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补偿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饱和点,光合作用,速率,呼吸,叶面积,细胞器,曲线。
光补偿点论文文献综述
赵怀珺[1](2019)在《光补偿点移动方向的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补偿点的移动主要受到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本文结合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通过图形转换的方法,判断光补偿点等的移动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卓鹏[2](2018)在《有关光合作用光补偿点认识的两点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光补偿点的含义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b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为光补偿点.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合成量和消耗量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而且夜间要消耗干物质,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影响光补偿点b点的限制因素:内因为叶绿素等色素的含量和有关酶的活性,外因主要为光照强(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理科应试》期刊2018年07期)
盛雅琴,徐成帅[3](2016)在《如何快速判断条件改变引起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明确了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概念,纠正了某些参考资料里对光饱和点的错误认识,之后详细分析了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移动问题,最后总结出如何根据条件改变迅速判断出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移动方向。(本文来源于《新校园(阅读)》期刊2016年12期)
刘孝开[4](2015)在《对光补偿点在不同CO_2浓度下如何移动的深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阅读了《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第3期《对"外因变化对光合作用曲线图中‘点'移动影响的探讨"一文的商榷》后,对文中作者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提出,供大家探讨。众所周知,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植物的光补偿点为5~20μmol·m~(-2)·s~(-1),都相对较低~([1])。该文作者认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的量是一个定值,所以,适当提高CO_2浓度,由于受到光反应的限制,暗反应的速率(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5年22期)
温文科,吴建勇,康银花,吴海龙,何培民[5](2013)在《悬浮泥沙与斜生栅藻的共同作用对亚洲苦草光补偿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亚洲苦草种植于不同浓度的悬浮泥沙与斜生栅藻复配的水体中,定期测定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光照强度、苦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用Clark型氧电极测定第0d和第15d苦草的光强曲线,根据光强曲线求出苦草的光补偿点。结果表明:(1)斜生栅藻在各处理组中呈Logistic"S"形增长模式,且随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大到达稳定期时间越长,随着藻细胞添加浓度的增大,到达稳定期的时间越短;(2)实验开始时悬浮物以泥沙为主,悬浮泥沙浓度分别为0.1、0.2、0.5、1g/L时各处理组平均光照强度分别为162.29μmol/(m~2·s)、150.87μmol/(m2·s)、90.95μmol/(m~2·s)、59.59μmol/(m~2·s),实验后期悬浮物以斜生栅藻为主,15d后各处理组平均光照强度降至68.44μmol/(m~2·s)、64.87μmol/(m~2·s)、59.84μmol/(m~2·s)、50.49μmol/(m~2·s);(3)在15d的共培养过程中,苦草叶绿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悬浮泥沙浓度越大,下降越大;(4)由可重复双因子方差分析可知悬浮泥沙和斜生栅藻对苦草光补偿点的影响均极显着(P<0.01)。两种因子间的交互效应也极显着(P<0.01),说明悬浮物浓度和藻浓度的大小对光补偿点的影响不是相互独立的。(本文来源于《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1-15)
马艳,张佐文[6](2013)在《几何法快速分析光合作用坐标图中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利用几何法快速分析光合作用坐标图中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3年08期)
