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产沙论文_任青青,严友进,甘艺贤,伏文兵,戴全厚

导读:本文包含了侵蚀产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喀斯特,机理,耕地,强度,格局,景观。

侵蚀产沙论文文献综述

任青青,严友进,甘艺贤,伏文兵,戴全厚[1](2019)在《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人工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在短历时强降雨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短历时强降雨导致喀斯特坡耕地地表输沙模数和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输沙模数和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坡耕地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地表产沙临界雨强为30~50 mm/h。(2)坡度增大时地表产沙比重大于地下产沙比重,地表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产沙比重发生转折的坡度值为15°~20°。70 mm/h降雨强度和5°坡度下,降雨强度对地下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负效应"。(3)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密切相关,但降雨强度因子起主导作用。强降雨主要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应以地表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对喀斯特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丹[2](2019)在《川北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侵蚀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蔬菜种植、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影响下的产流产沙过程,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多年平均径流量影响较弱,但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对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有明显影响。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小区径流量在2005—2016年呈"双峰"现象,而蔬菜种植小区和CK均呈"单峰"现象。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对泥沙含量大小的影响强于对其年际变化规律的影响,CK泥沙含量显着高于蔬菜、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处理,分别为后者的1.63、2.65和2.56倍。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对降低土壤侵蚀强度作用显着,较CK3种土地利用方式可降低土壤侵蚀强度2.68~7.42倍。(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孙天成,刘婷婷,褚琳,李朝霞,王天巍[3](2019)在《叁峡库区典型流域“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峡库区王家桥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五期遥感影像(1995、2000、2005、2010和2015)提取流域景观格局,采用马尔科夫模型研究"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并结合野外多年实测数据建立景观格局指数与产沙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景观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5年,王家桥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呈破碎化发展趋势。"源"景观面积持续下降,"汇"景观面积持续增长。在降雨量时序曲线相似的条件下,斑块类型尺度的景观指数对侵蚀产沙量的解释能力高于景观尺度。斑块类型尺度,"源""汇"景观指数与径流输沙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903,均显着相关。对于"源"景观而言,相似邻近百分比(PLADJ)与斑块结合度(COHESION)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指标。径流输沙量与PLADJ和COHESION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输沙量随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汇"景观而言,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指标,径流输沙量与PD和LSI呈负相关关系,输沙量随着指数的增大而减小。斑块类型尺度上,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泥沙输出影响显着。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其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与土壤侵蚀响应关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郭军权,王文龙[4](2019)在《坡度对浅沟侵蚀产沙的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坡度对坡面浅沟侵蚀产沙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浅沟为研究对象,选取野外实地坡面14.0°,18.5°,26.0°,29.0°坡度和5,10,15,20,25L/min放水流量进行典型野外坡面浅沟径流小区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坡度对浅沟径流率、产沙率、含沙量、总径流量、总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10,15,20,25L/min不同放水流量下,坡度与径流率、总径流量成正相关,既随着坡度增大径流率、总径流量增大;5,10,15,20,25L/min不同放水流量和14.0°,18.5°,26.0°,29.0°坡度下产沙率、含沙量和总产沙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致,表现为试验时间内,均出现先增大—到达最大—波动减小—稳定趋势;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与坡度的关系表现为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26.0°,26.0°的产沙率、含沙量和总产沙量分别为14.0°的1.06~2.87,1.31~2.21,1.08~2.77倍,产沙率、含沙量、总产沙量均存在临界坡度,临界坡度范围为18.5°~29.0°。(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付滟,郑江坤,任雨之,王文武,曾倩婷[5](2019)在《降雨与植被变化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年和次降雨尺度下植被变化对解家湾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运用RUSLE模型计算小流域降雨侵蚀力,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和分离判别法分析侵蚀产沙变化的成因。根据植被调整和双累积曲线变化,分为农作物种植期(1986—1989)、经果林种植期(1990—2008)和搁荒期(2009—2016);以农作物种植期为基准期,经果林种植期侵蚀产沙量减少了80. 24%,其中植被和降雨的贡献率分别为78%和22%,经果林使冠层覆盖增加,根系固土能力增强,并且梯田梗坎可减少产沙。以经果林种植期为基准期,搁荒期侵蚀产沙量增加79. 52%,其中植被和降雨的贡献率分别为88%和12%,搁荒期引起的排水不畅会导致梯田梗坎大量溃坏,增加产沙量。流域产沙与植被覆盖大小和梯田埂坎是否完善有直接关系。