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植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基因,植株,拟南芥,载体,基因,花药,紫花苜蓿。
转基因植株论文文献综述
曾繁丽,王浩,汪健,汪承刚,陈国户[1](2019)在《利用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乌塌菜转基因植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rosularis),俗名乌菜、黄心乌、乌青菜等,是白菜亚种的1个变种,主要在江淮流域秋冬季节种植。目前乌塌菜育种仍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具有高通量、无需组织培养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芸薹属蔬菜中。因此,建立乌塌菜花药遗传转化方法,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及功能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心乌’乌塌菜为试材,对影响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包括共培养基中BAP、Acetosyringone和Silwet浓度及pH值、花蕾大小(<2 mm、2~3 mm、3~5 mm、开放的花)与处理方式(未处理、花蕾剥开小口、剥除萼片与花瓣)、侵染方式(涂抹、滴液、浸染),以及共培养天数(0~4 d)等。经过优化后,取3~5 mm未开放的花蕾,完全剥除萼片与花瓣,使其露出花药;农杆菌经共培养基(MS+2.0 mg·L-1 6-BA+40 mg·L-1 As+0.03%Silwet+0.5 g·L-1MES+5%蔗糖,pH 5.8)悬浮后,采用滴液方式进行侵染;侵染后的花蕾经2 d黑暗共培养后,花药GUS瞬时表达率可达到91.59%。取共培养后花蕾开放的花粉,采用人工授粉方式,授于花的柱头上;正常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种子。经抗性筛选和分子鉴定,植株转化效率可达到0.59%~1.56%,远高于其它芸薹属蔬菜采用花序浸染法的遗传转化效率。在遗传转化过程中,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微镜观察农杆菌侵染花药情况,结果表明,在侵染的花蕾中,GUS基因可在雄蕊的绝大部分花粉粒中表达,但在雌蕊中未发现有表达。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与其可育系植株进行遗传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系统中,雄性花药为农杆菌侵染的主要靶标。此外,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GUS基因已整合至乌塌菜基因组中。利用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对T2代转基因株系的分离比进行统计分析,3个T2代株系的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单显性基因遗传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李小冬,尚以顺,武语迪,王学敏,熊先勤[2](2019)在《紫花苜蓿MsMBF1c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能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是限制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推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从"中苜1号"紫花苜蓿品种克隆获得紫花苜蓿多桥蛋白1c(Medicago sativa Multi protein Bridging Factors 1c, MsMBF1c)全长编码序列,发现紫花苜蓿MsMBF1c蛋白与拟南芥AtMBF1c蛋白同源相似性高达72%。分析MsMBF1c在根、茎、叶、花和果实等不同组织中,以及在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和干旱组合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发现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依次为花>根>叶>茎>果实;MsMBF1c显着受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和干旱组合诱导,分别被上调4.21、2.15和4.59倍。构建pBI121-35S:MsMBF1c过量表达载体并转入模式植物拟南芥(wild type, WT),在T_3代获得卡那抗性不分离的过量表达株系(over expression, OE);利用OE与Atmbf1c突变体(mutant, MUT)杂交的方法获得互补株系(complementary, COM),并通过PCR与qRT-PCR的方法进行分子和表达验证。平行比较OE、COM、MUT以及WT等不同拟南芥株系在高温胁迫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存活率,在正常情况下,OE、COM、MUT以及WT拟南芥株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着差异(97.6%~100.0%),高温胁迫后,WT发芽率下降到71.7%,MUT发芽率下降到66.0%,显着低于WT(P<0.05);而COM与3个独立的OE株系的发芽率达79.3%~87.0%,显着高于WT(P<0.05)。在幼苗耐热试验中,OE、COM、MUT以及WT株系的存活率在正常条件下差异不显着,高温胁迫后,WT幼苗存活率下降到16.7%,MUT下降到10.0%,显着低于WT(P<0.05);而COM与3个独立的OE株系存活率下降到40.0%~76.7%,显着高于WT(P<0.05)。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HSFA1a、HSFA2、HSFA3、HSFB1、WRKY25、WRKY18、DREB2a等耐热调节关键基因在OE、MUT和WT拟南芥株系的相对表达情况,在正常条件下,HSFA2、WRKY18与DREB2a在MUT株系中的表达显着低于WT(0.33~0.47)。