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制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智能,模型,工业革命,以太网,柔性,计算机网络。
制造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解光伟[1](2019)在《制造系统的PEC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系统模型是认识制造系统最为直观的方式,也是构建制造系统和改善制造系统能力的基础。随着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推广,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逐渐成为制造系统发展的趋势。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需要比传统的4M1E更加系统化的模型,它能够更好地描述制造系统内部结构和联系,更好地体现制造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机理,能够更好地解决系统性的复杂问题和结构性问题。一个好的制造系统模型既可以解释过去也能够预测未来,解释过去的发展进程,指导未来制造系统的构建。(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3期)
冯彦翔,陈泽宾,张为元[2](2019)在《基于变迁覆盖的柔性制造系统的鲁棒死锁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拥有一类不可靠柔性制造系统的鲁棒死锁控制问题。基于不可靠系统的Petri网模型,利用变迁覆盖理论,为系统建立了结构规模较小的鲁棒死锁控制策略,保证即使不可靠资源发生故障,系统仍然能持续性地加工所有类型的工件。(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思翰,王国新,商曦文,阎艳[3](2019)在《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多尺度构形概念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过程中的构形概念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命系统理论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多尺度构形概念模型设计方法。从系统、单元和机床3个尺度分析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构形概念设计过程,构建可重构制造系统构形多尺度模型;基于生命系统理论对可重构制造系统构形多尺度模型进行分解和表达,利用生命系统理论的20个关键子系统建立可重构制造系统多尺度构形概念设计的普遍适用模型,并采用成本对模型进行评估。面对订单波动,可以通过重用现有构形的概念模型,对其进行添加、删除、替代等操作,来实现新构形的快速设计,达到提高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效率的目的。通过一个案例研讨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11期)
李杰[4](2019)在《工业4.0制造系统当中启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4.0的主创性为制造业带来了多种新模式,包括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制造、雾计算等。预计此类技术将带来诸多优势效益和潜在机遇,例如,自我感知、自我预测、自我比较、自我重构和自我维护等。但此类模式依然使用了集中式的工业网络和第叁方授信。因此(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9-11-14)
王伟,刘九庆,李健,夏鹏[5](2019)在《CTP-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课程思政——以“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内容特点,提出了一种CTP-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针对如何将思政元素引入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并通过授课过程中的实例,介绍了高等教育工科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过程。(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5期)
[6](2019)在《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企业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一、智能制造试点超800个,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企业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智能制造系(本文来源于《电器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Yong-kui,LIU,Xue-song,ZHANG,Lin,ZHANG,Fei,TAO,Li-hui,WANG[7](2019)在《一种面向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调度的多智能体架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几年,一些智能制造概念相继被提出,如云制造、工业4.0以及工业互联网。它们共同目的之一是通过构建汇聚资源的平台,实现跨企业资源协同优化配置。在所有这些概念中,一个完整制造系统包括分布式物理制造系统和一个包含从物理制造系统映射的虚拟制造系统平台。我们称这样的制造系统为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因此,一个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可看作一个规模巨大的信息物理系统,其中信息部分是平台而物理部分是相应物理制造系统。对一个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而言,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汇聚资源的优化调度。多智能体技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一个面向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调度的多智能体架构,包括平台层次的调度多智能体系统和企业层次的调度多智能体系统。提出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调度的流程、特征和需求。基于上述架构,提出一个面向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的调度模型。通过案例,验证了所提架构和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11期)
刘叁平,龚伟[8](2019)在《现场数据采集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前制造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现场数据采集技术得到了重点的关注与应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TCP/IP协议的以太网模式、普通以太网模式、数据采集卡等多种现场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模式,并阐述了现场数据采集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赵艳珍[9](2019)在《浅谈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自动化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产品质量和加工精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产品质量和加工精度不仅与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检测技术的影响,检测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和加工精度是呈正比例关系的。现就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赵振,叶佩青[10](2019)在《基于MES的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由于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低而制约生产效率的问题,文章设计开发了基于MES的智能制造系统。该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完成数据的快速交换和流程控制,利用MES采集所有设备的运行信息和工作状态,对工艺过程实时调配,实现系统的仓储取料、检测识别、分拣入位等生产工艺环节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制造过程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制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拥有一类不可靠柔性制造系统的鲁棒死锁控制问题。基于不可靠系统的Petri网模型,利用变迁覆盖理论,为系统建立了结构规模较小的鲁棒死锁控制策略,保证即使不可靠资源发生故障,系统仍然能持续性地加工所有类型的工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造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解光伟.制造系统的PEC模型[J].价值工程.2019
[2].冯彦翔,陈泽宾,张为元.基于变迁覆盖的柔性制造系统的鲁棒死锁控制策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3].黄思翰,王国新,商曦文,阎艳.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多尺度构形概念模型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4].李杰.工业4.0制造系统当中启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物理系统架构[N].中国航空报.2019
[5].王伟,刘九庆,李健,夏鹏.CTP-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课程思政——以“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6]..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电器工业.2019
[7].Yong-kui,LIU,Xue-song,ZHANG,Lin,ZHANG,Fei,TAO,Li-hui,WANG.一种面向平台型智能制造系统调度的多智能体架构(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9
[8].刘叁平,龚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
[9].赵艳珍.浅谈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运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10].赵振,叶佩青.基于MES的智能制造系统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