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报道论文-胡雨蒙,韦路

艾滋病报道论文-胡雨蒙,韦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艾滋病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滋病,新闻报道,话语,感染者

艾滋病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胡雨蒙,韦路[1](2019)在《“艾滋病”的媒体话语表征与变迁——基于《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人民日报》叁十余年艾滋病报道的词频概况和变化趋势的考古式研究,试图还原中国主流媒体对艾滋病话语建构过程,研究艾滋病的媒介表征与话语变迁。研究发现,环境方面,国家体制的确认、维稳任务的执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政治意图,依次影响着艾滋病媒介话语的建构;对道德约束的强调、社会关系的巨变以及多方权力的博弈等社会情境也日益发挥着影响力。言说主体方面,话语权威从拥有知识资本的人转向拥有政治资本的人,政府官员不仅通过话语实践言说艾滋病议题,还以"走访""握手"等社会实践传达话语倾向;感染者的声音一度被遮蔽,虽然近年来有所解放,但其话语仍然是经主流框架筛选的。对象上,媒介话语曾将"外国人"当作"他者"来肃清,随后又将矛头指向"作奸犯科者",借这类"他们"与"我们"的界限划分,旨在强调"我们"是安全的;随着"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提出,"他们"与"我们"的对垒不再森严,"感染"从"结局"转变为"经历"。(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龚玉婷,陈志芬[2](2019)在《艾滋病合并马内菲青霉菌感染累及消化系统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AIDS)合并马内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是感染科AIDS患者中相对常见的疾病,但累及消化道情况较少见。本文通过对1例AIDS合并PM感染累及消化系统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疑难病例的诊治拓宽思路。(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敏,王晓旭,王春红,沈逸婷,陆明[3](2019)在《艾滋病患者合并特大尾骶部压疮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对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艾滋病(AIDS)患者尾骶部巨大压疮疗效观察,明确AIDS患者尾骶部压疮的特点、临床分期以及治疗的特殊性。方法:给予AIDS患者尾骶部巨大压疮临床分期治疗。结果和结论:AIDS患者控制压疮最关键的是预防。临床实践中,当溃疡深达肌肉组织时,需做局部清创手术。对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选择正确的敷料,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合理换药,改正不恰当或无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和预后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9年01期)

张亚武,阮连国,曹荣,洪可,余晓丽[4](2018)在《误诊为药物性肝炎的艾滋病合并慢性戊型肝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教科书中关于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讲述其为急性自限性肝炎,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急性发病过程,不形成慢性感染[2]。但近些年多个研究报道在器官移植[3~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6~8]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戊型肝炎病毒能够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很容易误诊为药物型肝炎而迁延不愈,现将我科收集到的2例因服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吕蕾[5](2018)在《健康传播学视域下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研究——基于《人民日报》2010-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报道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作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党政喉舌,其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基本反映了社会主流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价值取向。本文以新闻建构理论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在2010-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及其前后各一天(11月30日-12月2日)发布的艾滋病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期揭示出新闻内容背后其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1期)

郑璐,陈绛青[6](2018)在《2例艾滋病合并银屑病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逐年增加,但艾滋病(AIDS)合并银屑病的少有报道,使艾滋病合并银屑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及时正确诊断更为重要~([1])。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银屑病的2个病例整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27岁,汉族,未婚,男同性恋。因为皮疹4个月,伴双下肢水肿、发热10天,发现(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5期)