而在OE株系中,除HSFA1a外,HSFA2、HSFA3、HSFB1、WRKY25、WRKY18、DREB2a的表达相对WT株系都有不同程度上调,幅度为1.74~3.80。高温胁迫后,与WT相比,HSFA2、HSFA3、HSFB1、WRKY18与DREB2a在MUT株系中的表达中被显着下调,在OE株系中,只有WRKY18显着高于WT外,其余基因的表达在OE与WT株系中差异不显着。综合分析,MsMBF1c是一个功能比较保守的耐热调节基因,过量表达MsMBF1c能够互补拟南芥mbf1c突变体耐热缺失表型,并能够增强拟南芥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阶段的耐热性。MsMBF1c可能与AtMBF1c一样,与其他耐热调节关键基因互作调节植物耐热性。(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3](2019)在《水稻磷高效基因OsPHR2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耐低肥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为获得具有磷高效利用特性的转基因小麦植株,以郑麦7698等6个小麦品种(系)为受体,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对OsPHR2基因进行了遗传转化,对其阳性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分析,并对高、低肥处理条件下转基因T_1植株的产量等性状进行分析。PCR检测结果表明,转OsPHR2基因T_0阳性植株有180株;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OsPHR2基因T_116个株系中有15个株系OsPHR2基因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高、低肥处理结果表明,低肥条件下OsPHR2基因可显着提高小麦的单株产量,但高肥条件下增产不显着,转OsPHR2基因郑麦1342、郑麦7698的单株产量在低肥条件下均较野生型对照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11.06%、9.27%,主要得益于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姜晶,李晓媛,王楚,王芳,姜静[4](2019)在《白桦BpCHS3转基因植株耐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查耳酮合成酶(CHS)是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高表达可以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增强植物抵抗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开展转BpCHS3白桦耐盐性分析,为阐明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获得的转BpCHS3白桦为试材,进行转基因白桦qRT-PCR及Northern Blot检测,同时测定了叶片中花青素质量分数。NaCl胁迫处理下,分别测定转BpCHS3白桦的盐害指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参数。采用qRT-PCR技术,测定转基因株系的类黄酮代谢途径中CHS下游5个关键酶基因以及BpCHS家族成员相对表达量。【结果】qRT-PCR及Northern Blot检测显示,导入的目标基因BpCHS3在mRNA水平能够表达。转基因白桦组培生根苗在0.3%NaCl胁迫第25天,对照(WT)株系盐害指数高达83%,而转基因白桦平均盐害指数仅为39%;白桦转基因盆栽苗在0.4%NaCl胁迫后,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参数测定显示,NaCl胁迫第9天多数转基因株系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仍为正常值,而WT株系降至0.66,胁迫第9天时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但WT株系的降幅高于转基因株系;NaCl胁迫6 d时,5个转基因株系的净光合速率(P_n)平均值仍高于WT的43.47%。认为盐胁迫下BpCHS3基因在白桦中的过量表达能够维持其较高的光电子传递活性,提高PSⅡ反应中心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同时也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效率。分别以转BpCHS3白桦cDNA为模板qRT-PCR分析显示,相对WT株系CHS下游的5个关键酶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均呈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BpCHS家族成员中只有BpCHS3表达量显着上调,而BpCHS1和BpCHS2均呈下调表达或与WT株系差异不显着。BpCHS3过表达株系花青素质量分数分析发现,转基因白桦叶片中花青素质量分数均显着低于WT株系,推测BpCHS3的过量表达,对另外2个CHS家族成员产生共抑制,且影响花青素的合成。【结论】转BpCHS3白桦的耐盐性提高,与花青素质量分数多少无关,BpCHS3的过表达可能促进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从而增强白桦的耐盐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梦慈[5](2019)在《甘蓝着丝粒特异组蛋白基因cenh3突变体及GFP-tailswap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倍体仅含有单一亲本染色体组,经加倍后可迅速获得基因型纯合、性状一致的DH系,相比连续自交7-8代获取纯系的传统育种方式,单倍体育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是一种高效的作物育种途径。同时,单倍体对基因功能鉴定、细胞学研究、突变体筛选等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单倍体可自发产生也可由人工诱导,但自发产生频率极低,人工诱导成本高且易受植物本身的基因型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单倍体的开发应用。