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叉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旱,低温,氯化铝,逆境,葡萄,温度,麦草。
交叉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新,刘秀丽,王金成[1](2018)在《燕麦幼苗对干旱-低温交叉适应的生理响应及其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干旱能否诱导燕麦对低温的交叉适应性,采用20%聚乙二醇6000(PEG)模拟干旱预处理定莜6号幼苗3 d,以未经PEG预处理的幼苗作对照,恢复2 d后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分别在低温处理的0、1、3、5、7天采取幼苗叶片,测定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游离氨基酸(AA)和脯氨酸(Pro)含量及相对含水量(RW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14项生理指标及处理7d后植株株高增量和生物量增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燕麦幼苗对干旱-低温的交叉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预处理显着提高了低温胁迫下燕麦幼苗株高增量和生物量增量,O_2~-和H_2O_2等14项生理指标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改变。对14项生理指标值离差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变量间存在显着相关性。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依次为38.881%、18.219%、11.238%、9.616%和8.809%,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763%。第1主成分因子对SS、AA、Pro、O_2~-、H_2O_2、RWC、SOD和APX有较大载荷;第2主成分因子对POD、MDA和GSH有较大载荷;第3主成分因子主要包括CAT和GSH;第4主成分因子主要包括SP和Pro;第5主成分因子主要包括APX和ASA。隶属函数分析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值显示,除第1天外,干旱预处理在整个低温处理期间的综合评价值显着高于对照。研究表明干旱能够诱导燕麦对低温的交叉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梁小红,艾非凡,钟天秀,韩烈保[2](2016)在《多年生黑麦草对干旱-低温交叉适应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坪草在冬季的时候常常面临着干旱和低温的双重胁迫,严重影响着春季返青时草坪草的质量。为了探讨多年生黑麦草的干旱-低温胁迫交叉适应的生理机制,以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Accent)"为植物材料,设置3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30%(重度胁迫)、60%(中度胁迫)、100%(良好浇水)。处理5d后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15d。低温胁迫使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电解质渗漏、脯氨酸、可溶性总糖、抗氧化酶的含量增加。3种水分处理条件下,经过中度干旱处理后的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减小,但脯氨酸、可溶性糖、抗氧化酶的含量增加显着。实验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对干旱-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能力。适当地进行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多年生黑麦草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干旱处理会造成过度伤害,致使植株更快死亡。(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郑桂灵,李鹏[3](2015)在《空气凤梨对温度逆境的交叉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硬叶空凤(Tillandsia stricta‘Hard leaf’)与贝可丽空凤(Tillandsia brachycaulos‘Multiflora’)为试材,研究了温度逆境处理对空气凤梨形态变化及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空气凤梨对低温和高温均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5℃低温和45℃高温条件下,2种空气凤梨失绿、萎蔫,说明这2个温度已达到或超过空气凤梨生长的临界温度。但是,不论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2种空气凤梨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等产生相似变化,暗示它们对2种相对立的胁迫环境(低温与高温)具有相似的抗性机制,即交叉适应。(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5年10期)
张永福,黄鹤平,银立新,牛燕芬,莫丽玲[4](2015)在《温度与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交叉适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高、低温及干旱交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机制,以会单2号幼苗为试材,分别经高温(36℃、40℃)、低温(4℃、8℃)、室温(25℃,CK)预处理72 h,然后进行无土栽培,待苗长至50 cm左右时在营养液中加入15%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高、低温预处理对玉米苗的生长影响较大,其中高温预处理抑制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降低生物量积累,但干旱胁迫后高温(36℃、40℃)预处理的玉米苗保持较快的生长速率,株高较干旱胁迫前分别增长了46.7、44.0 cm,生物量分别增长了41.0、37.4 g;而低温预处理却显着促进了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表现不明显。高、低温预处理可显着减小玉米根、茎、叶相对含水率和总相对含水量的降幅,显着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的含量。干旱胁迫结束时,40℃预处理的玉米植株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含量分别达到1 286.31μg/g、75.76 mg/g、11.43 mg/g、32.80 mg/g、12.19 mg/g,显着高于低温处理和CK。因此,低温预处理可促进玉米苗的生长,而高温预处理则抑制其生长,这种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则逆转。高、低温预处理可诱导玉米植株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张永福,刘秀青,董翠莲,侍华丽,彭声静[5](2014)在《葡萄苗铝-旱交叉适应对水杨酸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玫瑰蜜’葡萄苗为试材,预先用氯化铝和水杨酸处理5周后,再用200g/L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10d,探讨铝诱导葡萄苗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及铝-旱交叉适应对水杨酸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预先铝处理可使葡萄幼苗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使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使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加幅度明显增大。添加外源水杨酸后,使这种增减幅度进一步加大。其中,以添加50μmol/L水杨酸后效果最明显,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摩尔浓度及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幅度进一步变小,使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幅度进一步变小,使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增加幅度进一步变大。可见,预先铝处理可诱导葡萄苗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性,水杨酸对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王新兴,钱令嘉[6](2014)在《心肌HSP70在束缚-热交叉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sp70在机体交叉适应心血管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应激信号的转导通路。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交叉适应建立过程中心肌细胞Hsp70表达水平。调控Hsp70表达水平,观测心肌细胞Hsp70不同表达水平对交叉适应机体心血管功能、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及细胞死亡率的影响,研究交叉适应心血管机制的分子基础。采用凝胶阻滞分析法分析ERK通路的激活对HSF1-HSE结合活性的影响,探讨交叉适应过程中心肌细胞Hsp70表达调控的信号转导机制。结果:Hsp70是交叉适应建立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Hsp70水平的表达升高能够显着减轻热应激导致的心功能紊乱及心肌细胞损伤,是交叉适应建立的重要机制。交叉适应过程中ERK信号通路活化,但其对HSF1-HSE介导的Hsp70表达水平改变的调控作用并不明显。结论:HSP70在机体束缚-热交叉适应心血管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心血管系统适应性调控机制的重要分子基础。交叉适应过程中ERK信号通路活化但对HSP70表达调控可能不具有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4)