王道磊,张飞雪[7](2012)在《关于“光补偿点”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问题的由来《生物学教学》2012年第5期"多角度感悟相关量化指标是理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联系的关键"一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总光合作用量、细胞呼吸量等相关量化指标,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量化关系。但文中也有不妥之处,现提出来商榷。在该文"2图文转换中感悟量化指标"部分:B点细胞呼吸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时,细胞中O2和CO2的扩散方向用了这样一个图形(图1)。这个图也在各种模(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2年12期)
叶子飘,康华靖[8](2012)在《CO_2对植物在光补偿点附近量子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响应修正模型研究了CO2浓度分别为380和600 mol·mol-1时,栾树和辣椒在光补偿点附近光合量子效率的改变及Kok效应。结果表明:光响应修正模型可很好地拟合栾树和辣椒2种CO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且获得的光合参数与实测值相符合;2种不同CO2浓度条件下,栾树和辣椒总是存在初始量子效率(φ0)大于光补偿点处的量子效率(φc),光合量子效率在光补偿点附近不是常数,且与暗呼吸速率无关;CO2浓度的大小影响着栾树的Kok效应,但对辣椒的Kok效应影响不明显,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栾树在光补偿点附近光合量子效率的改变来自其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非线性响应,而辣椒不存在Kok效应。(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张振文,张保玉,童海峰,房林[9](2010)在《葡萄开花期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葡萄资源标本圃的29个葡萄品种不同光照强度(PAR)下的净光合速率(Pn)值。利用二次项回归与弱光(≤200μmol.m-2.s-1)下的直线回归法分析光响应曲线,计算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相关生理参数。结果表明:(1)在酿酒葡萄品种中,阿丽娜、8805等9个品种的LCP(光补尝点)较低,琼瑶浆、白玉霓等3个品种的LCP处于中等水平,先索、小白玫瑰、法国兰的LCP较高;8805、爱热那等7个品种的LSP(光饱和点)较低,赛美容,法国兰等4个品种的LSP处于中等水平,北醇、白毕歌布尔、先索、小白玫瑰的LSP较高。(2)在鲜食葡萄品种中,井川1014、红瑞宝等7个品种的LCP较低,粉红玫瑰,早白珍珠等6个品种的LCP处于中等水平,白鸡心的LCP较高。红瑞宝的LSP较低,早金香、富岛等10个品种的LSP处于中等水平,粉红玫瑰,早白珍珠等3个品种的LSP较高。(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陈冠文,余渝[10](2000)在《棉叶光补偿点与棉田最大叶面积系数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 997~ 1 998年的研究表明 ,棉花叶片的种类、日龄不同 ,其光补偿点不同 ;不同生育期群体叶片组成不同 ,其平均光补偿点也不同 ;各生育期群体上空的有效辐射总量和群体叶片的平均光补偿点不同 ,最大叶面积系数指标也不同。不同生育期群体叶片的平均光补偿点和最大叶面积系数指标分别为 :盛蕾至盛花期 2 1 .8μmol.m-2 .s-1和 <4.0 2 ;盛花至盛铃期 2 3.2 μmol.m-2 .s-1和 <4.0 ;盛铃至吐絮期 47.5μmol.m-2 .s-1和 <2 .1 5(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00年04期)
光补偿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光补偿点的含义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b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为光补偿点.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合成量和消耗量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而且夜间要消耗干物质,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影响光补偿点b点的限制因素:内因为叶绿素等色素的含量和有关酶的活性,外因主要为光照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补偿点论文参考文献
[1].赵怀珺.光补偿点移动方向的判断[J].生物学教学.2019
[2].张卓鹏.有关光合作用光补偿点认识的两点误区[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8
[3].盛雅琴,徐成帅.如何快速判断条件改变引起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移动[J].新校园(阅读).2016
[4].刘孝开.对光补偿点在不同CO_2浓度下如何移动的深入探讨[J].中学生物教学.2015
[5].温文科,吴建勇,康银花,吴海龙,何培民.悬浮泥沙与斜生栅藻的共同作用对亚洲苦草光补偿点的影响[C].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13
[6].马艳,张佐文.几何法快速分析光合作用坐标图中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J].生物学教学.2013
[7].王道磊,张飞雪.关于“光补偿点”的讨论[J].生物学教学.2012
[8].叶子飘,康华靖.CO_2对植物在光补偿点附近量子效率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
[9].张振文,张保玉,童海峰,房林.葡萄开花期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
[10].陈冠文,余渝.棉叶光补偿点与棉田最大叶面积系数的初步研究[J].中国棉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