植被覆盖在一定的降雨侵蚀力区间内减沙作用明显,但超过临界值时,植被减沙作用变弱。增加乔灌层、布设水土保持工程并进行有效田间管护可明显减少侵蚀产沙。(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畅易飞[6](2019)在《覆沙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不是在降雨量最多的水蚀地区,而是在降雨为400 mnm左右的风蚀水蚀交错区。论文以风蚀水蚀交错区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覆沙黄土坡面与黄土坡面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产流量、产沙量和径流含沙量的特征,揭示覆沙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特征;基于测量的土壤含水量数据,研究坡面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湿润锋、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及入渗速率、入渗参数的影响,阐明覆沙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试图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解析覆沙对产流过程以及产流机制的影响;基于测量的物理参数,研究覆沙黄土坡面与黄土坡面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不同断面的平均流速、雷诺数、弗汝德数和阻力系数的变化特征;基于测量的细沟形态学指标,研究覆沙黄土坡面与黄土坡面的细沟平面密度、细沟密度等细沟形态参数的变化特征,并建立细沟形态参数与水动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构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覆沙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特征。覆沙坡面初始产流时间是黄土坡面的3.57倍。覆沙坡面的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均高于黄土坡面。(2)研究了覆沙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作用。坡面覆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坡面的入渗量,覆沙坡面湿润锋的推移能力较黄土坡面强。在覆沙坡面再分布土壤各层的含水量值均小于黄土坡面含水量值。(3)揭示了细沟形成前后的水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在黄土坡面,平均流速、雷诺数、弗汝德数、阻力系数与坡面径流含沙量关系较好;覆沙坡面雷诺数与阻力系数和径流含沙量量关系较好。(4)阐明了细沟形态参数与水动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黄土坡面水流雷诺数与阻力系数与细沟形态参数关系较好;覆沙坡面水流雷诺数对细沟形态参数的影响优于阻力系数。(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吕刚,刘雅卓,陈鸿,李海茹,傅昕阳[7](2019)在《褐土和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主要土壤类型褐土、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产流产沙变化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在坡度为10°和15°、降雨强度为40,60,80 mm/h条件下分析褐土和棕壤2种土壤细沟侵蚀产沙过程,结果表明:褐土在坡度为10°和15°,径流量均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大,在坡度为15°雨强为80 mm/h降雨过程中出现最大值,而含沙量变化相反,大体呈现出随着雨强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在坡度为15°时,3种降雨强度在降雨末期均集中在0.05 g/mL;棕壤在10°和15°径流量与含沙量变化无明显规律;2种土壤总体水沙关系表现出褐土总径流量大于棕壤,而总侵蚀量表现为小于棕壤;棕壤更易发生细沟侵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林庆明[8](2019)在《海藻多糖抗蚀剂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耕地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作物减产;较细颗粒泥沙的流失还将使土壤粗砾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调控除采取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外,土壤抗蚀剂可以增加表层土壤颗粒之间的凝聚力,维护良好的地表土壤结构,防止土壤结皮,增加土壤的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可以防止或大大减少土壤侵蚀,这类新材料的研发已然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长江科学院研发了一种新型海藻多糖抗蚀剂SA-01,为验证其在土壤侵蚀调控方面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不同施加浓度下的土壤侵蚀特点,结合土壤斥水性实验、崩解实验等揭示了新型海藻多糖抗蚀剂SA-01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机理,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施加SA-01后,坡面产流时间,随施加浓度的增大其初始产流时间提前。在相同坡度条件下,施加SA-01坡面相较于未施加SA-01坡面(对照)产流率增大。坡面产流率随施加浓度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坡面累积产流量随施加浓度增大也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2)施加SA-01使坡面产沙量明显减少。在初始产流阶段,SA-01能够明显降低坡面产沙率。在面蚀阶段,对照坡面产沙率随降雨时间逐渐增大,达到极大值后迅速下降最终趋于平稳。施加SA-01坡面产沙率相较于对照坡面,在产流前期波动较小,且达到稳定产沙率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稳定产沙率较对照坡面明显减小。SA-01能够削弱坡面径流的产沙能力,随着施加浓度的增大,产沙量明显减少,坡面产沙量与施加浓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3)施加SA-01后土壤斥水性有所提高。当施加浓度为2.5g/L时,试样保持与原土壤一样的亲水性,当浓度大于2.5g/L时,土壤开始由亲水性转变为斥水性。土壤渗透速率在施加SA-01后明显增加,当施加浓度2.5g/L时达到最大,当再增加SA-01浓度时,其渗透速率反而降低。(4)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分析结果表明,SA-01能显着提升团聚体水稳性。当SA-01浓度为2.5g/L,就能将团聚体水稳性提升到70%以上;当浓度达到10g/L时,水稳性指数基本可以实现100%。施加SA-01能有效降低土样崩解性。当静置时间为8h,当施加浓度由0g/L增加到10g/L,崩解速率从0.56下降到0.02。土壤抗剪强度随着SA-01浓度增加,土壤内聚力和摩擦角均随之增加。(5)坡面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结果表明,坡面在施加SA-01后,径流雷诺数随施加浓度增大而增大,而弗洛德数随浓度增大反而减小。阻力系数f与雷诺数Re之间无显着的相关关系,而糙率系数n与雷诺数Re则存在明显的指数函数关系。对水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雷诺数与产流量和产沙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785。(6)施加浓度相比于坡度而言,对坡面产流、产沙量具有更大的贡献率。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施加浓度对坡面产流量、产沙量有极显着的影响(P<0.001);而施加浓度和坡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坡面产流量、产沙量产生的影响则较弱。(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6-01)