2010年,Ravi等在研究拟南芥cenh3突变体时开发了基于着丝粒蛋白改造变体的新型单倍体诱导系,用H3.3组蛋白尾部结构域及GFP标签蛋白替换原有的尾部结构域,构建GFP-tailswap基因以挽救cenh3突变体的胚胎致死性,转入GFPtailswap基因的cenh3突变体与其他拟南芥杂交得到的后代中,来自GFP-tailswap植株的染色体全部消失,形成只含有另一亲本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在拟南芥中可高效产生父本或母本单倍体。由于CENH3蛋白在真核生物中的高度保守性,着丝粒介导法诱导单倍体具有应用于多种植物的可能性。甘蓝是十字花科重要蔬菜作物,其单倍体育种进展缓慢。因此,通过甘蓝CENH3基因的表达调控开发高效的甘蓝单倍体诱导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甘蓝中同时突变了CENH3基因和自交不亲和调控基因SRK,在构建GFP-tailswap基因表达载体的基础上,转化甘蓝获得相应转基因植株。主要结果如下:1.获得cenh3突变背景甘蓝材料。构建基于CENH3基因调控的单倍体诱导系前提是下调内源CENH3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利用CRISPR/Cas技术对甘蓝基因组中的CENH3基因及自交不亲和关键基因SRK进行编辑。构建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双敲除载体pCas-tBoCENH3-ABCD/tBoSRK-ABCD,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自交不亲和系9025(属SRK3单倍型),获得pCas-tBoCENH3-ABCD/tBoSRK-ABCD转基因植株19株(来源于一个愈伤),对其中12个单株进行检测,除6号单株为SRK基因单敲除外,其余均为双敲除,BoCENH3基因突变频率为91.67%,BoSRK基因突变频率为100%,双突变的频率为91.67%。在突变的植株中,基于单克隆测序结果发现,除了1株为CENH3/SRK杂合突变外,其余均为纯合突变。对比野生型对照株,CENH3基因敲除植株株型矮小,苗期叶缘锯齿状明显。出现大片段缺失突变的1号植株花瓣发育畸形,伴随花瓣数量增加、雄蕊瘦弱扁平粘连的现象。花粉活力检测及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敲除植株花粉活力下降,且畸形花粉粒较多,部分植株成熟期药室不开裂、无明显花粉粒形成;敲除植株与野生型对照的胚珠发育情况无明显差异,表明cenh3突变体的雌配子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花粉原位萌发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敲除植株作为母本进行花期杂交时,父本互补植株的花粉粒吸附在柱头表面正常萌发并形成花粉管穿过柱头,表明其花期杂交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区别,初步认为对自交不亲和基因SRK的编辑影响了敲除植株的亲和性;敲除植株pCas-tBoCENH3-ABCD/tBoSRKABCD蕾、花期自交与野生型对照的蕾、花期自交相比,敲除植株自交初期柱头正常伸长,但随着时间延长,发育逐渐停止,并出现死胚现象,与cenh3纯合突变体具胚胎致死性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GFP-tailswap转基因甘蓝植株的获得。构建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pBoCENH3-GFPtailswap互补载体以挽救cenh3的胚胎致死性。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自交不亲和系9025,获得7株pBoCENH3-GFPtailswap转基因阳性植株。对6个转基因单株的花粉粒及根尖组织进行GFP荧光检测,花粉荧光检测结果发现转基因植株与对照9025相比,花粉壁荧光信号较强,但均在核内无表达。根尖细胞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pBoCENH3-GFPtailswap-5,6号的DAPI信号及GFP信号可以在核内共定位,且GFP信号与对照有明显差异,表明GFPtailswap蛋白可加载到有丝分裂动粒上。pBoCENH3-GFPtailswap-5,6号单株可用于互补cenh3突变体植株以获得单倍体诱导系。3.cenh3突变体植株与GFP-tailswap互补植株进行正反交获得后代。以敲除植株pCas-tBoCENH3-ABCD/tBoSRK-ABCD作母本,互补植株pBoCENH3-GFPtailswap作父本进行蕾期杂交,部分杂交组合可以获得种子,但结籽数量明显低于以互补植株pBoCENH3-GFPtailswap作母本、敲除植株pCas-tBoCENH3-ABCD/tBoSRK-ABCD作父本杂交的结籽数量,表明在胚珠中表达的GFPtailswap蛋白有利于改善来自于父本雄性配子的cenh3突变缺陷。(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欧阳剑,吴席,徐杰娜,樊婷婷[6](2019)在《拟南芥MYB4基因GUS载体构建及其转基因植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验证MYB4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应答功能,构建ProMYB4:GUS载体,通过筛选鉴定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植株。[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的全基因组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MYB4基因启动子,将目的基因连接到pART27载体上。然后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载体转化至农杆菌GV3101,浸花法转化野生型植株。最后通过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结果]MYB4启动子成功克隆,测序结果经过比对完全正确。抗性筛选获得了阳性转基因植株。