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体制论文_侯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民公社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民公社,红旗渠,体制,东江,公社,大兴,制度。

人民公社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侯娟[1](2018)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盐业社会的变迁——以东江盐区“沙改”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至70年代,东江盐区经历了一场名为"沙改"的盐业技术变革。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变革,更成为盐区社队群众广泛参与的运动。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盐业生产、盐区建设和盐民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盐业生产逐步走向合作化、集体化。盐民专门从事盐业生产,同时国家为盐民的生活必须提供保障。气象站、纳潮站等配套设施的兴建也专门服务于盐田生产。"沙改"带来了一种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收到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东江盐区盐田又出现大面积丢荒或转产。东江盐区盐业的兴衰正是国家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东方[2](2016)在《我国农村人民公社政权体制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公社通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形式的高度统一,全面控制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实现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全面管控。农村人民公社政权体制评析主要从贡献与教训两个维度对人民公社政权体制进行分析。事情都要一分为二来看,人民公社政权体制也不例外,既取得一定的历史贡献,又严重破坏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6年20期)

徐圣伦,胡军哲[3](2016)在《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由高校教师参与命制。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地通过高考试题得以传递。毋庸置疑,高考试题极大地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良性发展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是广大历史教师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工作。近来,我们再次认真研读了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第39题,进一步加深了对该题所涉及历史事件的理解。原题如下: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6年04期)

高其荣[4](2014)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持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调整,每一步都是毛泽东对自己设计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因此是艰难的,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些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毛泽东"一大二公"的理想模式,但却是当时促进全国农业形势好转的关键性措施,从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本文来源于《毛泽东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陈益元[5](2014)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国家权力实践研究——以湖南省攸县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公社时期,公社体制通过运动式动员、仪式化运作、强制性资源吸取等途径和渠道,实现了农村社会的重组和根本改造。党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运作模式,严重影响着攸县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公社体制解体前夕,攸县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上的混乱化、行为上的自利化倾向,是公社体制弊端和不足的充分显现。(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4年04期)

王涛[6](2013)在《1961年中央常委农村调查与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年"大跃进"运动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其中农村是重灾区。面对困难形势,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向群众寻求真理",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常委纷纷下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在同农民群众的密切接触中,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根据中央常委们的调查结果,中共中央对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公共食堂和供给制。(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陈胜辉[7](2012)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随着对农村经济发展及其贫困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学术界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研究逐渐增多。20世纪60年代的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人民公社体制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生,人民公社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工程建设为例,从制度背景的角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规律,为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的意义;界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概念及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史料来源。第二部分是红旗渠工程概述及其建设的制度背景。一九五七年冬到一九五九年是林县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发展的时期,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政府制定的“全面规划,综合发展”和“叁主”治水方针,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斗任务,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开展了治山、治水的群众运动,掀起了建水库、修水渠的水利建设高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以后的红旗渠建设积累了经验并培养了人才。1959年,林县县委决定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兴建“引漳入林”工程即后来的红旗渠工程,这一决定对改变林县落后的面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林县也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全县建成了15个人民公社,这一制度环境的变化对红旗渠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起了决定性的影响。第叁部分分别从管理机构的一体化、民工组织的半军事化、突出政治挂帅、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社合一四个方面来分析了人民公社制度背景下红旗渠工程建设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动员人民的思想意识、动员物质资源及劳动力资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红旗渠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第四部分从直接经济效益和衍生性效益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公社制度背景下红旗渠工程建设的效益。第五部分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分别从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公社制度背景下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结义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的农田水利建设中,人民公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红旗渠建设的顺利进行。然而,由于人民公社产权的模糊性及其他问题的存在,对红旗渠工程建设成功后产生了重要影响。1978年,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特别是在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的今天,当年红旗渠建设时的制度背景已经不在存在,产权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等因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如产权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红旗渠灌溉系统的顺利运行将令人堪忧。(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期刊2012-05-01)

刘玉东[8](2012)在《城市人民公社时期社区治理模式的体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公社制度在1958年后,普遍取代了市—区—街的市政管理体制,成为城市主要的管理机构。出于对这种体制下的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适应,社区治理的结构和功能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强化了集行政性与服务性功能于一体的单位制特征。这种社区治理模式有一定的功能优势,也有明显的体制缺陷。在公社解体后,社区的单位制特征因社会单位化水平的提高而得以延续,因此对这个历史时期社区治理模式的考察,有利于了解今天社区体制的形成原因,并对把握社区体制的改革方向有一定的镜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2年01期)

陈胜辉[9](2012)在《试论人民公社体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与不足——以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红旗渠工程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人民公社体制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公社的产生,人民公社又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期刊2012年03期)

陈益元[10](2012)在《人民公社体制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构建和实践,把土改以后出现的合作化运动,推向了集体化的发展道路。这样,在社会发展战略上,中国共产党就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①。作为一种存在了20多年的重要制度模式,人民公社体制并没有随着它的瓦解而消解。公社体(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人民公社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民公社通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形式的高度统一,全面控制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实现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全面管控。农村人民公社政权体制评析主要从贡献与教训两个维度对人民公社政权体制进行分析。事情都要一分为二来看,人民公社政权体制也不例外,既取得一定的历史贡献,又严重破坏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民公社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侯娟.人民公社体制下盐业社会的变迁——以东江盐区“沙改”为中心的考察[J].惠州学院学报.2018

[2].陈东方.我国农村人民公社政权体制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

[3].徐圣伦,胡军哲.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6

[4].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J].毛泽东研究.2014

[5].陈益元.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国家权力实践研究——以湖南省攸县为个案[J].东岳论丛.2014

[6].王涛.1961年中央常委农村调查与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陈胜辉.人民公社体制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考察[D].贵州财经大学.2012

[8].刘玉东.城市人民公社时期社区治理模式的体制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

[9].陈胜辉.试论人民公社体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与不足——以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红旗渠工程建设为例[J].经济视角.2012

[10].陈益元.人民公社体制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2

论文知识图

改造后的邮电新村(1998年)旅总篮、报展综合篇农村经济铸辉煌(1)综合篇农村经济铸辉煌(8)问题研讨经济现代化的起步准备(3):利用南京本地的旧照片能够拉近现

标签:;  ;  ;  ;  ;  ;  ;  

人民公社体制论文_侯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