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与统计相结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动力,数值,暴雨,大气,径流,东亚。
动力与统计相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罗菲菲,李双林[1](2015)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未来30年东亚气温年代际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际气候主要由气候系统自然变率和外强迫影响二者迭加而形成的认识,利用统计和动力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表面气温(EATs)未来30年的演变进行了预测.关于自然变率部分,利用1901~1999年的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海温模态与EATs内部变率(EATs_int)的超前-滞后相关,选取几个主要海温模态作为预测因子,建立了EATs_int年代际内部变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对2000~2005年进行了后报检验,发现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于是,根据海温模态的准周期性,利用该模型对未来30年进行了预测试验,得到了内部变率的预测结果.关于外强迫影响部分,利用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的19个耦合模式的历史试验和21世纪RCP4.5情景的预估结果,通过二阶拟合,得到EATs相对于1970~1999年的趋势变化(即外强迫的影响信号).将得到的内部变率和趋势进行迭加,形成最后的预测结果(Re_EATs).该结果显示:在2010~2040年,温度将呈波动性变化,其中在2015~2030年缓慢降温,之后开始上升.将这一结果与第五期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CMIP5)的年代际预测进行对比,发现它与多数单个模式得到的预测结果及多模式预测集合平均的结果定性一致,表明利用统计和动力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东亚气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彭兆亮[2](2014)在《统计模型与动力多模式相结合的中国季度降水预测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我国及其他水资源短缺、遭受极端降水事件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来讲,准确的季度降水预测在洪涝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旅游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气候系统具有高度的混沌性和复杂性,准确预测我国及其他中高纬度国家和地区的季度降水仍然是一个复杂的世界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我国全境为目标,重点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可行季度降水预测模型和方案,并将季度降水预测信息应用于流域径流预测及水库调度中,为提高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我国季度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多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季度降水的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及年际变化剧烈。使用改进的Mann-Ken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覆盖我国的184个格点的1950-2011年季度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季度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总体并不显着;184个格点中平均每个季度只有3.44%的格点呈显着下降趋势;4.25%呈显着增加趋势。我国季度降水年际变化的气候因子较多,选取8个重要因子,分析表明这8个因子与我国季度降水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密切。(2)建立了我国季度降水的贝叶斯概率预测模型。针对覆盖我国的184个格点的每一个格点及12个相互迭加的季度,分别建立24个相互独立的贝叶斯联合概率预测模型。预测因子为8个大尺度气候因子,每个因子滞后1-3个月。然后使用混合模型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单一模型进行集成来产生预测时效为0到2个月的概率预测。留一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框架对我国春季及夏末到冬初季节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预测的概率分布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可以很好的描述预测的不确定性。此外,随着预测时效的增长,预测精度并未出现明显下降。(3)检验了两个最近一代的季度动力数值模式ECMWF SYS4和澳大利亚BoMPOAMA2.4及另外5个欧洲的动力数值模式对我国季度降水预测的技巧。结果表明动力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系统缺陷问题,表现为模式预测存在系统偏差以及集合成员离散度过低。此外,模式预测精度普遍较低。新一代的模式,尤其是SYS4预测的精度、可靠性、锐度及辨识度等概率预测评价指标高于其他模式。使用均权重方法对单一集合模式预测进行集成,结果表明集成后的多模式集合预测技巧相比单一模式有所提高。(4)针对动力数值模式的系统缺陷及预测技巧较低问题,提出使用数值模式多种输出的统计订正一桥接混合模型预测思路和方法。针对系统缺陷问题,使用改进贝叶斯联合概率模型对其订正;针对模式降水预测技巧偏低问题,使用模式的海洋表面温度预测计算得到六个同步大尺度气候因子建立统计桥接模型,然后对统计订正和桥接模型进行集成以综合不同模型的技巧来提高预测的整体水平。结果表明贝叶斯联合概率订正模型可以有效消动力模式的系统缺陷问题,同时大幅提高了预测技巧。通过引入桥接模型,预测的技巧得到近一步的提高。(5)建立了我国季度降水预测的统计一动力多模式预测框架。该框架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前期大尺度气候因子和多个动力数值模式输出来实现对前期观测信息与动力数值模式输出的耦合。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统计模型或动力数值模拟都具有更高的预测技巧。(6)建立了耦合水文模型输出、动力多模式降水预测以及前期流域观测和大尺度气候因子等多源信息的季度径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流域前期径流、降水及WAPABA水文输出作为代表流域初始蓄水量条件的预测因子;使用八个前期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多个动力模式的降水输出作为代表预测期内流域气候条件的预测因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我国丰满水库和桓仁水库的夏季径流预测具有较高精度及可靠性。将季度径流概率预测信息应用到桓仁水库夏季长期优化调度中,结果表明使用季度径流预测信息可以明显提高水库的发电效益。(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7-01)