[结论]成功获得ProMYB4:GUS阳性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研究MYB4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孟云,陶曼芝,吴席,曹树青,樊婷婷[7](2019)在《拟南芥CTSP3基因GUS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深入研究植物基因CTSP3的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构建CTSP3-GUS重组质粒及GUS转基因植株。[方法]通过提取野生型拟南芥的DNA,克隆其启动区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和pART27-GUS质粒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菌落PCR和测序获得阳性单克隆。然后将CTSP3-GUS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感受态GV3101,获得阳性单菌落。接着采用浸花法侵染野生型拟南芥,最后通过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取CTSP3-GUS转基因植株。[结果]成功克隆CTSP3启动区基因片段,构建出重组质粒,获得了CTSP3-GUS转基因植株。[结论]获得CTSP3-GUS转基因植株,为接下来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植物响应镉胁迫机制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媛媛,韩洋洋,耿庆鎏,朱香豫,曹树青[8](2019)在《拟南芥MDH2基因GFP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构建MDH2基因GFP载体及GFP转基因植株,研究MDH2基因在植物响应镉胁迫机制中的功能。[方法]通过提取野生型拟南芥的RNA,反转录成为cDNA,并以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MDH2基因,将扩增所获得MDH2基因和pXB94-GFP质粒双酶切后连接,并转化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鉴定正确后再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中,通过菌落PCR鉴定出阳性单菌落。再通过浸花法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最后利用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MDH2转基因阳性植株。[结果]成功克隆MDH2基因,并构建了MDH2-GFP重组质粒,抗性筛选获得了MDH2-GFP转基因植株。[结论]成功获得MDH2-GFP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植物响应镉胁迫机制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方雪,徐洁娜,孟杏楠,曹树青,樊婷婷[9](2019)在《拟南芥SPM12基因GFP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SPM12基因的功能,利用哥伦比亚(Columbia,Col)遗传背景的野生型拟南芥材料构建SPM12基因GFP载体及其转基因植株。[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的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出SPM12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将其连接到GFP载体的质粒上;然后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受态细胞中,挑取阳性菌落经PCR鉴定并测序后,将其质粒转入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中。PCR鉴定出阳性菌落后,通过浸花法将其转入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中。收种子后,使用带有抗性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阳性植株。[结果]通过SPM12基因CDS片段和SPM12-GFP重组质粒的获得,构建了SPM12-GFP载体和其转基因植株。[结论]成功获得拟南芥SPM12-GFP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研究拟南芥SPM12基因的功能与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燕蓉,李大勇,严建萍,王可心,罗宏[10](2018)在《MicroRNA319-PvPCF5模块介导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提高柳枝稷转基因植株耐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在抵抗盐胁迫过程中会诱导多个MiRNAs积累,同时产生植物激素乙烯。MicroRNA319(miR 319)是植物体内一类保守microRNA,在一些C3植物体内(如拟南芥,水稻)可显着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然而,在生物质能源植物柳枝稷(一种C4植物)中所起的作用尚未见报道。解析miR 319与乙烯之间的互作关系,对开发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抗逆性的新策略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过表达水稻Osa-miR319b基因上调柳枝稷miR 396表达量,借助target mimicry技术过表达MIM319基因抑制miR 319表达,我们发现miR 319在柳枝稷中正调控乙烯合成和耐盐性。通过药剂实验,证明柳枝稷中乙烯介导的耐盐性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miR 319通过促进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来调控柳枝稷耐盐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抑制miR 319靶基因PvPCF5显着提高柳枝稷转基因植株的乙烯产量,显着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转录组分析表明,过表达miR 319转基因植株在甲硫氨酸循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降低,但促进了乙烯合成中的基因表达。