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1]2003年在《“白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特别是运用马克思的“叁形态”理论,考察二战以来西方社会“白领”劳动阶层的成长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层面的变化,力图由此揭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规律及其演进趋势。全文分四章论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白领”阶层的成长对西方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必然性联系。序言部分阐述了当代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困惑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从“生产力发展史”、“劳动发展史”和“人们个人本身力量发展史”、“个体发展史”的角度,表述了对“白领”阶层成长进行研究的意义。第一章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白领”的研究成果,进而说明本文在前人成果基础上怎样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探索,并说明作者对“白领”的定义。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论述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增长是“白领”阶层发展的首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代西方社会中“白领”的现状,论证了人的物质生产实践能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原动力”,揭示了“个人本身力量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因果必然性关系。第叁章阐释了“白领”劳工的增长对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影响下这些国家产生了新的政治思想和由此而产生的政治变化。第四章是本文的理论总结部分,从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视角,论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逐渐从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第二阶段逐渐为进入到更高阶段创造条件。前文所述“白领”阶层的成长及其引起的多方面的社会变迁,都显示出这样的演进方向。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变化正是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即人们要逐渐摆脱对物的依赖性,要求“人的解放”,从而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这个自身扬弃过程也就是马克思说的“自然历史过程”。至于向更高阶段演进的具体道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预想,以诱发进一步的研究。
吴浩[2]2005年在《白领的兴起与当代西方社会变迁》文中研究说明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唯物史观所阐发的“劳动发展史”与“个人本身力量发展史”的理念为指导,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当代西方社会正在崛起的新型劳动群体—白领。从白领职业人员的崛起过程中,探寻当代西方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与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西方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文章共四章。 第一章 首先介绍了当代西方学术界对于白领的研究状况,概述了关于白领问题的叁个争论。然后,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叁个争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指出当代西方学术界对白领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思辨,未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白领的成长与壮大和当代西方社会的变迁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二章 主要考察了二战后白领职业人员崛起的动因。本文主要考察了五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考察了劳动者生产能力的提高,对当代西方社会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的巨大影响,从这一视角探寻了白领职业人员崛起的根本原因。其次,又分别考察了经理革命、国家官僚机构扩大、妇女解放运动、新技术革命等几个因素对于白领职业人员成长的推动作用。 第叁章 首先从白领职业人员的收入、教育水平、就业状况、福利水平、社会交往几个方面考察了当代西方社会白领职业人员的现状。其次,分别从白领的兴起对于当代西方社会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两个方面考察了白领的兴起对于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第四章 主要考察了白领的兴起与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变迁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白领的兴起对于当代西方社会劳工斗争方式的影响。其次,又分别从二战后“左”“右”政党选民基础与执政地位的变化,“第叁条道路”的兴起,以及“多元政治”的凸显,绿党的崛起几个方面考察了白领的兴起与当代西方社会政党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 最后 主要是从白领职业人员的兴起对于当代西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来展望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未来。文章以此说明,白领的成长是劳动者个人本身力量增长的结果。他们的成长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深刻影响,表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正在悄无声息地 显示出向着摆脱“物的依赖性”的方向前进的征兆。这是一个真正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朱瑞[3]2010年在《青年白领的闲暇学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共设六章,现摘要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在阐明研究背景的同时,探讨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界定和说明“青年白领”和“闲暇学习”的涵义,并明确“闲暇学习”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维度。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梳理和分析“青年白领”和“闲暇学习”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明确国内外关于青年白领闲暇学习的现有研究成果。该综述不仅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也奠定了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第叁章是研究的计划和实施。首先,阐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路线。接着,确定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为主,访谈法为辅)。最后,介绍问卷设计的过程以及问卷的整体结构布局,并阐述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过程。第四章是调查结果的呈现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呈现青年白领群体的基本情况、青年白领闲暇学习的现状以及影响青年白领闲暇学习的因素等,并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学理上的分析。第五章是结论和建议部分。本章共设两节,第一节根据上一章的分析结果,编码并分析访谈资料,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第二节结合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从青年白领自身和外在环境出发,提出深化、帮助和服务青年白领闲暇学习的意见和建议。第六章是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回顾研究的过程,总结研究的结论,发现研究的不足,展望研究的未来。
