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探讨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王继红(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皮肤科河南郑州450003)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222-02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使用皮肤外科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方法合理正确的用药从六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正确使用外用药所应注意的几点事项。结论合理而正确的使用外用药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是药物发挥其应用的疗效。

【关键词】皮肤科外用药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相关医学资料报道,皮肤外科患者使用外用药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有的是因为患者自身的体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有的是因为医院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外用药物本身的选择性的关系,甚者是患者自身使用药物把握不准确的缘由用量过渡或者不当引发的[1]。目前,由于皮肤病患者对此类疾病的了解不多或者缺乏皮肤病的相关知识,自己进行外用药使用的过程中,长出现用量过度或者过少的现象,不合理使用人数已达6成以上。怎样才能合理且正确的使用外用药是本文最主要研究的主旨内容,也是关键所在,合理使用药物及可以减少患者的疾苦以及毒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本文就皮肤外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在具体报道如下。

1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及作用特点

洗剂是皮肤外用药的一种药物挤,其主要包含溶液型、混悬型、乳浊液型、软膏剂或者也可以是软膏、乳膏、凝胶剂,除此之外,还包含酊剂、搽剂、醑剂、粉剂、硬膏剂、涂膜剂、气雾剂等等。使用钱必须仔细了解这些药物剂型的性质以及作用特点,可以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出现或不良反应,使用时尤其要了解药物挤型包含或者添加的辅形剂、溶剂、助溶剂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毛发部位就不可使用混悬剂,使用时间较长会导致皮肤干裂等粗糙症状的凝胶剂,尤其是皮肤组织出现发炎现象时使用还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有烧灼感以及蛰刺感等等[2]。

2根据皮损的性质和病期选择适宜的剂型

不同程度的皮肤病也分为不同的病理病期,主要包含进行期、稳固期、退后期。比如湿疹在不同时期就具有不同的疾病性质,主要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在这几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的病理情况也不尽相同,用药也就具有一定较大的差别性。湿疹在急性期间主要表现是红着呢、丘疹以及水疱,没有渗液出现时可以用混悬剂以及粉剂,渗液较多的情况下,应采取添加油剂以及糊剂与溶液进行冷湿敷;当皮损出现丘疹以及有小片增厚的现象,可以选用软膏剂、乳膏以及混悬剂;慢性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角化,干燥,以侵润肥厚为主,可选用软膏剂、乳膏剂;苔藓样变为主,可选用硬膏剂、涂膜剂、酊剂等[3]。

3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用药范围综合考虑外用药

由于不同年龄程度的皮肤使用药物具有不同使用方式的注意事项:比如妇女与儿童由于皮肤相对比较嫩滑,对外抵抗力也相对比较弱,在药物的使用中就应该格外注意,由于是关注药物的使用浓度的标准度,不宜过高,否则损伤皮肤;相对老年人来说由于年纪增高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水分的不断流失导致皮肤出现明显的萎缩状况,在使用外用药物的选择上就应该选择浓度低于成年人的使用浓度;相对而言对外用药物的选择上更加慎重的是在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妇女,不但需要考虑到大人外用药物使用皮肤的吸收力,还要考虑到胎儿对外用药物的不适应性以及作用影响性[4];进行大面积湿敷且开放性的使用药物,此时就要注意会出现吸收中毒的现象,需要缩小使用范围且药物使用量也必须严格把握住剂量。

4根据皮肤的状态及用药的部位选择外用药

对于皮肤的用药使用需使用正确,尤其是对于已经丧失啊保护作用的角质层破损的皮肤,会加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以及吸收程度,比如已经破损的葵殇皮肤或者是已经不能进行透皮吸收的皮肤,通过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可以增加皮肤的渗透性,甚至超过一半皮肤吸收的30%~50%,大大提高皮肤透皮吸收速度以及吸收程度,但同时也会导致皮肤损伤部位有疼痛感、过敏以及中毒等一些副作用的出现。常规情况下,不同部位的皮肤需要进行不同药物的正确使用,尤其是对于那些药敏性较强,比如脸部、颈部、阴部以及臂屈侧皮肤等部位,不适合用一些较刺激性的药物,但对于角质层或者透明层比较厚的部位,比如人的掌部,再加上毛皮脂腺结构相对缺乏,导致皮肤的透析性比较差,更难吸收与药物渗透的指(趾)甲部位,应用拔甲或用小锉刀锉甲板,方可起作用。