该研究结果使我们对miR 319--PvPCF5模块和乙烯合成在C4生物能源植物柳枝稷耐盐性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转基因植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温能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是限制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推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从"中苜1号"紫花苜蓿品种克隆获得紫花苜蓿多桥蛋白1c(Medicago sativa Multi protein Bridging Factors 1c, MsMBF1c)全长编码序列,发现紫花苜蓿MsMBF1c蛋白与拟南芥AtMBF1c蛋白同源相似性高达72%。分析MsMBF1c在根、茎、叶、花和果实等不同组织中,以及在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和干旱组合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发现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依次为花>根>叶>茎>果实;MsMBF1c显着受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和干旱组合诱导,分别被上调4.21、2.15和4.59倍。构建pBI121-35S:MsMBF1c过量表达载体并转入模式植物拟南芥(wild type, WT),在T_3代获得卡那抗性不分离的过量表达株系(over expression, OE);利用OE与Atmbf1c突变体(mutant, MUT)杂交的方法获得互补株系(complementary, COM),并通过PCR与qRT-PCR的方法进行分子和表达验证。平行比较OE、COM、MUT以及WT等不同拟南芥株系在高温胁迫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存活率,在正常情况下,OE、COM、MUT以及WT拟南芥株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着差异(97.6%~100.0%),高温胁迫后,WT发芽率下降到71.7%,MUT发芽率下降到66.0%,显着低于WT(P<0.05);而COM与3个独立的OE株系的发芽率达79.3%~87.0%,显着高于WT(P<0.05)。在幼苗耐热试验中,OE、COM、MUT以及WT株系的存活率在正常条件下差异不显着,高温胁迫后,WT幼苗存活率下降到16.7%,MUT下降到10.0%,显着低于WT(P<0.05);而COM与3个独立的OE株系存活率下降到40.0%~76.7%,显着高于WT(P<0.05)。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HSFA1a、HSFA2、HSFA3、HSFB1、WRKY25、WRKY18、DREB2a等耐热调节关键基因在OE、MUT和WT拟南芥株系的相对表达情况,在正常条件下,HSFA2、WRKY18与DREB2a在MUT株系中的表达显着低于WT(0.33~0.47)。而在OE株系中,除HSFA1a外,HSFA2、HSFA3、HSFB1、WRKY25、WRKY18、DREB2a的表达相对WT株系都有不同程度上调,幅度为1.74~3.80。高温胁迫后,与WT相比,HSFA2、HSFA3、HSFB1、WRKY18与DREB2a在MUT株系中的表达中被显着下调,在OE株系中,只有WRKY18显着高于WT外,其余基因的表达在OE与WT株系中差异不显着。综合分析,MsMBF1c是一个功能比较保守的耐热调节基因,过量表达MsMBF1c能够互补拟南芥mbf1c突变体耐热缺失表型,并能够增强拟南芥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阶段的耐热性。MsMBF1c可能与AtMBF1c一样,与其他耐热调节关键基因互作调节植物耐热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植株论文参考文献
[1].曾繁丽,王浩,汪健,汪承刚,陈国户.利用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乌塌菜转基因植株[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李小冬,尚以顺,武语迪,王学敏,熊先勤.紫花苜蓿MsMBF1c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热性[J].草业学报.2019
[3].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水稻磷高效基因OsPHR2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耐低肥能力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4].姜晶,李晓媛,王楚,王芳,姜静.白桦BpCHS3转基因植株耐盐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5].刘梦慈.甘蓝着丝粒特异组蛋白基因cenh3突变体及GFP-tailswap转基因植株的获得[D].西南大学.2019
[6].欧阳剑,吴席,徐杰娜,樊婷婷.拟南芥MYB4基因GUS载体构建及其转基因植株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孟云,陶曼芝,吴席,曹树青,樊婷婷.拟南芥CTSP3基因GUS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9
[8].王媛媛,韩洋洋,耿庆鎏,朱香豫,曹树青.拟南芥MDH2基因GFP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9
[9].方雪,徐洁娜,孟杏楠,曹树青,樊婷婷.拟南芥SPM12基因GFP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9
[10].刘燕蓉,李大勇,严建萍,王可心,罗宏.MicroRNA319-PvPCF5模块介导乙烯合成和信号转导提高柳枝稷转基因植株耐盐性[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