邱美娟[3](2014)在《基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精细化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集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我国主要农作物精细化产量动态预报技术研究,滚动提供客观、定量的产量预报,可大大提升气象部门开展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利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分析(CAST)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进行合理的分区,进而利用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基于气候适宜度影响指数、基于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等方法对各个地区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在以上四种方法预报结果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技术,采用加权方法研究出一种基于集成技术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方法。主要研究结论有:(1)新型统计检验聚类方法分区结果表明,CAST方法能够对研究区域客观进行分区,其分区结果客观唯一;(2)基于冬小麦产量历史丰歉影响指数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模式在鲁北和鲁南地区预报效果相对较好,只有个别预报准确率没有达到90.0%;(3)结合作物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并考虑冬小麦生育期内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的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方法预报结果表明,鲁北和鲁南地区预报平均准确率相比其他两个区域较高,而在其他两个区域预报结果不稳定;(4)结合冬小麦的生理特征和适宜度指数模式,构建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影响指数的产量动态逐旬预报模型,该方法在产量的丰歉趋势的预报上不稳定,但是,各个区域上预报的平均准确率普遍较高,几乎均在90.0%以上;(5)应用作物生长模型WOFOST结合实测资料和平均气候条件下气象资料,建立了冬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段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从产量丰歉趋势的模拟情况看,模拟效果较差。但从平均单产的预报的准确率来看,四个区域的模拟结果均较好;(6)在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气候适宜度影响指数、WOFOST作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准确率加权的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的动态集成预测模式。集成预报无论是从产量丰歉趋势的预报上,还是从平均单产预报的准确率上都比单个方法有所提高,并且稳定性也提高。表明集成预报可能更适合业务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14-04-01)
任宏利,丑纪范[4](2005)在《统计-动力相结合的相似误差订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气相似性原理,提出了利用历史资料的相似信息估计模式误差的反问题,并发展了一种相似误差订正(ACE)方法。该方法将统计和动力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不改变现有数值预报模式的前提下,既充分利用了动力学发展的成就,又能够有效提取大量历史资料中的相似信息,达到减小模式误差、改进当前预报的目的。而且,ACE方法能够针对当前预报的特殊性来区分所利用过去资料的特殊性,提取历史相似信息间接求解反问题。定性分析表明,ACE方法与以往相似-动力模式原理是等价的,但无需重新建立复杂的相似离差预报模式,更具可行性和业务应用前景。在理想化的极限情形下,当数值模式或历史相似完全准确时,ACE方法的预报结果将分别蜕变为动力或统计学方法的预报结果。(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丑纪范[5](1986)在《为什么要动力-统计相结合?——兼论如何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同一个天气预报问题,在气象学中有统计的和动力的两套数值预报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两套基本精神相反的方法。动力方法是确定论的,它认为天气的未来状态是现在状态和制约这种状态变化的物理规律所确定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获得了给定时刻的全部知识,就一举决定了天气的未来状况。统计方法是概率论的,它承认天气的未来状态有不确定性,期望依据天气的现在状态(这与动力方法相同)和近期的演变情况(这与动力方法不同,动力方法把问题提为初值问题,不使用也不能够使用近期演变资料),对未来作出概率的推断。应该注意这里说的统计方法与物理学中的统计力学方法不是一回事,切不可把两者混(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1986年04期)
