 以农村土地资本化为特征的成都温江模式 |
三、镇海土地流转概况 |
(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土地流转开始起步 |
(二) 20世纪90年代:土地流转加速 |
(三) 本世纪以来:土地流转全面铺开 |
四、进一步的讨论 |
(一) 土地流转是否必然带来规模经营? |
(二) 如何看待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
(三) 为什么地方政府和村干部热衷于土地流转? |
五、几点启示 |
(一) 土地流转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 |
(二) 土地流转一定要因时因地制宜 第二章 土地流转与社区经济结构变迁 |
一、传统农业升级换代 |
二、农民就业日益多元 |
三、产业结构显着优化 |
四、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 |
五、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第三章 土地流转与社区社会结构转型 |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建构 |
二、社会结构的艰难转型 |
三、社会阶层变动与形塑 |
(一) 社会分层的理论诠释 |
(二) 建国后我国农村社会分层的历史变迁 |
(三) 个案呈现 第四章 土地流转与社区组织体系重构 |
一、镇海的村社组织体系 |
(一) 传统组织 |
(二) 新兴组织 |
二、社区内部组织关系 |
(一) 传统"三驾马车"的相互关系 |
(二) 村民委员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 |
(三) 村民委员会与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关系 |
三、乡村组织关系 |
(一) 乡镇党委与村党组织的关系 |
(二)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 |
四、进一步的讨论 |
(一) 社区工作站会不会导致村委会虚化和边缘化? |
(二) 如何监督"一权独大"的村党组织书记? |
(三) 如何看待私营企业主主政的能人治理模式? 第五章 土地流转与社区服务体系 |
一、"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服务性渗透 |
二、"国家单方供给":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制度困境 |
(一)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模式的路径依赖 |
(二) 农村公共服务"国家单方供给"的制度困境 |
三、"多元合作治理":社区服务体系的重构 |
(一) 社区公共服务 |
(二) 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介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
(三) 农村社区化管理:国家公共服务与社区自服务的有效衔接 |
(四) "81890"服务模式:多元合作治理的范例 第六章 土地流转与社区社会稳定 |
一、土地流转的利益冲突 |
二、土地流转对乡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七章 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 |
一、土地制度、产权流动:村治的变迁 |
(一) 土地改革与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建 |
(二) 合作化、集体化与乡村治理体系的重组 |
(三) 家庭联产承包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变革 |
(四) 土地流转及其对乡村治理的挑战 |
二、土地流转与村社边界:开放与封闭的冲突与共生 |
(一) 经济边界开放 |
(二) 社会边界封闭 |
三、土地、农民与国家:乡村土地政治 |
(一) 国家建构与阶级解放:土改时期国家与农民 |
(二) 全面控制与依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的国家与农民 |
(三) 国家赋权与公民权的生长:家庭承包制时期的国家与农民 结论与展望 |
一、村社治理转型的演进逻辑 |
(一) 村社治理转型的逻辑起点:什么农村与谁在创造? |
(二) 村社治理转型的方向: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 |
二、村社治理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
(一) 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 |
(二) 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
(三) 实行村民委员会与村经济合作社分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7)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引言 |
1.1 本课题研究相关概念 |
1.1.1 领域语言 |
1.1.2 商务语言和商务汉语 |
1.1.3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 |
1.2 本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1.3.1 研究的意义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词语使用情况 |
2.1 专门词语使用情况 |
2.1.1 术语使用情况 |
2.1.2 行业语使用情况 |
2.2 专名词语使用情况 |
2.3 常用词语 |
2.3.1 表示变化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
2.3.2 表示时间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
2.3.3 表示数量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
2.3.4 表示其他概念意义的高频词语使用情况 |
2.4 高频词语实例验证 |
第3章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篇特征研究 |
3.1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的语篇类型 |
3.2 商品市场行情语篇的结构特征 |
3.2.1 一种商品或一类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篇章结构特征 |
3.2.2 同一类别不同种类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篇章结构特征 |
3.2.3 几类不同商品市场行情资讯篇章结构特征 |
第4章 商品市场行情资讯句子使用情况 |
4.1 比较句使用情况 |
4.2 常用复句类型 |
4.2.1 因果关系复句使用情况 |
4.2.2 转折关系复句使用情况 |
第5章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启示 |
5.1 词语使用情况研究结论 |
5.2 语篇特征研究结论 |
5.3 句子使用情况研究结论 |
5.4 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8)我国饲料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饲料产业 |
(一) 饲料 |
(二) 饲料业常用词 |
(三) 饲料产业 |
二、世界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 |
(一) 世界粮食生产形势 |
(二) 世界饲料业发展的动态 |
三、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 |
四、我国饲料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
五、发展我国饲料产业的意义 |
(一) 饲料产业功不可没 |
(二) 我国饲料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六、研究我国饲料产业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七、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饲料原料生产发展的现状 |
一、我国饲料原料的分类 |
(一) 按照营养特征分类 |
(二) 按照饲料来源分类 |
二、我国饲料原料生产发展的现状 |
(一) 谷实类能量饲料 |
(二) 糠数类能量饲料 |
(三) 淀粉质块根、块茎类能量饲料 |
(四)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
(五) 粗饲料 |
三、我国饲料原料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饲用粮供需矛盾突出 |
(二) 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匿乏 |
(三) 我国粮食作物产销区脱节 |
(四)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饲料工业影响严重 |