徐金鑫[9](2019)在《砾石分布对红壤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壤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的丘陵、台地及山岗地带。受成土过程、土壤侵蚀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会有砾石存在并常以覆盖表土以及与土壤混合两种方式出现。砾石的存在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会影响地表水文过程以及土壤侵蚀过程。以往对红壤侵蚀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多忽视砾石存在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室内模拟实验时也往往剔除砾石,所得结果是否能真实反应侵蚀过程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砾石覆盖和土石混合两种模式,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相同砾石量不同位置(覆盖表土与土壤混合)在不同降雨条件下(60mm/h和90mm/h)对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其中砾石覆盖坡面记为RC10、RC30、RC50,土石混合坡面记为RM10、RM30、RM50,主要结果有:(1)相对于无砾石坡面,砾石覆盖延迟地表产流时间,砾石与土壤混合,初始产流时间有减小的趋势。相较于砾石覆盖坡面,土石混合坡面更易产生径流。两种砾石分布坡面的径流率均大于无砾石坡面,而砾石覆盖坡面的稳定径流率要稍大于土石混合坡面。(2)在相同雨强条件下,砾石覆盖坡面和土石混合坡面的含沙量与产沙量均大于无砾石坡面,砾石覆盖坡面一次降雨的累积产沙量随砾石覆盖度的变化趋势依次为RC10>RC30>RC50>无砾石,土石混合坡面一次降雨的累积产沙量随碎石覆盖度的变化趋势依次为RM50>RM30>RM10>无砾石。随着雨强的增加,产沙量也随之增加。(3)两种砾石分布均减小了土壤入渗率,随着砾石量的增加,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越低。在砾石含量相同的条件下,砾石覆盖坡面的稳定入渗率要稍小于土石混合坡面的稳定入渗率。通过对比Philip入渗模型、Horton入渗模型以及Kostiakov入渗模型发现,Horton入渗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含有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4)在相同雨强条件下,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两种砾石分布坡面的径流流速、径流深、雷诺数、水流剪切力与水流功率较无砾石坡面有增加的趋势,弗罗德数、Weisbach阻力系数、曼宁糙率系数与砾石量之间并无显着相关性。对比砾石覆盖坡面和土石混合坡面,砾石覆盖坡面径流深、雷诺数、弗罗德数、水流剪切力以及水流功率均大于土石混合坡面,而Weisbach阻力系数与曼宁糙率系数小于土石混合坡面。随着雨强的增加,流速、径流深、雷诺数、水流剪切力以及水流功率均增加,弗罗德数减小,Weisbach阻力系数与曼宁糙率系数无明显变化。(5)当砾石覆盖度大于10%时,坡面土壤结皮强度呈上升趋势;而对于土石混合坡面,土壤结皮强度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石混合坡面的结皮强度要大于砾石覆盖坡面,特别是大雨强下更为明显。砾石覆盖坡面的结皮强度与产沙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土石混合坡面的结皮强度则与产沙量呈正相关关系。(6)砾石覆盖坡面与土石混合坡面侵蚀泥沙颗粒中均表现为粘粒主要以团聚体的形式被径流搬运,粉粒主要以单粒的状态被径流搬运,侵蚀泥沙中存许多由细小颗粒团聚而成的与沙粒粒径相当的团粒。两种砾石分布坡面的粘粒、粉粒、沙粒均表现为粘粒富集,粉粒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基本与原始土壤组成一致,沙粒发生分散。此外,随着雨强的增加,沙粒的富集率增加,粘粒的富集率减小。(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6-01)