雷雪峰,曹会志,董烨文,石淳博[7](2013)在《偃麦草属叁种植物幼苗干旱、盐渍交叉适应生理基础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气候箱砂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抗性的叁种偃麦草属植物幼苗在干旱、盐渍交叉逆境下生理特性的变化与交叉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叁种偃麦草属植物幼苗经适度干旱、盐渍单一逆境处理后,RC、MDA含量、Pro含量、SP含量及POD活性等指标较对照均有显着升高,苗高显着降低;经交叉逆境处理后,上述各指标较单一逆境处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RC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ro含量、SP含量及POD活性等指标明显增强,苗高差异不显着。偃麦草属植物幼苗对干旱、盐渍相互交叉处理存在明显的交叉适应现象,经一种逆境处理后可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抗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在干旱、盐渍及其交叉逆境下,叁种材料相比各项生理指标线性相关性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部分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于晶,李怀伟,王建超,王兴,刘丽杰[8](2012)在《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济麦22和龙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盆栽及小区种植两种栽培方式,在叁叶期进行7种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分蘖期按大气自然降温分段取样地下茎,分析其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轻旱显着提高了不同低温条件下地下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小麦返青率,降低了地下茎的相对电导率。表明适度干旱处理可诱导小麦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该适应性与渗透调节及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董绪兵,毕焕改,刘业霞,于军辉,艾希珍[9](2011)在《黄瓜幼苗干旱-低温交叉适应与渗透调节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干旱诱导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机理。【方法】以‘津优3号’幼苗为试材,用10%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预处理黄瓜幼苗2 d,未经预处理的作对照。恢复2 d后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结果】低温胁迫可使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渗透势显着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前经PEG预处理,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显着增加。低温胁迫结束时(7 d)时,PEG处理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比对照高24.7个百分点,水势和渗透势分别比对照高0.35 MPa和0.13 MP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41.4%、80.8%和260.7%。【结论】干旱预处理可诱导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张俊环,王玉柱,孙浩元,杨丽,黄卫东[10](2010)在《葡萄幼苗对温度逆境交叉适应过程中HSP70在叶片中的亚细胞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分析热激蛋白在温度锻炼诱导的交叉适应性形成过程中的保护功能,此文以葡萄(Vitis vinifera L.cv.Jingxiu)幼苗为试材,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定位观察了HSP70在葡萄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低温锻炼预处理可增强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细胞核和叶绿体中代表HSP70的免疫金颗粒密度比相应的对照细胞明显增多,尤其是胁迫处理3 h时。与低温锻炼相似,高温锻炼预处理增强了葡萄叶片在高温胁迫下细胞核和叶绿体中HSP70的表达量。这一结果为HSP70参与温度锻炼诱导的交叉适应性提供了更直观的细胞学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03期)
交叉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坪草在冬季的时候常常面临着干旱和低温的双重胁迫,严重影响着春季返青时草坪草的质量。为了探讨多年生黑麦草的干旱-低温胁迫交叉适应的生理机制,以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Accent)"为植物材料,设置3个水分梯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30%(重度胁迫)、60%(中度胁迫)、100%(良好浇水)。处理5d后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15d。低温胁迫使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电解质渗漏、脯氨酸、可溶性总糖、抗氧化酶的含量增加。3种水分处理条件下,经过中度干旱处理后的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减小,但脯氨酸、可溶性糖、抗氧化酶的含量增加显着。实验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对干旱-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能力。适当地进行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多年生黑麦草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干旱处理会造成过度伤害,致使植株更快死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叉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新,刘秀丽,王金成.燕麦幼苗对干旱-低温交叉适应的生理响应及其综合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2].梁小红,艾非凡,钟天秀,韩烈保.多年生黑麦草对干旱-低温交叉适应的生理响应[J].草业学报.2016
[3].郑桂灵,李鹏.空气凤梨对温度逆境的交叉适应[J].北方园艺.2015
[4].张永福,黄鹤平,银立新,牛燕芬,莫丽玲.温度与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交叉适应机制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5
[5].张永福,刘秀青,董翠莲,侍华丽,彭声静.葡萄苗铝-旱交叉适应对水杨酸的生理响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4
[6].王新兴,钱令嘉.心肌HSP70在束缚-热交叉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7].雷雪峰,曹会志,董烨文,石淳博.偃麦草属叁种植物幼苗干旱、盐渍交叉适应生理基础比较[J].中国草地学报.2013
[8].于晶,李怀伟,王建超,王兴,刘丽杰.低温-干旱(涝)交叉适应对小麦抗寒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
[9].董绪兵,毕焕改,刘业霞,于军辉,艾希珍.黄瓜幼苗干旱-低温交叉适应与渗透调节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1
[10].张俊环,王玉柱,孙浩元,杨丽,黄卫东.葡萄幼苗对温度逆境交叉适应过程中HSP70在叶片中的亚细胞定位[J].中国农学通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