(五) 饲料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
(六) 草地荒漠化严重 |
第三章 我国饲料原料的供给分析 |
一、谷实类能量饲料 |
(一) 玉米 |
(二) 小麦 |
(三) 稻谷 |
二、糠麸类能量饲料 |
(一) 小麦麸 |
(二) 米糠 |
三、淀粉质块根、块茎类能量饲料 |
四、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
(一) 大豆及大豆饼(粕) |
(二) 棉仁(籽)饼、粕 |
(三) 花生饼、粕 |
五、粗饲料 |
(一) 牧草 |
(二) 秸秆 |
第四章 我国饲料工业 |
一、饲料工业的基本特征 |
二、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 |
三、促进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
四、我国饲料工业生产 |
(一) 饲料原料工业 |
(二) 饲料加工工业 |
(三) 饲料添加剂工业 |
(四) 饲料加工机械工业 |
(五) 饲料工业生产许可管理 |
(六) 饲料安全管理 |
(七) 饲料质量监督与检测 |
(八) 饲料行业质量认证 |
(九) 我国饲料工业信息体系建设 |
第五章 我国饲料产业下游的研究 |
一、我国养殖业 |
(一) 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特点 |
(二) 我国畜禽养殖 |
二、我国畜产品加工 |
(一) 肉制品加工 |
(二) 蛋制品加工 |
(三) 乳制品加工 |
三、我国畜产品市场 |
(一) 肉禽蛋交易量 |
(二) 肉禽蛋交易额 |
(三) 我国畜产品价格 |
(四) 我国畜产品进出口 |
四、我国畜产品消费 |
第六章 进一步发展我国饲料产业的理论框架 |
一、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
(一) 循环经济 |
(二) 大农业循环经济 |
(三) 大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四) 大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
(五) 大农业循环经济生产特点的分析 |
(六) 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目标 |
二、生态农业理论 |
(一) 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
(二)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
三、区域经济理论 |
(一) 区域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二) 区域经济理论模型 |
第七章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与预测 |
一、我国饲料原料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
(一) 谷实类能量饲料原料(饲用粮)的需求分析与预测 |
(二) 糠数类能量饲料需求分析与预测 |
(三) 淀粉质块根、块茎类能量饲料需求分析与预测 |
(四)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需求分析与预测 |
(五) 粗饲料需求分析与预测 |
(六) 我国饲料原料总需求分析与预测 |
二、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
三、我国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
结论 |
第八章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
一、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 饲用粮挑战粮食安全 |
(二) 草场生产能力退化严重,制约食草家畜生产 |
(三) 饲料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
(四) 传统养殖业需求与饲料工业供给错位 |
(五) 畜禽产品加工业落后 |
(六) 我国饲料产业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
(七) 非公平市场竞争影响我国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
(八) 动物疫情重创我国饲料产业 |
(九) 饲料安全不容乐观 |
二、推动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一) 发展节粮型现代畜牧业,多渠道解决饲用粮短缺 |
(二) 推动饲料工业平衡发展,全面提升饲料工业竞争能力 |
(三) 促进畜禽产品加工业走规范化发展之路 |
(四) 传统养殖还不能丢 |
(五) 改善和提高饲料工业信息化建设 |
(六) 积极建议和协助政府制定标准,维护饲料安全,跨越非市场竞争 |
(七) 建立健全防御和应对畜禽疫情应急措施 |
附录: 畜禽传统饲养方式下料比和各种饲用粮比例推算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 |
致谢 |
(9)2004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和2005年走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
(一)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粮食生产实现“三增”。 |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
3.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
(二) 投资需求增幅明显回落, 消费和出口需求进一步扩大 |
1.投资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重点行业投资得到了加强。 |
2.消费需求增幅提高。 |
3.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 |
(三) 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
1.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
2.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
3.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民务农收入增幅提高。 |
(四) 存贷款平稳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和投资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遏止 |
1.贷款增幅已回落到基本合理的区间。 |
2.居民消费价格和投资价格涨幅明显回落。 |
(五)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 |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
三、2005年经济走势的预测 |
四、明年世界禽蛋生产增幅将低于1%(论文参考文献)
- [1]历经疫情洗礼 食品行业涅盘重生——食品行业2020年战“疫”回忆录[J]. 张卫. 中国食品, 2020(24)
- [2]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D]. 戴建兵.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3]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 赵辛. 西南大学, 2013(06)
- [4]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度量类抽象名词搭配研究[D]. 刁文瑛. 暨南大学, 2012(10)
- [5]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 ——基于浙江镇海乡村社区的实证考察[D]. 陈世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5)
- [6]当前我国农垦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J]. 贾大明,李红梅. 经济研究参考, 2011(13)
- [7]商品市场行情资讯语言特征研究[D]. 姜璘. 吉林大学, 2009(09)
- [8]我国饲料产业研究[D]. 赵亮.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9]2004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和2005年走势预测[J]. 傅吉青,郏文纲. 浙江统计, 2005(02)
- [10]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中)[J].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课题组. 中国物价,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