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工程设计人员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设计阶段的控制与管理,必须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的技术重难点,同时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对设计阶段管理作出相应调整,以此来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管理体系,不断适应其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而对设计阶段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强化控制与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总而言之,唯有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抗震设计良好地质量,积极做好技术优化与创新的控制和管理,才能确保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品质。
【关键词】新形势;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TU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06-02
1.引言
在新形势下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控制与管理。而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各种内外部因素均容易影响工程项目中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管理应用工作,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在项目设计阶段必须将各种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尽可能实现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以控制与管理新技术为理念。只有这样,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优化控制与管理才能得以强化,从而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管理乃至整个项目管理打下扎实基础。下面从结构形式选择、框架结构柱设计、配筋设计、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震前加固设计等方面,对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新形势下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2.1房屋建筑结构中的结构形式选择
针对用途广泛的高层房屋建筑工程而言,必须根据其用途特性实现空间搭配,主要表现在主体中间环节,也就是电梯间、楼道等公用环节,可采用落地剪力墙核心筒进行处理,而其他环节应当选择合适的结构模式。遵照以上设计理念,二层顶应当选择结构转换模式,最终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构类型。结构转换层方面,工程设计期间应当基于需求选择相匹配的类型,而本工程中,若是选择厚板转换层,将产生大量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转换厚板需要的混凝土与钢材料过多,必定会提高造价,且厚板转换层的处理非常困难,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完成;(2)受到各种作用力的影响,不利于有效运算。但是选择箱形转换时,便可以消除以上不足就,这种转换方式可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上、下竖向构件与上层结构部署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基于结构设计层面进行考虑,其内力分析过程过于繁琐,不仅如此,转换层处理技术上有着一定缺陷,同样会给施工过程带来阻碍。
2.2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框架结构柱设计
在考虑抗震性能问题时,需要按照抗震设计要求开展加密工程。除此之外,需要将低于柱高区范围这一要求作为前提条件,采用加密方法,使楼梯和角柱间梯柱、框架柱得到有效保护。一般来讲,框架结构柱截面部分应当满足以下标准:如果房屋建筑结构需要达到1、2、3级抗震标准,那么截面边长需要超过400mm;如果房屋建筑结构需要达到4级抗震标准,那么边长需要超过300mm;如果并未考虑抗震问题,那么边长需要超过250mm。实际施工过程应当严格遵循以上标准进行处理,防止结构出现问题,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2.3房屋建筑结构中的配筋设计
如果要保证正确地设计房屋建筑工程,首先要注重气候,结合气候状况正确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其次要使用一些温度钢筋增加在易形成温度裂缝的地方,有效展开抗拉,并且尽可能保证钢筋的保护层选择最小的厚度,防止由于保护层过厚而形成温度裂缝;还能利用巧妙设计后浇带与伸缩缝,把一个个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分隔成一小块一小块均匀的结构,利用巧妙地结构设计扩大混凝土水化热的散热面积,进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内部快速升温,进而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带来的温度裂缝。
2.4房屋建筑结构中的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
梁柱连接节点的基本设计原则如下:节点应对被连接板件的压力或拉力、弯矩和剪力等进行有效传递。由于受到强震作用,节点的应力必须一直处于框架梁的应力之下,充分保证在结构在遭遇地震时,应力较高的框架梁能提前进入塑性,形成塑性铰,充分发挥钢结构良好的延性,进而将地震能量消耗掉,使得节点比构件破坏晚,这一设计思想即为“强节点弱杆件”。因此,如何遵循和实施“强节点弱构件”设计原则?一般可使用塑性铰的梁端增强式连接,比如节点加焊盖板等,或者在离粱端不远处将梁的上下翼缘进行消弱的狗骨式连接。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构造,节点延性大大增加,在地震强有力的作用下,能保证在梁内产生塑性铰,避免节点破坏现象出现。
2.5房屋建筑结构中的震前加固设计
针对震前加固的技术,可制定避免房屋建筑构造脱落、冲刷、液化及其他基本的施工方法。对于各种震害情况可采取合适的加固手段:可使用隔离或消减震害的方法处理房屋建筑结构震害,在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柔性与阻力,进而减少房屋建筑受到地震的影响,通过在地震的强烈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减少地震的能量,进而有效减少震害。针对支座与支撑连接部位形成的震害,当前多选择增加支撑面的宽度同时安装纵向的约束装置于相邻的简支梁之间,还可以利用增加支撑面的宽度来解决。使用延性设计与能力设计有效解决结构的震害,增强结构的抗剪强度与抗弯强度,避免由于框架柱的弯曲或剪切形成的震害。现阶段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技术加固框架柱:增加混凝土界面的加固方法、外包钢板的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的碳纤维加固方法等。为避免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可通过混凝土的衬套与钢板的衬套等手段,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整体。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在整个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管理,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以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控制与管理作为其依据,有助于各设计单位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的品质,保障广大社会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工程设计人员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设计阶段的控制与管理,必须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的技术重难点,同时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对设计阶段管理作出相应调整,以此来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管理体系,不断适应其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而对设计阶段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强化控制与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总而言之,唯有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抗震设计良好地质量,积极做好技术优化与创新的控制和管理,才能确保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品质。而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管理,对于房屋建筑的发展也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洪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与展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2]赵大伟.建筑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3]刘欣.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
[4]石善民.韩素容.建筑结构设计及规范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程质量,2010(03).
[5]潘云丹.建筑结构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
[6]张丽娟.才凡.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