郭建英,董智,李锦荣,王合云,刘铁军[10](2019)在《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物理性质及其侵蚀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荒漠草原退化已经由植被退化演变到土壤退化的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的土壤紧实度、容重、总孔隙度、水分及其侵蚀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强度下0~10cm土层土壤紧实度受放牧的影响差异显着,且随放牧强度加重而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对深层土壤的影响有限;(2)0~10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性显着,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与对照未放牧草地相比,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土壤容重增加幅度为5.1%~11.7%;(3)放牧强度对0~2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影响显着,放牧强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与对照未放牧草地相比,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土壤含水量降低12.5%~35.4%;(4)雨强一定时,坡度与放牧强度越大,其土壤侵蚀量明显增加,雨强、坡度条件相同情况下,重度放牧的土壤侵蚀量可达到对照样地4.9~13.6倍;(5)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土壤总孔隙度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土壤紧实度与不同坡度、降雨、放牧强度的土壤侵蚀量均存在显着正相关,且均为幂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侵蚀产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野外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蔬菜种植、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影响下的产流产沙过程,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多年平均径流量影响较弱,但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对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有明显影响。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小区径流量在2005—2016年呈"双峰"现象,而蔬菜种植小区和CK均呈"单峰"现象。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对泥沙含量大小的影响强于对其年际变化规律的影响,CK泥沙含量显着高于蔬菜、农作物混种和饲草种植处理,分别为后者的1.63、2.65和2.56倍。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对降低土壤侵蚀强度作用显着,较CK3种土地利用方式可降低土壤侵蚀强度2.68~7.42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蚀产沙论文参考文献

[1].任青青,严友进,甘艺贤,伏文兵,戴全厚.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杨丹.川北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侵蚀产沙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孙天成,刘婷婷,褚琳,李朝霞,王天巍.叁峡库区典型流域“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4].郭军权,王文龙.坡度对浅沟侵蚀产沙的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付滟,郑江坤,任雨之,王文武,曾倩婷.降雨与植被变化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6].畅易飞.覆沙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吕刚,刘雅卓,陈鸿,李海茹,傅昕阳.褐土和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8].林庆明.海藻多糖抗蚀剂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9

[9].徐金鑫.砾石分布对红壤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机理[D].长江科学院.2019

[10].郭建英,董智,李锦荣,王合云,刘铁军.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物理性质及其侵蚀产沙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模型结构~2010年河龙区间多年平均降雨侵蚀...样地示意图研究区气象、水文站点分布图年代河龙区间土壤可蚀性值分布河龙区间位置及流域分布

标签:;  ;  ;  ;  ;  ;  ;  

侵蚀产沙论文_任青青,严友进,甘艺贤,伏文兵,戴全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