郑耀文,张玉瑾[6](1984)在《天气、动力、统计相结合作梅泛期暴雨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梅汛期(6月1日—7月20日)暴雨的24小时预报。应用75、76、79、80、81年共五年逐日08时探空资料和“时本站资料77、(78年探空资料缺),经人机结合,普查了暴雨产生前的天气形势,各种物理量及单站要素,选取6个最佳预报因子,用计数法确定暴雨初步信息,然后用副高特征量和西风槽位置消除空报,获得暴雨预报信息。经1982年6、7月份使用,暴雨预报正确率达77.8%。(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1984年01期)
动力与统计相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我国及其他水资源短缺、遭受极端降水事件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来讲,准确的季度降水预测在洪涝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旅游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气候系统具有高度的混沌性和复杂性,准确预测我国及其他中高纬度国家和地区的季度降水仍然是一个复杂的世界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我国全境为目标,重点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可行季度降水预测模型和方案,并将季度降水预测信息应用于流域径流预测及水库调度中,为提高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我国季度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多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季度降水的区域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及年际变化剧烈。使用改进的Mann-Ken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覆盖我国的184个格点的1950-2011年季度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季度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总体并不显着;184个格点中平均每个季度只有3.44%的格点呈显着下降趋势;4.25%呈显着增加趋势。我国季度降水年际变化的气候因子较多,选取8个重要因子,分析表明这8个因子与我国季度降水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密切。(2)建立了我国季度降水的贝叶斯概率预测模型。针对覆盖我国的184个格点的每一个格点及12个相互迭加的季度,分别建立24个相互独立的贝叶斯联合概率预测模型。预测因子为8个大尺度气候因子,每个因子滞后1-3个月。然后使用混合模型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单一模型进行集成来产生预测时效为0到2个月的概率预测。留一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框架对我国春季及夏末到冬初季节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预测的概率分布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可以很好的描述预测的不确定性。此外,随着预测时效的增长,预测精度并未出现明显下降。(3)检验了两个最近一代的季度动力数值模式ECMWF SYS4和澳大利亚BoMPOAMA2.4及另外5个欧洲的动力数值模式对我国季度降水预测的技巧。结果表明动力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系统缺陷问题,表现为模式预测存在系统偏差以及集合成员离散度过低。此外,模式预测精度普遍较低。新一代的模式,尤其是SYS4预测的精度、可靠性、锐度及辨识度等概率预测评价指标高于其他模式。使用均权重方法对单一集合模式预测进行集成,结果表明集成后的多模式集合预测技巧相比单一模式有所提高。(4)针对动力数值模式的系统缺陷及预测技巧较低问题,提出使用数值模式多种输出的统计订正一桥接混合模型预测思路和方法。针对系统缺陷问题,使用改进贝叶斯联合概率模型对其订正;针对模式降水预测技巧偏低问题,使用模式的海洋表面温度预测计算得到六个同步大尺度气候因子建立统计桥接模型,然后对统计订正和桥接模型进行集成以综合不同模型的技巧来提高预测的整体水平。结果表明贝叶斯联合概率订正模型可以有效消动力模式的系统缺陷问题,同时大幅提高了预测技巧。通过引入桥接模型,预测的技巧得到近一步的提高。(5)建立了我国季度降水预测的统计一动力多模式预测框架。该框架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前期大尺度气候因子和多个动力数值模式输出来实现对前期观测信息与动力数值模式输出的耦合。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统计模型或动力数值模拟都具有更高的预测技巧。(6)建立了耦合水文模型输出、动力多模式降水预测以及前期流域观测和大尺度气候因子等多源信息的季度径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流域前期径流、降水及WAPABA水文输出作为代表流域初始蓄水量条件的预测因子;使用八个前期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多个动力模式的降水输出作为代表预测期内流域气候条件的预测因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我国丰满水库和桓仁水库的夏季径流预测具有较高精度及可靠性。将季度径流概率预测信息应用到桓仁水库夏季长期优化调度中,结果表明使用季度径流预测信息可以明显提高水库的发电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与统计相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1].罗菲菲,李双林.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未来30年东亚气温年代际预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
[2].彭兆亮.统计模型与动力多模式相结合的中国季度降水预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邱美娟.基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精细化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集成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
[4].任宏利,丑纪范.统计-动力相结合的相似误差订正法[J].气象学报.2005
[5].丑纪范.为什么要动力-统计相结合?——兼论如何结合[J].高原气象.1986
[6].郑耀文,张玉瑾.天气、动力、统计相结合作梅泛期暴雨预报[J].气象科学.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