5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及不同浓度的药物剂型

由于对外用药物的不了解,尤其是对其浓度的不了解,而导致使用后出现不适症状的人常有发生,不了解不同的药物可以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其差距巨大。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水杨酸则是1中腐蚀剂;又如苯酚0.5%~3%水溶有人或者软膏,有止痒、镇痛作用,5%~10%酊剂可使用于治疗手足藓、汗疱疹,20%以上的水溶液可用于治疗局限性神经皮炎、软下疳,95%液化苯酚有脱色作用,用于雀斑、黄褐斑等。特别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先用于低浓度,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浓度。

6根据药物不同性质以及疾病的特点选择外用药

通常皮肤病患者最常接触的外用药物就是止痒药物,因为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使用的外用止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挥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如石碳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不能任意用含激素类药代替止痒使用,对于喹诺酮类药物如盐酸诺美沙星乳膏,具有光毒性,涂药部位要避免光照;廯菌病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先控制细菌感染,然后在控制真菌感染,一般先用含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的混合制剂,待皮损消退后,单用抗真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一般只需每日一次涂患处即可,尝试使用可造成皮肤萎缩、多毛症、继发感染、瘙痒刺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7正确使用外用药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7.1使用方法正确:如混悬剂,用前先摇匀,日涂多次;湿敷应用6~8层纱布,纱布取出挤至不滴水为度,并保持敷料潮湿和清洁,寒冷季节湿敷液还应适当加温。

7.2外用药物的保存也应注意,对其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比如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的凡士林的软膏、W/O型乳膏等,温度条件达不到就会严重破换其药物的使用疗效性,温度过高药物成分就会挥发或者迁移,过低可能也会易冻结,影响使用时的涂展性,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适宜温度才可以。含有机溶剂的药水,要注意瓶塞的密闭,否则溶剂挥发后会析出结晶。

7.3皮肤科外用药使用的过程中药密切关注患者患处或者身体变化,如果患者身体出现湿疹似的皮疹以及红斑等,还伴随有身体瘙痒、头疼等一系列过敏性症状,此时患者必须停药以及及时就医或就诊。

7.4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应更换另一种相同或者不同性质的药物。

7.5皮肤科患者外用药物使用之前,必须要对患处进行彻底清洁以及消毒,如果有结痂现象,消毒后进行痂皮软化去除,可以选用食物油对皮肤没有刺激作用的药剂;如果患处开始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必须进行生理盐水清洁消毒干净,之后才可以涂抹药物;皮损处若见直径大于0.5m的水疱,必须空针筒抽出水疱中的物质,且必须对空针筒进行全面消毒,抽取时不得破损疱壁。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应先剔去毛发,然后再上药。

7.6患者局部用药前必须要清洁皮肤,且切忌用热水进行清洁以及用肥皂处理等,避免患者用药出的皮肤再次受到刺激损伤,通常情况下糊剂需要用油类清擦,温水清洗混悬剂。

7.7由于给皮肤清洁的洗剂以及使用的药水,通常情况下都具备易挥发的特点,如果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要用时间以及次数,就会导致外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可以增加患者用药次数,最好2h进行一次上药,除了酊剂以及软膏挥发性较小可以早晚进行一次用药,尤其挥发性较强的药物必须每隔5~10min进行一次。

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合理而正确的使用外用药物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姚秋燕,黄碧莹,林婉贞,邓斌.2000年~2004年广东省皮肤病用药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年第01期.

[2]张毅,彭双发.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皮肤科的应用:《中国药业》2007年第13期.

[3]沈才宏,周根芝.我院2005~2007年妇科外用药应用情况调查:《中国药房》2009年第35期.

[4]李荣凌,张先洲.某院外用制剂临床用药分析:《中国药房》2006年第23期.

标签:;  ;  ;  

探讨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