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凤广东省水电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1340
【摘要】目的:利用定位抢救模式,缩短心肺复苏准备时间,缩短急救措施落实时间。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抢救室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的模拟操作,分析定位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定位抢救模式的心跳胡寻思骤停患者抢救中,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第一次除颤时间、100%纯氧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因除颤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因插管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肾上腺素应用时间、开通静脉通道时间明显小于传统抢救模式,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中应用定位抢救模式能够有效缩减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有效提高了抢救时效,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定位抢救模式;心跳呼吸骤停;抢救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且病情较不稳定,能否在接受最短时间内的抢救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抢救室的治疗需分秒必争[1]。医务人员通过如何通过相互配合提高抢救及时率和抢救成功率是急诊科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由此,我院建立了定位抢救模式,应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的抢救中,并进行模拟操作,取得的效果较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急诊科共22名急救护士,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4岁,平均年龄(26±2.7)岁;其中主管护士1名,护师6名,护士15名;专科毕业12名,本科毕业10名;在急诊科工作时间最短1年,最长13年(5.25±3.50)年;10年及以上工年10名,工作1年的3名,工作2~9年的9名。所有护理人员均已接受电除术、心肺复苏术等技能培训,掌握了呼吸机等的使用方法,并且以全部通过操作考核标准,成绩合格。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抢救模式,利用上海博友公司生产型号为BLS890高级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组织护理人员及医生模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并全程录像,观察急救措施准备完毕的时间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及用药等内容,且及时做抢救记录。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定位抢救模式。将急救护理人员按资历分为15组,每组包含A级、B级、C级护士各一名。其中。A级护士为能够熟练操作气管插管的,参与急救工作10年以上(含)或为急诊急救专科毕业护士或为带教老师;B级护士为参与急救工作4年以上(含)或为急救责任护士;C级护士为参与急救工作4年以下的护士。利用上海博友公司生产型号为BLS890高级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由一组护士和一名医生协作模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三名护士的站位依照能力搭配原则自行分配。例如可由A级护士立于患者头侧,负责管理患者的呼吸复苏,具体包括开放气道、清理口鼻腔内的异物、面罩加压给氧两次、完成气管插管的准备工作、连接呼吸机器械通气、为患者戴上冰帽保护患者脑细胞的工作。B级护士立于患者右侧,负责管理患者的心肺复苏,具体包括完成除颤前准备工作,医生到达抢救室前连续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医生到达抢救室后与医生轮流按压。C级护士立于患者左侧,负责管理患者的药物复苏,呼叫抢救人员,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注射急救药物(肾上腺素等),注射后迅速举起患者上肢以加快液体输入,放置静脉留置套针管,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及用药情况,观察并记录急救措施落实时间。医生位于患者右侧,对抢救进行总指挥,并协助护理人员完成抢救。
护理人员和医生进行培训及练习后,实行定位抢救并全程录像。
1.3观察指标在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中,记录并通过录像计算以下时间: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第一次除颤时间、100%纯氧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因除颤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因插管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肾上腺素应用时间、开通静脉通道时间。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建立Excel2003数据库,并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中,相比于传统抢救模式,定位抢救模式在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第一次除颤时间、100%纯氧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因除颤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因插管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肾上腺素应用时间、开通静脉通道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缩短(P<0.01)。
见表1。
表1两组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时间对比(X±SD)
3讨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保证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情况下,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义也不断增强,愿作为医院“试验品”的患者也越来越少,更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选择以医院操作熟练的模式或质量方法,以保障其自身的生命安全[3]。而应用模拟操作法则可真实模拟相应场景应用于各类教学,尤其在医疗教学或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试验中使用的急救场所、急救用品和药品均为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真实用品,且应用了上海博友公司生产型号为BLS890高级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从而全方面的真实模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过程[5]。模拟操作无风险、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不对患者造成潜在伤害的前提下准确记录并研究试验数据,实现了患者和院方的双赢[6]。
由上表可知,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中,应用定位抢救模式的抢救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及其中的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第一次除颤时间、100%纯氧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因除颤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因插管导致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肾上腺素应用时间、开通静脉通道的时间与传统模式相比均有明显缩短,差距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除颤时间、外胸部按压中断时间均保持在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中应用定位抢救模式能够有效缩减急救措施落实总时间,有效提高了抢救时效,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黎东眉.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分工程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09-110.[2]兰永怀,郑冰,新强等.心跳呼吸骤停19例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5(19):96-96,97.[3]张茂,叶立刚,周光居,等.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分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0):1032-1036.[4]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03-106.[5]谢文芳.定位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4):744-744.[6]郑瑞春,廖少略,杜仲林等.定位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5):578-579.作者简介:秦春凤(1977-3-19),女,,籍贯:广西桂林,职称:护师。