曾莘[4]2007年在《白领犯罪概念、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犯罪学和社会学教授萨瑟兰1939年提出的白领犯罪概念,对西方传统的局限于社会底层人群的街头犯罪或者说一般犯罪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概念简洁而有力的向人们揭示了长期存在但一直模糊不清的白领犯罪问题,清楚的指出犯罪并不仅仅是穷人或者精神异常的人犯下的杀人、抢劫、盗窃等等,衣冠楚楚的社会上层人士凭借其职业、地位和权势,运用智能手段的犯下的罪行更为严重,同时更加具有隐蔽性和对刑法的规避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惩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西方白领犯罪的研究虽然仍无法像萨瑟兰教授所倡导的那样占据犯罪学研究的主流地位,但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走过了从白领犯罪到职业犯罪再到公司或组织犯罪的研究之路,建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现在,白领犯罪业已成为社会学、犯罪学和刑法学的一个专业术语。特别自美国安然公司丑闻以后,白领犯罪理论在指导预防和惩治白领犯罪实践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相比之下,我国犯罪学和刑法学对白领犯罪缺乏应有的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和着述甚少,没有建立起关于白领犯罪的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顾虑,又有大众认知的落后。然而,理论研究应当具有前瞻性,我们不能忽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大量出现的白领犯罪现象,如花样百出的金融诈骗、屡禁不止的贪污贿赂、损失惊人的环境污染等等,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及时分析成因,提出预防和控制对策,抑制住白领犯罪井喷式爆发和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影响。本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介绍白领犯罪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对西方白领概念的研究得出白领内涵中国化的叁个阶段,明确在中国可以归入白领阶层范围的人群,划定研究的界限。重点论述了萨瑟兰的白领犯罪原始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对西方白领犯罪概念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指出职业犯罪和公司犯罪是当代西方白领犯罪研究的两大支柱。对我国现阶段的白领犯罪概念研究进行了初步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出了自己对白领犯罪概念的定义。为更加直观、精确的把握白领犯罪概念,从不同角度对白领犯罪的重要特征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分析了白领犯罪的现状和成因。对我国现阶段的白领职业犯罪、计算机犯罪和公司组织犯罪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白领犯罪的严峻形势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进而深入探寻造成白领犯罪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差异交往理论、社会反常理论、亚文化理论、批判犯罪理论、一般性犯罪理论等西方关于白领犯罪的成因理论,并借鉴其研究成果,根据我国现阶段情况从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法律层面上对白领犯罪成因进行了剖析。第叁章提出了对白领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鉴于白领犯罪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单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难以奏效,因而笔者尝试从社会基础调控、个人因素控制、立法司法网络等方面提出了综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社会基础调控方面强调了政府、市场和公司的作用,个人因素控制方面突出了道德教化、白领犯罪教育、制度控制的作用,立法司法网络的构建要求既要有法可依,也要执法必严。总的来说,白领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宏观上要紧跟政府发展经济的步伐,要有基本理论支撑,微观上要注意逐步改进具体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执行得力,落实到位。
薛飞[5]2011年在《中国白领犯罪理论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领犯罪”一词,是从英语“White Collar Crime”翻译而来。最早提出并使用这个词的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他把白领犯罪界定为“有着较高社会地位且受社会尊敬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的犯罪行为”。从此以后,“白领犯罪”一词成为了犯罪学的专门术语,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主要对白领和白领犯罪的概念加以界定。“白领”是指那些具有体面地位的和较高文化程度,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靠付出知识和技能赚取收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或者专业技术工作的特定人群。我国“白领犯罪”可以定义为,具有体面地位的和较高文化程度,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靠付出知识和技能赚取收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或者专业技术工作的特定人群或单位,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非体力方式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二章主要介绍白领犯罪的类型、特点和分析白领犯罪的原因。通过对国外学者以及我国学者关于白领犯罪类型的观点介绍,总结出笔者认为更为合理的当前我国白领犯罪的类型即经济利益型白领犯罪、渎职型白领犯罪、妨害管理型白领犯罪、贪贿型白领犯罪、侵占财物型白领犯罪、侵害人身权利型白领犯罪。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白领犯罪特点的介绍,结合我国实际,总结出我国白领犯罪的特点为:与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密切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行为的多样性、职务行为滥用性、犯罪形式智能性、犯罪活动的组织性、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通过对国外研究白领犯罪的叁大经典原因的介绍、分析,并借鉴其理论成果,从白领犯罪的个人因素、白领犯罪的社会因素两个角度对其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叁章主要提出我国白领犯罪的防治对策。通过完善白领犯罪的立法对策、司法对策来加强对法律层面的控制。通过重塑白领文化、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深化政治、经济改革来加强社会层面的控制。通过重视教育、注重个人经济控制来加强对个人层面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白领”研究[D]. 高潮. 天津师范大学. 2003
[2]. 白领的兴起与当代西方社会变迁[D]. 吴浩. 天津师范大学. 2005
[3]. 青年白领的闲暇学习研究[D]. 朱瑞.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 白领犯罪概念、成因及对策研究[D]. 曾莘. 四川大学. 2007
[5]. 中国白领犯罪理论问题研究[D]. 薛飞. 华东政法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