白敏[7](2018)在《《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被第一次发现之后,此病在短时间内蔓延全球,成为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有学者将此病比喻成“二十世纪的黑死病”,自发现到现在,此病对人类的威胁依然有增无减。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日作为“世界艾滋病日”,目的在于增加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更好的实现该病的防治。艾滋病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艾滋病病毒并不能直接致死,而是通过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体失去免疫能力,继而失去抵抗力,导致各种病毒、病原体可以轻而易举的侵入身体,感染诸如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最后导致死亡。并且目前就全球的医疗科学水平来说,并不能对艾滋病进行根治。艾滋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人类生命与特定的生活形态。事实上,艾滋病不再只是一种疾病,艾滋病议题同样也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等多方面、多层次领域。面对如此重大的社会性议题,艾滋病应该如何被新闻媒体报道。曾担任联合国艾滋病署全球总裁的彼得·彼澳特曾说“可以比医生挽救更多的生命”。因为社会公众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被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影响着,再加上艾滋病的传染性与不可治愈性,有关于艾滋病传播与防治的每一个细节和知识点都是社会公众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在中国,艾滋病的传染人数也在不断攀升,面对日益严重的艾滋病传染现状,中国的媒体该如何报道艾滋病相关议题的新闻,通过媒介传播达到有效防治艾滋病的目的,这是很多媒体都面临的问题。本文将选取《人民日报》在1988-2017这29年间的“世界艾滋病日”当天以艾滋病为报道主题的新闻报道为样本,主要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选取的样本进行深度解读,从中发现该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艾滋病报道的话语特征,并且进行原因分析。本文的重点章节为第四章第五章,在第四章中分时期分阶段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得出了叁个时期的话语特征,在第五章中通过外因与内因相结合,分析了话语变迁的原因,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期刊2018-05-12)

李云,施慧仙[8](2018)在《艾滋病患者肾脏曲霉菌感染CT表现病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肾脏曲霉菌感染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影像表现。结果:病灶强化具有一定特异性,CT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十分重要。结论:肾脏曲霉菌感染较少见,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低下,易伴发曲霉菌感染,影像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朱飞[9](2018)在《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艾滋病日”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除了影响着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外,更影响着人们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自1988年12月1日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确立至今,新闻媒体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对艾滋病的报道频数往往更高、报道的价值取向也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以《人民日报》1988-2017年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11月30日-12月2日)有关艾滋病议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以及文本分析法叁种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艾滋病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在第一章中,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框架理论以及艾滋病报道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分析;在第二章中,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叁十年来报道的数量、报道的版面、报道的地域、报道的主题、报道的体裁、报道的消息来源进行量化分析,在宏观上得出《人民日报》艾滋病日报道的变化特点;在第叁章中,进一步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细致的考察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报道框架的特点。研究发现:以2003年为报道框架的“时间拐点”,《人民日报》艾滋病日报道框架从1988-2002年间的议题建构偏差到2003-2017年间逐步步入科学人性化,艾滋病日报道还存在着“报道兴趣减退”、“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个体形象模糊”的问题。《人民日报》在今后的报道中要注重在平台上吸引读者、在内容上满足读者、在感情上凝聚读者,切实提升党媒的影响力,承担党媒的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段文利[10](2018)在《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病理科联合报道了世界首例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该病例也是国内首例、世界第26例经HIV核酸检测阳性诊断的艾滋病。该患者为中年男性,46岁,2011年因咽痛、咯血、发热及呼吸困难2个月,辗转就诊于国内多家医院。检查发现有双肺病变和白细胞减少,虽HIV抗体初筛试验可疑阳性,但用于确证HIV感染的蛋白印迹试验为阴性。临床考虑为肺部感染,积极的抗生素治疗和抗(本文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艾滋病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艾滋病(AIDS)合并马内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是感染科AIDS患者中相对常见的疾病,但累及消化道情况较少见。本文通过对1例AIDS合并PM感染累及消化系统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疑难病例的诊治拓宽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艾滋病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胡雨蒙,韦路.“艾滋病”的媒体话语表征与变迁——基于《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的话语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龚玉婷,陈志芬.艾滋病合并马内菲青霉菌感染累及消化系统1例报道[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

[3].李敏,王晓旭,王春红,沈逸婷,陆明.艾滋病患者合并特大尾骶部压疮1例报道[J].中国医药导刊.2019

[4].张亚武,阮连国,曹荣,洪可,余晓丽.误诊为药物性肝炎的艾滋病合并慢性戊型肝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

[5].吕蕾.健康传播学视域下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研究——基于《人民日报》2010-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报道的分析[J].视听.2018

[6].郑璐,陈绛青.2例艾滋病合并银屑病报道[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7].白敏.《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话语变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8

[8].李云,施慧仙.艾滋病患者肾脏曲霉菌感染CT表现病例报道[J].大理大学学报.2018

[9].朱飞.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艾滋病日”报道研究[D].苏州大学.2018

[10].段文利.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J].协和医学杂志.2018

标签:;  ;  ;  ;  

艾滋病报道论文-胡雨蒙,韦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